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肾病25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杨小红  刘丽云  张伟程 《新中医》2004,36(10):39-40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糖尿病肾病(DN)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5例DN患者随机分成2组。对照组20例单用伊泰青治疗,治疗组25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中医辨证治疗。观察2组临床疗效及24小时尿蛋白定量、血肌酐(Cr)、谷丙转氨酶(ALT)指标变化。结果:治疗组临床控制8例,显效13例,有效2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2%。对照组临床控制5例,显效5例,有效7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85%。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2组治疗后24小时尿蛋白定量均较治疗前明显减少(P<0.01,P<0.05),2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DN,疗效优于单用伊泰青治疗,可加强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的治疗作用,保护肾功能,延缓DN肾功能衰竭的进程,并可避免ARB副作用,是治疗DN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
丹红注射液治疗糖尿病足25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糖尿病足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糖尿病的并发症之一,是因糖尿病引起神经、血管病变所致。自2004年以来,我院共收治糖尿病足患者50例,其中25例采用丹红注射液治疗,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足的疗效。方法: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辨证加用中药口服,并合用中医外治法。结果:治愈4例,显效8例,好转12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96%。结论:中西医结合疗法可使糖尿病足的疗效提高。  相似文献   

4.
活血化瘀法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25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景远  张旗 《中国中医急症》2007,16(12):1474-1475
目的观察活血化瘀法结合西药常规处理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予血府逐瘀汤加减结合西药常规处理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25例,并与单用西药组23例对照。结果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其神经传导速度改善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活血化瘀法结合西药常规处理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5.
脉络宁注射液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25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脉络宁注射液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方法将50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均给予饮食控制及糖尿病基础治疗,治疗组加用脉络宁注射液静滴,对照组应用维生素B1、维生素B12肌注。4周为1个疗程。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2.00%,高于对照组的56.00%。结论脉络宁注射液能明显缓解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的症状,提高神经传导速度,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6.
<正>眼肌麻痹主要是由于支配眼肌运动的眼运动神经受损而引起眼球运动障碍出现斜视、复视及眼睑下垂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容貌。该病病因比较复杂,多为脑血管疾病、炎症、外伤、肿瘤、糖尿病等所致~([1])。随着糖尿病患病率的增高,糖尿病眼肌麻痹患者也日益增多。单纯西医治疗对眼部病症恢复没有很好的疗效。笔者采用牵正散加减治疗糖尿病眼肌麻痹25例,取得一定疗效。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诊断标准:1眼位偏斜,患眼向麻痹肌作用相反的  相似文献   

7.
中医药治疗丹毒25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安敏 《四川中医》1995,13(7):43-43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不同胰岛素强化治疗对2型糖尿病的疗效。方法:240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优泌乐25组(124例)日3次优泌乐25皮下注射;优泌林R组(116例)日4次常规人胰岛素治疗(3餐前半小时注射优泌林R,睡前注射优泌林N)。结果两组相比,优泌乐25组控制血糖更快,胰岛素用量更少,低血糖发生率更低。结论:日3次注射优泌乐25,能更有效控制血糖,但需警惕低血糖发生。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血塞通治疗肺心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患者5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25例,均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血塞通静滴;比较两组疗效及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其治疗后血液流变学指标明显降低。结论血塞通粉针能明显改善血液流变性,是治疗肺心病的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10.
支气管哮喘是一种以呼吸道症状为主的变态反应性疾病,在祖国医学中它属于哮喘范畴。此病常反复发作,严重危害身体健康、现就本院二年来收治的25例支气管哮喘中药治疗的疗效作一分析。 25例病人全部系因哮喘发作住院的患者。其中男12例、女13例、最大年令59岁,最小年令21岁、平均年令41.78岁。这说明支气管哮喘多发于青壮年。入院时处于发作期重度9例、中度12例、轻度4例。病程最长  相似文献   

