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 了解新疆喀什地区维吾尔族人群糖尿病流行状况并探讨患病危险因素,为糖尿病三级预防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对新疆喀什地区疏附县≥18岁维吾尔族居民进行调查。调查方式包括问卷调查、人体测量及生化指标检测。比较不同年龄、性别人群糖尿病流行状况,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糖尿病患病的影响因素。结果 共纳入研究对象4 608人,男性、女性及全人群患病率分别为13.65%、10.04%和11.31%,年龄标化率为12.34%、9.83%及10.59%。糖尿病患病率及空腹血糖受损(IFG)率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升高,60岁前多表现为糖尿病患病率低于IFG率,60岁以上呈现糖尿病患病率高于IFG率的趋势,女性人群中尤为明显。糖尿病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分别为28.02%、21.31%及5.57%。多因素分析显示:45~岁、55~岁、>65岁人群糖尿病的患病风险明显增高,OR值男性分别为2.08(95% CI:1.24~3.48)、2.73(95% CI:1.63~4.56)和3.90(95% CI:2.24~6.78),女性分别为2.63(95% CI:1.71~4.02)、3.14(95% CI:2.00~4.94)和5.56(95% CI:3.47~8.92)。有糖尿病家族史(男:OR=2.88,95% CI:1.45~5.72;女:OR=2.52,95% CI:1.49~4.26)、BMI≥28.0 kg/m2(男:OR=1.77, 95% CI:1.19~2.64;女:OR=1.80, 95% CI:1.30~2.50)等是影响糖尿病患病的危险因素。结论 新疆喀什地区维吾尔族人群糖尿病患病率高,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低,应提高糖尿病检出率并针对当地糖尿病流行特点采取有针对性的防治策略及措施。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不同性别和BMI水平社区老年人群的腰围与高血压患病率和控制率关系。 方法 2009年9月至2010年6月采用二阶段整群随机抽样,对北京市万寿路地区≥60岁老年人群进行横断面调查。结果 分析样本人群2 035人(男性828人,女性1 207人)。腰围增加可提高体重正常老年女性高血压患病率,且高血压控制率下降,调整OR(aOR)值(95%CI)分别为1.04(1.01~1.08)和0.96(0.92~1.00)。单纯中心性肥胖女性的高血压患病率(64.7%)显著高于腰围、体重均正常女性(52.2%),aOR=1.58(95%CI :1.07~2.32);而高血压控制率(32.9%)低于腰围正常者(43.5%),aOR=0.62(95%CI: 0.37~1.04),P=0.071。结论 腰围增加(中心性肥胖)可提高单纯肥胖和体重正常的社区老年女性高血压患病风险及降低高血压控制率。应关注老年女性单纯中心性肥胖者的高血压患病和血压控制情况。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利用2018年安徽省中国成人慢性病与营养监测数据,比较不同特征成年居民慢性肾病(CKD)患病率,并分析其相关因素。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选取≥18岁居民进行询问调查、身体测量和实验室检测。使用复杂加权方法估算不同特征居民的CKD患病率,CKD患病及其相关因素的多因素分析采用复杂抽样数据logistic回归模型。结果 共纳入7 181人,成年居民CKD患病率为11.06%,女性CKD患病率(12.49%)高于男性(9.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居民CKD进展的中、高和极高风险程度比例分别为8.66%、2.02%和0.38%。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OR=1.03,95%CI:1.00~1.05)和BMI(OR=1.05,95%CI:1.01~1.09)增加、女性(OR=1.38,95%CI:1.22~1.55)、高血压(OR=2.50,95%CI:1.76~3.56)、糖尿病(OR=2.28,95%CI:1.51~3.43)、血脂异常(OR=1.26,95%CI:1.11~1.43)和高尿酸血症(OR=2.16,95%CI:1.68~2.78)均为CKD的危险因素。结论 安徽省成年居民CKD患病率较高,CKD与年龄、性别、BMI、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和高尿酸血症相关,应当注重相关危险因素的管控,包括超重/肥胖、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和高尿酸血症,预防CKD及其并发症。  相似文献   

4.
