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 了解广西壮族自治区(广西)HIV感染长期不进展者特征及相关因素。方法 利用艾滋病综合防治信息系统数据库,对截至2016年底,现住址在广西,存活的,且未经抗病毒治疗,病程尚未进展为AIDS的HIV感染者进行分析。结果 按纳入标准,截至2016年底,HIV感染长期不进展者313例,占报告时间>10年的2.3%,占报告时间>10年且现存活的5.4%,占报告时间>10年且现存活的未经抗病毒治疗HIV感染者的26.6%;HIV感染长期不进展者中男性占87.2%(273例)、报告年龄≤ 40岁占94.9%(297例)、农民占32.3%(101例)、单身、离异或丧偶占55.6%(174例)、汉族占69.3%(217例)、经注射吸毒感染占68.1%(213例)、来源于监管场所者占52.1%(163例);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报告年龄≤ 40岁(与报告年龄>40岁相比,aOR=1.55,95% CI:1.31~3.12)、经注射吸毒感染(与经性传播相比,aOR=1.23,95% CI:1.10~1.74)是HIV感染长期不进展者的影响因素。结论 广西HIV感染长期不进展者存在一定比例,为进一步探究其规律,需开展大样本量宿主免疫学、遗传学及其病毒学等方面的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河南省HIV感染长期不进展者(LTNP)病程进展及人类白细胞抗原(HLA)基因多态性特征。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对河南省2011-2016年检测及随访信息完整的48例LTNP进行分析,探讨随访期间CD4+T淋巴细胞计数(CD4)、病毒载量(VL)的变化情况。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序列特异性寡核苷酸探针技术(PCR-SSOP)对LTNP及健康对照的HLA-A、HLA-B和HLA-DRB1基因位点多态性进行分析。结果 2011-2016年48例LTNP 6次随访检测发现,CD4的四分位数从601.00(488.50~708.72)个/μl降低至494.00(367.00~672.00)个/μ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10VL的四分位数从3.40(2.87~3.97)上升到3.48(2.60~4.3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LA基因位点多态性分析显示,HLA-B*13:02、HLA-B*40:06位点多分布在LTNP中(P<0.05),而HLA-B*46:01、HLA-DRB1*09:01在健康对照中常见(P<0.05)。结论 河南省LTNP CD4有逐年下降的趋势,HLA-B*13:02、HLA-B*40:06等位基因位点可能与延缓本地区LTNP疾病进程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中长期不进展者(LTNP)的流行病学特征及影响因素。  方法  从国家艾滋病综合防治信息管理系统下载1996 — 2014年8月31日的历史卡片,选取报告时间≥10年(即2004年及以前报告)、现住址为南宁的574例艾滋病病例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及logistic回归分析。  结果  符合入选标准的研究对象574例,根据严格定义归类为LTNP 202例(1.6 %, 202/12 545),可随访并存活病例95例。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感染途径、抗病毒治疗情况、随访状态是LTNP分布的影响因素。  结论  南宁市存在一定比例的LTNP,为艾滋病长期不进展状态的前瞻性研究和相关性研究提供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确证的长期不进展HIV感染者(LTNP)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试图发现HIV感染长期不进展者保护性社会机制发挥的作用。方法从艾滋病综合防治信息数据库筛选出2007年10月-2011年10月在衡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检测CD4+T细胞的HIV感染者中LTNP者40例,同时随机选取快速进展者47例作为对照组。对两组人群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社会人口学特征、HIV感染者性行为近五年满意度、心理因素、经济状况、健康情况及主动参加社会活动等方面,通过卡方检验分析相关性。结果共调查87例HIV感染者,平均47.4岁,其中40~50岁占45.98%。