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分析四川省2014-2018年艾滋病综合防治信息网络直报系统高危人群干预数据,了解艾滋病经性传播高危人群的干预实施情况。方法收集2014-2018年四川省女性性工作者(female sex worker,FSW)、男男性行为者(men who have sex with men,MSM)人群的干预数据,采用历史资料的描述性统计方法分析干预工作各项指标的变化趋势。结果2014-2018年,四川省183个县(区)FSW人群月均干预人数逐年上升;HIV抗体阳性检出率从0.1%升至0.3%;每月每人获得安全套数量仅12个左右,且有减少趋势。MSM人群月均干预覆盖率逐年上升;HIV抗体阳性检出率从3.1%升至3.3%;每月每人获得安全套数量仅6个左右,且有减少趋势。结论四川省183个县(区)FSW和MSM人群干预覆盖面有所提高,仍需进一步扩大;FSW和MSM人群干预工作质量不高,干预效果有待提高;FSW和MSM人群干预形式亟待改变,应充分针对目标人群需求开展干预。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青岛市2010-2014年历年新报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患者(HIV/AIDS)病例流行病学特征,为青岛市有针对性开展艾滋病防控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通过"艾滋病综合防治信息系统"收集青岛市2010-2014年HIV/AIDS报告病例及哨点监测资料,利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2010-2014年,青岛市新报告HIV/AIDS病例数呈逐年增长趋势;男女性别比为10.8:1,20~39岁年龄组病例占77.1%;65.6%为未婚者;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者占67.6%;同性性传播为主要传播途径;MSM感染率呈逐年上升趋势(P<0.05)。结论 MSM人群为青岛市艾滋病流行的主要高危人群,同时需要加强对女性性乱人群的监测检测,开展有针对性的防控工作,探索适合的防控模式,有效遏制艾滋病在青岛市的传播和流行。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四川省第二轮艾滋病综合防治示范区工作开展后,暗娼人群高危行为干预工作取得的效果及产生的影响,分析存在的问题,为下一步暗娼人群行为干预工作开展提供借鉴。方法收集2009、2011年四川省示范区信息网报、哨点监测数据、年度报表、总结等资料进行定量分析。结果示范区暗娼人群干预覆盖率逐年上升,从2009年的73.20%上升到2011年的95.71%;暗娼人群艾滋病基本知识知晓率从2009年的79.26%上升至2011年的90.75%;最近1次与客人发生性关系使用安全套比例从2009年的67.33%上升至2011年的89.62%,最近1个月与客人发生性关系坚持使用安全套比例从38.99%升至50%,以上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示范区构建了暗娼干预工作网络,形成干预工作机制,通过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和行为干预降低了暗娼人群的感染和传播艾滋病病毒的危险性,提高了暗娼人群知识知晓率,扩大干预覆盖面,促进了行为改变。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云南省普洱市男男性行为者(MSM)的性病艾滋病感染状况和危险行为,为制定有效的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2010~2011年招募MSM骨干159人进行问卷调查,并进行HIV和梅毒检测,对相关影响因素采用SPSS15.0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MSM人群、暗娼和一般人群的知识知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MSM人群的艾滋病知识知晓率显著高于一般人群,MSM人群的艾滋病知识知晓率与暗娼人群的知识知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SM人群、暗娼和一般人群的HIV(+)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MSM人群的HIV(+)检出率高于一般人群和暗娼;MSM人群和暗娼人群发生高危性行为时安全套的使用率和干预覆盖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MSM人群的艾滋病知识知晓率均高于暗娼和一般人群,但MSM人群的HIV(+)检出率远高于暗娼和一般人群,说明MSM人群的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率和安全套使用率不匹配,知识和行为分离,普通的行为干预模式未能取得预期的结果,应加强对该人群艾滋病性病知识的宣传教育和干预工作,探索有效的干预模式。  相似文献   

5.