四川省彭州市糖尿病患病率及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了解四川省彭州市糖尿病流行及治疗管理状况,探讨糖尿病患病相关危险因素,为糖尿病三级预防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利用中英合作项目“中国慢病前瞻性研究”四川省基线调查人群数据,分析彭州市不同特征人群糖尿病患病情况及知晓、治疗及控制情况;利用logistic回归分析糖尿病患病的影响因素。结果 彭州市30~79岁人群糖尿病患病率为3.7%,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分别为45.2%、36.6%、17.6%。高年龄组、高教育程度、高收入、非农民职业人群的患病率、知晓率、控制率高于其他人群。年龄大(OR=5.50,95% CI:4.77~6.34)、教育程度低(OR=0.43,95% CI:0.38~0.49)、家庭年收入低(OR=0.86,95% CI:0.82~0.90)、糖尿病家族史(OR=3.15,95% CI:2.72~3.65)、患高血压(OR=2.94,95% CI:2.70~3.21)、吸烟(OR=2.11,95% CI:1.84~2.42)、水果摄入频率低(OR=3.62,95% CI:3.23~4.07)、静坐时间长(OR=1.28,95% CI:1.16~1.41)、体力活动少(OR=2.11,95% CI:1.89~2.35)、超重或肥胖(OR=2.33,95% CI:2.04~2.65)等是糖尿病患病的影响因素。结论 彭州市糖尿病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低,应加强全人群健康教育,倡导健康生活方式,重视老年人群糖尿病治疗和控制,规范糖尿病患者管理。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索出生体重对成年期罹患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的患病风险,并研究出生体重与血尿酸的关系。方法 根据中国成年人慢性病与营养监测方案,在天津市河西、南开、红桥、武清、津南、宝坻、蓟州区共计调查1 131名成年人,收集其出生体重、血压等数据,并采集空腹静脉血检测血尿酸、血糖和血脂等。描述调查人群出生体重状况分布,并分析出生体重对其成年期罹患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风险及与血尿酸的关系。结果 天津市调查人群平均出生体重为3.37 kg,男性高于女性;无论是超重/肥胖、高血压还是糖尿病,正常出生体重者成年期患病率最低,经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校正年龄、性别、吸烟、饮酒后发现,与正常出生体重者相比,低出生体重与成年期罹患糖尿病(OR=2.91,95%CI:1.46~5.76)、血脂异常(OR=1.79,95%CI:1.01~3.19)关联较强,巨大儿与成年期罹患超重/肥胖关联较强(OR=1.47,95%CI:1.08~2.01);不同出生体重的血尿酸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天津市调查人群低出生体重与其成年期糖尿病、血脂异常患病风险关联较大,巨大儿与其成年期超重/肥胖患病风险关联较大。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2013年我国≥ 18岁超重/肥胖人群体重测量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2013年在中国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监测的302个监测点,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调查≥ 18岁常住居民共计177 099名,选取87 670名超重/肥胖者作为研究对象。问卷调查获取人口学特征、体重测量情况、主要慢性病患病情况等信息;通过身体测量获取个体的身高、体重、腰围和血压;采集调查对象空腹静脉血,检测FPG、TC、TG、LDL-C和HDL-C,采集服75 g无水葡萄糖后静脉血检测服糖后2 h血糖。经复杂加权后分析超重/肥胖者体重测量情况及其影响因素。结果 我国超重/肥胖成年人在1周内、1个月内、1年内测量过体重的比例分别为18.9%、23.0%和30.2%。1周内的体重测量率男性高于女性,60~岁组最低(P<0.05)。超重/肥胖成年人从未测量过体重的比例为20.5%,女性高于男性,60~岁组最高(P<0.05)。较高年龄(60~岁组OR=0.73,95%CI:0.64~0.82)是体重测量的危险因素;女性(OR=1.11,95%CI:1.03~1.19)、较高文化程度(大专及以上OR=3.79,95%CI:2.89~4.97)、较高家庭年收入(2.1~万元OR=1.61,95%CI:1.31~1.98)、糖尿病(OR=1.15,95%CI:1.03~1.30)、血脂异常(OR=1.13,95%CI:1.04~1.23)是体重测量的保护因素。结论 我国超重/肥胖成年人自主体重测量行为有待提高,应对不同特征人群开展针对性健康教育,促进重点人群规律监测体重、维持健康体重。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重庆市南岸区中老年人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的患病情况及相关影响因素,为有针对性地制定防治策略及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多阶段整群抽样方法,选取≥40岁人群进行患病情况问卷调查和相关指标检测,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病情况,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的危险因素和保护因素。结果 共调查24 792人,检出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1 547人,患病率为6.2%。其中男性患病率为6.0%,女性患病率为6.4%,趋势性χ2检验结果显示总人群中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的患病率随年龄增加呈上升趋势(趋势性χ2=343.766,P<0.001)。