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 探讨孕期空气污染物暴露与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发生的关系,为先心病的一级预防提供循证医学证据。方法 收集国内外发表的有关孕期空气污染物暴露与先心病有关的流行病学研究文章,对连续性增长和高浓度对比低浓度的污染物与先心病亚型的关系效应值分别进行合并。使用Stata 12.0软件对文献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20篇英文文献。Meta分析结果显示,CO暴露增加法洛四联症的发生风险(高浓度对比低浓度OR=1.22,95%CI:1.03~1.44));NO2暴露增加主动脉缩窄的发生风险(浓度每升高10 mm3/m3 OR=1.01,95%CI:1.01~1.20);O3暴露增加房间隔缺损的发生风险(浓度每升高10 mm3/m3 OR=1.14,95%CI:1.03~1.26);PM10暴露增加房间隔缺损的发生风险(浓度每升高10 μg/m3 OR=1.10,95%CI:1.03~1.19)。此外,还发现CO暴露和房间隔缺损的发生,PM10暴露和室间隔缺损的发生存在负相关。结论 孕期暴露于空气污染物CO、O3、NO2、PM10可能会增加先心病的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空气中粒径≤2.5μm的颗粒物(PM2.5)对早产的影响情况。方法 以受孕日期在2013年1月1日至12月31日之间、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妇产科分娩的太原市区1882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按照WHO对早产的定义,将研究对象分为早产组和足月产组,关联性分析时再将早产组分为轻度早产组、早期早产和极早早产组。收集其一般人口学特征资料、健康状况、分娩情况、家庭准确住址等资料;收集太原市8个监测点2013年1月1日至2014年10月10日PM2.5日平均浓度,根据反距离加权法计算孕妇孕期每天PM2.5暴露浓度,通过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PM2.5对早产的影响情况。结果 1839例产妇的早产发生率为8.21%(151/1839)。调整孕妇年龄、孕妇文化程度、孕前BMI等因素后结果显示,在分娩前第2周PM2.5浓度暴露值每增加10μg/m3,早产风险增加8.7%(OR=1.087,95%CI:1.001~1.182),轻度早产风险增加9.9%(OR=1.099,95%CI:1.007~1.200)。分娩前第2周孕妇处于PM2.5高水平环境(≥75μg/m3)中,早产风险增加0.8%(OR=1.008,95%CI:1.000~1.017),轻度早产风险增加1.0%(OR=1.010,95%CI:1.001~1.018)。结论 孕妇在孕晚期尤其是在分娩前半个月,PM2.5高浓度暴露会导致早产风险增加。  相似文献   

3.
目的 回顾我国空气污染与呼吸系统疾病健康效应的研究, 定量分析空气污染物[空气动力学直径<2.5 μm的细颗粒物(PM2.5)和<10 μm的可吸入颗粒物(PM10)、二氧化硫(SO2)、二氧化氮(NO2)和臭氧(O3)]与人群呼吸系统疾病急性死亡的关系。方法 系统收集1989-2014年在PubMed、SpringerLink、Embase、Medline、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和维普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公开发表的有关我国空气污染与呼吸系统疾病健康效应的研究文献, 总结该类研究在我国各省份的覆盖情况;并依据Meta分析法分别对PM10、PM2.5、NO2、SO2和O3与人群呼吸系统疾病急性死亡关系的定量研究进行分析, 采用Stata 12.0软件进行异质性分析后利用固定或随机效应模型合并效应值, 并检验发表偏倚。