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2 毫秒
1.
目的 探讨2014年中国9~14岁青春期女生月经初潮与睡眠时间的关系,为进一步研究青春期发育的影响因素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选取2014年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数据中9~14岁青春期女生的身高、体重、月经初潮情况和睡眠时间等数据。将研究对象分为睡眠充足组和睡眠不足组,月经初潮情况由女性内科医师询问,只询问“已”、“未”,不问具体日期。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和多水平模型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研究共纳入48 096名女生。其中,9~14岁女生的平均睡眠充足报告率为31.34%(15 074/48 096),平均月经初潮报告率为50.13%(24 112/48 096)。从总体上看,月经初潮报告率随年龄增加而增加。其中,在睡眠充足女生组中,月经初潮报告率从9岁的0.97%(22/2 258)增长到14岁的95.87%(1 832/1 911);睡眠不足女生组中,月经初潮报告率从9岁的1.52%(52/3 423)增长到14岁的97.32%(6 720/6 905)。除9岁外,各年龄段中睡眠不足组的女生月经初潮的比例均高于睡眠充足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控制片区、身高、BMI等因素后,相对于睡眠不足组,睡眠充足组女生月经初潮发生较晚(OR=0.73,95%CI:0.69~0.77),在各年龄段(除9岁外)中,相对于睡眠不足组,睡眠充足组女生月经初潮发生较晚(OR<1,P<0.05)。多水平模型分析发现,在控制其他因素后,睡眠时间越长,月经初潮的发生越晚(OR=0.90,95%CI:0.87~0.92)。同时,月经初潮与睡眠时间的关系在省份水平不具有组内聚集性(ICC<0.01),在年龄水平具有较明显的组内聚集性(ICC=0.61)。 结论 青春期女生的睡眠情况与月经初潮是否发生有着密切联系,进一步影响女生青春期的发育与性成熟。应当采取有效的措施确保儿童青少年的正常睡眠时间,保证儿童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中国学生体育锻炼时间<1 h的现状及影响因素。方法 利用2014年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数据,选取问卷调查中体育锻炼时间等资料完整的9~22岁学生共220 159人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生110 039人,女生110 120人;将研究对象分为体育锻炼时间<1 h和≥1 h两组,分年龄、性别分析体育锻炼时间<1 h的流行率,采用χ2检验比较各年龄组男女生体育锻炼时间<1 h流行率的差异,同时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binomial回归模型分析影响中国学生体育锻炼时间<1 h的危险因素。结果 男生体育锻炼时间<1 h的流行率为73.3%,其中以9岁组最低(57.0%),18岁组最高(82.5%);女生体育锻炼时间<1 h的流行率为79.1%,其中同样以9岁组最低(60.1%),21岁组最高(89.8%)。总体而言,女生体育锻炼时间<1 h的流行率显著高于男生(P<0.001),各年龄组女生体育锻炼时间<1 h的流行率均高于男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男女生体育锻炼时间<1 h的流行率均有随年龄增加而增加的趋势(趋势检验P<0.001)。多因素log-binomial回归模型分析发现,女生[现患率风险比(PR)=1.05,95% CI:1.05~1.06)]、父母不喜欢参加体育活动(PR=1.08,95% CI:1.07~1.09)、课业负担重(PR=1.13,95% CI:1.12~1.14)、做家庭作业时间长(PR=1.08,95% CI:1.07~1.08)、看电子屏幕时间长(PR=1.01,95% CI:1.00~1.01)和不喜欢上体育课(PR=1.11,95% CI:1.10~1.12)可能是学生体育锻炼时间<1 h的危险因素,居住在乡村(PR=0.99,95% CI:0.98~0.99)、父母不支持参加体育锻炼(PR=0.99,95% CI:1.98~1.00)可能是学生体育锻炼时间<1 h的保护因素,而看电视时间可能与体育锻炼时间<1 h无关(P=0.226)。结论 中国学生体育锻炼时间<1 h的流行率较高,女性、父母不喜欢参加体育活动、课业负担重、做家庭作业时间长、看电子屏幕时间长和不喜欢上体育课可能是其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
4.