目的 通过2010-2013年针对MSM人群的调查进行Meta分析,了解近年来中国MSM人群的性行为特征、艾滋病知识知晓率情况、HIV/梅毒的感染状况及其随时间和地区的分布。方法 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PubMed数据库上已发表的2010-2013年针对中国MSM人群HIV、梅毒感染状况的文献,采用Stata 12.0软件对入选文献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有66篇文献纳入,2010-2013年中国MSM人群中HIV合并感染率为7.7%(95%CI:7.2%~8.3%),呈逐年上升趋势,其中西南地区合并HIV感染率最高(12.0%);合并梅毒感染率为10.9%(95%CI:9.8%~12.1%),华南地区合并梅毒感染率最高(14.4%);性行为特征呈现近6个月肛交发生率偏高(84.2%),肛交坚持使用安全套率较低(44.8%)的特点,但该人群有较高的艾滋病知识知晓率(88.4%)。结论 2010-2013年中国MSM人群HIV、梅毒感染疫情呈高流行态势,面对该人群“高艾滋病知识知晓率,高无保护性性行为”这一普遍现象,探求有效促进MSM人群安全套使用的综合干预策略,减少“知行分离”的发生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2008-2014年我国艾滋病经异性性途径传播的主要流行特征及变化趋势,揭示我国经异性性途径传播对未来艾滋病流行形势的影响。方法 收集2008-2014年新发现并报告自述为经异性性传播的≥15岁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患者(HIV/AIDS)的人口学、暴露史信息,分析其时空分布特征与异性性行为表现方式。结果 2008-2014年共发现经异性性传播HIV/AIDS病例320 889例,每年新发现经异性性传播病例从2008年的23 402例增至2014年的68 671例,各年龄组HIV/AIDS病例数均逐年增加。经异性性传播途径感染的病例所占构成比,从2008年的8.7%上升到2014年的66.4%,其中男性构成比从2008年的55.3%升至2014年的68.2%。异性性行为表现方式的分析显示,通过非婚异性性接触感染病例所占构成比从2008年的78.2%升至2014年的88.2%,其中15~49岁年龄组中非婚异性性传播所占比例(85.2%)略高于≥50岁年龄组(84.2%)。男性HIV/AIDS感染方式为非婚异性性接触的病例所占比例为93.8%,女性中为69.0%,性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6 000.000,P<0.001)。结论 HIV经异性性传播作为我国HIV/AIDS流行的最主要因素,病例中男性多于女性,传播方式以非婚异性性传播为主,且在地域分布、性别、年龄组间存在差异,提示须根据各地区实际情况制定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策略,以控制艾滋病经异性性途径传播。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云南省MSM人群知晓率、行为等艾滋病相关危险因素的变化趋势及其安全套使用的影响因素,为干预策略制定和效果评价提供依据。方法 2010-2013年在云南省连续开展MSM哨点监测,调查该人群一般人口学特征、艾滋病相关知识、性行为及安全套使用、吸毒行为、干预措施覆盖等情况,进行趋势和影响因素分析。结果 共调查9 073人,艾滋病知识知晓率、与同性发生性行为比例及安全套使用率均呈逐年上升趋势(P<0.01),与异性发生性行为时安全套使用率明显低于同性,吸毒比例和患性病比例呈下降趋势(P<0.01).同居、低知晓率、外省/外籍、居住时间不足一年、文化程度低、未接受过干预、肛交次数多、未曾做过HIV抗体检测等因素为影响MSM坚持使用安全套的危险因素。结论 云南省近4年MSM艾滋病综合干预效果初显,但多项指标仍处于较低水平,仍需重点关注同居、文化程度低、流动性较大、肛交次数多、有异性性行为的MSM干预,扩大干预覆盖面,继续强化落实HIV动员检测、安全套推广使用等核心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8.