结果 共收集到有关空气污染与人群呼吸系统疾病健康效应的研究文献157篇, 覆盖我国79.4%的省份。Meta分析结果显示, PM10、PM2.5、NO2、SO2和O3浓度每上升10 μg/m3, 人群呼吸系统疾病死亡率分别增加0.50%(95%CI: 0~0.90%)、0.50%(95%CI: 0.30%~0.70%)、1.39%(95%CI: 0.90%~1.78%)、1.00%(95%CI: 0.40%~1.59%)和0.10%(95%CI: -1.21%~1.39%), 各研究均未发现明显发表偏倚。结论 我国PM10、PM2.5、NO2、SO2浓度的上升均会导致人群呼吸系统疾病急性死亡的增加。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浙江省孕妇对巨大儿相关知识的知晓率及影响因素,为有针对性地开展孕前、孕期保健指导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方法,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对浙江省20个县(市、区)1 512名孕妇进行面对面调查,分析巨大儿知晓率及其影响因素。结果 共回收有效问卷1 494份,巨大儿诊断标准的知晓率为40.7%(95%CI:38.2%~43.2%);巨大儿发生原因知晓率为55.0%(95%CI:52.4%~57.6%)、预防知识知晓率为62.4%(95%CI:59.9%~64.9%),两者均知晓的比例为49.0%(95%CI:46.4%~51.6%)。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孕晚期(OR=1.906,95%CI:1.128~3.221)、城市户籍(OR=1.335,95%CI:1.014~1.756)、教育程度为大专(OR=2.474,95%CI:1.635~3.744)和本科及以上(OR=2.072,95%CI:1.338~3.209)、参加孕期保健知识培训(OR=1.936,95%CI:1.509~2.484)和自学孕期保健知识(OR=2.065,95%CI:1.338~3.189)能够提高孕妇对巨大儿诊断标准和预防知识的知晓率。高龄孕妇(OR=2.103,95%CI:1.330~3.323)对巨大儿发生原因和预防知识知晓率高于低年龄者。结论 浙江省孕妇对巨大儿诊断标准的知晓率不到50%,应加强对育龄妇女的孕前、孕期宣传教育和保健指导,特别是在农村地区多开展孕期保健知识培训。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妊娠期PM2.5及其组分暴露对胎儿生长的影响,并进一步识别暴露效应窗口。方法 选取江苏出生队列2016年1月至2019年10月招募的4 089对母子对,收集其基线信息、妊娠期诊疗信息、妊娠期PM2.5及其组分暴露信息、妊娠满20周后的胎儿B超检查(头围、腹围、股骨长和估计体重)信息。利用广义线性混合模型进行暴露效应的估计,利用分布滞后非线性模型探讨暴露效应窗口。结果 妊娠期PM2.5暴露浓度每升高10 μg/m3,胎儿头围、腹围和估计体重Z评分分别减小0.025(β=-0.025,95%CI:-0.048~-0.001)、0.026(β=-0.026,95%CI:-0.049~-0.003)和0.028(β=-0.028,95%CI:-0.052~-0.004),头围和估计体重生长受限风险分别增加8.5%(RR=1.085,95%CI:1.010~1.165)和13.5%(RR=1.135,95%CI:1.016~1.268)。PM2.5组分中黑碳、有机物、硝酸盐、硫酸盐、铵盐暴露浓度升高均与头围Z评分减小显著相关,同时硫酸盐暴露的增加还与股骨长的Z评分减小有关。妊娠期PM2.5暴露影响胎儿头围生长效应窗口为第2~5周,腹围为第4~13周以及第19~40周,股骨长为第4~13周以及第23~37周,估计体重为第4~12周以及第20~40周。结论 妊娠期PM2.5及其组分暴露可能对胎儿生长产生不利影响,影响胎儿不同生长指标的效应窗口不完全一致。  相似文献   

6.
