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斑秃的红细胞免疫功能和外周血T细胞及其亚群的检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研究斑秃的红细胞免疫功能和外周血T细胞及其亚群,我们对31例斑秃患者的红细胞C3b(RBC-C3b)受体花环率、红细胞免疫复合物(RBC-IC)花环率和外周血T细胞总数及其亚群进行了测定,其结果报告如下。一、病例和方法(一)病例来源:本组31例病例均来自我科门诊的无其它疾患的斑秃患者。31例中,男16例,女15例;年龄17~19岁5例,22~29岁10例,30~37岁9例,40~44岁5例,11岁和69岁各1例;全秃1例,普秃2例,斑秃28例;进行期18例,静止期13例;病程最短2周,最长2…  相似文献   

2.
皮肤血管炎患者红细胞免疫功能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皮肤血管炎患者红细胞免疫功能初步研究米庆胜,顾军,周丽,陈明,陈洪铎,郭峰自1981年Segel提出"RBC免疫系统"概念以来,有关RBC免疫与疾病的关系受到人们的日益重视。已有研究表明,RBC在清除循环免疫复合物(CIC)中起重要作用,它与许多自身...  相似文献   

3.
950052 病毒性皮肤病36例红细胞免疫功能与调节因子的检测/王明轩…//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1994,8(4).-224 结果显示:1.患者红细胞C_(3b)受体花环率明显降低(P<0.01),而红细胞免疫复合物花环率明显升高(P<0.05)。此结果与国内报道一致。2.患者血清中红细胞免疫促进因子明显降低(P<0.01),而红细胞免疫抑制因子明显升高(P<0.01),二者的比值(E/I)明显降低(P<0.05),说明红细胞免疫的自身调控机能失调。红细胞免疫粘附促进因子与抑制因子的比值明显  相似文献   

4.
荨麻疹、湿疹的红细胞免疫功能探讨王勤,李竞荣56例患者中荨麻疹26例;湿疹30例,对照组44例均为健康者。方法与结果:我们采用郭峰报道的简易法测定RBC-C3b受体花环试验及RBC-2c花环试验以检测红细胞的免疫功能。结果:(1)正常对照组与湿疹,荨...  相似文献   

5.
海普林软膏治疗8种皮肤疾病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科自 1998年 10月~ 2 0 0 0年 12月采用海普林软膏 (山东正大福瑞达制药有限公司生产 )治疗冻疮、慢性湿疹、结节性红斑、皮肤变应性血管炎、淤积性皮炎皮肤溃疡、寻常性银屑病、单纯疱疹及手足皲裂等 8种皮肤病共 2 92例 ,取得良好疗效 ,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2 92例中有 42例为住院病人 ,其余为门诊病人 ,其中男 10 2例 ,女 190例 ;年龄 9~ 68岁。冻疮患者72例 (均为未破溃者 ) ,慢性湿疹 40例 ,结节性红斑 3 0例 ,皮肤变应性血管炎3 0例 ,淤积性皮炎皮肤溃疡 3 0例 ,寻常性银屑病 3 0例 ,单纯疱疹 3 0例 ,手足皲…  相似文献   

6.
银屑病红细胞免疫功能及其与血液流变学关系的探讨刘翠杰,刘华昌,范红,季建梅我们检测了36例银屑病患者红细胞(RBC)免疫粘附受体活性及调节因子,并对其与血液流变学的关系进行初步探讨。资料和方法36例中男17例,女19例;年龄9~11岁。其中关节型2例...  相似文献   

7.
为探讨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及抗血管内皮细胞抗体(AECA)在结节性血管炎患者发病机制中的意义,我们应用间接免疫荧光技术(IIF),对18例结节性血管炎患者进行了血清ANCA及AE-CA的检测,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材料与方法1.118例患者均为1998年10月~2002年6月我科住院患者,均经临床和相关实验室检查确诊。其中男3例,女15例,年龄7~62岁,平均36岁。另选55例正常健康人作为对照。1.2实验方法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方法(IIF)。ANCA及AECA试剂盒购自欧盟实验免疫制品公司。主要步骤:标本血清用0.01mol/L,PBS1:10稀释加在抗原上,室温孵育…  相似文献   

8.
作者采用肌电图和心电图描记法检查了26例(女20,男6)不同类型的过敏性血管炎患者。年龄在18~72岁之间,病期在3周~20年间,多为1~3年。14例患表浅型血管炎(Ruiter变应性小动脉炎、Cougerot—Duperra三征综合症、葡萄状血管炎),12例患深在型血管炎(慢性结节性红斑、皮肤—皮下血管炎)。21例的皮疹为多发性和播散性的,其中15例皮疹位于下肢,主要在小腿;6例在上下肢,个别的在躯干。4例在局限部位有单一的皮  相似文献   

9.
性病     
981738 淋病红细胞免疫功能动态变化的观察与评价/左文勤(成都二院皮肤科)…//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1998,12(1).-31~32 共观察200例,对照组100例。观察结果表明,红细胞C_3b受体花环率(RCR)和免疫复合物花环率(RI-CR)患者组均低下(P<0.01);红细胞免疫粘附促进率  相似文献   

