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分析1982-1999年梅州市人群HBsAg感染情况。[方法]1982-1983年用反向间接血凝(RPHA)法检测HBsAg,1987-1999年用酶标(ELISA)法检测HBsAg、HBeAg。[结果]RPHA法检测阳性率14.3%(410/2877);ELISA法检测阳性率12.3%(4230/34326)。HBsAg阳性者中检测HBeAg阳性率40.4%(710/1757)。[结论]梅州市人群HBsAg阳性率仍较高,与乙肝疫苗接种率偏低与经济欠发达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采用Meta分析系统评价我国孕妇2002-2012年乙肝表面抗原(HBsAg)阳性率情况。方法系统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维普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和万方数据资源系统及PubMed中2002年1月至2012年1月发表的有关中国孕妇HBsAg阳性率的研究报道,分别用广义倒方差模型及MetaAnalyst3.13软件提供的随机效应模型估计孕妇HBsAg合并阳性率。结果共纳入文献35篇,总样本量224 029例,经广义倒方差模型加权合并后的阳性率为7.91%(95%CI:7.78%~8.03%),MetaAn-alyst合并后的阳性率7.6%(95%CI:6.5%~8.7%),因纳入研究结果具有异质性,采用MetaAnalyst提供的随机效应模型获得的结果更为合适,即我国孕妇HBsAg阳性率加权合并值为7.60%,95%置信区间为6.50%~8.70%。结论孕妇HBsAg阳性率的Meta分析结果与全国流行病学调查结果相近,可以为乙肝母婴传播的阻断策略制定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农民人群中HBsAg携带情况,为乙肝预防提供参考。方法:对2008年3~6月参加体检的7490名农民健康人群的血清HBsAg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HBsAg阳性率5.13%,其中男性HBsAg阳性率5.95%,女性HBsAg阳性率4.78%,男性高于女性(2χ=4.39,P<0.05)。各年龄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性,以男性20~29岁、30~39岁和女性20~29岁三个年龄组阳性率最高,分别为10.34%,11.11%,11.04%,男女各年龄组阳性率随年龄变化的趋势有不同,女性30岁以后大幅下降,男性则在四十岁开始缓慢下降。结论:青壮年农民群体中HBsAg阳性率比较高,HBsAg阳性率可能跟人的社会活动度有关,应该加强对农村青壮年人群的乙肝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乙型肝炎(乙肝)疫苗(Hepatitis B Vaccine,HepB)广泛使用后,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在不同时期、不同人群的携带情况,为乙肝的预防控制提供依据.方法 以全市≤18岁人群为调查对象,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人群中HBsAg携带情况.结果 2000年检测12 847人,HBsAg阳性1097例,阳性率8.54%;2006年检测102 699人,HBsAg阳性2399例,阳性率2.34%.随着2000年对全市1~18岁人群HepB查漏普种和世界银行贷款疾病控制项目计划免疫子项目HepB接种的实施,尤其是2002年HepB纳入免疫规划后,各个年龄段人群HepB接种率大幅度提高,经过6年时间≤18岁人群HBsAg阳性率下降72.59%,0~、4~、8~、12~、15~18岁人群HBsAg阳性率分别由2000年的3.76%、4.74%、5.59%、8.51%、12.58%下降到2006年的0.30%、1.39%、2.52%、3.03%、2.98%,各年龄段人群HBsAg阳性率下降非常显著.结论 各年龄段人群中HBsAg阳性率的下降与HepB接种有直接关系,HepB对预防控制乙肝病毒感染效果明显,提示除做好新生儿HepB预防接种外,成人HepB接种应逐步加强.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乡村≤ 15岁人群乙型肝炎 (乙肝 )疫苗接种率及乙肝病毒表面抗原 (HBsAg)阳性现状 ,于 2 0 0 2年采取整群抽样法 ,对全县 14个乡村 35 786名≤ 15岁人群 ,用胶体金试纸快速检测方法进行了乙肝疫苗接种率调查及HBsAg检测。结果显示 :乡村≤ 15岁人群乙肝疫苗接种率为 5 1 6 0 % ,0~ 3岁、4~ 7岁、8~ 12岁、13~ 15岁人群接种率分别为 74 10 %、6 1 2 4 %、4 9 35 %、37 39% ,各年龄组人群接种率差异有非常显著的统计学意义 ;HBsAg阳性率为 17 93% ,0~ 3岁、4~ 7岁、8~ 12岁、13~ 15岁人群HBsAg阳性率分别为 7 94 %、10 93%、19 70 %、2 5 2 9% ,各年龄组人群HBsAg阳性率差异有非常显著的统计学意义 ;有接种史和无接种史人群HBsAg阳性率分别为 11 34%和 2 4 96 % ,差异有非常显著的统计学意义 ;0~ 3岁、4~ 7岁、8~ 12岁有接种史人群HBsAg阳性率分别为 1 75 %、4 73%、12 5 2 % ,均非常显著低于同年龄组无接种史人群 ,13~ 15岁人群有无接种史HBsAg阳性率差异无显著的统计学意义。提示需进一步提高新生儿乙肝疫苗接种率 ,对大年龄组人群进行血清学检测 ,对适宜接种对象进行预防接种。  相似文献   

6.
