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 探讨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和阴道微环境紊乱与宫颈病变的关系及其交互效应。方法 从课题组前期建立的自然人群队列中选取基线调查时确定的正常宫颈(NC)妇女623人、低度宫颈病变(CIN Ⅰ)妇女303人及高度宫颈病变(CIN Ⅱ/Ⅲ)妇女93人为研究对象。以NC为对照组、CIN为病例组,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在收集研究对象人口学特征、生殖情况、生活习惯、既往病史宫颈病变相关因素的基础上,应用导流杂交法检测HPV分型,需氧菌性阴道炎/细菌性阴道炎联合检测试剂盒检测阴道分泌物中的H2O2,精密pH试纸检测阴道pH值,涂片法检测阴道清洁度。利用SPSS 20.0软件进行相关资料的分析。结果 HPV(CINⅠ:aOR=1.39,95% CI:1.01~1.90;CIN Ⅱ/Ⅲ:aOR=11.74,95% CI:6.96~19.80)、H2O2(CINⅠ:aOR=2.09,95% CI:1.47~2.98;CIN Ⅱ/Ⅲ:aOR=4.12,95% CI:2.01~8.43)、清洁度(CIN Ⅱ/Ⅲ:aOR=2.62,95% CI:1.65~4.14)和综合指标(CIN Ⅰ:aOR=1.67,95% CI:1.24~2.25;CIN Ⅱ/Ⅲ:aOR=4.24,95% CI:2.30~7.81)均可增加宫颈病变的患病风险,随着宫颈病变的进展,HPV(趋势性χ2=81.33,P<0.001)感染率、阴道pH值(趋势性χ2=5.06,P=0.024)、H2O2(趋势性χ2=26.19,P<0.001)、清洁度(趋势性χ2=19.55,P<0.001)和综合指标(趋势性χ2=30.50,P<0.001)的异常率均呈逐渐升高趋势。交互作用分析显示,HPV感染与阴道微环境的综合指标在CIN Ⅱ/Ⅲ组中显示有正相加交互作用,而无论HPV感染与否,阴道微环境紊乱致CIN Ⅰ的OR值比较接近。结论 HPV感染和阴道微环境紊乱均可增加宫颈病变的患病风险,尤其在CIN Ⅱ/Ⅲ发生发展中两者可能存在协同作用,而在CIN Ⅰ发生中阴道微环境紊乱的作用不可忽视。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山西省煤矿工人血脂异常患病情况并分析其相关因素。方法 收集2016年4月在山西省太原市某煤矿1 337名工人体格检查与血液生化指标检测资料;按照2007年《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诊断标准作为血脂异常的判定标准;采用χ2检验和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对该煤矿工人血脂异常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1 337例煤矿工人血脂异常总患病率为59.1%(790/1 337),其中男性患病率为60.4%(708/1 173),女性患病率为50.0%(82/164),男性患病率高于女性(χ2=6.386,P<0.05);20~34、35~49和≥50岁工人患病率分别为68.8%、58.7%和49.5%,20~34岁年龄组患病率最高。χ2检验结果显示,煤矿工人性别、年龄和BMI是血脂异常的相关因素(χ2=7.117,P<0.01;χ2=37.135,P<0.01;χ2=7.009,P<0.05);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该煤矿工人性别、年龄、BMI水平、收缩压≥140 mmHg(1 mmHg=0.133 kPa)与血脂异常存在关联(P<0.05);与女性矿工相比,男性矿工患血脂异常的风险是女性矿工的1.501倍(OR=1.501,95%CI:1.895~2.516);从年龄分组看,35~49岁组、20~34岁组血脂异常患病风险分别为≥50岁组的1.672倍(OR=1.672,95%CI:1.501~2.392)和2.369倍(OR=2.369,95%CI:1.275~3.469);较正常BMI组,高BMI组血脂异常患病风险为其1.443倍(OR=1.443,95%CI:1.139~1.828);收缩压异常组血脂异常患病风险为正常组的1.829倍(OR=1.829,95%CI:1.152~2.906);而舒张压、血糖、血尿酸、心电图检测结果与血脂异常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该煤矿工人血脂异常患者主要为20~34岁男性,有高血压(收缩压异常)病史、高BMI(≥24.0 kg/m2)的该煤矿工人患血脂异常可能性较大,需要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吉林省居民中心性肥胖及其前期的流行特征的影响因素,为制定相关预防与控制策略及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本研究以2017-2018年吉林省心血管病高危人群早期筛查与综合干预项目为基础,纳入吉林省6个项目点35~75岁常住居民11 903人为研究对象,进行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测和问卷调查。