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通过监测白石港水利血防工程所在区域的螺情变化,分析白石港水利血防工程的钉螺控制效果,为山丘型血吸虫病流行区选择较好的消灭钉螺方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白石港水系水利血防工程区域,从2005-2009年连续5年按系统抽样方法进行钉螺调查,分析工程前后活螺框出现率、活螺平均密度、钉螺面积变化。结果水利血防工程前的2005-2006年,活螺框出现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2,P0.05);2007年,完工标段与未施工标段活螺框出现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01,P0.05);2008年工程全部完工后,与2006年比较,活螺框出现率下降了90.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01.56,P0.05),活螺平均密度下降了92.22%,钉螺面积下降了87.27%;2009年与2006年比较,活螺框出现率下降了90.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85.29,P0.05),活螺平均密度下降了92.05%,钉螺面积下降了87.27%。结论水利血防工程能大幅度降低活螺框出现率、活螺平均密度和钉螺面积,控制钉螺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高山峡谷型血吸虫病流行区钉螺的空间分布特征及灭螺方法.方法 选取普格县特兹乡作为研究现场设框查螺;选择面积均为1000 m2、活螺密度分别为9.88只/0.11 m2和9.80只/0.11 m2的2块渗水草地作为灭螺现场;试验组用"堆敷"灭螺法,对照组用喷洒灭螺法,采用系统抽样方法(5 m×5 m)查螺比较2种方法的灭螺效果,样本量均为40框.结果 钉螺主要分布在渗水草地、沟和田三类环境中,有螺面积以田中最多,但其活螺平均密度相对较低,其次是渗水草地且活螺平均密度较高;在灭螺前,试验组和对照组有螺框出现率分别为87.50%和82.50%.钉螺死亡率分别为3.89%和4.16%.在灭螺3个多月后,试验组没有发现活螺,而对照组有螺框出现率(77.50%)(X2=0.31,P>0.05)和钉螺死亡率(7.03%)(X2=3.12,P>0.05)均没有明显的降低,活螺平均密度下降幅度也不大,仅下降8.88%.结论 "堆敷"灭螺法是一种比较有效的灭螺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目平湖水位和洲滩植被变化对钉螺分布的影响。方法收集目平湖三峡建坝前后两个时段气象水位资料及螺情资料,从2003—2007年,纵向开展春秋螺情调查,比较三峡建坝前后环境变化并分析对钉螺分布的影响。结果目平湖区三峡建坝后比建坝前枯水位升高1m,洪水位降低0.5m,枯洪水位落差缩减了1.5m,年均水位升高0.9m;年均气温升高0.8℃,平均降雨量增加466mm。春秋两季活螺密度及感染螺密度建坝前后无明显变化,但有年间差异。草洲植树后,活螺密度逐年减少,第2年后未发现感染性钉螺。结论三峡工程对目平湖洲滩钉螺分布影响不大,但湖洲钉螺分布与水位及植被变化有明显关系,草洲植树可改造疫源地,降低疫情。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索湖沼地区水位变化对钉螺消长的影响及其规律.方法 选择湖南省岳阳市长江村典型钉螺孳生地为现场,收集2001-2009年间的水位资料和螺情资料,包括平均水位、最高水位和最低水位及活螺密度、阳性螺密度、有螺框出现率和阳性螺框出现率等.描述水位指标和螺情指标的时间分布情况,用广义相加模型(GAM)拟合分析水位变化与钉螺消长之间的关系.结果 2001-2009年度中当年的平均水位和现场水淹天数对活螺密度的影响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表现为二次曲线关系,活螺密度在平均水位为25.0m,水淹天数为120 d时最低.当年的平均水位和上一年的现场水淹天数对阳性螺密度和阳性螺框出现率的影响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现为二次曲线或三次及更复杂分段样曲线关系;对有螺框出现率的影响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接近0.05),表现为二次曲线关系.阳性螺密度和阳性螺框出现率在平均水位为25.0 m,上一年水淹天数为110 d时最低;而有螺框出现率在平均水位为25.0 m,上一年水淹天数为160 d时最低.