目的 通过构建传染病动力学模型,预测2018-2037年扩大HIV检测和治疗与暴露前预防用药(pre-exposure prophylaxis,PrEP)对我国MSM人群艾滋病流行趋势和消除的影响。方法 构建我国MSM人群中的传播动力学模型,通过文献查阅收集模型运行所需的输入参数及校准参数。运用MATLAB 7.0软件将模型参数及微分方程进行编程和计算,分析HIV在MSM人群中的传播规律,探讨扩大HIV检测和治疗与PrEP的组合措施对该人群消除艾滋病的影响。结果 在现有政策下,我国2018-2037年MSM人群HIV新发感染人数将达77万人。到2037年HIV感染率将达到11.1%,发病率达到0.72/100人年。采用扩大HIV检测与治疗措施后,2018-2037年将减少44万(即减少57.7%)的HIV新发感染,到2037年该人群的HIV感染率下降至5.7%,HIV发病率下降到0.24/100人年,但无法达到消除艾滋病目标。采用“三个90%”目标与PrEP组合干预措施,当PrEP依从性为100%时,未来10、15和20年内达到消除艾滋病目标,高风险MSM人群的PrEP覆盖率需分别为65%、32%、19%。结论 我国应对MSM人群继续扩大艾滋病的检测和治疗,提高PrEP依从性和覆盖率,以控制及消除MSM人群艾滋病的流行。  相似文献   

9.
目的 在注射吸毒者、MSM、暗娼和性病门诊男性就诊者中开展HIV-1新发感染检测,估算新发感染率,了解艾滋病在4类人群中的流行趋势。方法 收集2011-2015年四川省注射吸毒者、MSM、暗娼和性病门诊男性就诊者监测哨点的确证阳性样本,排除既往感染后,采用BED-CEIA方法进行新发感染检测,估算4类人群的HIV-1新发感染率。结果 2011-2015年4类人群共计监测194 223例,检出HIV-1阳性5 297例,完成BED-CEIA检测4 640例,判为新发感染749例。MSM、暗娼、性病门诊男性就诊,凉山州3个吸毒哨点(主要为彝族聚居地)监测的注射吸毒者、凉山州外地区吸毒哨点监测的注射吸毒者HIV-1新发感染率分别为5.16%(95% CI:4.65~5.66)、0.22%(95% CI:0.16~0.28)、0.57%(95% CI:0.45~0.69)和7.53%(95% CI:6.06~9.01)、0.44%(95% CI:0.36~0.53)。经χ2检验,各年新发感染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2011-2015年凉山州外地区的注射吸毒者、暗娼和性病门诊男性就诊者新发感染率均保持在较低的水平,防治工作取得一定成效。MSM的HIV-1新发感染率较高,且存在上升趋势,不排除HIV由MSM向其他高危人群扩散的可能。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第一轮艾滋病综合防治示范区(本文简称示范区)工作开展后,暗娼人群高危行为干预工作取得的效果以及产生的影响。方法收集2006和2007年示范区范围内的暗娼监测数据进行定量分析;并于2008年对暗娼人群访谈进行定性分析。结果示范区暗娼人群获得艾滋病预防服务的各项指标逐年上升,暗娼接受过一次任何一种干预措施的暗娼比例2007年达到97.9%以上;暗娼人群艾滋病知识知晓率达80.8%,最近一次与嫖客发生性关系使用安全套的比例保持在80%左右。结论示范区暗娼人群艾滋病知识知晓和安全套使用情况逐年明显改善。随着示范区行为干预工作范围不断扩大,干预措施落实质量不断提高,暗娼行为干预效果明显,基本实现了示范区对暗娼进行行为干预的工作目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宝鸡市6类人群艾滋病知识及相关高危行为,为艾滋病综合防治、制定干预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根据全国艾滋病哨点监测方案要求,对6类人群进行问卷调查和HIV、HCV及梅毒抗体检测。结果孕产妇(PRG)、性病门诊就诊者(STD)、吸毒者(DUS)、男男性接触者(MSM)4类人群艾滋病知识知晓率较高(85%以上),暗娼(FSW)、流动人群(MPO)艾滋病知识知晓率较低(不到8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HIV抗体阳性检出率:MSM为1.75%,STD为0.25%,其他人群未检出;梅毒抗体阳性检出率最高的是MSM人群,为3.25%,其次是DUS人群,为3.00%;HCV抗体阳性检出率最高的是DUS人群,为49.50%。吸毒人群和暗娼每次性行为都使用安全套的比例分别为3.77%和21.25%,男男性行为者肛交时每次都用安全套的比例为45.09%。结论多种HIV传播的危险因素并存,宝鸡市HIV感染仍呈蔓延扩散之势,应进一步加大健康教育和有效干预措施的力度及覆盖面。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估新泰市对娱乐场所女性性服务者实施艾滋病宣传教育与行为干预的效果,为探索长期有效的宣传干预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对实施干预的20052008年新泰市娱乐场所女性性服务者(FSW)的艾滋病知识知晓率及性行为时安全套使用率、性病患病情况进行分析。[结果]20052008年,FSW艾滋病知识知晓率分别为39.36%、29.07%、68.49%、80.40%(P〈0.01);最近1次与客人发生性行为时安全套使用率分别为47.73%、76.0%、89.91%、93.69%(P〈0.01);最近1年内与固定性伴发生性行为时每次都使用安全套者所占比例分别为16.66%、47.91%、61.46%、68.25%(P〈0.01);20052008年FSW性病患病率分别为24.71%、13.73%、10.92%、6.31%(P〈0.01)。抗-HIV合计检测1 030人,未检出HIV感染者。[结论]实施宣传教育与行为干预,可以提高FSW人群的艾滋病知识知晓率与安全套使用率,降低性病患病率。  相似文献   

13.