采用χ2检验、趋势χ2检验、F检验计算不同特征人群和健康指标的中心性肥胖及其前期情况,其影响因素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结果 吉林省居民中心性肥胖率为33.35%(3 970/11 903),标化率为31.73%,中心性肥胖前期率为28.79%(3 427/11 903),标化率为28.86%。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农村居民(OR=1.99,95%CI:1.78~2.23)、女性(OR=1.76,95%CI:1.57~1.97)、65~75岁组(OR=1.21,95%CI:1.03~1.45)、高中/中专文化程度(OR=1.38,95%CI:1.17~1.63)、家庭年收入>10万元(OR=1.65,95%CI:1.20~2.26)、超重(OR=9.27,95%CI:8.26~10.41)、肥胖(OR=82.82,95%CI:62.63~109.52)、正常高值血压(OR=1.49,95%CI:1.27~1.74)、高血压(OR=1.70,95%CI:1.42~2.04)、糖尿病(OR=2.30,95%CI:1.94~2.73)、血脂异常(OR=1.33,95%CI:1.18~1.50)与中心性肥胖及其前期发生风险呈正相关。结论 吉林省居民中心性肥胖及其前期率均处于较高水平,农村居民、女性、年龄大、高中/中专文化程度、高收入、超重、肥胖、正常高值血压、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是吉林省居民中心性肥胖及其前期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北京市18~65岁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COPD、哮喘患者的吸烟状态、戒烟态度及危险因素。方法 数据来源于2014年北京市成人慢性病与危险因素监测,即在北京市16个区/县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方法抽取180个社区共19 815名调查对象,以其中18~65岁人群作为研究对象。结果 18 405例有效样本中,男性高血压、血脂异常患者现在吸烟比例均高于非患者(分别χ2=17.695,P<0.001;χ2=39.292,P<0.001);女性高血压、COPD、哮喘患者现在吸烟者比例均高于非患者(分别χ2=6.649,P=0.010;χ2=6.276,P=0.012;χ2=8.245,P=0.004)。吸烟者中,高血压患者1年内想戒烟比例低于非高血压患者(χ2=20.487,P<0.001),COPD患者1年内想戒烟比例高于非COPD患者(χ2=6.085,P=0.048)。男性中糖尿病(χ2=9.219,P=0.010)、血脂异常(χ2=13.513,P=0.001)患者中已戒烟者控制情况好于现在吸烟者。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吸烟是高血压(OR=1.17)、血脂异常(OR=1.25)、COPD(OR=1.78)、哮喘(OR=1.57)的影响因素。结论 北京市18~65岁居民中部分慢性病患者现在吸烟比例高且戒烟意愿低;吸烟是高血压、血脂异常、COPD、哮喘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浙江省非超重成年人血脂异常流行特征及影响因素。方法 选择参加2010年浙江省代谢综合征流行病学调查的10 868名年龄≥18周岁非超重/肥胖居民(BMI<24.0 kg/m2)为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体检和血脂检测,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影响因素。