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 毫秒
1.
目的了解溃疡性结肠炎(UC)发病的相关因素,为疾病防治提供循证依据。方法检索国内CNKI、万方和维普数据库,纳入含病例对照研究的国内相关文献,采用双录入法提取数据并进行Meta分析。结果纳入8篇相关文献研究,累计病例1 610例、对照1 664例。Meta分析表明,各因素合并OR值(95%CI)分别为:精神紧张1.55(0.71~3.39)、肠道感染史4.09(2.18~7.68)、慢性腹泻/炎性肠病家族史4.90(1.41~16.98)、牛奶3.06(1.80~5.20)、油炸食品/西餐3.09(2.31~4.12)和吸烟0.75(0.66~0.85)。结论肠道感染史、慢性腹泻/炎性肠病家族史、牛奶、油炸食品/西餐可能为UC发病的危险因素;吸烟可能为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2.
《社区医学杂志》2017,(14)
目的 系统评价参苓白术散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据库、中国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Cochrane Library,Pubmed等中英文数据库,检索时间限定为建库至2016年12月20日。检索所有参苓白术散治疗UC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由两位评价者独立对符合纳入标准的研究进行质量评价和资料提取,采用Rev 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最终纳入12篇文献,共1 041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参苓白术散治疗UC能显著提高临床总有效率[OR=3.10,9 5%CI(2.20,4.36),P0.01]、近期治愈率[OR=1.72,9 5%CI(1.08,2.75),P0.05],并且降低复发率[OR=0.15,95%CI(0.05,0.41),P0.01]和不良反应发生率[OR=0.13,9 5%CI(0.03,0.56),P0.01]。漏斗图分析结果提示,纳入的研究存在发表偏倚。结论 参苓白术散治疗UC较西药疗效佳,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3.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简称UC)的发病机制尚未阐明,其易患因素或高危人群也不清楚,目前国内关于溃疡性结肠炎的易患因素研究仅见于单因素分析的报道,而采用病例对照研究进行多因素分析筛选易患因素的研究尚未见报道.为此,我们进行了溃疡性结肠炎1:1配对的病例对照研究,通过Logistic回归多因素分析,研究UC易患因素. 相似文献
4.
张建新 《今日健康(家庭版)》2014,(4):40-41
目的:回顾性分析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加强对该病的认识和诊治。方法:收集我院2008年1月至2013年12月的247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临床症状、内镜检查、治疗、随访等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本组患者中,近6年UC患病例数有逐年增加的趋势。住院UC患者以轻度(35.2%)和中度(51.4%)为主。主要症状有腹泻(83.8%)、腹痛(61.5%)、血便(70.4%)等。肠外表现(10.1%)少见。UC治疗上以氨基水杨酸类(67.2%)和类固醇激素(24.7%)为主,仅8.1%患者应用免疫抑制剂,手术率2%。治疗1年后、2年后和3年后的黏膜愈合率分别为31.3%、35.8%、38.7%。结论:UC近年有逐渐增加的趋势,以轻中度为主,肠外表现及并发症较少。国内轻中度患者治疗以柳氮磺胺吡啶及类固醇激素为主,维持治疗有助于黏膜愈合。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感染巨细胞病毒(CMV)的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的临床特征,并探讨影响UC患者感染CMV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5年9月-2018年4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UC患者125例为研究对象,均经临床确诊,按照是否感染CMV将患者分为CMV组及无CMV组,比较两组的临床资料,通过Logistic进一步分析影响UC患者感染CMV的危险因素。结果 CMV组病程为(3.92±1.83)个月,明显短于无CMV组的(4.84±2.31)个月(P0.05); CMV组住院天数为(21.96±5.12) d,明显长于无CMV组的(12.77±4.13) d(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CMV组既往使用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发病后使用氨基水杨酸类、免疫抑制剂治疗、发热、并发症、纵行溃疡、深大溃疡、糖皮质激素治疗依赖及抑制人数、Hb、hs-CRP、ALB水平与无CMV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既往使用糖皮质激素、使用氨基水杨酸类治疗、深大溃疡、Hb100 g/L、hs-CRP13 mg/L、ALB32 g/L均为UC患者感染CMV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Hb、hs-CRP、ALB水平及结肠镜下存在深大溃疡、使用糖皮质激素、使用氨基水杨酸类均为UC患者易感CMV的危险因素,临床应密切监控上述指标以预防感染,并及时给予对症治疗,防止病情恶化。 相似文献
