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 分析主要慢性病家族史与个体健康生活方式间的关联。方法 数据来自中国慢性病前瞻性研究2004-2008年的基线调查和2013-2014年的第2次重复调查,剔除自报患有冠心病、脑卒中、恶性肿瘤和糖尿病的个体,最终分别纳入461 213名和20 583名研究对象。研究对象报告一级亲属(生父、生母、亲兄弟姐妹)中≥ 1人患有急性心梗、脑卒中、恶性肿瘤和糖尿病中任意一种疾病即为有主要慢性病家族史。健康生活方式包括当前不吸烟、不过量饮酒、每日摄入蔬菜水果、积极的体力活动、BMI(18.5~23.9)kg/m2、腰臀比男性 < 0.90/女性 < 0.85。结果 基线调查时,人群中具有上述任一家族史的比例为36.5%;具有上述各类健康生活方式的比例依次为70.5%、93.0%、18.0%、25.0%、53.4%和43.5%。与无家族史者相比,有家族史者当前不吸烟、不过量饮酒、保持健康体重和体脂的比例更低,而每日摄入蔬菜水果和积极体力活动的比例更高。但是总的来说,无论就家族史病种类型或数量、涉及的家庭成员类别、或是患病人次数而言,不同家族史状态人群的健康生活方式比例差异甚微。家族史与个体生活方式间的关联状态在10年后的第2次重复调查中没有很大的改变。结论 自知有主要慢性病家族史的个体在健康相关的主要生活方式上并未表现得更健康。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北京市成年居民的健康生活方式分布特征。方法 利用2017年北京市成人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监测数据,数据于2017年8—12月在北京市16区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13 240名18~79岁常住居民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测获得,分析18~79岁居民的生活方式因素和生活方式综合评分分布特征,比较健康社区与非健康社区居民生活方式是否存在差异。结果 纳入分析的12 570人中,经复杂抽样加权计算,现在不吸烟、不过量饮酒、健康饮食、积极身体活动、正常体重和非中心性肥胖的比例分别为77.0%(9 413/12 570)、91.8%(11 525/12 570)、46.0%(5 532/12 570)、26.3%(3 161/12 570)、36.7%(4 751/12 570)和36.0%(4 847/12 570),健康生活方式评分为(3.14±0.03)分,具有3种健康生活方式的比例最高,为28.8%(3 513/12 570),具有6种健康生活方式的比例为2.8%(308/12 570)。女性(OR=4.130,95%CI=3.581~4.763)、受教育程度高者...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当前南京市成年居民健康生活方式现状及影响因素.方法 本文利用2017年南京市慢性病危险因素监测数据,共纳入60283名研究对象.健康生活方式定义为:当前不吸烟、不过量饮酒、健康饮食习惯、积极体力活动、BMI值18.5~23.9 kg/m2,腰围男性<85 cm/女性<80 cm,每符合一项计1分,健康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江苏省城乡居民心血管病(cardiovascular disease, CVD)高危人群的健康生活方式的分布特征。方法  在2015-2018年度全国CVD高危人群筛查与综合干预项目江苏省研究数据基础上,分析全省CVD高危人群的健康生活方式状况及其三间分布。结果  22 083名CVD高危人群中,当前不吸烟、不过量饮酒、健康饮食、积极体力活动、健康体重和健康体脂等健康生活方式的比例分别为79.85%、91.55%、8.31%、25.02%、24.41%和28.24%。全部研究对象健康生活方式评分为(2.57±1.05)分,84.96%的对象同时具有2~4种健康生活方式因素,但所有生活方式因素均健康的个案所占比例仅0.20%。相比而言,女性、低年龄组、农村地区、高文化程度者同时具备≥4项健康生活方式的比例更高(均有P < 0.05)。4种高危类型中,血压高型高危人群的健康生活方式评分最高,为(2.58±1.04)分,CVD患病风险≥20%型的健康生活方式评分最低,仅(2.38±1.04)分。结论  江苏省CVD高危人群中相关生活方式均健康的比例很低,健康生活方式存在人群和城乡差异,应对高危人群采取有针对的综合干预措施,阻止其由“高危”向“患病”状态转变。  相似文献   