结果 该人群血脂异常患病率为41.38%,男性(43.19%)显著高于女性(39.84%)(χ2=12.53,P<0.001);随年龄增长,男性血脂异常患病率降低(趋势χ2=47.61,P<0.001),女性患病率升高(趋势χ2=3.88,P<0.05),<50岁男性患病率明显高于女性;农村人群患病率(41.49%)略高于城市(41.21%),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8,P=0.774);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性别、慢性病家族史、现在吸烟、现在饮酒、高肉蛋类饮食、烹调使用动物油、体力活动、中心性肥胖和BMI是非超重成年人血脂异常的影响因素。结论 浙江省非超重成年人血脂异常患病率较高,家族史、吸烟、高脂饮食、体力活动不足、中心性肥胖等是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 比较5 μg和10 μg乙型肝炎疫苗(HepB)初次免疫(初免)正常应答和高应答新生儿初免后5年的抗体持久性。方法 选用5 μg(重组啤酒酵母)和10 μg(重组汉逊酵母)HepB,按照"0-1-6"程序完成3剂次初免的新生儿,并在接种第3剂次后1~6个月(T0)和5年(T1)后分别采集静脉血,采用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分析法(CMIA)定量检测抗-HBs,比较两剂量接种后正常应答和高应答(T0时抗-HBs ≥ 100 mIU/ml)者T1时的抗体阳性率(抗-HBs ≥ 10 mIU/ml)和平均抗体浓度(GMC);通过多因素分析探讨接种剂量与抗体持久性的关系。结果 HepB 5 μg组和10 μg组分别共有1 883名和1 495名观察对象纳入分析,T1时抗-HBs阳性率分别为49.92%(943/1 883)和75.92%(1 135/1 4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37.75,P<0.001);GMC分别为10.23(95%CI:9.38~11.16)mIU/ml和28.91(95%CI:26.65~31.35)mIU/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80.36,P<0.001)。10 μg组T1时抗-HBs阴转者抗-HBs滴度分布与5 μg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75,P<0.001)。多因素分析显示,排除其他因素影响后,HepB初免剂量与T1时抗-HBs阳性率和抗-HBs滴度均独立相关[P<0.001,OR=1.44(95%CI:1.20~1.73);P<0.001,β=0.27(95%CI:0.14~0.40)]。结论 新生儿使用10 μg重组HepB初免后5年抗-HBs持久性优于5 μg重组HepB。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不同肥胖类型、不同BMI和腰围水平与成年人糖尿病患病风险的关联。方法 利用2018年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数据,依据《成人体重判定》(WS/T 428-2013)重新划分肥胖定义,包括非肥胖、单纯一般性肥胖、单纯中心性肥胖和复合型肥胖。应用两水平logistic回归模型及限制性立方样条模型分析不同肥胖类型、不同BMI和腰围水平与糖尿病患病风险的关联。结果 共纳入7 030名18~65岁居民,其中一般性肥胖率、中心性肥胖率分别为男性16.29%(502/3 082)和42.28%(1 303/3 082);女性14.41%(569/3 948)和37.87%(1 495/3 948);其中复合型肥胖率男、女性分别为14.70%和12.97%。糖尿病患病率为11.28%,其中男、女性复合型肥胖人群糖尿病患病率分别为18.98%和22.07%,高于单纯中心性肥胖人群(16.24%,15.26%)和非肥胖人群(9.65%,5.18%)。男性单纯中心性肥胖、复合型肥胖患糖尿病的可能性分别是非肥胖人群的1.61(95%CI:1.24~2.08)和2.11(95%CI:1.56~2.86)倍;女性单纯一般性肥胖、单纯中心性肥胖和复合型肥胖患糖尿病的可能性分别是非肥胖人群的2.70(95%CI:1.16~6.28)、2.62(95%CI:2.01~3.40)和4.47(95%CI:3.35~5.98)倍。限制性立方样条模型显示:BMI水平与糖尿病患病风险间呈近乎线性正关联;腰围水平与糖尿病患病风险呈显著正关联,其中女性呈非线性升高(非线性P=0.024)。男性BMI≥22.5 kg/m2、女性BMI≥23.0 kg/m2;男性腰围≥85.0 cm、女性腰围≥80.0 cm时,糖尿病患病风险显著上升。结论 复合型肥胖人群患糖尿病的风险更高。BMI处于正常高值、腰围水平处于中心性肥胖前期时,糖尿病患病风险明显上升。  相似文献   

8.