11.
杨秀萍 《河北中医》2009,31(1):77-77
2008—01-2008—10,笔者采用益阴清热、镇心安神法治疗郁证25例,并与盐酸阿米替林片口服治疗25例对照观察,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12.
滋肾养肝通经汤治疗糖尿病性闭经25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黄笑芝 《新中医》1999,31(6):15-16
对25例糖尿病性闭经患者,治以自拟滋肾养肝通经汤。结果:临床治愈11例,有效9例,无效5例。认为本病之病机为气阻两虚,肝肾亏损,气血郁滞。治以滋补肝肾,活血通经法,可收经水复潮之效。  相似文献   

13.
益气养阴法为主治疗糖尿病胃轻瘫25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孟凡振 《山西中医》2004,20(1):20-20
目的 :观察益气养阴法对糖尿病胃轻瘫的治疗作用。方法 :采用益气养阴法为主治疗糖尿病胃轻瘫患者 2 5例。结果 :显效 13例 ,有效 10例 ,无效 2例 ,总有效率为 92 .0 % ( 95 % CI=74 .0~ 99.1% )。结论 :益气养阴法治疗糖尿病胃轻瘫药证合拍 ,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辛开苦降法治疗初发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0例该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25例,对照组每天两次皮下注射诺和灵30R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辛开苦降中药治疗.结果:治疗组患者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症状积分、HOMA-IR和HOMA-IAI改善程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药辛开苦降法可减轻初发2型糖尿病的胰岛素抵抗,有助于保护胰岛B细胞功能,改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用降糖和包扎自体皮移植治疗糖尿病合并烧伤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5例糖尿病合并烧伤患者进行饮食控制,同时辅助降糖药控制血糖浓度,行包扎自体皮移植手术。结果:25例患者完全治愈20例,基本愈合4例,治愈率为96%。结论:将患者血糖控制在理想水平后,再积极处理创伤面,合理进行包扎自体皮移植手术,能取得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并研究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临床观察。方法:选取50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二甲双胍进行治疗,试验组采用甲钴胺进行治疗,对比经过1个月治疗后,对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比较。结果:对照组总有效为68.0%,试验组总有效96.0%,实验组的总有效明显高于对照组总有效28.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临床效果较为明显,整体过程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电针治疗2型糖尿病胃肠功能障碍25例近期疗效观察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观察电针治疗2型糖尿病胃肠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5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5例,治疗组采用电针治疗(取穴中脘、天枢、足三里、太冲、脾俞、胃俞、胃管下俞等)。对照组以西沙必利口服治疗。治疗3周后进行临床疗效和胃电功率及频率变化的疗效比较。结果:治疗组疗效与对照组比较,在临床症状和胃电频率变化方面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但治疗有电功率提高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电针是治疗2型糖尿病胃肠功能障碍的一种有效方法。其机理可能与针灸对自主神经的调节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电针背俞穴治疗糖尿病胃轻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0例糖尿病胃轻瘫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25例。2组患者均予以糖尿病基础治疗。治疗组采用电针背俞穴治疗,对照组采用多潘立酮治疗。2组患者均治疗14d后统计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4. 0%,对照组为60. 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电针背俞穴治疗糖尿病胃轻瘫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19.
作者自拟猪蹄甲汤治疗不同疾病的自汗者25例,并与单用牡蛎散合补阳汤加减治疗组(甲组)和单味猪蹄甲汤治疗组(乙组)各10例对照观察,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碱性返流性胃炎,是胃手术后常见的并发病,目前处理方法,除再次作肠吻合术外,“而内科治疗又多无效”。我们于1979年6月至1982年2月应用辨证治疗25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一、病例分析男18例,女7例。年龄平均为36.12岁。诊断依据:有胃大部切除手术史;术后出现呕吐,胃脘疼痛等症状;在胃镜下可看到大量胆汁返流入胃,胃粘膜充血水肿。二、辩证论治根据症、脉、舌分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