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世界范围内鼠疫流行又趋于活跃,青海省近年来鼠疫也有上升的趋势,局部地区人间鼠疫时有发生。据统计,青海省自1958年首次发生人间鼠疫以来至2009年,共发生190起,发病516例,死亡237例,总病死率为45.93%;  相似文献   

2.
准噶尔盆地鼠疫调查   总被引:7,自引:4,他引:7  
目的 掌握准噶尔盆地鼠疫疫源地的分布、动物区系组成、宿主动物及其体外寄生蚤类的种群结构以及动物鼠疫的流行动态.方法 采用生态学研究方法、鼠疫血清学和病原学检验方法以及生物化学技术对准噶尔盆地进行鼠疫流行病学调查和研究.结果 准噶尔盆地共有小型哺乳动物7科11属17种,其中啮齿动物13种,啮齿动物体外寄生蚤类8科10属19种;大沙鼠洞群平均覆盖率22.5%,洞群平均密度15.9个/hm2,洞群平均栖息率为70.2%;在大沙鼠洞群鼠类群落中,大沙鼠占总捕获数的72.9%,子午沙鼠占24.5%;夜行鼠类群落中,子午沙鼠占总捕获数的64.0%,三趾跳鼠占15.1%.准噶尔荒漠鼠类群落中大沙鼠的染蚤率最高,为84.9%;染蚤种类有16种,总蚤指数为8.58,以簇鬃客蚤为优势种.准噶尔荒漠啮齿动物血清鼠疫F1抗体平均阳性率5.5%.其中,大沙鼠阳性率12.1%,占阳性总血清的94.3%,子午沙鼠和三趾跳鼠血清阳性率分别为0.7%和0.9%;自大沙鼠、子午沙鼠及其体外寄生蚤--臀突客蚤、同形客蚤指名亚种、长吻角头蚤和簇鬃客蚤共分离出鼠疫菌26株,其中自大沙鼠及其体外寄生蚤分离出鼠疫菌24株,占92.3%;该区域鼠疫菌的生化特性是麦芽糖、阿胶糖、甘油阳性,鼠李糖和脱氮阴性,对小白鼠强毒.结论 准噶尔盆地鼠疫疫源地涉及整个准噶尔区域,有12个县(市)发生了动物鼠疫流行,确定克拉玛依、博乐、吉木萨尔和奇台4个县(市)为鼠疫疫源县(市).疫源地动物、媒介组成复杂,生态系统稳定,主要宿主动物为大沙鼠,鼠疫菌生化型属中世纪型,为中国新类型的鼠疫自然疫源地.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准噶尔盆地鼠疫自然疫源地动物鼠疫流行的空间和时间分布特征。方法 对2005--2012年准噶尔盆地鼠疫自然疫源地大沙鼠血清鼠疫抗体检测数据,采用统计学方法并结合地理地貌特征,分析鼠疫抗体阳性率的空间分布及其时间变化。结果 共获得准噶尔盆地13个行政区域大沙鼠血清鼠疫抗体检测数据4 825份。大沙鼠动物鼠疫主要流行于准噶尔盆地中东部的古尔班通古特沙漠荒漠(阳性率为8.39%)和准噶尔盆地西部低山平原粘土荒漠(阳性率为1.56%)2个地区。准噶尔盆地西部地区鼠疫抗体阳性率由2005年的7.59%下降至2008年的0.61%,其后一直处于静息状态。东部古尔班通古特沙漠荒漠地区的东、中、西3个区段鼠疫抗体阳性率变化有所不同,西段于2006年和2010年间出现2次流行高峰,其间隔期为4年,2010年高峰期鼠疫抗体阳性率则达到45.65%,为3个地理区段最高值;中段于2006、2009和2011年出现3次高峰,间隔期为2.5年,鼠疫抗体平均阳性率为8.92%,流行强度低于东、西段;东段是大沙鼠鼠疫最活跃的地区,各年度均可检出鼠疫抗体阳性血清,其变化呈现2006、2009和2012年3个高峰期,间隔期为3年。大沙鼠鼠疫抗体检测阳性率秋季高于春季,说明大沙鼠鼠疫流行为春季至秋季的持续流行。结论 准噶尔盆地大沙鼠鼠疫流行存在地理区域和时间上的双重波动,以及地理区域上的异质性,并可分为准噶尔盆地西部低山平原粘土荒漠和中东部古尔班通古特沙漠荒漠2个流行区域。  相似文献   

4.