分析中国汉族7~18岁中小学生睡眠情况与视力不良的关系,为进一步促进学生视力健康提供依据.方法 研究对象来自2014年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数据,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法,抽取全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港、澳、台、西藏除外)共173 555名汉族中小学生,利用5m标准视力表检查学生的裸眼视力,利用问卷调查收集学生睡眠情况及作业时间、喝奶情况、锻炼时长等.结果 中国学生睡眠充足率仅为5.60%,睡眠不足的学生视力不良检出率(69.11%)高于睡眠充足的学生(67.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87,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在调整其他相关因素后发现,睡眠充足与学生视力不良呈负相关(OR=0.92,95%CI=0.88~ 0.96).结论 充足的睡眠有利于预防中小学生视力不良的发生,应采取相应措施保证学生睡眠充足.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中国13~18岁汉族学生耐力素质与血压状况的关联。方法 利用2014年中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报告中13~18岁汉族学生数据,依据《7岁~18岁儿童青少年血压偏高筛查界值》判定血压偏高及其各组分(单纯性SBP偏高、单纯性DBP偏高与混合性血压偏高),依据《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2014年修订)》对学生耐力素质进行评分,并按百分位划分为P0~、P25~、P50~、P75~P100 4组。采用趋势χ2检验分析随着耐力素质的提高学生血压偏高及其组分检出率的变化趋势;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血压偏高在不同耐力素质水平的患病风险;采用分位数回归模型,分析不同血压水平与耐力素质水平的关系。结果 2014年中国13~18岁汉族学生血压偏高的检出率为9.2%。血压偏高及其各组分检出率随着耐力素质的提升而降低(P<0.001)。以耐力素质P0~组学生为参照,P25~、P50~和P75~P100 3组学生发生血压偏高的OR值分别为0.89(95% CI:0.84~0.95)、0.81(0.76~0.86)和0.79(0.74~0.84)。在超重/肥胖和营养正常的学生中耐力素质与血压偏高呈负相关,而在营养不良的学生中无相关性。分位数回归结果显示,在超重/肥胖的学生中,P10P25P50P75P90P95水平的SBP均与耐力素质呈负相关;P25及以上水平的DBP均与耐力素质呈负相关。在营养不良及营养正常的学生中,仅有部分水平的DBP与耐力素质呈负相关。结论 中国13~18岁汉族学生耐力素质与血压偏高呈负相关。在超重/肥胖的学生中,耐力素质与血压状况的关联性更强。提高学生耐力素质,可能有助于预防或改善血压偏高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2005—2019年兰州市汉族中小学生视力低下现状和变化趋势,为视力低下防治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收集2005、2010、2014、2019年4次全国学生体质调研兰州市片区视力低下检查数据,统计分析兰州市以上各年度中小学生视力低下检出率,并进行比较和趋势性分析。结果 2005—2019年兰州市中小学生视力低下检出率依次为67.76%、75.77%、81.31%、77.26%,总体呈上升趋势,历年视力低下检出率表现为女生高于男生,城市学生高于乡村,高中>初中>小学。不同性别、城乡、学段的学生视力低下检出率均呈上升趋势,且男生上升幅度(18.23%)高于女生(10.01%),乡村学生(17.91%)上升幅度高于城市(9.64%),小学生上升幅度(16.22%)高于初中(15.64%)和高中(6.09%)。结论 兰州市中小学生视力低下检出率存在性别、城乡和学段差异,并呈低龄化的发展趋势;视力低下检出率总体呈上升趋势,应继续加强筛检和干预,提高学生视力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7.