6.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7,(1)
目的分析PICC相关感染的危险因素,旨在为临床预防导管相关性感染提供依据。方法采用Meta分析的方法对从建库开始至2015年12月为止公开发表的PICC相关感染危险因素的20篇文献进行定量综合分析。结果 PICC相关感染率为16.2%;各因素合并OR值及95%可信区间分别为:年龄≥66岁(4.83,4.16~5.60)、导管留置≥6月(5.03,5.02~5.03)、输注特殊药物(2.15,1.65~2.82)、合并基础疾病(2.98,2.05~4.32)、穿刺≥2次(1.85,1.45~2.35)、化疗>4次(2.23,1.81~2.75)、白细胞减少(2.87,2.31~3.55)、夏冬季节(3.04,1.97~4.67)、操作人员年资<5年(2.26,1.64~3.13)、穿刺经验<50次(2.20,1.71~2.81)、多腔导管(2.55,1.77~3.66)、换药频次>4d(3.28,1.92~5.60)、导管移动(4.47,2.05~9.74)、B超引导(0.92,0.88~0.97)。结论发生PICC相关感染的危险因素为高龄、导管留置时间长、输注特殊药物、合并基础疾病、反复穿刺、多次化疗、白细胞减少、夏冬季节、操作人员年资低、穿刺经验少、多腔导管、换药少及导管移动;保护因素为B超引导下穿刺。 相似文献
7.
溃疡性结肠炎 (VC)是一种病因不明的直肠和结肠的慢性炎性肠病 ;该病在我国发病率较低 ,基层医院容易误诊。现将我院 10年来 (1988~ 1997年 )收治的37例VC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 37例VC均符合《1993年太原市全国慢性非感染肠道疾病学术讨论会标准》。其中男 2 3例 ,女 14例 ,年龄最小 2 0岁 ,最大 59岁 ,平均年龄 37 0岁 ;<4 0岁占 59 5% ,病程 <5年 30例(81 1% ) ,>10年 6例 (16 2 % )。1·2 临床表现及结肠镜检病变部位 主要临床表现为 :腹泻粘液脓血便 36例 ,腹痛 30例 ,里急后重感 2 2例 ,发热 10例 ,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回顾分析60岁以上的老年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特点。方法将2008年4月-2011年12月来我院治疗的105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临床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分为非老年患者组(年龄小于60岁)与老年患者组(年龄大于60岁)两组,对其年龄、性别、临床表现、病变分布范围及病变程度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老年组与非老年组患者腹痛、腹泻、脓血便均为常见症状,老年组患者上述症状较非老年组多见,但二者相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病率与患者性别无明显关系;老年组病变范围以直乙状结肠(38.2%)、左半结肠(20%)及全结肠(20%)较为常见,单纯直肠(3.6%)或右半结肠较少见(3.7%)与非老年组对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老年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特征临床表现与非老年组无显著差异,便秘与腹泻交替较为多见,在内镜观察下有一定的特点,临床上应加以重视及时治疗。 相似文献
9.
骨质疏松症危险因素的Meta分析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目的 综合评价骨质疏松症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方法 利用Meta分析对 1993~ 2 0 0 3年发表的骨质疏松发病危险因素研究文献进行综合分析 ,通过计算合并似然比 (OR)进行评价。结果 统计分析文献 12篇 ,合计样本量 2 75 6例 ,其中病例数 12 2 8例 ,对照数 15 2 8例。各因素合并后的OR值分别为 :年龄≥ 6 0为 3 5 6 ,体育锻炼不足为 2 83,钙摄入不足为 2 33,BMI <2 0为 2 0 6 ,吸烟为 1 98,饮酒为 1 70。结论 改变不良生活习惯 ,加强体育锻炼 ,增加钙等营养摄入可减缓骨质疏松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10.