四川省彭州市糖尿病患病率及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了解四川省彭州市糖尿病流行及治疗管理状况,探讨糖尿病患病相关危险因素,为糖尿病三级预防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利用中英合作项目“中国慢病前瞻性研究”四川省基线调查人群数据,分析彭州市不同特征人群糖尿病患病情况及知晓、治疗及控制情况;利用logistic回归分析糖尿病患病的影响因素。结果 彭州市30~79岁人群糖尿病患病率为3.7%,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分别为45.2%、36.6%、17.6%。高年龄组、高教育程度、高收入、非农民职业人群的患病率、知晓率、控制率高于其他人群。年龄大(OR=5.50,95% CI:4.77~6.34)、教育程度低(OR=0.43,95% CI:0.38~0.49)、家庭年收入低(OR=0.86,95% CI:0.82~0.90)、糖尿病家族史(OR=3.15,95% CI:2.72~3.65)、患高血压(OR=2.94,95% CI:2.70~3.21)、吸烟(OR=2.11,95% CI:1.84~2.42)、水果摄入频率低(OR=3.62,95% CI:3.23~4.07)、静坐时间长(OR=1.28,95% CI:1.16~1.41)、体力活动少(OR=2.11,95% CI:1.89~2.35)、超重或肥胖(OR=2.33,95% CI:2.04~2.65)等是糖尿病患病的影响因素。结论 彭州市糖尿病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低,应加强全人群健康教育,倡导健康生活方式,重视老年人群糖尿病治疗和控制,规范糖尿病患者管理。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新疆喀什地区维吾尔族人群糖尿病流行状况并探讨患病危险因素,为糖尿病三级预防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对新疆喀什地区疏附县≥18岁维吾尔族居民进行调查。调查方式包括问卷调查、人体测量及生化指标检测。比较不同年龄、性别人群糖尿病流行状况,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糖尿病患病的影响因素。结果 共纳入研究对象4 608人,男性、女性及全人群患病率分别为13.65%、10.04%和11.31%,年龄标化率为12.34%、9.83%及10.59%。糖尿病患病率及空腹血糖受损(IFG)率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升高,60岁前多表现为糖尿病患病率低于IFG率,60岁以上呈现糖尿病患病率高于IFG率的趋势,女性人群中尤为明显。糖尿病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分别为28.02%、21.31%及5.57%。多因素分析显示:45~岁、55~岁、>65岁人群糖尿病的患病风险明显增高,OR值男性分别为2.08(95% CI:1.24~3.48)、2.73(95% CI:1.63~4.56)和3.90(95% CI:2.24~6.78),女性分别为2.63(95% CI:1.71~4.02)、3.14(95% CI:2.00~4.94)和5.56(95% CI:3.47~8.92)。有糖尿病家族史(男:OR=2.88,95% CI:1.45~5.72;女:OR=2.52,95% CI:1.49~4.26)、BMI≥28.0 kg/m2(男:OR=1.77, 95% CI:1.19~2.64;女:OR=1.80, 95% CI:1.30~2.50)等是影响糖尿病患病的危险因素。结论 新疆喀什地区维吾尔族人群糖尿病患病率高,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低,应提高糖尿病检出率并针对当地糖尿病流行特点采取有针对性的防治策略及措施。  相似文献   

10.
目的 通过分析全国横断面调查数据,对中国≥35岁居民的糖尿病社区管理现状和血糖控制的情况进行评价。方法 在2013-2014年中国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监测的所有调查对象中,通过整群抽样的方法选取≥35岁且被乡镇(社区)级或以上医院诊断为糖尿病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应用问卷收集调查对象的一般人口学特征、参加社区糖尿病管理、糖尿病治疗及控制的情况。测定调查对象的FPG和服糖后2 h血糖。采用复杂加权计算调查对象不同特征的率及其95% CI,率的比较采用Rao-scott χ2检验。结果 在10 056名调查对象中,有4 609例参加了糖尿病社区管理,管理率为45.0%(95% CI:40.8%~49.2%)。女性的社区管理率(46.9%,95% CI:42.8%~51.0%)高于男性(43.0%,95% CI:38.1%~47.9%),农村地区人群管理率(50.4%,95% CI:46.3%~54.5%)高于城市地区(41.6%,95% CI:35.5%~47.6%)。管理率在不同年龄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1.0,P<0.01),≥65岁组管理率最高,为49.2%(95% CI:43.6%~54.7%),35~44岁组最低,为35.2%(95% CI:27.9%~42.4%)。纳入糖尿病社区管理的患者的规范管理率为16.7%(95% CI:13.7%~19.7%),城市患者的规范管理率为19.7%(95% CI:15.3%~24.1%),高于农村(12.8%,95% CI:9.8%~15.8%)。参与社区糖尿病管理的患者治疗率为95.8%(95% CI:94.8%~96.9%)。女性患者的治疗率为97.0%(95% CI:96.0%~98.0%),高于男性(94.5%,95% CI:92.7%~96.4%)。纳入糖尿病管理患者的血糖控制率为34.6%(95% CI:31.5%~37.6%),≥65岁患者的血糖控制率最高,为38.2%(95% CI:33.4%~43.0%),45~54岁的患者血糖控制率最低,为34.4%(95% CI:26.7%~42.0%)。结论 中国≥35岁的糖尿病患者的社区规范管理率和血糖控制率较低,需要进一步提高社区配置和加强规范化管理。  相似文献   

11.