目的 比较中国9~22岁学生2010年与2014年校内体育锻炼1 h的概率及影响因素。方法 利用2010年与2014年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数据,选取年龄为9~22岁的汉族学生和9~18岁的藏族学生(西藏自治区)为研究对象,将研究对象分为小学生(9~12岁)、初中生(13~15岁)、高中生(16~18岁)和大学生(19~22岁)。采用χ2检验比较不同年度校内体育锻炼1 h的概率之间的差异,采用log-binomial回归计算不同年龄组间校内体育锻炼1 h的概率的RR值。结果 2010年中国9~22岁学生校内体育锻炼1 h的概率为20.5%,2014年为23.8%。相较于2010年,2014年中国9~22岁学生校内体育锻炼1 h的概率整体有所上升(P<0.001),且上升幅度东部 > 西部 > 中部地区(P<0.05)。各年龄组校内体育锻炼1 h的概率均有所上升(P<0.05),且小学生校内体育锻炼1 h的概率上升幅度高于初、高中生和大学生(P<0.05)。除中部地区的初、高中生校内体育锻炼1 h的概率不升反降外,其余各年龄组东中西部地区学生校内体育锻炼1 h的概率均上升;东部地区的中小学生校内体育锻炼1 h的概率上升幅度最大,但大学生校内体育锻炼1 h的概率的上升幅度在3个地区中最小。各省学生校内体育锻炼1 h的概率的变化情况差异较大,小学生表现尤为明显。仅有3个省份4个年龄组校内体育锻炼1 h的概率均显著上升。以9~12岁年龄组学生的体育锻炼1 h的概率为参照,13~15岁的RR值从2010年到2014年几乎无变化。16~18岁的RR值从2010年的0.34(95%CI:0.33~0.35)增加到2014年的0.36(95%CI:0.36~0.37,P<0.001),19~22岁的RR值从2010年的0.33(95%CI:0.32~0.34)增加到2014年的0.43(95%CI:0.42~0.44,P<0.001)。结论 相较于2010年,2014年各年龄组学生校内体育锻炼1 h的概率均上升,但省间差异较大,这说明国家政策虽然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各省应针对各自的情况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来提高学生体育锻炼1 h的概率。此外,高年龄组学生的体育锻炼也应当给予更多的重视。  相似文献   

8.
中国9~17岁青春期学生睡眠时间与血压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中国9~ 17岁青春期学生睡眠时间与血压水平之间的关系.方法 从2010年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资料中,选择体测项目(身高、体重、血压等)、睡眠时间、首次遗精或月经初潮史等资料记录完整的11~17岁男生和9~17岁女生作为研究对象,共计123 919名.将研究对象分为睡眠较充足组和睡眠较短组,分析不同睡眠时间组血压水平、血压偏高检出率的差异,并使用多水平模型分析研究对象睡眠时间与血压水平之间的关系.结果 123 919名研究对象中包括52 549名男生,71 370名女生.男生平均血压为109.41/67.05 mm Hg(1 mm Hg =0.133 kPa),共有30 830名(占58.7%)已出现首次遗精,18 692名(占35.6%)睡眠较充足.女生平均血压为103.63/65.12 mm Hg,46 031名(占64.5%)出现月经初潮,23 143名(占32.4%)睡眠较充足.未出现遗精男生中,睡眠较充足者有7481名(34.4%),平均血压为105.25/65.01 mm Hg,血压偏高检出率为4.3%(325/7481);睡眠较短者有14 238名(65.6%),平均血压为105.9/65.27mmHg,血压偏高检出率为5.6%(802/14 238);睡眠充足者收缩压水平及血压偏高检出率低于睡眠较短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5.38,P<0.01;x2 =16.55,P<0.01).未出现月经初潮女生中,睡眠较充足者有9311名(36.7%),平均血压为100.47/63.25 mm Hg,血压偏高检出率为2.9%(271/9311);睡眠较短者有16 028名(63.3%),平均血压为101.06/63.57 mmHg,血压偏高检出率为3.3%(536/16028),睡眠较充足者血压水平低于睡眠较短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17.44、7.11,P值均<0.01).出现月经初潮女生中,睡眠较充足者有13 832名(30.0%),平均血压为105.27/66.19mmHg,血压偏高检出率为6.25% (864/13 832);睡眠较短者有32 199名(70.0%),平均血压为105.12/65.97 mm Hg,血压偏高检出率为6.0%(1924/32 199);睡眠较充足者舒张压水平高于睡眠较短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98,P=0.015).使用多水平模型控制地区、身高、BMI、年龄和城乡影响,未出现首次遗精男生睡眠时间每增加1h,收缩压降低0.18 mm Hg(Wald x2=7.27,P=0.007);未出现月经初潮女生睡眠时间每增加1h,舒张压降低0.13 mm Hg(Wald x2=5.52,P=0.019);已出现月经初潮女生睡眠时间每增加1h,收缩压和舒张压分别升高0.19和0.14 mm Hg(Wald x2值分别为13.47、9.94,P值均<0.01).结论 青春期睡眠时间不足可能是血压升高的影响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9.