患者年龄、文化程度、吸烟、婚姻状况、缺乏锻炼、BMI、TG、TC、HDL-C、LDL-C等均为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的相关影响因素。HDL-C偏高为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的保护性因素(OR=0.817,95% CI:0.715~0.934);年龄、文化程度、LDL-C偏高、缺乏锻炼等均为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重庆市南岸区中老年人的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病率较高,今后应重视对高龄、超重或肥胖、文化程度较低、吸烟、TG、TC异常、LDL-C偏高居民的健康干预,以降低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的患病风险。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哈尔滨市人群的饥荒暴露对中老年期糖尿病、肥胖、高血压、冠心病和脑卒中等慢性病患病风险的影响。方法 以中国慢性病前瞻性研究(China Kadoorie Biobank,CKB)项目哈尔滨市的基线调查人群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设计,应用logistic分析比较饥荒暴露人群与非饥荒暴露人群中老年期糖尿病、肥胖、高血压、冠心病和脑卒中等慢性病患病风险的差异。结果 调整影响因素后,饥荒暴露人群的肥胖(OR=1.204,95% CI:1.104~1.313,P<0.01)、高血压(OR=1.315,95% CI:1.210~1.429,P<0.01)和冠心病(OR=1.495,95% CI:1.369~1.632,P<0.01)的危险性高于非饥荒暴露人群。饥荒暴露年龄越小,中老年期各种慢性病发生风险越大。结论 饥荒暴露是肥胖、高血压和冠心病的危险因素。保证生命全过程,尤其是生命早期和青少年期的营养充足对预防中老年期肥胖、高血压和冠心病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我国成年人吸烟现状及不同吸烟人群与多种慢性病的关联。方法 基于2013年全国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监测,覆盖31个省份的298个监测县(区),按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方法抽取全国≥ 18岁居民176 534人。利用询问调查收集对象前12个月的吸烟行为(吸烟状态、现在吸烟者日均吸烟量、现在每日吸烟者吸烟年限等)、慢性病(高血压、糖尿病、高TC血症和高TG血症)相关信息,测量血压,检测血糖和血脂。采用基于复杂抽样设计的权重对指标进行分析。结果 共收集有效样本175 386人。其中男性占42.7%,女性占57.3%。成年人男性吸烟者高血压、高TC血症和高TG血症患病率分别为30.4%、7.2%和18.0%,高于非吸烟者;女性吸烟者高血压、糖尿病、高TC血症和高TG血症患病率分别为35.6%、14.0%、10.3%和15.9%,均高于非吸烟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我国成年人男性吸烟者比非吸烟者高血压患病风险有所降低,患高TG血症风险比非吸烟者高19%(OR=1.19,95% CI:1.10~1.30)。其中,现在日均吸烟≥ 20支男性高TG血症患病风险比非吸烟者高41%(OR=1.41,95% CI:1.28~1.55)。我国成年人女性吸烟者比非吸烟者高TG血症患病风险高40%(OR=1.40,95% CI:1.15~1.70);每日吸烟年限≥ 20年者高TG血症比<20年者高60%(OR=1.60,95% CI:1.31~1.95)。结论 吸烟者比非吸烟者总体慢性病患病率高,且吸烟年限长或现在每日吸烟量大的人群患病风险大幅增加。  相似文献   

10.
中国成年人糖尿病前期发病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了解我国成年人糖尿病前期的发病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基于2010年中国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监测调查数据,从中抽取10省份,再从每省份中选择2个监测点作为随访点,于2016-2017年进行随访调查。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糖尿病前期的影响因素。结果 本研究纳入5 578人,随访期间糖耐量受损(IGT)发生612人(男性268人,女性344人),总计随访37 364.82人年,IGT发病率为16.4/1 000人年;空腹血糖受损(IFG)发生290人(男性128人,女性162人),总计随访39 731.31人年,IFG发病率为7.3/1 000人年。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纳入年龄、城乡、糖尿病家族史、BMI、中心性肥胖、血脂异常、高血压以及身体活动水平,结果显示,年龄≥50岁(OR=1.60,95%CI: 1.32~1.95)、城市居民(OR=1.41,95%CI: 1.16~1.71)、肥胖(OR=1.56,95%CI: 1.12~2.19)、血脂异常(OR=1.52,95%CI: 1.25~1.83)、高血压(OR=1.32,95%CI: 1.07~1.61)以及身体活动不足(OR=1.25,95%CI: 1.04~1.50)是IGT发病的危险因素;年龄≥50岁(OR=1.31,95%CI: 1.01~1.70)、糖尿病家族史(OR=1.71,95%CI: 1.13~2.60)、超重(OR=1.41,95%CI: 1.04~1.92)、肥胖(OR=2.09,95%CI: 1.38~3.17)以及高血压(OR=1.53,95%CI: 1.18~2.00)是IFG发病的危险因素。结论 相比IFG,IGT发病率较高。年龄≥50岁者、超重/肥胖人群、高血压患者、血脂异常者、身体活动不足者以及有糖尿病家族史者易发生糖尿病前期。  相似文献   

11.