根据福建省卫生厅鼠疫监测工作方案,对历史上曾发生过鼠疫流行的永春县进行鼠疫监测,及时掌握鼠疫宿主动物、媒介蚤类的动态,为鼠疫防制提供科学依据。我们按照监测方案的要求于2007年4~9月份对鼠疫宿主动物鼠类及媒介蚤类进行监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河北动物鼠疫流行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河北鼠疫自然疫源地于 1972和 1994年有两次动物鼠疫流行 ,其流行强度大、范围广 ,由原来的 490km2 扩大到现在的10 0 0km2 。河北动物鼠疫的流行 ,受各种因素的影响 ,通过多年来对该疫源地的调查 ,对影响鼠疫流行的主要因素进行了分析和研究。1 鼠疫自然疫源地的内在因素 河北鼠疫自然疫源地位于河北最北部 ,与内蒙古自治区的白旗、化德、太旗等半农牧区连接 ,属于阴山山脉系 ,平均海拔 15 0 0m ,为典型的大陆性气候。疫源地发现于 1972年 ,首次分离出鼠疫菌 ,证实了河北康保为长爪沙鼠鼠疫自然疫源地。 1984年发现了血清阳性 ;1994…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对本地区进行系统监测,探讨近年来荒漠草原长爪沙鼠疫源地动物鼠疫疫情流行的特点。方法按照《内蒙古自治区鼠疫监测工作方案》及其实施细则进行,采用日弓形法和5m夹线法。结果6年问共调查样方218.875hm^2,平均鼠密度4.13只/hm^2,其中长爪沙鼠密度3.31只/hm^2:6年间共剖验各类宿主动物2411只,检出染疫长爪沙鼠38只,共培养各种蚤1464组4637匹,检出染疫蚤101组217匹,做血凝664份,阳性血清6份,其余结果均为阴性。结论长爪沙鼠疫源地鼠间疫情活跃,流行强度与鼠密度高低有一定的关联,当鼠密度异常增高时,动物鼠疫暴发流行的可能性极大。  相似文献   

7.
1994年10月至1995年11月,察哈尔丘陵发生鼠疫动物病流行,流行地区涉及2省(区)6县(旗)48个村,总面积3300km2。流行期间共分离鼠疫菌300余株。通过对宿主种类、菌株的空间和时间分布的分析,对这次鼠疫动物病流行有一个系统全面的认识,为进一步探索长爪沙鼠(Merionesunguiculatus)鼠疫动物病流行规律提供了依据。1 资料来源在鼠疫动物病流行期间,河北、内蒙有关旗(县)对可能有鼠疫动物病流行的地区进行了全面监测,并通过锡林郭勒盟、乌兰察布盟和张家口市鼠疫联防委员会以《疫情通报》通报分菌情况。河北省的菌株分离情…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2007-2010年德格县鼠疫自然疫源地相关标本的检测结果,为四川省喜马拉雅旱獭鼠疫自然疫源地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鼠疫常规监测中的喜马拉雅旱獭等材料进行鼠疫菌分离培养、鼠疫间接血凝实验(IHA)和鼠疫反向血凝实验(RIHA)。结果 2007-2008年,细菌培养活体喜马拉雅旱獭223份,分离鼠疫菌2株,细菌培养自毙喜马拉雅旱獭汉89份,分离鼠疫菌27株;IHA检测喜马拉雅旱獭血清229份,阳性血清4份I,HA检测牧犬血清105份,阳性血清7份I,HA监测藏系绵羊血清117份,阳性血清0份;RIHA检测喜马拉雅旱獭脏器悬液89份,阳性32份,阳性率36.00%。结论 2007-2010年每年都分离出鼠疫菌,说明四川省德格县喜马拉雅旱獭鼠疫自然疫源地处于活跃期,应加强人间鼠疫监测,防止人间鼠疫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2000-2004年青海田鼠鼠疫流行特点,为鼠疫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照“全国鼠疫总体规划”和“四川省鼠疫监测方案”及实施细则进行调查。结果2000-2004年5个年度均有青海田鼠鼠疫流行;发现染疫动物5种,除青海田鼠外,还有牧犬、沙狐、家猫和藏系绵羊,染疫媒介5种。结论 青海田鼠鼠疫呈连续流行态势。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四川省德格县鼠疫疫源地2007—2012年动物间鼠疫流行特点,为鼠疫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集2007—2012年四川省德格县更庆、柯洛洞、龚亚、汪布顶、八帮、阿须6个乡镇喜马拉雅旱獭、牧犬标本和牧犬、旱獭血清及其体表的蚤、硬蜱等媒介昆虫,分析宿主密度、对宿主进行鼠疫细菌学、血清学检测,鉴定媒介生物种类及优势物种,分析宿主染蚤率和蚤指数。