结论 水位变化对钉螺消长的影响主要表现为非线性的光滑函数关系.水淹天数对有螺框出现率、阳性螺密度和阳性螺框出现率的影响存在滞后效应.用GAM拟合水位变化对钉螺消长的影响可能更贴近实际而便于解释,容易发现两者之间的潜在关系和规律.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湖沼型血吸虫病流行区钉螺分布与气候因素之间的关系,为有效控制钉螺及预防钉螺扩散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2009年湖北省18个县(市、区)的螺情资料和相关气候因素资料。以活螺平均密度为因变量,以年平均温度、年均最低温度、年均相对湿度、年均降雨量、年均日照时数为自变量建立回归模型。运用空间回归模型分析气候因素与活螺平均密度的关系。结果空间回归模型分析中,根据Lagrange乘数检验统计量选择空间滞后模型(spatial lag model,SLM)进行拟合。SLM模型拟合的空间回归系数有统计学意义(ρ=-0.44,P<0.001)。结果表明,活螺平均密度与年平均温度和年均降雨量呈正相关,且回归系数均有统计学意义(均有P<0.001)。结论空间回归分析在研究具有空间自相关和异质性的钉螺数据与气候影响因素关系时,较经典线性回归分析效果好。影响活螺平均密度的主要气候因素是年平均温度和年均降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血吸虫病山丘型流行区,水利血防工程对所在区域(村)血吸虫病流行的影响,为评价水利血防工程提供依据。方法选择四川省眉山市东坡区万胜镇共同村岳沟河河道治理水利血防工程和眉山市丹棱县双桥乡梅湾村梅湾水库右干渠水利血防工程;用GPS测试沟渠坐标,采用系统抽样法,框距10 m,捕获钉螺压碎镜检。收集2008-2016年眉山市东坡区万胜镇共同村(合并万利村);收集2012-2016年丹棱县双桥乡梅湾村(合并龙滩村)病情螺情资料。结果眉山市东坡区万胜镇共同村(合并万利村),2016年有螺框出现率比2012年上升33.1%,活螺平均密度2016年比2012年上升154%;眉山市丹棱县双桥乡梅湾村(合并龙滩村),2016年有螺框出现率比2008年下降96.5%,活螺平均密度2016年比2008年下降97%。眉山市东坡区万胜镇共同村岳沟河河道治理水利血防工程,2017年有螺框出现率比工程实施前下降6.8%,与工程实施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钉螺平均密度下降10%;眉山市丹棱县双桥乡梅湾村梅湾水库右干渠水利血防工程,2017年有螺框出现率比工程实施前下降50.01%,与工程实施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钉螺平均密度下降21.6%。结论水利血防工程维护清理不及时,就会造成钉螺孳生和扩散,而影响工程所在村钉螺分布;水利血防工程所在村,人群感染率有波动变化,水利血防工程对人群感染率短期无影响;维护良好水利血防工程对控制血吸虫病流行有积极作用;工程及时清理维护及其重要,设置清理维修资金,才能维持硬化沟渠降低钉螺密度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掌握铜陵县钉螺分布状况,为制定防治对策提供依据。方法 对全县全部历史有螺环境和钉螺孳生可疑环境进行抽样调查。结果 查螺面积 6743. 9413万m2,有螺面积 3217. 7741万m2。其中新发现钉螺面积 13. 43万m2,残存回升 347. 51万m2,占历史累计钉螺面积的 47. 81%。解剖钉螺 161 842只,其中感染性钉螺 437只,活螺平均密度 0. 396只 /框,钉螺感染率 0. 27%,感染螺平均密度 0. 00107只 /框。结论 全县有螺面积与防治初期相比大为下降,但“九五”以后大幅度增加。97%以上的有螺面积分布在江洲湖滩地区,这是今后防治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温、湿度环境因素对钉螺生存繁殖的影响,为科学制定血防查螺、灭螺策略和措施提供依据。方法依托湖北省钉螺野外实验基地,通过长期的、系统的钉螺生态观察,记录不同温度下钉螺的生存状况,计算活螺平均密度、幼螺平均密度、钉螺产卵量等指标。结果在一定温度范围内(15℃~30℃),活螺平均密度和幼螺平均密度均随温度和湿度变化而呈正相关,温度对钉螺产卵量的影响也极其显著,其中,钉螺最适繁殖温度为25℃。结论野外环境中,在一定温度范围内(15℃~30℃),温度和湿度环境因素对钉螺的生存繁殖具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9.