125例新生儿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围产因素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围产期相关因素与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甲减)症(CH)的关系。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选择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在福建省新生儿疾病筛查中心诊断为CH的新生儿125例为病例组,按1:3比例随机选择非CH的新生儿为对照组。采用单因素及二项分类logistic同归模型分析CH的围产期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病例组中母亲妊娠期高血压、妊娠期糖尿病、妊娠合并甲状腺疾病、高龄产妇的发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病例组新生儿在女性、早产儿、过期儿、低出生体重儿、巨大儿、双胎及多胎、伴发其他出生缺陷和感染的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龄产妇(OR=2.518,95%CI:1.186~5.347)、妊娠期糖尿病(OR=1.904,95%CI:1.190~3.045)、妊娠合并甲减(OR=12.883,95%CI:2.055~80.751)或甲亢(OR=30.797,95%CI:3.309~286.594)、早产儿(OR=4.238,95%CI:1.269~14.155)、过期儿(OR=12.799,95%CI:1.257~130.327)、低出生体重儿(OR=3.505,95%CI:1.059~11.601)、巨大儿(OR=3.733,95%CI:1.415~9.851)、双胎及多胎(OR=5.493,95%CI:1.701~17.735)、伴发其他出生缺陷(OR=3.665,95%CI:1.604~8.371)和胎儿窘迫(OR=3.130,95%CI:1.317~7.440)为新生儿CH的高危因素(均P<0.05)。结论 新生儿CH与母亲孕龄、妊娠期糖尿病、妊娠合并甲状腺疾病以及新生儿出生体重、胎龄、胎数、胎儿窘迫、伴发其他出生缺陷等有一定关系,应加强围孕期保健,减少高危因素,降低CH发病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孕期体重变化率与足月产新生儿出生体重关联强度的剂量反应关系。方法 选取2006年1月至2013年12月江苏省昆山市围产保健监测系统18 868名孕产妇与足月产新生儿为研究对象。使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及限制性立方样条法分析产妇孕期体重变化率[即(末次产检体重-初次产检体重)/(末次产检孕周-初次产检孕周)]与足月产新生儿出生体重关联强度及其剂量反应关系。调整因素包括产妇年龄、教育程度、孕前BMI、户籍状态、经产妇、初次产检孕周与胎儿性别。结果 高水平的孕期体重变化率在孕前低BMI(OR=3.15, 95%CI: 1.40~7.07)、正常BMI(OR=3.64, 95%CI: 2.84~4.66)、超重(OR=2.37, 95%CI: 1.71~3.27)的产妇中与分娩足月巨大儿有统计学关联;孕前低BMI(OR=0.28, 95%CI: 0.13~0.61)及正常BMI(OR=0.37, 95%CI: 0.22~0.64)产妇与分娩足月低体重儿有统计学关联。孕期体重变化率与分娩足月巨大儿的关联强度呈现非线性“S”形剂量反应关系(非线性检验P<0.000 1);与分娩足月低体重儿的关联强度呈“L”形非线性剂量反应关系(非线性检验P<0.000 1)。结论 孕期体重变化率与分娩足月低体重儿的关联强度呈现“L”形曲线, 而与分娩足月巨大儿的关联强度呈现“S”形曲线。  相似文献   

8.
目的 调查江苏省一般人群HCV抗体的阳性率分布,分析感染HCV的危险因素。方法 在江苏省3个地区的传染病防制示范区以乡镇和行政村为单位随机整群抽样,进行问卷调查和血清HCV抗体检测,利用SPSS软件分析抗体阳性率在不同人群中的分布差异,Cox模型拟合1:4配对的logistic回归分析HCV感染危险因素。结果 HCV感染情况在不同人群分布有差异,女性感染率(0.965%,95%CI:0.899%~1.035%)高于男性(0.572%,95%CI:0.517%~0.632%);3个县人群感染率(分别为0.131%,95%CI:0.103%~0.164%;0.316%,95%CI:0.268%~0.370%;2.173%,95%CI:2.039%~2.315%)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0~59岁年龄组感染率最高(1.577%,95%CI:1.425%~1.740%),<30岁年龄组最低(0.161%,95%CI:0.125%~0.204%); 受教育程度越低感染率越高,其中流动人口感染率高。