Laws and policies can affect the HIV risk of key populations through a number of direct and indirect pathways. We investigated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HIV prevalence among men who engage in transactional sex and language in the penal code protecting sexual minorities, including men who have sex with men (MSM), and sex workers. HIV prevalence among men who engage in transactional sex was assessed through meta-analysis of published literature and country surveillance reports. Meta-regression was used to determine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HIV prevalence and protective laws for sexual minorities and sex workers. Sixty-six reports representing 28 countries and 31,924 individuals were included in the meta-analysis. Controlling for multiple study- and country-level variables, legal protection for sexual minorities was associated with a 10.9% (95% CI: 3.8–18.0%) and sex workers associated with a 7.0% (95% CI: 1.3–12.8%) decrease in country-level HIV prevalence among men who engage in transactional sex. Laws that seek to actively protect sex workers and MSM may be necessary to decrease HIV risk for this key population.  相似文献   

14.
《Annals of epidemiology》2014,24(4):304-311
PurposeWe focus on a little-researched issue—how 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HIV) epidemics and programs in key populations in metropolitan areas affect epidemics in other key populations. We consider (1) How are earlier epidemics among people who inject drugs (PWID) and men who have sex with men (MSM) related to later AIDS incidence and mortality among heterosexuals?; (2) Were prevention programs targeting PWID or MSM associated with lower AIDS incidence and mortality among heterosexuals?; and (3) Was the size of the potential bridge population of noninjecting drug users (NIDUs) in a metropolitan area associated with later AIDS incidence and mortality among heterosexuals?MethodsUsing data for 96 large U.S. metropolitan areas, Poisson regression assessed associations of population prevalences of HIV-infected PWID and MSM (1992); NIDU population prevalence (1992–1994); drug use treatment coverage for PWID (1993); HIV counseling and testing coverage for MSM and for PWID (1992); and syringe exchange presence (2000) with CDC data on AIDS incidence and mortality among heterosexuals in 2006–2008, with appropriate socioeconomic controls.ResultsPopulation density of HIV+ PWID and of NIDUs were positively related, and prevention programs for PWID negatively related to later AIDS incidence among heterosexuals and later mortality among heterosexuals living with AIDS. HIV+ MSM population density and prevention programs for MSM were not associated with these outcomes.ConclusionsEfforts to reduce HIV transmission among PWID and NIDUs may reduce AIDS and AIDS-related mortality among heterosexuals. More research is needed at metropolitan area, network, and individual levels into HIV bridging across key populations and how interventions in one key population affect HIV epidemics in other key populations.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云南省陇川县暗娼人群艾滋病综合监测结果进行分析。方法:于2007年至2009年间连续3年在知情同意的情况下采用面对面的问卷调查和采血样监测对陇川县城内的暗娼进行普查。建立数据库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陇川县暗娼人群的中位年龄为24~25岁,以汉族为主、景颇族次之,初中文化程度为主。3年间,暗娼人群艾滋病知识知晓率逐年显著升高;最近一次商业性行为以及最近一个月商业性行为中安全套使用率也显著提高;吸毒者所占比例下降。2007年至2009年历年梅毒检测阳性率分别为:3.65%、1.65%和0,HIV的检测阳性率分别为:6.57%、4.13%和1.56%。结论:2007-2009年陇川县暗娼艾滋病综合监测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仍需加大相关工作力度。  相似文献   

16.