目的 评价长沙市实施“环改灭螺为主,药物灭螺为辅”的综合控螺策略对湖沼型垸内亚型钉螺活螺平均密度的影响。 方法 收集长沙市2004-2015年血吸虫防治报表数据,采用SPSS 18.0 对长沙市实施综合控螺策略后2004-2015年钉螺活螺平均密度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长沙地区钉螺活螺平均密度从2004年的0.242 0只/0.1 m2下降到2015年的0.000 5只/0.1 m2。该策略实施后1年活螺平均密度下降率平均为77.355%(95%CI:64.713%~90.046%),3年活螺平均密度下降率平均为98.327%(95%CI:95.221%~99.953%),5年活螺平均密度下降率平均为94.862%(95%CI:89.290%~99.345%),10年除岳麓区外,各区县基本消灭了钉螺,活螺平均密度下降率达到了99.996%(95%CI:99.987%,100.000%)。 结论 综合控螺策略可在10年内将湖沼型垸内亚型钉螺活螺密度控制在较低水平,对巩固取得的血防成果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采取人群化疗结合浸螺杀药物灭螺,对降低居民、儿童、耕牛的血吸虫感染率、活螺密度、感染性钉螺密度、钉螺感染率等部具有较好的效果。连续二年化疗结合药物灭螺,使居民感染率下降了48.9%,活螺平均密度、感染性钉螺平均密度、钉螺感染率分别下降了52.3%、67.2%和46.9%。浸螺杀具有高效、低毒等优点。特别适合于湖沼水网型疫区使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对2006—2010年清远市血吸虫病的监测,掌握清远市近年来血防工作的落实情况。方法按照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要求,开展各项监测工作,对监测结果进行汇总分析。结果通过5年的监测,在原血吸虫病流行区共查荒地1 688 305 m2,水沟76 020 m,螺框23 721框;设假螺点查可疑地区82 724 m2,设标记螺点1 947框,查获1 316框,标记螺点查获率为67.59%;放标记螺7 552粒,查获3 958粒,标记钉螺查获率为52.41%;对29 826 m水下诱螺,在可疑水沟里投放稻草框2 903框,回收2 404框,回收率为82.81%;回收杂螺65 125粒,平均27.09粒/框;螺情监测未发现活钉螺。抽查原流行区小学生血样3 466份,阳性79份,粪检均为阴性;抽查耕牛血样2 541份,均为阴性。结论在原疫区未发现残存的活钉螺及新感染的血吸虫病人及病畜,表明清远市消灭血吸虫病的成果巩固。  相似文献   

12.
三种除草剂杀灭钉螺效果的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抛秧草净、金达和好轻松三种新型除草剂杀灭钉螺的效果。方法 采用室内浸杀法,对三种除草剂的杀螺效果进行观察。结果 抛秧草净浸泡钉螺48h和72h后的LC50分别为2.73mg/L和1.72mg/L;金达浸泡钉螺48h和72h后的LC50分别为3.94mg/L和3.22mg/L;好轻松浸泡钉螺48h和72h后的LC50分别为12.63mg/L和6.5mg/L。结论 三种除草剂对钉螺均具有较强的杀灭作用,为寻找新型有效的杀螺剂开辟了,一条新途径。  相似文献   

13.