5.
目的 评估健康管理对机关事业单位慢性病高风险人群生活方式的影响,为探索慢性病高风险人群健康管理提供可借鉴的经验。方法 于2016年12月—2017年3月对重庆市4个区县机关事业单位的职工进行整群抽样筛查慢性病高风险人群,筛查发现的慢性病高风险人群在签署知情同意书后分别纳入干预组与对照组,干预组根据危险因素进行分级健康管理,具有1~2种慢性病高风险因素者进行基础健康管理,具有3种及以上慢性病高风险因素者在基础健康管理的基础上提供强化的健康管理;对照组不进行干预,评估健康管理1年后干预组与对照组生活方式及风险分级的变化。用SPSS 25.0软件对数据进行χ2检验,干预前后的净效应采用倍差法进行分析。结果 干预组与对照组分别有380名与576名机关事业单位高风险人群纳入研究,干预组及对照组平均年龄分别为(41.48±9.36)岁与(39.89±9.27)岁。干预前干预组与对照组性别和婚姻状况上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25、5.71,均P<0. 05),在年龄、民族、文化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7.37、1.48、5.33,均 P>0. 05)。倍差法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健康管理对现在吸烟率、身体活动水平充分、奶制品摄入达标、蔬菜水果摄入不足、高风险因素分级影响的贡献率分别是-0.38、0.59、0.62、-0.26、-0.74,均存在统计学意义(Wald χ2=9.34、4.53、14.72、4.45、12.38,均 P<0.01)。与干预前相比,干预后干预组现在吸烟率、身体活动水平充分、奶制品摄入达标、蔬菜水果摄入不足、高风险因素分级的OR值分别为0.69(0.54~0.87)、1.81(1.05~3.12)、1.86(1.36~2.56)、0.77(0.61~0.98)和0.48(0.32~0.72)。结论 针对机关事业单位慢性病高风险人群实施健康管理可以促进该人群健康行为的形成,降低风险水平,是值得推广应用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6.
慢性病已成为威胁我国和世界人口健康的头号杀手.不健康的行为危险因素,如吸烟、身体活动不足、不健康饮食、有害饮酒等,会导致高血脂、高血压、高血糖、肥胖等生物危险因素的变化,进而导致脑卒中、急性心肌梗死、恶性肿瘤、糖尿病、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等慢性病的发生.这些行为危险因素不仅会导致慢性病的发生,还会加剧慢性病患者的病情,并影响治疗的效果,给人类健康带来严重危害[1].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对社区居民健康知识的改变,为制定主要慢性病的预防和控制政策提供依据。方法按照以社区为基础的随机对照试验研究设计.将17个社区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3个干预组社区(21 6名居民)开展全民健康生活方式创建行动.14个对照组社区(1 008名居民)接受常规的慢病防治干预。比较两者干预前后在健康生活方式行动本身知晓率、健康生活方式内容知晓率方面的变化。结果干预1年后.干预组居民的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知晓率有明显提高,明显高于对照组30%~40%(P<0.05);干预组居民对健康生活方式知晓率有不同程度提高,高于对照组10%~20%(P<0.05)。结论在已开展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的社区中.居民在健康相关知识的知晓和健康意识的培养等方面均得到了很好的强化和提高。  相似文献   

8.
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居民的健康水平明显提高,国民体质逐步增强。然而,在享受丰富物质的同时,人们的饮食起居和生活习惯也在发生着改变。从传染病到慢性病,各类疾病的发生发展和生活方式均密切相关,与高盐高油饮食、吸烟、缺乏体力活动等生活方式密切相关的肥胖、高血脂、高血压、高血糖等已成为影响我国居民健康素质的重要疾病。本文从传染病和慢性病的角度,重点阐述各类疾病和生活方式的关系,并从防控疾病的视角介绍健康生活方式的内容,旨在为健康促进提供新的思路和参考。  相似文献   

9.
长期处于有空调的工作环境中,长时间使用电脑,饮食没有规律……这些生活方式已经严重危害办公室人群健康。最近,由上海市博爱医院等联合对932名20到50岁的办公室人群开展的调查表明,办公室一族主要存在10大不健康生活方式。其中,缺乏体育锻炼、不能保证8小时睡眠、长期在办公室久坐不动分列前三位。  相似文献   

10.
汪培山 《长寿》1991,(5):14-15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社会生活许多方面,如劳动条件、工时长短,脑力和体力劳动紧张程度、生活水平等方面论述了生活方式与健康的关系.最后谈到不同社会制度对生活方式和健康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论健康生活方式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 ,生产和生活节奏的加快 ,人们的工作和生活方式也发生了改变。威胁人类健康的已不只是生物因素导致的传染病 ,还有与社会、心理因素、生活方式和人类自身行为有密切关系的疾病。2 0世纪 80年代 ,我国曾对心脏病、脑血管病、恶性肿瘤、意外死亡等占居死因前八位的 8种疾病作过调查 ,发现引起心脏病的病因中 ,有 47.6 %与不良生活方式有关 ;脑血管病中有43 .2 %也与不良生活方式有关 ;恶性肿瘤中也有 45 .2 %与不良生活方式有关。心脏病、脑血管病和恶性肿瘤这三类疾病占全死因 5 0 %以上。换句话说 ,目前 ,死亡的人数中半…  相似文献   