了解天津学生生活作息现状,为制订学生体质与健康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数据来源于2014年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天津地区资料,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选取天津市8 278名9~22岁学生进行问卷调查,问卷内容包括睡眠时间、在校体育锻炼时间、家庭作业时间、看电视时间、周末安排等.结果 达到“中小学生一日学习时间卫生要求”中睡眠时间要求的城、乡小学生比例分别为3.34%和3.22%,初中生分别为7.04%和8.67%,高中生分别为5.87%和6.59%.城市高中生每日平均睡眠时间最短,为(6.59±0.87)h.各学段学生在校锻炼时间超过1h者所占比例分别为小学38.4%,初中28.8%,高中17.2%,大学13.8%.城市高中生和大学生平均锻炼时间最短.小学生家庭作业平均时间最短,为(0.96±0.63)h;城市高中生最长,达(2.59±0.91)h.乡村小学生看电视时间最长,为(0.99±0.87)h,城市高中生最短,为(0.30±0.53)h.周末首选学习的小学高年级、初中、高中、大学生分别占70.2%,84.5%,86.0%,54.6%,首选户外活动的分别为19.1%,9.7%,8.2%,23.1%.结论 学生作息主要问题是睡眠时间短、体育锻炼、课余户外活动不足.建议加强健康教育,尤其是对农村学生,应该合理安排作息时间,改变生活方式,增加户外活动时间.  相似文献   

10.
探讨2014年中国11~18岁青春期男生首次遗精年龄与睡眠时间的关系,为研究青春期发育的影响因素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选取2014年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数据中63 464名11~18岁青春期男生的身高、体重、首次遗精情况和睡眠时间等数据,将研究对象分为睡眠较充足组和睡眠较少组.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和多水平模型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1~18岁男生的平均睡眠较充足报告率为30.02%(19 054名).从总体上看,首次遗精报告率随年龄增加而增加.其中,在睡眠较充足组中,首次遗精报告率从11岁的4.54%(107名)增长到18岁的98.59%(2 167名);睡眠较少组中,首次遗精报告率从11岁的5.29%(244名)增长到18岁的98.64%(5 855名).14,15岁年龄段的男生首次遗精发生情况与睡眠是否充足有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在控制城乡、年龄、身高、体质量指数(BMI)等因素后,相对于睡眠较少组,睡眠较充足组男生首次遗精发生的OR值为0.92(95% CI=0.87~ 0.97),居住在农村、身高、BMI均与男生首次遗精年龄呈负相关(P值均<0.05).多水平模型分析发现,在控制其他因素后,睡眠时间越长,首次遗精的发生概率越低,OR值为0.94(95% CI=0.92~ 0.97).首次遗精年龄与睡眠时间的关系在省份水平不具有组内聚集性(ICC<0.01),在年龄水平具有明显的组内聚集性(ICC=0.72).结论 青少年睡眠情况与男生的首次遗精时间有密切联系,可能是影响男生青春期发育与性成熟的重要因素.应采取有效措施确保儿童青少年的正常睡眠时间,保证儿童青少年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1.