碳酰胺实验室杀螺效果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寻找一种杀螺作用强,对水生生物毒性低的杀螺剂。方法碳酰胺100、200、400、800mg/L实验室浸泡杀螺试验和碳酰胺15、20、25、30g/m^2实验室喷洒杀螺试验,并与氯硝柳胺2g/m^2做比较。结果碳酰胺在100~800mg/L浓度时浸泡杀螺,钉螺死亡率为3%~6%,与对照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室喷洒碳酰胺1、3、5d观察钉螺死亡率,30g/m^2组钉螺死亡率分别为91%、90%和95%,氯硝柳胺2g/m2组钉螺死亡率分别为97%、96%和98%,两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碳酰胺实验室浸泡杀螺无效;碳酰胺实验室喷洒杀螺具有与氯硝柳胺相同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钉螺在青浦区环境中再生的能力。方法采用环境法取全区10个镇(街道)的10块土壤作为试验组及近年来上海市有螺地区的松江、金山区2块土壤作为对照组,随机分配植入试验基地。将不同颜料标记后的雌雄钉螺各25只采用随机法放入每个试验地块中,经过1年的试验,观察是否有新螺出现,以及越冬后次年钉螺的生存状况。结果自2008年5月22日开始放养钉螺后,经过147d首次发现有新螺出现,钉螺繁殖、孵化时的月平均气温为27.1~34.3℃,至2009年5月17日,所有试验地块均有新螺出现,春季钉螺产卵、孵化时的月平均温度仅为3.2~9.8℃。试验前后土壤pH值分别为5.5±0.7和5.4±1.0,配对t检验显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17,P=0.87)。结论钉螺在青浦区可以再生,并可以越冬生存;春季钉螺可能在较低温度下即可繁殖孵化。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掌握合溪水库区域螺情和病情现状,为调整血吸虫病监测方案,建立预警机制提供依据.方法 2009-2014年,选择合溪水库库区、上游集雨区及下游影响区为监测范围,采用常规法进行钉螺监测和人畜病情监测;2014年5-7月和9月,选择合溪水库主要水系南溪和北溪的源头、中段、入库前1 km、入库口、库岸以及出库河道等6段设15个监测点,采用稻草帘进行水体钉螺监测,同时打捞南、北溪入库口和库区漂浮物进行水体钉螺监测.结果 水库建设前(2009年),在水库上游集雨区、库区及下游均查到钉螺,有螺面积分别占81.62%、15.28%、3.10%.水库运行期(2011-2014年),在水库库区及水库下游开展螺情监测,结果均未查到钉螺,有螺面积全部分布在上游集雨区域,2014年钉螺面积7.69 hm2,较2009年(10.34 hm2)下降了25.63%;上游活螺密度2014年为0.08只/0.1m2,较2009下降了87.10%.病情监测结果未发现血吸虫病和病畜.15个监测点均未发现钉螺.结论 合溪水库运行后,库尾、消落带及水库下游钉螺已得到有效控制,水库上游集雨区尚有较大面积钉螺,需建立新的螺情监测、控制和预警机制.  相似文献   

16.
周永建 《职业与健康》2011,27(9):1011-1012
目的了解南通市通州区四安镇血吸虫病防治效果,掌握血吸虫病螺情、病情,为制定防制对策提供依据。方法 2002—2009年,每年通过春季查螺、综合查病等方法开展监测,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8年来共调查条块2 861个,总面积3 575 690 m2,未发现钉螺;:共查病6 439人,其中原疫区3 903人,小学生816人,外来人口1 720人,未发现血吸虫新感染病人。结论该镇区血吸虫病防治成果显著,但仍应加强监测工作。  相似文献   

17.