HBsAg阳性人群中抗HCV阳性率的调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HBsAg是乙型肝炎的标志物,抗-HCV是丙型肝炎的标志物,为了研究二的关系,我们对秦皇岛口岸入出境人员HBsAg阳性人群进行了抗-HCV的检测,并与对照组(秦皇岛入出境人员HBsAg阴性人群)丙型肝炎的感染情况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HBsAg阳性人群中抗-HCV检出率为4.0%,对照组人群中抗-HCV阳性率为3.5%。经统计学χ^2检验,两组间无显性差异,即人群中HBsAg阳性与抗-HCV阳性二无相关性,正常人群和HBsAg阳性人群对丙型肝炎病毒来说,都是易感人群,HBsAg阳性人群并没有对丙肝病毒产生抵抗力,人群也不因为感染了乙肝病毒而对丙肝病毒更易感。  相似文献   

7.
目的 通过了解佳木斯地区铁路职工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携带状况,为乙型肝炎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对2005-2009年到我中心进行健康检查的15 132名铁路职工采用ELISA法检测乙型肝炎表面抗原.结果 5年HBsAg 阳性率为1.14%,阳性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以2009年最为显著.结论 佳木斯铁路地区20...  相似文献   

8.
龙少康  梁新蓉 《职业与健康》2008,24(19):2055-2056
目的了解广西2007年大专新生HBsAg阳性率变化情况,借以了解乙肝疫苗在广西青少年中的接种质量。方法收集2007年大专新生入学体检资料,分析不同性别、地区、民族HBsAg阳性率,并与2006年资料比较。结果2007年广西大专新生HBsAg阳性率为7.9%,与2006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男生HBsAg阳性率为11.8%,女生为7.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男女生分别与2006年比较,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桂东南新生HBsAg阳性率为9.7%,桂西北为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2006年比较,桂东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桂西北地区16—24岁年龄段的青少年HBsAg阳性率较2006年有下降趋势(P〈0.05)。结论在广西,尤其是在桂东南地区,必须进一步提高乙肝疫苗在青少年中的接种数量与质量,才能有效降低HBV的感染率,防止HBV感染率在广西青少年中反弹。  相似文献   

9.
菏泽市2003~2007年从业人员HBsAg阳性率调查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了解我市从业人员近五年的HBsAg携带情况,为控制和预防乙肝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2003~2007年从业人员48251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进行HBsAg检测.结果:从业人员阳性率为2.783%,HBsAg阳性者年龄分布以20~29岁组段为最高,男性HBsAg阳性者(2.05%)明显高于女性(0.73%).结论:提示我们要做好乙肝的预防和宣教工作,提高人群的自我防护意识;加强从业人员的乙肝监测;对HBsAg阳性者应加强管理,进行跟踪监测.  相似文献   

10.