危险因素分析显示,感染率最低的地区多因素分析显示住院史(OR=3.049,95%CI:1.322~7.036)、输血史(OR=14.319,95%CI:2.318~88.459)和共用剃刀(OR=3.604,95%CI:1.096~11.851)是HCV感染的独有危险因素;感染率较低的地区分析显示仅血制品使用史(OR=7.202,95%CI:1.170~44.310)是独有危险因素;感染率最高的地区显示献血史(OR=7.496,95%CI:6.121~9.180)、输血史(OR=2.305,95%CI:1.578~3.369)和侵入性检查史(OR=1.258,95%CI:1.021~1.549)为独立危险因素。不同年龄组单因素分析显示,30~39岁组与他人共用剃刀是独有危险因素,50~59岁组有针灸史是该年龄组危险因素,50~59岁和60~69岁组有侵入性检查是危险因素。结论 HCV感染在中老年人、教育程度低、流动性强的人群中感染率高,不安全献(输)血、血制品使用可能是既往几十年中HCV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针灸、侵入性检查以及共用剃刀等在不同人群中的危险度有差异。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陕西省活产单胎新生儿低出生体重(LBW)发生率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分层多阶段随机抽样方法,以问卷调查方式收集2010-2013年陕西省怀孕且怀孕结局明确的育龄妇女及其子女的相关信息。结果 共调查28 164名育龄妇女及其子女,活产单胎新生儿LBW发生率为3.4%。其中2010-2013年LBW发生率分别为4.1%、4.4%、3.1%和2.6%,陕南、陕北和关中地区LBW发生率分别为3.8%、3.4%和3.2%,城乡LBW发生率分别为2.5%和3.6%,早产和足月产中LBW发生率分别为32.0%和2.6%。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女婴(OR=1.57,95%CI:1.36~1.81)、早产(OR=18.28,95%CI:15.23~21.96)、母亲文化程度低(OR=1.27,95%CI:1.06~1.52)、产检次数< 4次(与产检4~7次比较,OR=1.36,95%CI:1.14~1.63)、产检次数≥8次(与产检4~7次比较,OR=1.84,95%CI:1.48~2.29)、妊娠高血压综合征(OR=3.07,95%CI:2.12~4.43)、经产妇(OR=1.21,95%CI:1.03~1.41)、围孕期未服用叶酸(OR=1.30,95%CI:1.12~1.52)是发生LBW的危险因素。结论 2010-2013年陕西省活产单胎新生儿LBW发生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且呈下降趋势,但农村地区高于城市。女婴、早产、母亲文化程度低、产检次数不规范、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经产妇、围孕期未服用叶酸等有可能增加LBW罹患风险。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陕西省单胎活产新生儿早产发生率及母亲既往生育史与其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分层多阶段随机抽样方法,以问卷调查方式收集2010-2013年陕西省怀孕且其结局明确的育龄妇女生育史等相关信息。结果 共调查29 608名育龄妇女及其子女,活产单胎新生儿早产发生率为2.7%。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早产史(OR=7.99,95%CI:5.59~11.43)、末次妊娠年龄≥35岁(OR=2.03,95%CI:1.59~2.59)、出生缺陷史(OR=1.54,95%CI:1.01~2.34)是发生早产的危险因素。妊娠间隔3~4年(与妊娠间隔≤2年者比,OR=0.74,95%CI:0.58~0.93)、妊娠间隔5~6年(与妊娠间隔≤2年者比,OR=0.66,95%CI:0.52~0.82)、妊娠间隔>6年(与妊娠间隔≤2年者比,OR=0.48,95%CI:0.37~0.61)、生产次数1次(与初产者比,OR=0.80,95%CI:0.67~0.95)、生产次数≥2次(与初产者比,OR=0.62,95%CI:0.39~0.97)是早产的保护因素。有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影响孕周长短的主要因素是早产史、高龄妊娠(≥35岁)及妊娠间隔时间。结论 2010-2013年陕西省单胎活产新生儿早产发生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有早产史、高龄妊娠(≥35岁)、出生缺陷史可能增加早产发生风险;妊娠间隔长、分娩次数多可能降低早产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农药暴露情况与不良妊娠结局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项目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来自全国的248 501对计划在半年内怀孕的夫妻被纳入研究。通过问卷调查收集了夫妻怀孕前的农药接触情况以及妻子怀孕后的农药接触情况。妊娠结局通过医生填写记录。结果 248 501对参与夫妻中,有243 362对夫妻完成全部随访有妊娠结局且没有因为主观因素或意外导致流产或引产等,其中1 806位(0.74%)妻子在怀孕前有农药接触史,2 653位(1.09%)丈夫在妻子怀孕前有农药接触史,505位(0.21%)妻子在怀孕后接触过农药。