通过卡方检验,两组之间经济因素、社会活动、心理状况等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研究得出HIV长期不进展者相对HIV感染组的生活质量较好,诸多因素中工作及经济收入、防艾知识、医疗保障、社会活动和AIDS耻辱等是保护因素,可应用于制定针对性的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MSM人群中HIV感染者的行为学特征,为调整针对MSM人群的干预策略和探索针对HIV染者的管理模式提供信息.[方法]用SPSS12.0对MSM人群中HIV感染者的问卷调查资料进行整理分析.[结果]HIV感染者年龄较小,平均年龄(19.5±3.8)岁,首次性行为的性伴女性占53.8%,90.4%(94/104)的HIV感染者最近6个月与男性有肛交史,最近6个月发生肛交性行为的男性性伴数为4(中位数).最近6个月与男性发生肛交时只有17.O%(16/94)每次都使用了安全套.29.8%的被调查对象近6个月与女性有性行为史,但只有16.1%的人每次都使用安全套.[结论]MSM人群中的HIV感染者肛交、多性伴、低安全套使用率将加强艾滋病在MSM人群中的传播,探索MSM人群中HIV感染者的管理和干预的模式是当前针对MSM人群干预的重点工作和迫切任务.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2013 - 2017年陕西省艾滋病病毒(HIV)阳性男男性行为者(MSM)的流行病学特征,为该人群艾滋病防控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通过全国艾滋病综合防治信息系统收集2013 - 2017年陕西省HIV阳性MSM病例流行病学资料及首次CD4+T淋巴细胞(CD4)检测信息。并根据CD4计数水平推算HIV阳性MSM病例可能的感染时间和感染年龄。结果 2013 - 2017年,陕西省共报告HIV阳性MSM病例4 606例,其中年龄21~40岁者占65.37%(3 011/ 4 606),有婚姻史者占41.53%(1 913/4 606),大专及以上文化占42.64%(1 964/4 606)。检测方式以检测咨询(VCT)最多,占33.87%(1560/ 4606)。4 442例在报告1年内进行了CD4细胞检测,占96.44%(4 442/4 606)。1 057例感染时间≥8年,占23.80%(1 057/4 442),5~8年的1 182例,占26.61%(1182/4 442),3~5年的842例,占18.96%(842/4 442),<3年的1 361例,占30.64%(1 361/4 442)。结论 陕西省HIV阳性MSM病例数量逐年上升,具有年轻、文化程度较高、有婚姻史等特点。应开展针对性教育及干预活动,减少该人群HIV感染。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通江县2004/2013-01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及艾滋病患者(HIV/AIDS)流行特征,给预防控制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流行病学分析HIV/AIDS流行特征.结果 通江县2004/2013-01共报告HIV/AIDS35例,死亡15例,疫情总体呈上升趋势,自2009年开始上升趋势明显.以流动人口较多的乡镇尤其是诺江镇(28.57%)为HIV高感染地区,男性感染比例(51.43%)略高于女性(48.57%),感染年龄以20~49岁为主(88.58%),以初中文化人群感染居多(51.43%),以已婚有配偶感染为主(68.57%),职业上以农民、民工和家政、家务及待业感染为主(62.85%),异性传播是主要的传播途径(72.29%),检测咨询、就诊者检测、术前检查者检测、阳性配偶或性伴检测和无偿献血人员检测是发现HIV感染的主要来源(71.44%).结论 通江县HIV/AIDS疫情呈上升趋势,应当进一步有效落实艾滋病宣传教育、咨询检测、疫情报告、100%安全套推广使用和关怀、救助、治疗、随访等综合性预防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中长期不进展者(LTNP)的流行病学特征及影响因素。方法从国家艾滋病综合防治信息管理系统下载1996—2014年8月31日的历史卡片,选取报告时间≥10年(即2004年及以前报告)、现住址为南宁的574例艾滋病病例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及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符合入选标准的研究对象574例,根据严格定义归类为LTNP 202例(1.6%, 202/12 545),可随访并存活病例95例。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感染途径、抗病毒治疗情况、随访状态是LTNP分布的影响因素。