结果2007—2012年德格县喜马拉雅旱獭的平均密度为0.12匹/hm2;共分离鉴定鼠疫菌29株,活体喜马拉雅旱獭的分菌率为0.37%,自毙喜马拉雅旱獭的分菌率为28.72%;喜马拉雅旱獭血清阳性率为0.92%,牧犬血清阳性率为6.71%;共梳獭557匹,其中346匹旱獭感染蚤类,活体喜马拉雅旱獭染蚤率为62.12%;从346匹旱獭体表检获3 107匹跳蚤,隶属于3科7属7种,其中斧型盖蚤和谢氏山蚤为优势种,旱獭蚤指数为5.58。结论四川省德格县鼠疫自然疫源地近年动物间鼠疫处在活跃期,应加强对主要宿主进行密度监测和带菌检测,防治鼠疫暴发。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新疆喀什地区维吾尔族成年人高血压患病现状及危险因素,为当地高血压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法,对喀什地区疏附县18岁以上维吾尔族常住居民进行调查,包括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及实验室检查等,计算高血压的患病率、知晓率、治疗率及控制率,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高血压患病危险因素。结果 调查人数为4 748人,有高血压的747例。高血压总患病率为15.73%(标化患病率为13.75%);男性为16.36%(标化患病率为12.96%),女性为15.39%(标化患病率为14.34%)。全人群、男性及女性高血压患病率均低于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15年)的全国人群水平。高血压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分别为59.57%、52.74%、21.29%。多因素分析显示,高血压的患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高而升高,相对于18~34岁人群,55~64、65岁以上人群高血压的患病风险明显增高,OR值男性分别为10.53、20.96,女性为16.27、33.20,P值均<0.05;超重(男性OR=1.47,女性OR=1.82, P值均<0.05)及肥胖(男性OR=1.88,女性OR=2.66,P值均<0.05)也会增加高血压的患病风险;高血压家族史(男性OR值为3.85,女性OR=2.34,P值均<0.05)是高血压患病的危险因素。男性高TG血症者(OR=1.62,95% CI:1.09~2.41)也与高血压患病呈正相关。结论 新疆喀什地区维吾尔族人群高血压的患病率相对较低,男性年龄、超重或肥胖、家族史及高TG血症,女性年龄、超重或肥胖及家族史是当地维吾尔族高血压患病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新疆喀什地区维吾尔族人群糖尿病流行状况并探讨患病危险因素,为糖尿病三级预防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对新疆喀什地区疏附县≥18岁维吾尔族居民进行调查。调查方式包括问卷调查、人体测量及生化指标检测。比较不同年龄、性别人群糖尿病流行状况,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糖尿病患病的影响因素。结果 共纳入研究对象4 608人,男性、女性及全人群患病率分别为13.65%、10.04%和11.31%,年龄标化率为12.34%、9.83%及10.59%。糖尿病患病率及空腹血糖受损(IFG)率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升高,60岁前多表现为糖尿病患病率低于IFG率,60岁以上呈现糖尿病患病率高于IFG率的趋势,女性人群中尤为明显。糖尿病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分别为28.02%、21.31%及5.57%。多因素分析显示:45~岁、55~岁、>65岁人群糖尿病的患病风险明显增高,OR值男性分别为2.08(95% CI:1.24~3.48)、2.73(95% CI:1.63~4.56)和3.90(95% CI:2.24~6.78),女性分别为2.63(95% CI:1.71~4.02)、3.14(95% CI:2.00~4.94)和5.56(95% CI:3.47~8.92)。有糖尿病家族史(男:OR=2.88,95% CI:1.45~5.72;女:OR=2.52,95% CI:1.49~4.26)、BMI≥28.0 kg/m2(男:OR=1.77, 95% CI:1.19~2.64;女:OR=1.80, 95% CI:1.30~2.50)等是影响糖尿病患病的危险因素。结论 新疆喀什地区维吾尔族人群糖尿病患病率高,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低,应提高糖尿病检出率并针对当地糖尿病流行特点采取有针对性的防治策略及措施。  相似文献   

