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 分析HBV为C基因型的HBsAg阳性母亲核心启动子(BCP)区突变与宫内传播的关系。方法 2011年6月至2013年7月太原市第三人民医院妇产科HBsAg阳性母亲及新生儿399对。收集一般人口学资料,采用荧光定量PCR和电化学发光法分别检测母婴血清HBV DNA及HBV血清学标志物。选择HBV DNA载量≥106 IU/ml的113例母亲为研究对象,其新生儿发生宫内传播的22例为宫内传播组,随机选取其中22例未发生宫内传播者作为对照组,母亲HBV DNA经提取、扩增、克隆、测序和序列编辑及剪接后与从NCBI下载的标准序列比对进行基因分型,最终选择C基因型的39例母亲进行突变分析。结果 HBV为C基因型(88.63%)的母亲共39例,其中宫内传播组19例,对照组20例。母亲A1762T/G1764A双突变率在两组差异显著(7.53% vs.27.72%,P<0.001)。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A1762T/G1764A双突变可能是宫内传播的保护因素(aOR=0.065,95% CI:0.006~0.746,P=0.028)。母亲A1762T/G1764A双突变可能与新生儿HBeAg水平有关(P=0.050)。结论 HBV C基因型的HBsAg阳性母亲HBV DNA BCP区A1762T/G1764A双突变可能降低HBV宫内传播的风险。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不同剂量乙肝免疫球蛋白对乙肝表面抗原和乙肝e抗原双阳性孕妇乙型肝炎病毒宫内传播的影响.方法 乙肝表面抗原和乙肝e抗原双阳性孕妇为病例组,乙肝表面抗原阳性但乙肝e抗原阴性的孕妇为对照组,对病例组和对照组均采用3种不同的干预方式:乙肝免疫球蛋白 400U、乙肝免疫球蛋白200U、no-乙肝免疫球蛋白进行干预,观察各组新生儿乙肝表面抗原、乙肝表面抗体、乙肝e抗原、乙肝e抗体、乙肝核心抗体检测情况.采用定性酶联免疫法检测.结果 观察病例乙肝免疫球蛋白400U组新生儿21例,乙肝表面抗原和乙肝e抗原检测均为阴性,未发现宫内感染者,追踪并复查仍未发现乙肝病毒抗原阳性者;观察病例乙肝免疫球蛋白 200U组新生儿22例,乙肝表面抗原均为阴性,1例乙肝e抗原阳性,宫内感染率为4.5%;病例no-乙肝免疫球蛋白组观察新生儿20例,检测乙肝表面抗原均为阴性,5例乙肝e抗原阳性,宫内感染率为25.0%;乙肝免疫球蛋白200U组宫内感染率低于no-乙肝免疫球蛋白组,但无显著性差异(χ2=3.58,P=0.058).结论 孕晚期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400 U和200 U对阻断乙型肝炎e抗原阳性母亲宫内传播均有效果,乙肝免疫球蛋白400 U干预方案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HBsAg阳性母亲的HBeAg与新生儿CD4+CD25+Foxp3+调节性T淋巴细胞(Treg)含量的关系以及对增加新生儿HBV宫内传播发生风险的影响。方法 选择太原市第三人民医院妇产科分娩的270对HBsAg阳性母亲及其新生儿,收集一般人口学特征及分娩情况等资料,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FQ-PCR)和化学发光免疫试验(CLIA)检测母婴外周血HBV DNA及HBV血清学标志物;流式细胞术(FCM)检测新生儿外周血Treg等免疫细胞含量。结果 母亲HBeAg阳性是HBV宫内传播的危险因素(OR=4.08,95% CI:1.89~8.82);母亲HBeAg阳性者新生儿Treg含量高于阴性者(Z=2.29,P=0.022);按母亲HBeAg滴度分为5组,各组间新生儿Treg、HBeAg及母亲HBV DNA随母亲HBeAg滴度增高呈上升趋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8.73,P<0.001;χ2=181.60,P<0.001;χ2=183.09,P<0.001)。偏相关分析中控制母亲HBV DNA以及新生儿HBeAg后,母亲HBeAg与新生儿Treg呈正相关(rs=0.19,P=0.039)。新生儿Treg与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pDC)、CD4+T淋巴细胞含量为负相关(rs=-0.21,P=0.017;rs=-0.23,P=0.009)。结论 HBsAg阳性母亲的HBeAg可能通过上调新生儿Treg含量,影响树突状细胞和效应T淋巴细胞的功能及其对HBV的免疫应答,从而增加新生儿发生HBV宫内传播的风险。  相似文献   

4.