母亲孕前农药接触是死胎死产(OR=3.37,95% CI:2.05~5.55)、异位妊娠(OR=3.17,95% CI:1.18~8.55)、低出生体重(OR=7.56, 95% CI:5.36~10.66)的危险因素。父亲单独农药接触与自然流产(OR=1.37,95% CI:1.03~1.80)显著相关,在父亲母亲均接触农药与低出生体重正相关(OR=3.65,95% CI:1.51~8.84),巨大儿负相关(OR=0.64,95% CI:0.44~0.93)。妊娠后农药接触是自然流产(OR=4.65,95% CI:3.47~6.24)的危险因素。其他不良妊娠结局包括早产、巨大儿等。结论 农药接触是死胎死产、异位妊娠、低出生体重、自然流产等不良出生结局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孕期增重及其总增重与妊娠期糖尿病(GDM)的关系。方法 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于2013年3-9月选取成都市妇幼医疗机构产前门诊829名单胎健康孕妇作为基线调查对象,通过问卷调查于首次纳入时收集孕妇孕前等基线资料,于孕第(12±1)、(28±1)、(36±1)周及分娩前分别收集孕妇锻炼习惯、膳食摄入情况等信息和测量孕妇体重,分娩后收集分娩孕周等分娩信息。GDM诊断按中国妊娠合并糖尿病防治指南(2014),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孕早、中、晚期增重和孕期总增重与GDM的关系。结果 共682名孕妇纳入数据分析。控制生育年龄、孕前BMI、糖尿病家族史、高血压家族史、孕早期锻炼、产次、文化程度、家庭人均月收入及膳食能量等混杂因素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与孕早期增重适宜组相比,孕早期增重不足组和增重过多组GDM发生风险均增加(分别为OR=1.23,95% CI:0.63~2.38和OR=2.20,95% CI:1.12~4.35);与孕中期增重适宜组相比,孕中期增重不足组和过多组GDM发生风险均降低(OR=0.47,95% CI:0.18~1.19和OR=0.78,95% CI:0.43~1.42);与孕晚期增重适宜组相比,孕晚期增重不足组GDM发生风险增加(OR=1.48,95% CI:0.77~2.84),增重过多组GDM发生风险降低(OR=0.53,95% CI:0.28~0.99);与孕期总增重适宜组相比,总增重不足组GDM发生风险增加(OR=2.16,95% CI:1.04~4.46),总增重过多组GDM发生风险降低(OR=0.74,95% CI:0.38~1.46)。结论 孕早期增重不足和过多均可能增加GDM发生风险,孕早期可能是影响GDM发生的关键时期,孕中晚期增重对GDM的影响还有待进一步论证。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陕西省新生儿体表先天畸形的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分层多阶段随机抽样方法,通过问卷调查2010-2013年陕西省孕满28周且结局明确的育龄妇女及其生育子女的相关信息,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新生儿体表先天畸形的影响因素。结果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OR=21.76,95%CI:4.46~106.25)、不良孕产史(OR=11.88,95%CI:9.14~15.45)、家族出生缺陷史(OR=6.15,95%CI:2.66~14.23)、双胎(OR=5.74,95%CI:3.34~9.86)、母亲为工人(与其他职业比,OR=2.47,95%CI:1.30~4.68)或农民(与其他职业比,OR=1.91,95%CI:1.14~3.20)、产检<4次(与产检>7次者比,OR=1.84,95%CI:1.28~2.64)、职业危险暴露(OR=1.74,95%CI:1.26~2.42)、母亲来自关中地区(与陕北地区者比,OR=1.65,95%CI:1.20~2.28)、母亲居住农村(OR=1.75,95%CI:1.13~2.71)、围孕期使用药物(OR=1.64,95%CI:1.26~2.13)是体表先天畸形的危险因素,而母亲围孕期服用铁剂(OR=0.46,95%CI:0.21~0.99)是体表先天畸形的保护因素。结论 母亲来自关中地区、农村、农民或工人、不良孕产史、家族出生缺陷史、双胎、产检<4次、职业危险暴露、使用药物、妊娠期患肝内胆汁淤积症可能增加新生儿体表先天畸形的罹患风险。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孕妇不同孕期膳食摄入对小于胎龄儿(SGA)发生风险的影响。方法 收集2012年3月至2016年9月在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产科住院分娩孕妇的一般人口学特征、孕早、中、晚期膳食摄入能量、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以及新生儿基本信息。纳入研究对象8 102例,SGA组961例,适于胎龄儿(AGA)组7 141例。