12.
目的 探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新疆)维吾尔(维)族和汉族老年人心房颤动(房颤)的流行状况。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方法,对南、北、东疆维、汉族聚居区老年居民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并统计分析调查数据。结果 新疆老年人房颤总粗患病率为3.56%。维族和汉族老年人房颤粗患病率分别为2.91%和4.13%。维族老年人男、女性房颤患病率分别为3.19%和2.61%;汉族老年人男、女性房颤患病率分别为5.01%和3.31%。维族老年人瓣膜型房颤患病率高于汉族;汉族老年人非瓣膜型和孤立型房颤患病率高于维族。汉族老年房颤患者阿司匹林和β-受体阻滞剂的服药情况优于维族,两民族华法林的服药情况均较差。维族老年房颤和非房颤患者缺血性脑卒中患病率分别是8.82%和0.98%,汉族老年房颤和非房颤患者缺血性脑卒中患病率分别是6.08%和0.70%。结论 新疆老年人房颤患病率与既往国内其他研究结果大致相同,其中汉族老年人房颤患病率高于维族。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新疆喀什地区维吾尔族糖尿病人群血脂异常及控制情况,为防治该地区糖尿病人群血脂紊乱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对该地区5 078名18岁及以上的常住居民进行调查问卷、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测后,筛查糖尿病患者521例,描述其血脂异常以及各项血脂控制情况,分析造成血脂异常和影响血脂控制的因素。结果 糖尿病人群血脂代谢异常总患病率为59.50%(310/521),标化率为49.39%。65岁以上、超重、肥胖和腹部肥胖者发生血脂异常的风险分别增高0.771倍(95% CI:1.015~3.088)、1.132倍(95% CI:1.290~3.523)、1.688倍(95% CI:1.573~4.592)和0.801倍(95% CI:1.028~3.155)。和男性相比,女性是血脂异常的保护性因素,OR=0.507(95% CI:0.334~0.769)。TC、TG、HDL-C和LDL-C的总体控制率为11.13%。女性、BMI超标和腹部肥胖不利于血脂的总体控制。LDL-C的控制率随年龄、BMI和腰围的增大而降低(趋势检验χ2年龄=18.049,P<0.001;趋势检验χ2BMI=10.582, P=0.001;χ2腰围=19.081,P<0.001),随学历增高而增高(趋势检验χ2=9.764,P=0.002)。结论 该地区糖尿病人群血脂异常率处于较高水平,血脂总控制率则处于较低水平。肥胖是造成该地区糖尿病人群发生血脂异常的主要危险因素;女性在糖尿病血脂异常的防治中应该得到更多的重视。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新疆)维吾尔(维)族、哈萨克(哈)族不孕症分布及影响因素。方法 2008年10月至2009年3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方法,对鄯善县维族535例、福海县哈族322例已婚育龄妇女进行问卷调查和妇科检查,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维族已婚育龄妇女不孕症总现患率为26.5%,哈族为21.7%,两族不孕症总现患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维族妇女原发不孕的现患率为14.7%,哈族为8.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维族继发不孕的现患率为11.8%,哈族为13.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多因素分析显示影响维族不孕症发生的因素有经济收入、盆腔炎症、子宫内膜异位症、BMI;影响哈族不孕症发生的因素有结婚年龄、子宫内膜异位症、宫外孕史。结论 新疆维族和哈族已婚育龄妇女不孕症的现患率较高,但两族妇女患不孕症的危险因素不同,应有针对性开展宣传和诊治。  相似文献   

15.