目的描述2019年中国9~18岁汉族儿童青少年感知运动益处与障碍的现况, 并分析其与校内体育活动时间的关系。方法利用2019年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数据, 选取163 656名9~18岁汉族儿童青少年作为研究对象, 使用Mann-WhitneyU检验和Kruskal-Wallis检验比较不同人口学特征和体育活动时间儿童青少年感知运动益处得分、感知运动障碍得分和感知运动益处与障碍比值的差异, 采用χ2检验比较儿童青少年校内体育活动时间的差异。建立log-binomial回归模型, 在调整个人、家庭和学校等校内体育活动时间影响因素后, 分别分析儿童青少年校内体育活动时间与其感知运动益处得分和感知运动障碍得分, 以及感知运动益处与障碍比值之间的关系。结果儿童青少年参与身体活动的感知运动益处得分、感知运动障碍得分和感知运动益处与障碍比值的M(Q1, Q3)分别为4.11(3.78, 4.78)、2.70(2.10, 3.20)和1.55(1.22, 2.07), 其中, 城市儿童青少年、男生、年龄较小和校内体育活动时间≥1 h的儿童青少年感知运动益处得分和感知运动益处与障碍比值更高, 且感知运...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我国儿童青少年不健康生活方式与心理困扰的关联。方法利用2019年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数据, 选择心理困扰量表信息及生活方式信息完整的9~18岁汉族儿童青少年120 285名, 其中男生58 432名, 女生61 853名。心理困扰通过凯斯勒心理困扰量表(K10)测量, 同时采用问卷调查体育锻炼及久坐情况、饮食和睡眠情况等生活方式。采用t检验比较男女生的K10评分, 采用χ2检验比较其心理困扰情况;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高心理困扰的生活方式因素, 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K10评分与生活方式得分的变化关系。结果 2019年我国9~18岁汉族儿童青少年的K10评分为21.25±7.35, 女生的K10评分(21.43±7.35)高于男生(21.06±7.36),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72, P<0.001);高心理困扰率为29.81%, 女生高心理困扰率(31.08%)高于男生(28.46%),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8.54, P<0.001)。56.10%的儿童青少年总体生活方式不健康, 女生(58.77%)高于男生(53.27%), 差异有统计学...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中国≥80岁老年人(高龄老人)睡眠时长、体育锻炼及其交互作用对血脂异常发生风险的影响。方法 调查对象为老年健康生物标志物队列研究项目四轮调查(2008-2009年、2011-2012年、2014年和2017-2018年)中的高龄老人。收集人口学特征、生活方式、体格检查等资料,收集空腹静脉血进行血脂检测。采用竞争风险模型探索睡眠时长及体育锻炼与血脂异常发生风险之间的因果关联。应用限制性立方样条(RCS)函数分析睡眠时长与血脂异常发生风险的剂量-反应关系,采用相加及相乘交互作用模型探索睡眠时长和体育锻炼对血脂异常发生风险的交互作用。结果 1 809名研究对象的年龄为(93.1±7.7)岁,女性占65.1%。基线调查睡眠时长为(8.0±2.5)h/d,睡眠时长<7 h/d者占28.1%,>9 h/d者占27.2%。累积随访6 150.6人年(人均随访3.4年),血脂异常新发病例304名,发病密度为4 942.6/10万人年。竞争风险模型结果表明,与睡眠时长为7~ h/d者相比,>9 h/d者血脂异常发生风险增加22%(HR=1.22,95%CI1.07~1.39);与不进行体育锻炼的高龄老人相比,进行体育锻炼的高龄老人血脂异常发生风险降低33%(HR=0.67,95%CI0.57~0.78)。RCS函数分析显示,在高龄老人中睡眠时长与血脂异常发生风险具有正向线性的剂量-反应关系。交互作用分析显示,体育锻炼与睡眠时长对血脂异常发生风险存在拮抗作用。结论 体育锻炼可能会改善睡眠时长过长对高龄老人血脂的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我国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与心理困扰的关联及体育锻炼的修饰作用。方法利用2019年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数据中汉族儿童青少年, 基于超重/肥胖、心理困扰评估和体育锻炼变量信息完全者, 最终纳入95 280名13~18岁儿童青少年, 使用凯斯勒心理困扰量表测量其心理困扰, 以评分≥25判定为高心理困扰, 根据中国《WS/T 586-2018学龄儿童青少年超重与肥胖筛查》标准进行BMI分组, 包括消瘦、正常、超重和肥胖, 采用WHO标准评价个体的BMI Z评分(BMIZ), 并依据人群百分位数分布平均划分为10组, 通过问卷收集调查对象平均每日体育锻炼时间, 并划分为<1 h组和≥1 h组。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与高心理困扰之间的关联, 以及在不同体育锻炼时间组中的关联差异。结果 2019年13~18岁汉族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检出率分别为14.5%和7.6%, 高心理困扰率为37.6%, 平均每日体育锻炼的时间≥1 h的比例为17.1%。