按照中国食物成分表将摄入食物转化为每日膳食营养素摄入量,以AGA组膳食营养素摄入量的三分位数划分为高摄入量组、中等摄入量组及低摄入量组。通过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孕早、中、晚期膳食摄入营养素对SGA的影响。结果 相对于中等摄入量组,孕早期(<51.60 g/d)、孕中期(<52.69 g/d)及孕晚期蛋白质摄入量低(<52.65 g/d)是SGA的危险因素(OR=1.534,95% CI:1.217~1.934;OR=1.268,95% CI:1.005~1.599;OR=1.310,95% CI:1.036~1.655)。按孕前BMI分层后,孕前BMI<18.5 kg/m2的孕妇早期蛋白质摄入量低(<51.60 g/d)及总能量摄入低(<1 146.22 kcal/d)是SGA的危险因素(OR=1.872,95% CI:1.033~3.395;OR=1.754,95% CI:1.125~2.734);孕前18.5≤BMI<24.0 kg/m2的孕妇,孕早期膳食蛋白质摄入量低(<51.60 g/d)是SGA的危险因素(OR=1.465,95% CI:1.089~1.972);在孕前BMI≥24.0 kg/m2的孕妇中未发现膳食摄入与SGA有关联。结论 孕期膳食摄入影响SGA的发生风险,且不同孕前BMI人群膳食摄入对SGA的影响有差异,孕早期是膳食摄入对SGA作用的关键期。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陕西地区育龄妇女围孕期用药与活产单胎新生儿早产的关系。方法 采用分层多阶段随机抽样方法,以问卷调查方式收集2010-2013年陕西省怀孕且结局明确的育龄妇女及其子女的相关信息。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描述,计量资料采用x±s描述,用多阶段复杂抽样logistic回归分析围孕期用药与新生儿早产的关系。结果 陕西省活产单胎新生儿早产的发生率为2.7%。在28 841例调查对象中,围孕期用药者占15.8%。妇女围孕期使用最多的药物为感冒药1 702例(5.9%)。在控制混杂因素后,围孕期服用激素类药物者新生儿早产的发生率是未服用者的2.23倍(OR=2.23,95% CI:1.19~4.18)、服用抗高血压药者是未服用者的7.74倍(OR=7.74,95% CI:4.28~13.95)、服用其他药物者是未服用者的2.15倍(OR=2.15,95% CI:1.60~2.89)。结论 陕西省育龄妇女围孕期服用激素类、抗高血压和其他药物会增加早产的罹患风险。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母亲孕期应激生活事件暴露水平对儿童2~6岁内情绪与行为问题的影响。方法 上海亲子队列于2016-2018年招募待产孕妇建卡并随访,本研究纳入来自队列的2 524对母子,使用量表于孕早、晚期评估母亲应激生活事件暴露水平,儿童2~6岁内评估情绪与行为问题。使用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及广义估计方程分析孕期应激生活事件暴露水平对儿童2~6岁内情绪与行为问题发生风险的影响及作用关键期。结果 孕期应激生活事件暴露水平持续较低、仅孕早期较高、仅孕晚期较高、持续较高的母亲分别占61.8%、13.2%、13.2%和11.8%。儿童3~6岁的情绪症状、多动问题、同伴交往及困难总分异常检出率在持续较高组中最高。广义估计方程结果显示,与孕期应激生活事件暴露水平持续较低组相比,仅孕早期较高组的儿童2~6岁内品行问题(aOR=1.41,95%CI:1.07~1.87)异常发生风险显著增加,孕期应激生活事件暴露水平持续较高组的儿童情绪症状(aOR=1.41,95%CI:1.09~1.83)、同伴交往(aOR=1.46,95%CI:1.15~1.86)及困难总分(aOR=1.51,95%CI:1.17~1.93)异常发生风险均显著增加。结论 母亲孕期应激生活事件暴露增加儿童2~6岁内情绪与行为问题异常发生风险,孕早期可能是暴露关键期。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母亲身高与早产的关系。方法 研究数据来自武汉健康宝贝出生队列。2012年9月至2014年10月,该队列招募11 311名在武汉市妇女儿童医疗保健中心分娩单胎活产儿的孕妇。通过问卷调查、查阅保健手册和病历记录收集资料。共选取11 070名孕妇作为研究对象。根据身高的四分位数将研究对象分为4组(<158、158~、160~以及>164 cm)。依据末次月经确定孕周,并将妊娠满28周至不足37周间的分娩定义为早产。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计算身高与早产的OR值以及95% CI结果 11 070名孕妇早产发生率为5.9%(650/11 070)。控制了可能的混杂因素后,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身高<158 cm组发生早产的风险较身高>164 cm组增加46%(OR=1.46,95% CI:1.16~1.83)。身高每增加1 cm,早产的风险减少3%(OR=0.97,95% CI:0.95~0.99)。结论 身高较矮的孕妇其早产风险增加,应加强对该类型孕妇的监测,降低早产的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18.