13.
对黄石地区宠物皮肤真菌感染情况及其豢养者进行调查.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克州地区三个民族(汉族、维吾尔族和柯尔克孜族)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临床特征,评估影响患者死亡率的危险因素。 方法收集2016年1月至2017年11月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克州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明确诊断为AMI并行冠状动脉造影手术患者的临床数据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患者的人口统计学资料、民族、基础疾病、血液及生化指标、冠脉造影结果、预后情况等。再根据患者的临床转归分为生存组和死亡组,通过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确定影响三个民族AMI患者死亡率的危险因素。统计描述与数据分析均应用SPSS 22.0统计分析软件完成。 结果共纳入175例AMI患者,其中汉族41例、柯族47例、维族87例。25人最终死亡,汉族、柯族和维族的死亡率分别为12.19%、17.02%、13.79%,三个民族死亡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少数民族AMI患者饮酒率高于汉族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少数民族患者的收缩压(SBP)水平(P<0.05)、舒张压(DBP)水平(P<0.05)、血白细胞(WBC)计数(P<0.001)、血中性粒细胞比值(NE%)(P<0.05)和血清肌钙蛋白T(cTNT)水平(P<0.001)高于汉族患者,而血红蛋白(HB)水平(P<0.05)低于汉族患者。56.10%的汉族AMI患者是多支冠脉血管病变,比例高于柯族和维族患者(P<0.05)。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血浆纤维蛋白原(FIB)水平(P<0.05)、血红细胞(RBC)计数(P<0.05)和发生多支冠脉血管病变(P<0.05)是影响三个民族患者死亡率的危险因素。 结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克州地区少数民族患者和汉族患者在饮酒率和发生AMI时血压、WBC、NE%、HB、cTNT升高水平以及冠脉病变血管数方面存在差异性,血浆FIB水平、血RBC计数和发生多支冠脉血管病变是影响三个民族AMI死亡率的重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评价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哈萨克族女性高危型HPV(HR-HPV)感染率及型别分布,评估子宫颈病变分布及其与HPV感染的相关性,并对HPV感染的危险因素进行初步分析。方法 2018年6月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托里县开展以人群为基础的子宫颈癌筛查研究,共招募2 000名25~64岁哈萨克族女性。每位女性采集3份子宫颈脱落细胞标本,分别行careHPV(不分型)、PCR HPV、p16INK4a及薄层液基细胞学检测,并对任一检测结果阳性者转诊阴道镜,阴道镜检查结果异常者在病变处取活检。病理结果作为最终诊断的金标准。