结论南宁市存在一定比例的LTNP,为艾滋病长期不进展状态的前瞻性研究和相关性研究提供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 调查开封市男男性行为者艾滋病病毒(HIV)感染现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制定男男性行为者艾滋病综合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2018年1月至2021年3月采用滚雪球抽样法选取开封市1 206例男男性行为者,调查社会人口学资料及相关行为特征。采集血样检测HIV,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HIV感染的影响因素。结果 HIV感染率为3.57%(43/1 206)。在文化程度、既往男性伴侣总人数、男性伴侣人数、商业性性服务、安全套使用情况等特征上,HIV感染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既往未接受过艾滋病宣教、艾滋病知识低水平、认为自己有感染艾滋病风险的男男性行为者的HIV感染率明显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OR=3.065,95%CI=1.525~6.158)、既往男性伴侣总人数≥10人(OR=4.614,95%CI=1.986~10.717)、近6个月内从事商业性性服务(OR=4.721,95%CI=2.581~8.634)、近6个月内男男性行为从未使用安全套(OR=2.620,95%CI=1.416~4.847)、既往未接受...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深圳市龙岗区新报告的男性HIV/AIDS病例的流行特征,为制定艾滋病预防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从中国艾滋病综合防治信息系统中收集深圳市龙岗区2017~2019年新报告男性HIV/AIDS病例相关资料,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结果 深圳市龙岗区2017~2019年新报告的男性HIV/AIDS病例1 155...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北京、河南、新疆地区HIV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HIV/AIDS)相关慢性腹泻患者中隐孢子虫感染状况。方法收集3个地区HIV/AIDS相关慢性腹泻患者粪便,采用甲醛-乙酸乙酯沉淀法集卵,用改良抗酸染色法染色检测隐孢子虫卵囊。同时检测患者血液CD4+T淋巴细胞计数。结果253例HIV/AIDS相关慢性腹泻患者的粪便标本中有32例为隐孢子虫阳性,感染率为12.6%。北京、河南、新疆地区艾滋病慢性腹泻患者隐孢子虫感染率分别为5.97%(4/67)、16.1%(24/149)和10.8%(4/37),地区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431,P<0.05)。男性和女性艾滋病慢性腹泻患者隐孢子虫感染率分别为11.2%( 16/1 43)和14.5%(16/11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634,P>0.05);城市和农村艾滋病慢性腹泻患者隐孢子虫感染率分别为6.5%(7/104)和16.8%(25/1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596,P<0.05);夏秋季与其他季节的艾滋病慢性腹泻患者隐孢子虫感染率分别为14.0%(30/214)和5.1%(2/3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艾滋病慢性腹泻患者处于HIV感染无症状期、有症状期、艾滋病期隐孢子虫感染率分别为0%(0/7)、21.3%(19/89)、8.3%( 13/1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9.822,P<0.01);不同CD4+T淋巴细胞计数水平(cell/μl)艾滋病慢性腹泻患者隐孢子虫感染率有差异,<200为20.4% (20/98),200~499为9.23%(12/130),≥500为0%( 0/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0.33,P<0.01)。艾滋病中晚期慢性腹泻患者,尤其是CD4+T淋巴细胞计数<200 cell/μl的患者其感染率明显增加。结论3个地区艾滋病慢性腹泻患者隐孢子虫感染率与性别无关;患者来自农村地区、CD4+T淋巴细胞计数水平降低、疾病为中晚期患者易发生隐孢子虫感染。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云南省艾滋病高流行区HIV阳转病例特征及其感染前艾滋病相关高危行为。方法 于2016年1-3月,采用普查法对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临沧市和大理白族自治州2012-2015年451例HIV阳转病例开展调查。结果 在451例HIV阳转病例中,感染途径以异性性传播为主(92.5%,417/451);艾滋病知识知晓率为73.0%(329/451)。