维吾尔族居民血脂及高脂血症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分析维吾尔族居民血脂指标,了解维吾尔族高脂血症发病特点,为今后预防和控制高脂血症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06年1-5月在新疆乌鲁木齐市采集400名维吾尔族居民的血液,检测血清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等生化指标,分析高脂血症发病情况。结果维吾尔族的TG、TC、LDL、,LDL/HDL、TG/HDL等均随年龄的升高而增高,HDL随年龄升高而降低(P0.05);Ⅰ型、Ⅱ型、Ⅲ型、Ⅳ型高脂血症检出率分别为26.3%,40.5%,16.3%,0.8%,Ⅱ型Ⅰ型Ⅲ型Ⅳ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性别之间比较,维吾尔族男性TG、LDL均高于女性(P0.05);男性Ⅰ型、Ⅱ型、Ⅲ型脂代谢紊乱的发生率均高于女性(P0.05)。结论随年龄增加,维吾尔族脂代谢水平紊乱、高脂血症主要表现为高甘油三酯血症和高胆固醇血症患病率增加,同时也表现出性别差异。  相似文献   

16.
新疆维吾尔族大学生膳食营养状况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张洪斌  邓勇 《中国学校卫生》2005,26(10):820-821
目的 了解维吾尔族大学生膳食营养状况,为指导合理膳食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法,在新疆3所大学分年级随机抽取班级,对所抽取班级维吾尔族大学生全部进行调查,共调查学生1235名。结果 维吾尔族大学生能量及营养素摄入量除铁以外,均低于推荐摄入量标准。能量的食物来源以碳水化合物所占比例偏多,蛋白质来源中豆类食品摄入量偏低。早、晚餐的营养素和能量摄人量均明显不足。维吾尔族大学生营养不良率男生为28.07%,女生为29.72%;肥胖率男生为14.14%,女生为13.31%。结论 维吾尔族大学生的膳食结构不合理,营养状况较差。应合理搭配食物,全面增加各种营养素摄入量,以提高营养水平。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对新疆喀什地区疏附县维吾尔族人群慢性病相关知识、态度和行为(KAP)现状进行调查,并分析相关影响因素,为制定符合民族特色的慢性病综合防治策略提供基础资料。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抽取疏附县18岁及以上维吾尔族常住居民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和生化指标检测,计算KAP水平,并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影响因素。结果 共纳入研究对象4 772人,维吾尔族人群慢性病相关基础知识知晓率在4.32%~56.04%之间,预防控制措施态度得分率在1.76%~85.18%之间,预防控制活动行为参加率在4.00%~97.99%之间。KAP总得分平均(15.90±4.20)分,及格率为47.86%。多因素分析发现KAP总得分及格率随文化程度提高而升高。购买过商业保险、患有高血压、有常见慢性病家族史、女性以及腹型肥胖等因素与KAP总得分存在正相关;超重与KAP总得分呈负相关。结论 新疆喀什地区维吾尔族人群慢性病相关知识、态度和行为水平总体不高,迫切需要在该地区持续开展有针对性的慢性病防治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活动,应重点关注文化程度低、收入低、BMI超重及男性人群。  相似文献   

18.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2004年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效果评价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分析新疆维吾尔自治区2004年麻疹疫苗(MV)强化免疫效果,探讨加速控制麻疹策略。方法利用2004、2005年疫情网络直报资料,人群麻疹抗体监测资料,MV强化免疫接种率、免疫成功率监测资料,探讨MV强化免疫的效果。结果2004年MV强化免疫接种率、快速评估接种率均>95%,免疫后人群麻疹IgG抗体阳性率、保护率显著升高,与2004年同期相比,麻疹病例锐减。结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2004年MV强化免疫成效显著,已建立了麻疹免疫屏障,但强化免疫质量有待提高;尽快提高常规免疫覆盖率及服务质量是长期控制麻疹爆发、流行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新疆地区汉族和维族丙型肝炎患者丙型肝炎病毒(HCV)基因分型的特征,为判断病情、预后及观察抗病毒疗效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13年6月-2014年1月在医院就诊的丙型肝炎患者样本,且病毒载量>1×103的汉族和维族患者样本各130份,用PCR-反向点杂交法进行HCV基因分型。结果新疆地区汉族和维族基因型检出率1b型分别为61.5%、64.6%,2a型分别为24.6%、11.5%,3a型分别为6.9%、10.0%,3b型分别为3.9%、8.5%;对汉族与维族各基因型进行分析,发现2a型在两个民族间存在显著性差异,汉族以2a型为主(P<0.05)。结论初步证明新疆地区汉族和维族丙型肝炎基因型分布与国内其他地区不同,汉族以1b、2a型为主,而维族以1b型为主,其次是2a、3a、3b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