结果 HPV总的感染率为14.55%,其中HR-HPV感染率为12.90%,且在50~54岁年龄组最高;常见的5种HR-HPV基因型别为HPV16(2.80%)、HPV51(2.35%)、HPV52(1.70%)、HPV56(1.50%)和HPV39型(1.20%);HPV以单一感染者居多(71.48%);50~54岁年龄组多重感染率最高,多重感染者中以双重感染为主(69.88%),且HPV42和HPV56是最常见的合并感染型别;子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1级中HPV16(31.82%)、HPV51(27.27%)和HPV18(13.64%)型感染率较高;子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2级中HPV16型(57.14%)感染率较高;子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3级及以上中HPV16(55.56%)和HPV18(33.33%)型感染率较高;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文化程度高、绝经及梅毒感染会增加HPV感染的可能性。结论 哈萨克族女性HR-HPV以HPV16、51、52型别较为常见;HR-HPV感染与文化程度、绝经状况及梅毒感染有关,需针对高危因素制定相应措施,重视性病患者和>50岁女性的筛查工作,进行有效干预。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预防接种单位免疫规划(EPI)疫苗的损耗现状,为进一步精细化管理和使用EPI疫苗提供依据。方法 采取分层整群抽样方法抽取135个接种单位,调查2016-2017年6种EPI疫苗接种和使用数据,包括常规免疫和脊髓灰质炎疫苗群体性补充免疫活动中疫苗领发和使用数量、疫苗报废记录,以及接种单位的地区类型、服务模式、接种周期、日均接种量等。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计算和分析疫苗的损耗系数。结果 单人份的无细胞百白破联合疫苗(DTaP)和三价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tOPV)损耗系数最低,分别为1.00和1.02;多人份的二价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bOPV)、A群脑膜炎球菌多糖疫苗(MPV-A)、白喉破伤风联合疫苗(DT)、卡介苗(BCG)损耗系数分别为1.58、1.67、1.68、3.02。城市、农村、牧区接种单位EPI疫苗损耗系数范围分别为1.00~2.84、1.00~3.71、1.00~2.27;乡级集中、村级集中、分散接种模式的损耗系数分别为1.00~3.00、1.00~4.41、1.00~1.94。接种周期越长或日均接种量越小,损耗系数越大。结论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预防接种单位多人份EPI疫苗损耗较高,并受地区和接种服务形式的影响。需根据地区类型、接种单位服务形式等加强精细化的疫苗管理,减少疫苗损耗和浪费。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丰县不孕症患病率及影响因素,为不孕症的预防及诊治提供指导依据。方法:采用整群分层抽样方法,对1020例育龄期妇女进行现场问卷调查及妇科检查,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该县的12个乡、镇、牧场中,不孕症患病率最高为18.85%,最低为5.13%,平均患病率为7.50%。不孕症与地区、婚前性行为、体重指数及多种现患病有关。结论:有必要进行更加深入的不孕症病因学研究,寻找到降低不孕症发生的方法和途径,提高当地生殖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8.
杨旭  刘涛  谢慧玲 《中国公共卫生》2019,28(10):1345-1348
  目的  了解新疆地区居民对全民健康体检的满意度及其影响因素,为完善全民健康体检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于2018年5 — 10月采用方便抽样方法抽取在新疆地区92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乡镇卫生院中体检的2 159名 ≥ 15岁居民进行问卷调查。  结果  新疆地区2 159名 ≥ 15岁居民中,对全民健康体检满意者1 990人,居民满意度为92.18 %;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有健康咨询服务和免费营养早餐的新疆地区居民对全民健康体检满意度较高,年龄 ≥ 65岁、文化程度大专及以上、工人、个体工商户和体检后 ≥ 1周获得体检报告的新疆地区居民对全民健康体检满意度较低。  结论  年龄、文化程度、职业、获取体检报告时间、有无健康咨询和有无免费营养早餐是新疆地区居民对全民健康体检满意度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