12.
目的 了解新疆喀什地区维吾尔族成年人高血压患病现状及危险因素,为当地高血压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法,对喀什地区疏附县18岁以上维吾尔族常住居民进行调查,包括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及实验室检查等,计算高血压的患病率、知晓率、治疗率及控制率,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高血压患病危险因素。结果 调查人数为4 748人,有高血压的747例。高血压总患病率为15.73%(标化患病率为13.75%);男性为16.36%(标化患病率为12.96%),女性为15.39%(标化患病率为14.34%)。全人群、男性及女性高血压患病率均低于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15年)的全国人群水平。高血压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分别为59.57%、52.74%、21.29%。多因素分析显示,高血压的患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高而升高,相对于18~34岁人群,55~64、65岁以上人群高血压的患病风险明显增高,OR值男性分别为10.53、20.96,女性为16.27、33.20,P值均<0.05;超重(男性OR=1.47,女性OR=1.82, P值均<0.05)及肥胖(男性OR=1.88,女性OR=2.66,P值均<0.05)也会增加高血压的患病风险;高血压家族史(男性OR值为3.85,女性OR=2.34,P值均<0.05)是高血压患病的危险因素。男性高TG血症者(OR=1.62,95% CI:1.09~2.41)也与高血压患病呈正相关。结论 新疆喀什地区维吾尔族人群高血压的患病率相对较低,男性年龄、超重或肥胖、家族史及高TG血症,女性年龄、超重或肥胖及家族史是当地维吾尔族高血压患病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新疆)维吾尔(维)族和汉族老年人心房颤动(房颤)的流行状况。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方法,对南、北、东疆维、汉族聚居区老年居民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并统计分析调查数据。结果 新疆老年人房颤总粗患病率为3.56%。维族和汉族老年人房颤粗患病率分别为2.91%和4.13%。维族老年人男、女性房颤患病率分别为3.19%和2.61%;汉族老年人男、女性房颤患病率分别为5.01%和3.31%。维族老年人瓣膜型房颤患病率高于汉族;汉族老年人非瓣膜型和孤立型房颤患病率高于维族。汉族老年房颤患者阿司匹林和β-受体阻滞剂的服药情况优于维族,两民族华法林的服药情况均较差。维族老年房颤和非房颤患者缺血性脑卒中患病率分别是8.82%和0.98%,汉族老年房颤和非房颤患者缺血性脑卒中患病率分别是6.08%和0.70%。结论 新疆老年人房颤患病率与既往国内其他研究结果大致相同,其中汉族老年人房颤患病率高于维族。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新疆)维吾尔(维)族、哈萨克(哈)族不孕症分布及影响因素。方法 2008年10月至2009年3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方法,对鄯善县维族535例、福海县哈族322例已婚育龄妇女进行问卷调查和妇科检查,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维族已婚育龄妇女不孕症总现患率为26.5%,哈族为21.7%,两族不孕症总现患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维族妇女原发不孕的现患率为14.7%,哈族为8.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维族继发不孕的现患率为11.8%,哈族为13.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多因素分析显示影响维族不孕症发生的因素有经济收入、盆腔炎症、子宫内膜异位症、BMI;影响哈族不孕症发生的因素有结婚年龄、子宫内膜异位症、宫外孕史。结论 新疆维族和哈族已婚育龄妇女不孕症的现患率较高,但两族妇女患不孕症的危险因素不同,应有针对性开展宣传和诊治。  相似文献   

15.