以BMIZP90组人群高心理困扰概率增加,...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每天体育锻炼、睡眠和家庭作业时间与学生疑似近视的关系,为近视防控策略和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样本来自参加安徽省2014年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问卷调查,并经视力检查和串镜检查判断为视力正常和疑似近视的8 030名4年级以上中小学生。采用χ2检验描述学生疑似近视、每天体育锻炼、睡眠和家庭作业时间现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每天体育锻炼、睡眠和家庭作业时间与学生疑似近视的关联。结果 8 030名4年级以上中小学生疑似近视检出率为69.03%。城市学生疑似近视检出率高于乡村学生(χ2=138.54,P<0.01),女生高于男生(χ2=50.43,P<0.01)。随着年龄段增加,学生疑似近视检出率呈增高趋势(趋势χ2=519.57,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每天体育锻炼、睡眠和家庭作业时间与学生疑似近视存在关联,其关联强度在不同年龄组有所不同。体育锻炼时间≥1 h/d是8~12岁组学生疑似近视的保护因素(OR=0.80,95% CI:0.64~0.99),睡眠时间≥8 h/d是13~15岁和16~18岁组学生疑似近视的保护因素(OR=0.73,95% CI:0.56~0.94;OR=0.38,95% CI:0.21~0.68),家庭作业时间≥2 h/d是8~12岁和13~15岁组学生疑似近视的危险因素(OR=1.41,95% CI:1.11~1.79;OR=1.74,95% CI:1.36~2.23)。结论 保障中小学生每天充足的体育锻炼和睡眠时间以及减少家庭作业时间是学生近视防控的有效措施,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近视防控策略应有所侧重。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6~12岁儿童上学日睡眠的影响因素。方法 2010年9-11月, 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方法, 根据地理特征、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 以中国内地8省(直辖市、自治区)为抽样框, 抽取20 603名6~12岁儿童作为研究对象, 调查其睡眠时间及相关生活习惯。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逐步法分析儿童睡眠时间的影响因素。结果 调查6~12岁儿童上学日平均每天的睡眠时间为9.11 h, 睡眠严重不足、睡眠不足和睡眠适中的比例分别为32.82%(7 672/20 603)、39.70%(8 179/20 603)和27.48%(5 662/20 603), 随年龄的增加, 儿童睡眠时间减少, 睡眠严重不足的比例增加。不同性别、城乡及经济水平之间儿童的睡眠时间及不同性别的小学生的睡眠构成并没有差异, 但不同地域(城市和农村)与不同经济地区儿童睡眠构成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农村儿童睡眠严重不足、睡眠适中的比例高于城市(χ2=59.96, χ2=45.47, P<0.05);而睡眠不足的比例低于城市的比例;经济水平高的地区儿童睡眠不足的比例最低, 构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调整性别、体重、饮食习惯及运动时间后, 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 对促进儿童睡眠时间满足10 h有积极保护作用的是饮食习惯中习惯吃肉、每日运动, 经济水平高和居住于城市地区。结论 我国儿童存在不良的睡眠卫生习惯;睡眠时间不足呈现低龄化, 农村儿童睡眠严重不足的现象较为常见。  相似文献   

17.
目的描述2019年中国13~18岁儿童青少年的体质水平, 并且分析其与心理困扰之间的关联。方法使用2019年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数据, 研究对象为90 633名13~18岁汉族儿童青少年。按照《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2014年修订)对测量的体质指标进行评价。根据凯斯勒心理困扰量表的得分对心理困扰程度进行判定:≤19、20~、25~、≥30分别表示无、轻度、中度、重度心理困扰, 中度和重度心理困扰合称高心理困扰。使用χ2检验比较性别差异, 采用Cochran-Armitage检验分析趋势, 建立混合效应模型中的无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体质水平与心理困扰程度的关联。结果 2019年中国13~18岁儿童青少年体质不及格率为17.2%;优良率为18.2%, 男生体质优良率(15.9%)低于女生(20.5%),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体质优良率随年龄的增加呈降低的趋势(趋势检验P<0.05)。2019年中国13~18岁儿童青少年高心理困扰率为39.3%, 男生高心理困扰率(37.0%)低于女生(41.6%),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