免疫预防后HBeAg与HBV宫内感染分析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目的 探讨免疫预防后母亲及其新生儿HBeAg阳性对乙型肝炎病毒(HBV)宫内感染及婴儿产生抗.HBs的影响。方法 以194例HBsAg阳性孕妇及其所生的196例婴儿为研究对象。通过随访分析母亲或新生儿HBeAg阳性对HBV宫内感染的发生、新生儿HBV持续感染及其与婴儿抗.HBs产生的关系。结果 196例新生儿有10例发生宫内感染,母亲或新生儿HBeAg阳性是宫内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RR值分别为4.76(1.28~17.67)、5.53(1.49~20.48),共有1例HBV宫内感染慢性化的婴儿,其出生时HBeAg也阳性。在出生于HBeAg阳性母亲的婴儿、HBeAg阴性母亲的婴儿之间,在出生时HBeAg阳性的婴儿、出生时HBeAg阴性的婴儿之间,在1,4,7月龄随访时各组间抗-HBs的A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BeAg可自由通过胎盘,因此该指标不能作为宫内感染与否的判断指标。免疫预防后母亲及新生儿HBeAg阳性与否在宫内感染和慢性化中仍起重要作用。但对婴儿抗-HBs的产生无影响。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西安市HBsAg阳性孕妇发生HBV宫内传播(BIT)现况及其影响因素,随访幼儿HBV传播转归和对乙型肝炎(乙肝)疫苗免疫应答情况。方法 2015年1月至2018年1月在陕西省西北妇女儿童医院对341例HBsAg阳性产妇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并对其所生344例新生儿于产后24 h内以及1岁后静脉血进行血清学检测。采用巢式病例对照研究设计,分组分析新生儿发生BIT、宫内显性感染(DBI)和宫内隐匿性感染(OBI)情况及其发生的影响因素,在2016年8月至2018年10月对该幼儿人群进行随访,获得高危幼儿HBV传播的转归和HBsAb阳性率。结果 HBsAg阳性产妇所生新生儿发生BIT、DBI和OBI率为46.51%(160/344)、8.14%(28/344)和38.37%(132/344),HBeAg阳性产妇所生新生儿发生DBI和BIT的风险分别是HBeAg阴性产妇的2.60倍(95% CI:1.19~5.70)和2.21倍(95% CI:1.36~3.61);产妇外周血HBV DNA载量≥200、≥103和>106拷贝/ml者所生新生儿发生BIT的风险分别是<200、<103和≤106拷贝/ml者的1.99倍(95% CI:1.29~3.08)、1.73倍(95% CI:1.11~2.69)及2.33倍(95% CI:1.33~4.10);发生前置胎盘产妇所生新生儿发生DBI是无前置胎盘者的14.07倍(95% CI:1.23~160.76);孕期未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者所生新生儿发生BIT是注射者的1.60倍(95% CI:1.02~2.53)。随访发现,14例DBI幼儿,9例发生HBsAg转阴(9/14);OBI率为24.17%(22/91);乙肝疫苗免疫总的应答率为69.23%(63/91)。OBI幼儿的乙肝疫苗免疫应答率为59.09%(13/22)。结论 HBsAg阳性产妇所生幼儿随访中发现,OBI较高,乙肝疫苗应答率较低,是乙肝防控的空白区域,应加强育龄妇女及幼儿HBV监测、HBsAg阳性产妇控制乙肝干预是控制传染源和保护易感人群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HBsAg阳性母亲C基因型HBV DNA CpG岛的类型、长度、CG位点等的分布特点及其与HBV宫内传播的关系,为HBV宫内传播机制研究提供新视角。方法:连续收集2011年6月至2013年7月太原市第三人民医院妇产科住院分娩的HBsAg阳性母亲及其新生儿,通过面对面问卷调查及电子病历收集流行病学资料,采用电化...