中国人群乙型肝炎主要危险因素的Meta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中国人群乙型肝炎的主要危险因素。方法:采用Meta分析对1994年-2008年国内有关乙型肝炎危险因素的文献进行综合分析。结果:检索到乙型肝炎危险因素的文献11篇,经异质性检验,分别采用固定效应模型、随机效应模型进行OR值的合并。10个危险因素的合并值分别是无乙肝疫苗接种史7.82、乙肝家族史6.94、注射史4.33、共用剃刀3.58、乙肝患者接触史3.49、在外就餐史2.85、输血史2.36、创伤性美容2.22、口腔诊疗史2.12、手术史2.10。结论:中国人群乙型肝炎主要危险因素是无乙肝疫苗接种史、乙肝家族史、注射史、共用剃刀、乙肝患者接触史、在外就餐史、输血史、创伤性美容、口腔诊疗史、手术史。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昭平县1~6岁儿童乙肝疫苗免疫效果,为乙型肝炎的防控和乙肝疫苗接种提供科学理论依据。方法 2012年6月对昭平县150名儿童进行乙肝免疫效果调查,对所采集的血样采用美国雅培公司化学发光法定量检测HBsAg和HBsAb。结果共对150名儿童进行检测,HBsAg阳性率为0.67%(1/150),HBsAb阳性率为45.33%(68/150),性别之间HBsAb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年龄组之间HBsAb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昭平县1~6岁儿童HBsAg感染水平较低,HBsAb阳性率情况不容乐观,要加强乙肝防控知识的宣传,正确注射乙肝疫苗,加强抗体检测工作。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上海市奉贤区献血人群的HBsAg感染情况及特点,为预防乙型肝炎病毒经输血传播提供依据。[方法]对\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宜宾市老年人口梅毒流行特点和趋势,为制定性传播疾病的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收集宜宾市近2007-2016年60岁及以上人群梅毒发病资料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 结果 2007-2016年宜宾市60岁及以上人口累计报告梅毒病例1 102例,年平均发病率为13.17/10万, 梅毒发病率呈增长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趋势=275.23,P=0.000),其中2015年发病率最高,发病率达到25.35/10万;男女性别比为2.38:1,男性年平均发病率18.92/10万,女性年平均发病率7.64/10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9.86,P=0.000);各期梅毒患者性别构成比、各年龄组各期梅毒患者性别构成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梅毒患者以隐性梅毒(占68.87%)为主,其次是Ⅰ期梅毒(22.69%)、Ⅱ期梅毒(6.26%)和Ⅲ期梅毒(2.18%),各期梅毒的发病人数随年龄增长呈递减趋势。职业分布以农民最多(837例,占75.95%),其次为家务及待业人员(224例,占20.33%)。 结论 2007-2016年间宜宾市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梅毒发病率呈增长趋势,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梅毒患者以隐性梅毒为主,农民居多,因此,需重视对老年人梅毒的检测,加强对老年人特别是农民的宣传干预力度,控制梅毒的传播和蔓延。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我国大学生自杀意念的检出率及分布特征。方法 对中国知网(CNKI)、维普数据库(VIP)、万方学位及会议论文数据库、Web of Science、PubMed中的文献进行检索,检索时间为2011年1月—2021年8月发表的文献。结果 最终纳入43篇文献,总样本量为95 799人,自杀意念者9 367人,检出率范围为1.3%~53.4%,合并值为10.7%(95%CI:8.8%~13%)。亚组分析发现,调查工具的检出率有统计学意义(P<0.05),性别、地区、居住地、年级、民族、是否独生子女、专业类型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大学生自杀意念检出率较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2011-2016年全国6~22岁学生人群法定传染病发病特征,为法定传染病防控提供依据。方法 分析2011-2016年全国6~22岁学生人群法定传染病发病、死亡监测数据,对其发病主要特征进行阐述和分析。结果 2011-2016年全国6~22岁学生人群甲乙丙类传染病发病率整体呈下降趋势,从2012年最高发病率248.24/10万降至2016年158.57/10万。甲乙丙类传染病死亡率也呈下降趋势,从2011年最高死亡率0.12/10万降至2016年0.07/10万。甲乙类传染病年均发病率居前4位的病种为肺结核(16.24/10万)、猩红热(9.39/10万)、乙型肝炎(乙肝)(7.69/10万)及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痢疾)(7.15/10万)。年均死亡率居前4位的病种为狂犬病(0.044 8/10万)、艾滋病(0.027 7/10万)、肺结核(0.008 0/10万)和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0.005 9/10万)。同期丙类传染病年均发病率居前4位的病种为流行性腮腺炎(75.81/10万)、手足口病(28.55/10万)、其他感染性腹泻病(22.41/10万)和流行性感冒(15.67/10万)。报告死亡的病种有手足口病(11例)、流行性感冒(9例)、流行性腮腺炎(1例)和风疹(1例)。大学生、高中生以艾滋病、乙肝、肺结核发病率较高,而小学生、初中生则以流行性腮腺炎、流行性感冒、手足口病发病率较高。结论 2011-2016年全国6~22岁学生人群法定传染病发病、死亡水平均有明显下降。学生人群面临传染病防控新的挑战,艾滋病成为大学生人群的流行传染病,肺结核在大学生、高中生人群的流行也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6.