食管癌危险因素的Meta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对食管癌与其危险因素的关联性进行Meta分析。方法 应用Meta分析方法对国内有关食管癌危险因素的22个研究结果进行定量综合分析,用随机效应模型计算合并比值比(OR)及其95%可信区间(95%CI)。结果 吸烟、饮酒、快食、烫食、嗜淹菜、食管癌家族史、不良心理因素、嗜咸食的合并OR分别为2.08(95%CI:1.66-2.61),1.51(1.25-1.81),2.38(1.70-3.34),2.11(1.67-2.66),2.11(1.68-2.66),3.09(2.37-4.03),2.90(1.84-4.58),1.30(0.96-1.77)。结论 吸烟、饮酒、快食、烫食、嗜淹菜、食管癌家族史、不良心理因素为食管癌的危险因素,嗜咸食与食管癌的关系尚不能确定。 相似文献
11.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是消化内科常见疾病,对本病的治疗要点是阻断炎症过程,达到消除炎症的目的.近几年有很多新疗法的研究,尤以免疫治疗和生物治疗较为突出.本文主要对近几年该病的治疗现状与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探讨溃疡性结肠炎的中医护理理想方法。方法回顾分析了2012年3月-2013年3月来我院治疗溃疡性结肠炎80例患者资料。结果80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其中45例已经痊愈,33例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继续治疗,2例效果不明显,总有效率高达97.5%。结论对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进行心理护理、饮食护理和灌肠护理,有利于患者病情的恢复。 相似文献
14.
田明 《中国城乡企业卫生》2021,(2):92-94
溃疡性结肠炎(UC)是一种慢性特发性炎症性疾病,包括从直肠开始的结肠的任何部分,其典型症状包括血性腹泻、黏液脓血便、腹痛和里急后重.该病的临床表现通常决定了治疗药物的选择,治疗目标是首先诱导缓解临床症状,然后维持无皮质类固醇缓解临床症状.目前UC发病机制并未完全阐明,大多数研究认为UC是一种遗传因素为背景,后天社会、心...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IL-18在溃疡性结肠炎(UC)发病、发展和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58例UC患者外周血中IL-18水平,并分别比较其与临床活动指数(CAI)和ESR、CRP等的相关性.结果 UC活动期患者血清IL-18水平较缓解期患者和健康对照者明显升高(P<0.05),而缓解期患者与健康对照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重度UC患者血清IL-18水平[(392.78±50.17)pg/ml]明显高于中度UC患者[(138.92±23.41)pg/ml]和健康对照者[(73.76±20.27)pg/ml],但轻、中度UC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病变的范围越大,水平越高(P<0.05).并与临床指标ESR、CRP、WBC计数呈正相关.与CAI呈正相关(r=0.775,P<0.01).激素治疗后IL-18显著性下降.结论 IL-18可能参与UC的发病,血清IL-18可作为UC判断病情和活动性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白芍总苷(TGP)对小鼠溃疡性结肠炎(UC)的作用及机制。方法将48只雄性BALB/c小鼠随机分为6组(n=8):正常对照组、模型组、柳氮磺胺吡啶(SASP)组(100mg·kg-1·d-1)以及低、中、高剂量TGP(60、120、240mg·kg-1·d-1)组。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他组小鼠均以恶唑酮灌肠造模。灌肠1d后,SASP组和TGP组开始给予相应的药物灌胃治疗3d,同时进行疾病活动指数(DAI)评分。处死小鼠后,行结肠大体损伤和组织学损伤评分,以ELISA方法检测结肠黏膜中肿瘤坏死因子-a(TNF-a)水平,以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结肠黏膜中核因子-kB(NF—kB)p65的表达。结果模型组小鼠DAI评分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与低剂量TGP治疗组相似(P〉0.05),SASP组、中剂量和高剂量TGP治疗组小鼠DAI评分明显低于模型组(P均〈0.05);模型组结肠大体评分、组织学评分、TNF—a水平和NF—kB 065的表达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SASP组、中剂量和高剂量TGP治疗组(P均〈0.01),与低剂量TGP治疗组相似(P〉0.05);高剂量TGP治疗组疗效优于SASP组。结论TGP对实验性UC有一定的治疗作用,可能与其抑制NF—kB的活化,减少TNF-a的产生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比研究溃疡性结肠炎(UC)与克罗恩病(CD)的病理形态学特点。方法:将诊断为UC和CD的181例患者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实验室与临床资料,比较其镜下及组织学表现的不同。结果:经过结肠镜下比较发现,病变部位、分布状态、纵行溃疡、环形溃疡、阿弗他溃疡、结节样增生、肠腔狭窄及鹅卵石征等项目在两组患者间的比较其差异显著,而其他类型则无差异。两组患者的病理结果比较发现,炎症侵犯肌层、绒毛状结构增生、隐窝炎或脓肿、非干酪性肉芽肿、隐窝扭曲、杯状细胞减少以及潘氏细胞化生等项目组间差异显著。结论:根据UC和CD的病理学特点,在诊断UC和CD时需要将内镜下和显微镜下结肠病变的特征进行综合分析,以便做出更为准确的诊断。 相似文献
18.