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乙肝表面抗原(HBs Ag)阳性孕妇的不同感染状态对胎儿宫内感染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9月-2014年11月在该市妇幼保健院门诊就诊及住院的120例HBs Ag阳性孕妇为研究对象,分为A组(HBs Ag,HBe Ag,HBc Ab均为阳性)、B组(HBs Ag,HBe Ab,HBc Ab均为阳性)、C组(HBs Ag,HBc Ab为阳性)、D组(HBs Ag,HBe Ag为阳性),另选取孕期血清HBV标志物全阴性的50例孕妇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孕妇乙肝两对半,采用全自动荧光定量PCR仪检测PCR-HBV-DNA值,检测其所生的新生儿在出生后24 h的乙肝两对半。结果 A组孕妇与B组孕妇所生的新生儿发生宫内感染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39),孕妇血清HBV DNA水平1×10~5(基因拷贝/ml)的新生儿血HBs Ag阳性率为53.8%,1×10~5(基因拷贝/ml)的为100%(P0.001),即当母血中HBV-DNA值10~5基因拷贝/ml时,新生儿出现HBs Ag阳性的概率升高(χ~2=24.828,P0.001)。结论乙肝大三阳孕妇或体内HBV-DNA载量高是胎儿宫内感染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乙型肝炎病毒(HBV)母婴传播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为乙肝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在上海市浦东新区妇幼保健院招募234名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阳性产妇开展流行病学问卷调查,分别采集母亲外周血和新生儿脐带血检测乙肝血清学指标及HBV DNA水平。新生儿脐带血HBsAg阳性且HBV DNA阳性者定义为新生儿HBV阳性。对65名新生儿出生后随访到7月龄,采集血样进行乙肝血清学与HBV DNA水平检测。【结果】HBsAg阳性产妇所生新生儿HBV阳性率为7.7%。产妇乙肝病毒e抗原(HBeAg)阳性和HBV DNA高浓度是HBV母婴传播的影响因素。产后7个月婴儿HBV阳性率为1.5%。【结论】应加强HBsAg、HBeAg均为阳性以及HBV DNA浓度较高孕产妇的孕期管理,开展HBV感染的治疗与干预;对HBsAg阳性孕产妇的新生儿进行24 h内的主、被动联合免疫,减少婴儿的HBV感染风险。  相似文献   

9.
应当重视HBV宫内传播机制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前 ,乙型病毒性肝炎是全球广泛流行的传染病 ,发病率高居传染病发病的前几位 ,严重威胁人民的身体健康。而我国是乙型肝炎的高发区。有效地阻断其传播途径是控制乙型肝炎发生和流行的重要措施之一。我国的临床医学和预防医学工作者对此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本期特约一组有关控制乙肝宫内感染的论文 ,借大家学习和借鉴。目的是使广大读者更加深入地了解我国目前在该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和成果 ,为制定预防控制措施 ,进一步开展相关工作 ,提高整体研究水平 ,保护人民的身体健康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敬请关注。  相似文献   

10.
乙肝免疫球蛋白阻断HBV宫内传播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观察乙肝免疫球蛋白对不同乙肝病毒携带者阻断HBV宫内传播效果。方法:根据孕妇乙肝病毒携带状态不同分为甲、乙、丙3组,每组又根据孕晚期是否注射HB IG而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分娩时采脐静脉血检测乙肝病毒血清标志物。结果:试验组和对照组新生儿脐血HBsAg阳性率分别为13.33%和33.33%(2χ=7.52,P<0.01)。结论:单项HBsAg阳性及“小三阳”孕妇用HB IG阻断宫内传播效果较好,试验组新生儿脐血HBsAg阳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大三阳”孕妇HB IG阻断宫内传播效果较差,试验组和对照组新生儿脐血HBsAg阳性率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1.