得知感染前1年内,最近1次与固定性伴、临时性伴、商业性伴及男男同性性伴发生性行为安全套使用率分别为48.7%(167/343)、4.2%(7/165)、9.9%(15/151)、0.0%(0/3)。与固定性伴未使用安全套危险因素包括:居住在大理州、农民、非在婚状态、月收入≤ 1 000元、感染前生活在城镇地区且不知晓艾滋病相关知识;临时性行为未使用安全套危险因素包括:居住在德宏、红河、临沧地区、年龄≤ 30岁、职业为非农民。得知HIV感染前,有注射吸毒行为者占8.2%(37/450)、接受过艾滋病相关干预服务者占75.5%(340/450)。结论 云南省艾滋病高流行区HIV阳转病例中异性性传播感染比例较高,艾滋病知识知晓率、安全套使用率和接受干预服务比例均较低。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中国50岁及以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患者(HIV/AIDS)人口学、行为学和时空分布特征。方法 通过全国艾滋病综合防治信息系统收集并分析我国50岁及以上HIV/AIDS人口学、行为学和首次CD4+T淋巴细胞(CD4)检测信息,并根据CD4计数水平推算这些病例可能感染时间和感染年龄。结果 2008年以来,我国每年新发现的50岁及以上HIV/AIDS病例数逐年上升,2014年报告50岁及以上病例数是2008年的4.2倍,以异性性传播为主(占88.0%)。其中,83.9%自述有非婚异性性接触史,该比例逐年上升。其中男性病例以非婚异性传播为主(占95.1%),女性病例经非婚异性传播和配偶间传播分别占53.4%和46.6%。根据首次CD4检测结果推测病例感染与发现时间间隔,估计近3年感染者比例为15.5%,从感染到被发现时间间隔在8年以上者比例为43.6%。新发现的年龄50岁及以上病例中,约有66.5%的病例可能是在50岁及以后感染,从感染到被检测发现的平均时间为(6.8±2.7)年。结论 50岁及以上HIV/AIDS病例数的增加是该年龄段高危行为暴露和既往感染晚期发现共同作用的结果,需以诊断病例为线索进一步开展溯源和专题调查,排查与控制影响该年龄段艾滋病流行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河南省驻马店市HIV单阳家庭的基本特征及随访管理情况。方法收集HIV单阳家庭阳性者的基本信息、医疗行为、性行为特征、及CD4+ T淋巴细胞变化情况,并采集阴性配偶的血样检测HIV血清阳转情况。结果本次调查共随访3 724户HIV单阳家庭,阴性配偶中有3 718人进行HIV检测,13人出现HIV阳转。最近1次性生活安全套使用率为98.9%。治疗病例组CD4+ T淋巴细胞计数呈明显上升趋势;换药组CD4+ T淋巴细胞计数变化较为稳定;未治疗组CD4+T淋巴细胞计数变化未见统计学差异。结论驻马店市HIV单阳家庭阴性配偶的血清HIV抗体阳转率较低。接受抗病毒治疗后效果明显,CD4+ T淋巴细胞计数明显上升,而未治疗的HIV感染者和病人的CD4细胞计数变化规律还需进一步开展研究,以期为选择抗病毒治疗时机和修改抗病毒治疗策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Cheng WB  Zhong F  Wen F  Gao K  Liu JW  Luo BL  Xu HF  Wang M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10,44(11):1027-1031
目的 了解广州市男男商业性服务人群(money boys,MB)的HIV、梅毒的感染情况,以及AIDS相关行为特征.方法 通过同志社区小组从12个MB活动场所(包括会所、公园及网络等)招募调查对象152名,共完成调查和采血151名.采用匿名问卷调查获取AIDS相关行为、知识、态度等资料,抽取静脉血进行HIV和梅毒的检测.HIV和梅毒感染不同人群特征的比较应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调查对象HIV和梅毒的感染率分别为11.3%(17/151)和19.9%(30/151),过去6个月的同性商业性无保护肛交的发生率为47.0%(71/151),同性非商业性无保护肛交的发生率为43.7%(66/151).AIDS知识知晓率为85.4%(129/151);认为自己没有感染HIV的危险者占34.4%(52/151);不知道中国男男性行为人群AIDS流行情况者占24.5%(37/151);认为MB圈子的HIV流行不严重或不知道者占55.0%(83/151).过去6个月曾在醉酒和(或)吸毒后发生过商业性行为的MB梅毒感染率较未曾发生过的高(分别为33.3%、6.5%;x2=4.26,P=0.039),在性服务时发生过安全套破裂的MB梅毒感染率较没有发生过的高(分别为36.7%、15.7%;x2=6.64,P=0.010).多因素分析显示,在性服务时发生过安全套破裂与梅毒感染相关(x2=6.24,P=0.012;OR=3.11,95%CI=1128~7.57).结论 MB人群HIV和梅毒感染率高,对艾滋病流行的认知不足,危险性行为的发生比较普遍.  相似文献   

16.