维吾尔族居民血脂及高脂血症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分析维吾尔族居民血脂指标,了解维吾尔族高脂血症发病特点,为今后预防和控制高脂血症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06年1-5月在新疆乌鲁木齐市采集400名维吾尔族居民的血液,检测血清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等生化指标,分析高脂血症发病情况。结果维吾尔族的TG、TC、LDL、,LDL/HDL、TG/HDL等均随年龄的升高而增高,HDL随年龄升高而降低(P0.05);Ⅰ型、Ⅱ型、Ⅲ型、Ⅳ型高脂血症检出率分别为26.3%,40.5%,16.3%,0.8%,Ⅱ型Ⅰ型Ⅲ型Ⅳ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性别之间比较,维吾尔族男性TG、LDL均高于女性(P0.05);男性Ⅰ型、Ⅱ型、Ⅲ型脂代谢紊乱的发生率均高于女性(P0.05)。结论随年龄增加,维吾尔族脂代谢水平紊乱、高脂血症主要表现为高甘油三酯血症和高胆固醇血症患病率增加,同时也表现出性别差异。  相似文献   

16.
新疆维吾尔族大学生膳食营养状况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张洪斌  邓勇 《中国学校卫生》2005,26(10):820-821
目的 了解维吾尔族大学生膳食营养状况,为指导合理膳食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法,在新疆3所大学分年级随机抽取班级,对所抽取班级维吾尔族大学生全部进行调查,共调查学生1235名。结果 维吾尔族大学生能量及营养素摄入量除铁以外,均低于推荐摄入量标准。能量的食物来源以碳水化合物所占比例偏多,蛋白质来源中豆类食品摄入量偏低。早、晚餐的营养素和能量摄人量均明显不足。维吾尔族大学生营养不良率男生为28.07%,女生为29.72%;肥胖率男生为14.14%,女生为13.31%。结论 维吾尔族大学生的膳食结构不合理,营养状况较差。应合理搭配食物,全面增加各种营养素摄入量,以提高营养水平。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对新疆喀什地区疏附县维吾尔族人群慢性病相关知识、态度和行为(KAP)现状进行调查,并分析相关影响因素,为制定符合民族特色的慢性病综合防治策略提供基础资料。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抽取疏附县18岁及以上维吾尔族常住居民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和生化指标检测,计算KAP水平,并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影响因素。结果 共纳入研究对象4 772人,维吾尔族人群慢性病相关基础知识知晓率在4.32%~56.04%之间,预防控制措施态度得分率在1.76%~85.18%之间,预防控制活动行为参加率在4.00%~97.99%之间。KAP总得分平均(15.90±4.20)分,及格率为47.86%。多因素分析发现KAP总得分及格率随文化程度提高而升高。购买过商业保险、患有高血压、有常见慢性病家族史、女性以及腹型肥胖等因素与KAP总得分存在正相关;超重与KAP总得分呈负相关。结论 新疆喀什地区维吾尔族人群慢性病相关知识、态度和行为水平总体不高,迫切需要在该地区持续开展有针对性的慢性病防治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活动,应重点关注文化程度低、收入低、BMI超重及男性人群。  相似文献   

18.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2004年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效果评价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分析新疆维吾尔自治区2004年麻疹疫苗(MV)强化免疫效果,探讨加速控制麻疹策略。方法利用2004、2005年疫情网络直报资料,人群麻疹抗体监测资料,MV强化免疫接种率、免疫成功率监测资料,探讨MV强化免疫的效果。结果2004年MV强化免疫接种率、快速评估接种率均>95%,免疫后人群麻疹IgG抗体阳性率、保护率显著升高,与2004年同期相比,麻疹病例锐减。结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2004年MV强化免疫成效显著,已建立了麻疹免疫屏障,但强化免疫质量有待提高;尽快提高常规免疫覆盖率及服务质量是长期控制麻疹爆发、流行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新疆地区汉族和维族丙型肝炎患者丙型肝炎病毒(HCV)基因分型的特征,为判断病情、预后及观察抗病毒疗效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13年6月-2014年1月在医院就诊的丙型肝炎患者样本,且病毒载量>1×103的汉族和维族患者样本各130份,用PCR-反向点杂交法进行HCV基因分型。结果新疆地区汉族和维族基因型检出率1b型分别为61.5%、64.6%,2a型分别为24.6%、11.5%,3a型分别为6.9%、10.0%,3b型分别为3.9%、8.5%;对汉族与维族各基因型进行分析,发现2a型在两个民族间存在显著性差异,汉族以2a型为主(P<0.05)。结论初步证明新疆地区汉族和维族丙型肝炎基因型分布与国内其他地区不同,汉族以1b、2a型为主,而维族以1b型为主,其次是2a、3a、3b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