分娩方式对乙肝病毒母婴垂直传播影响的Meta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范档  肖小敏 《中国妇幼保健》2007,22(27):3787-3789
目的:综合评价不同分娩方式对阻断乙肝病毒母婴垂直传播作用的影响。方法:对满足条件的7篇有关不同分娩方式对阻断乙肝病毒母婴传播的研究进行Meta分析。结果:剖宫产可以降低乙肝病毒的母婴垂直传播(Z=3.36,P=0.0008<0.05),合并OR=0.53,95%CI为0.37~0.77。结论:剖宫产可以降低乙型肝炎病毒母婴垂直传播。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妊娠合并乙肝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及乙型肝炎E抗原(hepatitis B e antigen,HBeAg)阳性状态对母婴结局的影响。方法 选取2008年6月~2017年9月于武汉市妇女儿童医疗保健中心分娩的1 463例乙肝孕妇作为病例组,另按照1 ∶1个体匹配的方式选取前后一月时间内在该机构分娩的1 463例健康孕妇作为对照组。在此基础上,按照乙肝血清学标志物结果,将所有纳入的研究对象分成正常对照组、乙肝表面抗原(hepatitis B surface antigen,HBsAg)(+)和HBeAg(-)组(单阳性组)、HBsAg(+)和HBeAg(+)组(双阳性组)。收集孕产妇一般信息、妊娠并发症情况以及新生儿信息,分别比较上述三组的一般情况、各项妊娠不良结局的发生情况。结果 单阳性组妊娠高血压的发生风险是正常对照的2.74倍(95%CI:1.09~6.90,P=0.033);双阳性组妊娠期高血压的发生风险是正常对照的6.67倍(95%CI:1.29~34.48,P=0.023)。单阳性组剖宫产的发生风险是正常对照的1.15倍(95%CI:1.03~1.29,P=0.010);双阳性组则为正常对照的1.53倍(95%CI:1.24~1.88,P<0.001)。结论 乙肝感染会增加孕妇妊娠期高血压和以剖宫产作为其分娩方式的风险。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乙型病毒性肝炎(乙肝)肝硬化活动期患者HBV DNA水平与HBeAg状态的分布和临床特点及意义.方法 调查337例乙肝肝硬化住院患者,采用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HBV DNA载量.MEIA法检测HBV血清标志物,常规方法检测肝功能,同时行超声检查.比较不同HBV DNA水平患者中HBeAg阳性和阴性、不同Child-Pugh分级和肝癌患者的比例,以及不同年龄患者中不同HBV DNA水平和HBeAg状态患者的比例.结果 80.4%(271/337)患者HBV DNA阳性,31.5%(106/337)患者HBeAg阳性,68.5%(231/337)患者HBeAg阴性.HBV DNA水平越高者中HBeAg阳性者比例越高,HBeAg阴性者比例越低;不同HBV DNA水平患者中不同Child-Pugh分级患者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HBV DNA 3~4 lg拷贝/ml患者中肝癌的比例高于HBV DNA<3 lg拷贝/ml患者(P=0.014)和≥7 lg拷贝/ml患者(P=0.009);HBeAg阴性患者比例随年龄增大而增加,但HBeAg阳性患者与阴性患者的临床特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绝大多数乙肝肝硬化患者HBV DNA阳性,且2/3患者HBeAg阴性.长期抗病毒治疗可能有助于改善乙肝肝硬化患者的病情和预后.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HBeAg阳性慢性HBV感染者发生HBeAg阴转的流行病学特征,为推进慢性HBV感染者的规范管理提供依据。方法 2012-2014年对江苏省传染病防治示范区HBeAg阳性慢性HBV感染者队列开展定期随访。通过Cox回归分析HBeAg阳性慢性HBV感染者HBeAg阴转特征及影响因素,通过重复测量数据方差分析方法分析不同HBeAg转归者HBV DNA的变化趋势。结果 2012年721例HBeAg阳性慢性HBV感染者(平均年龄45.2岁±14.2岁)随访到2014年时393例发生HBeAg阴转,观察1 058人年,HBeAg阴转率为37.2/100人年。有抗病毒治疗史的感染者HBeAg阴转率为32.4/100人年。年长者的HBeAg阴转率较高,从<20岁年龄组的7.0/100人年上升到≥60岁年龄组的62.0/100人年。HBV DNA<2 000 IU/ml的感染者HBeAg阴转率为75.8/100人年,高于≥200 000 IU/ml者的阴转率(16.1/100人年)。通过Cox多元回归分析,相对于HBV DNA<2 000 IU/ml者,HBV DNA≥200 000 IU/ml的感染者HBeAg阴转可能性降低(HR=0.18,95%CI:0.13~0.23,P<0.001)。HBeAg阴转组的HBV DNA较HBeAg持续阳性组下降更快(P<0.001)。结论 HBeAg阳性慢性HBV感染者HBeAg阴转率与年龄和HBV病毒载量有关,对不同特征的HBeAg阳性感染者应采取针对性的管理和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15.