重庆市男男性行为人群艾滋病干预效果初步研究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评估重庆市男男性行为者(MSM)的艾滋病综合干预项目实施效果.方法 2006年与2007年对MSM人群采用"滚雪球"法进行二次面对面的问卷调查,比较干预前后MSM人群知识、行为和HIV及梅毒患病率的变化隋况,采用SPSS 12.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干预后,MSM人群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明显提高,由干预前的74.3%上升到干预后的82.4%(P=0.01);最近一次与男性发生肛交性行为时安全套使用率由56.4%上升到65.5%(P=0.00);最近6个月与男性发生肛交时每次都使用安全套率也由2006年干预前的31.8%上升至41.9%(P=0.00).干预前后HIV感染率分别为10.4%和10.8%,梅毒患病率分别为9.3%和7.3%,干预前后HIV和梅毒的患病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MSM人群干预后艾滋病防治知识明显提高,安全套使用率也有所提高,干预工作产生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农民工艾滋病性病知识知晓、态度、意愿及性行为的现状和对艾滋病防治需求,探索农民工艾滋病防治宣传教育模式. 方法 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对经济水平不同地区及不同工种的1012名农民工进行问卷调查. 结果 农民工艾滋病性病知识知晓率分别为70.00%和66.26%.调查者中近三个月与固定性伴、非固定异性性伴、男男同...  相似文献   

18.
刘波  张萍  叶少东  李莹  赵丽  蔡勇  萧燕  马伟 《预防医学论坛》2011,(5):388-390,393
[目的]了解艾滋病高危人群女性性工作者(FSW),男男性行为者(MSM)、流动人口对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VCT)服务的需求状况,为国家及有关艾滋病防治项目做好VCT服务提供依据.[方法]2009年6~7月,在兰州市、鞍山市、吉林市抽取部分FSW,MSM、流动人口进行问卷调查,同时对部分求询者在接受VCT服务后进行调查....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索依托流出地乡村医生开展外出农民工艾滋病干预模式,为国家制定和落实农民工艾滋病防治相关政策提供依据。方法通过配额连续抽样方法抽取仪陇县柴井乡117名外出农民工,由当地17名乡村医生通过电话、短信、信件等方法开展为期3个月的艾滋病宣传干预,比较干预前后农民工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及行为状况,访谈乡村医生对开展该项工作的看法,对该项工作的可行性进行评估。结果外出农民工AIDS相关知识知晓率从干预前的48.7%提高到干预后9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非婚性行为从干预前41.0%下降到到干预后的2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开展干预工作的乡村医生及外出农民工均认同通过电话、短信、信件对外出的农民工开展艾滋病宣传干预的工作模式。结论以流出地乡村医生通过电话、短信等方式开展艾滋病知识宣传及行为干预模式可行有效,能够被干预双方接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