13.
因为对艾滋病没有药物治愈的手段,所以,向大众宣传预防知识就是最重要和江最有效的防治办法。必须针对不同人群采取经常性与突击性相结合的方式,深入开展各项宣传教育活动,迅速提高公众的预防知识水平,让大家养成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14.
生活方式与人类健康   总被引:37,自引:0,他引:37  
生活方式是指人类生命活动特有的一定模式,最终受社会发展的客观变化、社会经济模式的性质所决定,为一定的社会经济模式条件下反映民族、阶级、社会群体、个人活动重要特征系统的总和.  相似文献   

15.
生活方式与健康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程绍寰 《中国健康教育》2001,17(10):640-641
人们的健康观念决定选择什么样的生活方式,健康的生活方式是保障身心健康的前提。探讨健康的生活方式,找出健康促进与健康教育工作的切入点,从而使健康教育工作更贴近大众,更贴近生活,为广大群众的健康服务。 追求健康,人类永远的目标 人类文明早期,由于生产力水平低下,没有多少科学可言,人类处于蒙昧时期。当时认为在客观世界之外存在着“神灵”,神是自然和生命的主宰,世间的灾难和人们的生、老、病、死是神的旨意,是神对人的惩罚。在这种观念的支配下,人们要想不得病或治愈疾病,所采取的方法只能是对神灵的崇拜和祈祷。这种…  相似文献   

16.
17.
盐田区地处深圳市经济特区东部,2011年末区内常住人口21.1万人,其中户籍人口4.7万人,下辖沙头角、海山、盐田、梅沙4个街道,18个社区。盐田区历任区委、区政府在加快发展港口物流业、高端旅游业、高新技术产业的同时,高度重视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优先和重点保障公共卫生,将慢性病综合防控作为“保民生、促发展”的重大工程,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  相似文献   

18.
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与行为严重威胁健康,易引起心脑血管疾病、癌症等。专家从有益于生理、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的层面对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进行了明确定义,即适合个体、符合现代三维健康观的生活方式与行为。提高居民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素养水平,一是要积极开发领导层,争取政府的支持与重视;二是加强多部门合作,动员全社会参与;三是充分发挥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部门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健康生活方式是促进儿童青少年身心健康最有效的手段。中国儿童青少年存在身体活动不足、睡眠不足、不良饮食、吸烟饮酒等不健康生活方式,威胁其健康成长。全球促进健康生活方式研究方兴未艾,亟需更新中国儿童青少年的相关干预策略或理论。文章阐述了健康生活方式指标的更新、健康生活方式干预策略的发展,利用互联网数字技术、人工智能、基因与环境联合的组学技术等先进手段,开展儿童青少年健康生活方式干预与监测。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辽宁省公务员、科技人员、企事业管理者、教师、体力劳动者等5类职业人群生活方式现状,探讨适合的健康教育模式。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抽样方法,在辽宁省丹东、营口市,抽取上述5类18~60岁职业人群2450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公务员、科技人员、教师、体力劳动者和企事业管理者按时吃饭的比例分别为59.1%、55.8%、52.1%、50.7%和45.9%(P<0.01),按时吃早饭的比例分别为61.0%、52.5%、42.5%、50.7%和47.8%(P<0.01)。与体力劳动者比较,公务员等脑力劳动者更多考虑膳食合理搭配(P<0.01),经常摄入米面比例较低,而经常摄入禽肉、水产品、乳蛋、豆类比例均较高(P<0.01);每人每天运动量较多(P<0.01);吸烟率较低(P<0.01)。饮酒率由高至低分别为公务员(51.1%)、科技人员(38.4%)、体力劳动者(37.3%)、企事业管理者(29.3%)和教师(25.4%)。结论吸烟、酗酒、膳食结构不合理、运动量不足等慢性病行为危险因素在5类职业人群中普遍存在。对脑力劳动者采用参与式教学,体力劳动者采取同伴教育模式进行慢性病防治健康教育,促进其健康行为形成,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