HBV父婴垂直传播水平与HBV-DNA载量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HBsAg阳性父亲血HBV-DNA的不同载量水平对其新生儿发生HBV父婴垂直传播的影响.方法 对161例HBsAg阳性的父亲及其新生儿(母亲血清HBVM全阴性或仅HBsAb阳性及HBV-DNA均为阴性)HBV感染状况进行调查分析.采用ELISA检测HBVM,FQ-PCR法检测血清HBV DNA载量水平.结果 (1)父亲血HBV-DNA载量水平与新生儿脐带血HBV DNA阳性存在剂量反应关系趋势(χ~2=64.117,P=0.000).父亲血HBV-DNA≥1.0×107 copies/ml组新生儿的HBV父婴垂直传播水平显著高于<1.0×107 copies/ml组(χ~2=71.539,P=0.000);(2)HBeAg阳性组与HBeAg阴性组父亲其新生儿的HBV-DNA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892,P=0.009).结论 父亲血清HBV-DNA载量水平与是否发生HBV父婴垂直传播密切相关,随血清HBV-DNA载量增加而上升,并存在影响传播的浓度界面;父亲血清HBV-DNA 1.0×107 copies/ml及HBeAg阳性是HBV父婴垂直传播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HBsAg阳性母亲HBV感染状况与婴儿乙肝疫苗无/弱应答的关系。方法 2011年6月至2013年7月采用前瞻性研究的方法选择225对HBsAg阳性母亲及其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新生儿按0-1-6免疫接种程序接种乙肝疫苗并随访至婴儿1周岁,采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和荧光定量PCR检测母亲及婴儿外周血HBV血清学标志物和HBV DNA载量。结果 HBsAg阳性母亲共检测出6种HBV感染模式,常见模式"HBsAg(+)、HBeAg(+)、抗-HBc(+)"(模式一)与" HBsAg(+)、抗-HBe(+)、抗-HBc(+)"(模式二)所占比例最多(92.5%,208/225);母亲HBV感染为模式一时,婴儿乙肝疫苗无/弱应答率(11.3%)低于母亲HBV感染为模式二时的婴儿无/弱应答率(2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0,P=0.029),随着母亲HBeAg水平的升高,婴儿乙肝疫苗无/弱应答率呈现下降趋势(χ2=4.86,P=0.028);经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控制其他因素影响后结果显示,母亲HBeAg与降低婴儿乙肝疫苗无/弱应答发生风险有关(OR=0.598,95%CI:0.378~0.947);HBsAg阳性母亲HBV DNA阳性率为54.2%,未发现母亲HBV DNA阳性与其婴儿乙肝疫苗无/弱应答率有关(χ2=0.22,P=0.640)。结论 HBsAg阳性母亲HBV感染模式以"HBsAg(+)、HBeAg(+)、抗-HBc(+)"与"HBsAg(+)、抗-HBe(+)、抗-HBc(+)"模式为主,且该2种模式下婴儿乙肝疫苗免疫应答情况有所不同;母亲HBeAg可能是其婴儿乙肝疫苗无/弱应答的保护因素;尚未发现HBsAg阳性母亲HBV DNA与婴儿乙肝疫苗无/弱应答有关联。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乙肝)表面抗原(HBsAg)阳性母亲所生新生儿乙肝疫苗(HepB)和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联合免疫后的乙肝母婴传播阻断效果和影响因素。方法2016年6月-2019年1月在江西省两个区县选择HBsAg阳性母亲所生新生儿,实施首剂HepB(HepB1)和HBIG联合免疫以及HepB全程免疫,全程免疫后1-2个月检测血清HBsAg和乙肝表面抗体(HBsAb),分析HBsAg阳性率和影响因素。结果本研究共纳入HBsAg阳性母亲所生新生儿2281名,HepB1、HepB1联合HBIG、HepB全程及时接种率分别为99.43%、94.83%、30.47%;全程免疫后HBsAg阳性率为0.61%,HBsAb阳性率为98.47%;乙肝e抗原(HBeAg)同时阳性、阴性母亲的婴儿HBsAg阳性率分别为2.08%、0.12%(Fisher确切概率法,P=0.000)。结论HepB和HBIG联合免疫可有效阻断乙肝母婴传播;需探讨HBsAg和HBeAg同时阳性孕妇所生新生儿的乙肝母婴传播阻断措施。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孕妇产前应用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hepatitis Bimmune globulin,HBIG)阻断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宫内传播的效果。方法查阅国内外有关孕妇产前使用HBIG阻断宫内传播的研究,收集出生及1岁婴儿乙肝表面抗原(hepatitis B surface antigen,HBsAg)检测情况,通过Stata12.0软件进行Meta分析,获得合并RR值。结果新生儿随机效应模型干预组与对照组合并RR值为0.37,95%CI:0.23—0.61;1岁婴儿随机效应模型干预组与对照组合并RR值为0.48,95%CI:0.27~0.84。结论应用HBIG200IU可以有效阻断乙肝病毒的官内传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