足月低出生体重儿危险因素的Meta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综合评价足月低出生体重儿的危险因素。方法 检索中文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数字化期刊全文数据库)、英文数据库(Medline、Embase)中1980年至2016年2月25日期间公开发表的相关文献,并按照事先确定的纳入与排除标准剔除不符合要求的文献,对纳入文献采用Stata 13.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23篇文献,包含278 020例研究对象。胎儿性别为女(合并OR=1.60,95% CI:1.49~1.72)、产前检查次数较少(合并OR=1.81,95% CI:1.54~2.11)、母亲被动吸烟(合并OR=1.49,95% CI:1.08~2.06)、妊娠期高血压(合并OR=2.96,95% CI:1.85~4.74)、羊水过少(合并OR=2.71,95% CI:1.87~3.93)是足月低出生体重儿的危险因素。结论 针对足月低出生体重儿的危险因素,应鼓励孕妇产前检查,及时发现并诊治孕妇妊娠期合并症,并通过相关宣教促使孕妇主动避免被动吸烟,从而提升新生儿出生质量。  相似文献   

19.
Background: Air pollution exposure during pregnancy might have trimester-specific effects on fetal growth.Objective: We prospectively evaluated the associations of maternal air pollution exposure with fetal growth characteristics and adverse birth outcomes in 7,772 subjects in the Netherlands.Methods: Particulate matter with an aerodynamic diameter < 10 μm (PM10) and nitrogen dioxide (NO2) levels were estimated using dispersion modeling at the home address. Fetal head circumference, length, and weight were estimated in each trimester by ultrasound. Information on birth outcomes was obtained from medical records.Results: In cross-sectional analyses, NO2 levels were inversely associated with fetal femur length in the second and third trimester, and PM10 and NO2 levels both were associated with smaller fetal head circumference in the third trimester [–0.18 mm, 95% confidence interval (CI): –0.24, –0.12 mm; and –0.12 mm, 95% CI: –0.17, –0.06 mm per 1-μg/m3 increase in PM10 and NO2, respectively]. Average PM10 and NO2 levels during pregnancy were not associated with head circumference and length at birth or neonatally, but were inversely associated with birth weight (–3.6 g, 95% CI: –6.7, –0.4 g; and –3.4 g, 95% CI: –6.2, –0.6 g, respectively). Longitudinal analyses showed similar patterns for head circumference and weight, but no associations with length. The third and fourth quartiles of PM10 exposure were associated with preterm birth [odds ratio (OR) = 1.40, 95% CI: 1.03, 1.89; and OR = 1.32; 95% CI: 0.96, 1.79, relative to the first quartile]. The third quartile of PM10 exposure, but not the fourth, was associated with small size for gestational age at birth (SGA) (OR = 1.38; 95% CI: 1.00, 1.90). No consistent associations were observed for NO2 levels and adverse birth outcomes.Conclusions: Results suggest that maternal air pollution exposure is inversely associated with fetal growth during the second and third trimester and with weight at birth. PM10 exposure was positively associated with preterm birth and SG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