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营养与免疫状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调查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营养与免疫状况,评价全面的主观评价(SGA)方法对该病的应用价值。检测30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和30例健康人的血浆白、球蛋白,转铁蛋白,免疫球蛋白,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C反应蛋白(CRP)及B因子水平,同时用SGA方法对患者作营养评价。结果显示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血浆转铁IgA、IgM明显低于健康人。SGA评价显示20例为中度营养不良,2例为重度营养不良,8例为营养正常。结论: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中多数存在营养不良和免疫异常,用SGA评估营养状况结果与其内脏蛋白质及细胞免疫指标的改变一致。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溃疡性结肠炎中应用的意义。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2年12月的76例UC患者作为观察组实施循证护理,同时加强护理人员的培训和学习,2009年1月-2010年12月68例UC患者作为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将两组患者对治疗效果、满意度、依存性进行统计比较。结果循证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显效60(78.95%)、有效60(78.95%)、无效2(2.63%),总有效率为74(97.37%),且满意度和依存性分别为72(94.73%)、65(85.52%);对照组显效48(70.59%)、有效16(23.53%)、无效(4(5.88%),总有效率为64(94.12%),且满意度和依存性分别为50(73.52%)、43(63.23%),两组相比,观察组不仅疗效提高,而且患者的满意度和依存性均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经循证护理干预后,观察组的临床效果、满意度和依存性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由此表明,运用循证护理的方法,不仅提高疗效、促进康复,而且增加患者的满意度和依存性,延长了缓解期、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炎性因子水平、肠道菌群分布及发病相关危险因素,为溃疡性结肠炎的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2020年6月至2021年5月在文昌市某医院就诊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作为病例组,同时选取(按年龄相差0.5岁,性别相同招揽志愿者参与本研究)同期在该医院进行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所有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肠道菌群检测及炎症因子检测,采用描述性分析方法对2组相关指标进行比较,并对溃疡性结肠炎发病影响因素进行单、多因素分析。结果共纳入溃疡性结肠炎病例(病例组)和健康体检者(对照组)各200例,男性各99例,女性各101例,病例组平均年龄(43.17±8.72)岁,对照组平均年龄(43.54±9.11)岁,2组的年龄、性别分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病例组主要检出的双歧杆菌、乳杆菌数量低于对照组,拟杆菌、肠杆菌、肠球菌、梭杆菌数量高于对照组(均P<0.01)。病例组除白细胞介素(IL)-4水平低于对照组,IL-6、IL-17、IL-23以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均高于对照组(均P<0.01)。饮酒(OR=3.526)、吸烟(OR=1.272)、饮食不洁(OR=4.592)、存在合并感染(OR=2.146)、情绪紧张(OR=3.919)均为溃疡性结肠炎发病的危险因素。结论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肠道菌群种类、数量分布不平衡,血清炎症因子水平明显上升。良好的生活行为习惯以及积极地健康教育可降低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