中国2012年18~59岁就业流动人口饮酒现状分析   总被引:7,自引:6,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了解我国18~59岁就业流动人口的饮酒行为和模式。方法 2012年在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170个县(区、团),按行业分层多阶段整群抽取≥18岁流动人口作为样本,分析流动人口调查前12个月饮酒状况。结果 共有48 697名样本人群纳入分析。调查前12个月饮酒率为51.7%(男性为71.9%,女性为24.7%)。饮酒者中男性每周饮酒率和日均酒精摄入量分别为53.9%和18.7 g,女性分别为16.7%和4.1 g。饮酒者每周饮酒率随年龄增加而升高(P<0.01),随文化程度提高而降低(P<0.01)。男性饮酒者日均酒精摄入量随年龄增加而升高(P<0.01),随文化程度提高而降低(P<0.01)。过量饮酒、危险饮酒和有害饮酒流行率在男性饮酒者中分别为23.6%、6.6%和6.9%,在女性饮酒者中分别为6.3%、2.3%和1.5%。在男性饮酒者中,过量饮酒、危险饮酒和有害饮酒流行率均随年龄增加而上升(P<0.01),随文化程度提高而降低(P<0.01)。男性和女性饮酒者过去12个月发生豪饮行为的比例分别为71.2%和33.1%。在男性饮酒者中,豪饮行为的频率分布在不同年龄、文化程度及行业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各行业中,从事建筑业的男性饮酒者每周饮酒率、日均酒精摄入量、过量饮酒、有害饮酒和豪饮流行率均为最高。结论 我国流动人口饮酒行为普遍,性别差别较大;不良饮酒行为在男性饮酒者中存在明显的年龄、文化程度和行业差异。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济宁市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及主要死亡原因,为完善儿童保健工作,降低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利用济宁市2007-2016年5岁以下儿童死亡报告卡,对死亡率、死亡原因和死亡地点进行分析,并评估潜在减寿年数和早死指数。 结果 济宁市2007-2016年5岁以下儿童死亡4 930人,死亡率为4.58‰。5岁以下儿童死亡主要以新生儿为主,所占比例为54.81%。济宁市2007-2016年5岁以下儿童死因主要包括出生窒息、早产或低出生体重、新生儿吸入、先天性心脏病、肺炎和意外等因素。 结论 提高儿科医疗服务水平和妇幼保健工作质量,加强新生儿窒息复苏培训,预防出生缺陷和意外死亡是降低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的有力措施  相似文献   

18.
Three new vaccines have been recommended for adolescents by the Advisory Committee for Immunization Practices (ACIP) since 2005: meningococcal conjugate vaccine (MCV4; 1 dose), tetanus, diphtheria, acellular pertussis vaccine (Tdap; 1 dose), and quadrivalent human papillomavirus vaccine (HPV4; 3 doses). ACIP also recommends that adolescents should receive recommended vaccinations that were missed during childhood. Since 2006, CDC has conducted the National Immunization Survey-Teen (NIS-Teen) to estimate vaccination coverage from a national sample of adolescents aged 13-17 years. This report describes the findings from NIS-Teen 2007, which indicated substantial increases in receipt of new adolescent vaccinations compared with 2006, including Tdap (from 10.8% to 30.4%) and MCV4 (from 11.7% to 32.4%), and increases in coverage with childhood vaccinations, including measles, mumps, and rubella (MMR), hepatitis B (HepB), and varicella (VAR) (among those without disease history). An assessment of HPV4 coverage, which is reported for the first time, showed that 25.1% of adolescent females initiated the vaccine series (>/=1 dose) in 2007. To improve vaccination coverage among adolescents, health-care providers should take advantage of every health-care visit as an opportunity to evaluate vaccination status and administer vaccines when needed.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掌握中国就业流动人口红肉摄入水平和超标率。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利用半定量食物频率表膳食调查法分析中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170个县(区、团)中48 511名18~59岁就业流动人口的红肉摄入情况。对数据进行复杂加权后,计算不同人口学特征的流动人口日均红肉摄入量和超标率。结果 (1)样本人群日均红肉摄入量为125.9(95%CI:116.5~132.5)g,男性高于女性,分别为141.6(95%CI:131.3~148.9)g和104.7(95%CI:95.8~111.2)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未发现红肉摄入量随年龄、文化程度、BMI的变化趋势(趋势检验P值均>0.05)。按照2010年人口普查数据标化后,标化日均红肉摄入量为121.0(95%CI:113.4~128.7)g。(2)样本人群日均红肉摄入超标率为36.2%(95%CI:33.0%~39.3%),男性远高于女性,分别为42.4%(95%CI:38.9%~45.8%)和27.8%(95%CI:27.1%~3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男女性别人群均为30~39岁组超标率最高,分别为43.5%(95%CI:39.7%~47.4%)和30.1%(95%CI:26.5%~33.9%)。标化日均红肉摄入超标率为34.6%(95%CI:31.9%~38.0%)。结论 中国就业流动人口日均红肉摄入量超过世界癌症基金会推荐的标准,摄入量和摄入超标率均高于当地常住人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