不同地区钉螺对日本血吸虫易感性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不同地区钉螺对云南大理日本血吸虫的易感性,为今后教学科研所需尾蚴提供依据。方法 采自国内3省的钉螺以钉螺与钉螺40:1的比例进行群体感染,观察3省钉螺对大理地区日本血吸虫的易感性。结果 在相同条件下,不同地区钉螺对云南大理日本血吸虫易感性不同,湖北、安徽、云南的感染率分别为42.0%、28.6%9.5%,各地钉螺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3省钉螺对云南血吸虫的感染率以湖北最高,云南最低。  相似文献   

18.
广东省非螺区输入性钉螺生存及繁殖能力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输入性钉螺在广东省非螺区水网地带及珠江口冲积地咸淡水交接区域的生存能力,为制定血吸虫病监测技术方案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根据广东省原螺区的地貌,在非疫区选择类似的广州市番禺区大石镇飞龙的渠塘边地及珠江口咸淡水交接地带南沙区万顷沙原野山庄低洼地作为观察点,各设置养螺笼5个。2006年1、8月分别到湖南岳阳市洞庭湖洲滩用人工捕集法收集钉螺,采用解剖法、爬行法等对钉螺的死活、雌雄及感染性等进行鉴定;2006年1、8月分别两次(第1、2批)在两个观察点投放输入活钉螺,每笼投放活钉螺10~50只;于投螺后次月起逐月对输入钉螺的死活情况、交配情况及气温等进行观察记录。结果第1批输入钉螺在水网地区的大石观察点3个月时检查的存活率为26.67%(48/180),7个月存活率为10.56%(19/180),最长存活时间达近2年,存活率为2.22%(4/180)。珠江口咸淡水交接地南沙观察点第1批输入的钉螺生存时间仅约6个月,3个月的存活率为1.67%(3/180);第2批输入的3个月、6个月、1年检查的存活率分别为31.20%(78/250)、25.60%(64/250)和1.48%(37/250)。大石、南沙2个观察点1-12月均可见钉螺交配现象,查获的活钉螺总交配率分别为15.61%(216/1384)和14.18%(134/945)(P>0.05)。2007年5月10日和6月14日分别在南沙和大石观察点查获第2代钉螺3只和4只。结论洞庭湖区钉螺在广东省水网地区及珠江口咸淡水交接地带的可疑孳生环境中可以生存、交配和繁殖。  相似文献   

19.
湖北钉螺是三水市日本血吸虫的中间宿主。根据调查,钉螺分布分为两型:草塘型分布于六泊草塘和迳口草塘.呈片状分布;州滩型分布于北江西岸,呈点状分布。防制对策是:①拦蓄山洪,②水利建设,包括建拦洪堤、河堤、挖排灌渠道、水库和电排站,变钉螺孳生地为可耕地,③开垦荒地,种植作物,④复杂的钉螺孳生场所采用沙埋、水淹、火烧和药杀灭螺等。通过上述防制措施,活钉螺数量逐步减少,1978年消灭了钉螺。螺情监测15年,未有反复。  相似文献   

20.
冬季气候变暖对血吸虫病影响的气候评估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评估中国冬季气候变暖可能影响血吸虫病传播范围和程度。方法 从全国733个气象站中选取126个气象站的历年1月份平均气温和最低平均气温资料,分析冬季气温变暖的趋势和幅度;用1月份平均气温0℃、最低平均气温-4℃指标来评估气候变暖对血吸虫病传播范围的影响,并分析这两个指标之间的关系。结果 全国冬季气温呈明显上升趋势,1月份最低平均气温和平均气温在1986年前后两个时间段内平均值分别上升1.3℃、0.9℃左右,1月份最低平均气温-4℃和平均气温0℃等值线向北移动1~2个纬度。结论 冬季气温变暖有利于钉螺越冬;气候变暖和“南水北调”加大了钉螺向北扩散的可能性,应加强钉螺的监测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