河北省某市艾滋病流行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某市艾滋病病毒/艾滋病(HIV/AIDS)流行现状、特征及趋势。方法依据该市1989—2006年AIDS常规监测、高危人群哨点监测,流行病学调查及实验室资料,建立数据库并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自1989年发现首例HIV感染者至2006年底,累计发现HIV抗体阳性者240例,其中AIDS病人60例,死亡82例。HIV感染者/AIDS病例主要分布在沙河市。从市外既往有偿供血者传人为主转向境内蔓延扩散,经可疑受血感染是该市HIV传播的主要途径,青壮年女性感染率较高。HIV~1型B’亚型、CRF—BC重组株是该市主要流行株。结论该市艾滋病呈低流行状态,局部地区呈聚集性升高,经可疑受血传播HIV已被阻断。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中国新报告HIV/AIDS短期内死亡(诊断后一年内的死亡)的流行病学特征、时间趋势和相关影响因素, 为制定降低HIV/AIDS病死率相关政策提供依据。方法  数据来源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 对2011-2020年新报告的15岁及以上的HIV/AIDS短期内死亡情况进行分析, 采用Joinpoint回归模型分析短期内死亡比例随时间变化趋势, 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和无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探讨HIV/AIDS短期内死亡的影响因素。结果  新报告HIV/AIDS在诊断后一年内死亡的比例为10.68%。2011-2015年新报告HIV/AIDS短期内死亡比例呈快速下降趋势, 年度变化百分比(annual percentage change, APC)(%, 95%CI)为-9.95(-11.29~-8.59)。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分析结果显示, 男性[OR (95% CI)= 1.60(1.57~1.63)]、年龄≥30岁[30~ < 45岁年龄组: OR (95% CI)=1.89(1.83~1.95);45~ < 60岁年龄组: OR (95% CI)=2.73(2.64~2.81);≥60岁年龄组: OR (95% CI)=4.39(4.25~4.53)]、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OR (95% CI)=1.59(1.55~1.63)]、感染途径为异性性传播[OR (95% CI)=1.81(1.76~1.86)]和注射毒品[OR (95% CI)=1.86(1.77~1.96)]、通过医疗机构[OR (95% CI)=3.33(3.23~3.43)]和自愿咨询检测[OR (95% CI)=2.13(2.06~2.20)]发现、首次CD4+T淋巴细胞计数 < 200个/mm3[OR (95% CI)=4.83(4.75~4.92)]和未在30 d内启动抗病毒治疗[OR (95% CI)=2.69(2.64~2.74)]的感染者短期内死亡风险相对较高。无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分析结果提示, 相较于非短期内死亡感染者, 诊断后一年内不同时间段死亡的风险因素基本一致。结论  中国HIV/AIDS诊断后短期内死亡比例较高, 应继续加强扩大检测, 促进早发现、早治疗, 持续巩固HIV防治工作, 降低HIV/AIDS病死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河南省艾滋病(AIDS)高发区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AIDS患者社会支持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进一步制定政策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一般调查问卷和社会支持量表(SSRS)对146例HIV感染者/AIDS患者进行调查。结果HIV感染者/AIDS患者社会支持各领域评分及总评分均低于国内常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IDS患者社会支持得分为(32.93±5.74)分,低于HIV感染者的(35.90±7.2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12,P=0.017);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未婚、离婚和丧偶(t=-3.513,P=0.002)、AIDS患者(t=-3.516,P=0.001),抑郁状况较重(t=-4.184,P=0.000)是社会支持的不利因素,不受歧视(t=4.279,P=0.000)、家庭经济收入>10 000元(t=4.918,P=0.000)、身体状况好(t=3.006,P=0.003)是社会支持的有利因素。结论河南省AIDS高发区HIV感染者/AIDS患者社会支持状况低于健康人群,社会支持的影响因素包括婚姻状况、疾病阶段、抑郁状况、歧视状况、家庭经济收入状况和健康状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