10.
尖锐湿疣患者红细胞免疫功能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尖锐湿疣 (CA)是最常见的性传播疾病之一 ,由人乳头瘤病毒 (HPV)感染引起。近年来关于其淋巴细胞免疫功能研究较多 ,证实尖锐湿疣患者存在细胞免疫缺陷 ,但对其红细胞免疫功能的研究尚未见报道。为了进一步探讨尖锐湿疣的免疫学发病机制 ,我们对 4 5例CA患者进行了红细胞免疫功能的检测 ,现报告如下。1 材料与方法1 1 临床资料4 5例CA患者来自本院皮肤性病科及妇科门诊 ,按 1996年卫生防疫司制订的CA诊断标准确诊。其中男 32例 ,女 13例 ,年龄 2 1~ 4 3岁 ,病程平均 3 5月(5天~ 1年 )。初发 10例 ,复发 35例。皮损 4~ 2 0个…  相似文献   

11.
尖锐湿疣患者红细胞免疫功能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尖锐湿疣患者的红细胞免疫功能。方法选择40例妇产科及皮肤科门诊的女性患者,同期40例健康体检妇女。用红细胞C3b受体花环率(C3bRR),免疫复合物花环率(ICR)方法检测尖锐湿疣患者红细胞免疫功能。结果尖锐湿疣患者红细胞C3b受体明显降低,红细胞免疫复合物花环率(ICR)明显升高。结论尖锐湿疣女性患者发病机制可能与红细胞免疫抑制因子有关。  相似文献   

12.
乌体林斯治疗带状疱疹疗效分析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12  
我科自 2 0 0 0年 6月~ 2 0 0 1年 3月采用 3种方法治疗带状疱疹 70例 ,并进行了疗效分析 ,现报告如下。1 资料和方法1.1 临床资料  70例均选择发病 1周内、年龄 10~ 70岁、以躯干皮损为主、未经治疗的门诊患者。男 3 9例 ,女 3 1例。随机分为A、B、C 3组。A组 2 6例 ,男 14例 ,女 12例 ,年龄 11~69岁 ,平均 3 9.3岁 ;B组 2 1例 ,男 11例 ,女 10例 ,年龄 12~ 70岁 ,平均 40 .9岁 ;C组 2 3例 ,男 14例 ,女 9例 ,年龄 10~ 68岁 ,平均 3 5 .1岁。发病至就诊平均时间A组 4.9天 ,B组 5 .0天 ,C组 5 .2天。各组年龄及平均就诊时…  相似文献   

13.
迄今很少报告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时发生肺动脉高压(PH),作者报告6例并探讨了其发病机理。6例SLE伴发PH患者,男2、女4例,年龄19~47岁。有的患者PH发生于SLE症状开始后29年。全部患者均无足以引起PH的实质性肺部疾病和肺栓塞的证据。其中5例有循环狼疮抗凝物质(LA),2例有静脉血栓形成史,3例有雷诺氏现象,3例有血管炎,全部患者血清中均有免疫复合物(用Clq结合试验)。肺动脉压力为44~135/20~40mmHg。讨论:PH见于某些结缔组织病,特别是硬皮病已被人们所熟认,但很少报告见于SLE,其病因不  相似文献   

14.
20 0 1180 5 白癜风患者红细胞免疫功能检测 /李洪亮(山东泰安医学院附院皮肤科 )…∥中华皮肤科杂志 .-2 0 0 0 ,33( 4 ) .- 2 83采用郭峰法 ,测定红细胞膜补体受体活性采用红细胞 C36受体花环试验 ;测定红细胞膜粘附免疫复合物能力大小采用红细胞免疫复合物花环试验 ;测定红细胞粘附肿瘤细胞能力大小采用肿瘤细胞红细胞花环试验。结果 32例白癜风患者红细胞 C36受体花环率( RCR)、红细胞粘附肿瘤细胞花环率 ( TRR)明显低于正常值 ,而红细胞粘附免疫复合物花环率 ( RICR)则高于正常值。说明白癜风患者的红细胞免疫功能有异常改变。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检测血清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在皮肤血管炎血清中的表达.方法:应用间接免疫荧光(IIF)法检测143例皮肤血管炎疾病患者血清中ANCA的检出率.结果:143例皮肤小血管炎中,过敏性紫癜ANCA阳性率为16%,结节性红斑ANCA阳性率11.1%,变应性皮肤血管炎ANCA阳性率10%;结节性血管炎和白塞氏病ANCA均为阴性.结论:部分疾病与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相关,提示检测ANCA对血管炎的诊断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皮肤NK/T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病理及基与EB病毒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皮肤NK/T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病理特点、免疫表型及与EB病毒感染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选用CD45RO、CD3ε、TIA-1、CD20、Ki-B5、CD68和LMP1等抗体;用EBER1/2原位杂交检测EB病毒编码的小分子RNA。结果 5例皮肤NK/T细胞淋巴瘤中层得占同期皮肤恶性淋巴瘤的5.68%;男4例,女1例,平均年龄34岁,主要表现为皮肤无症状肿块,2例有溃疡形成;组  相似文献   

17.
<正> 临床资料男性8例,女性2例;年龄18~58岁,平均30.5岁,10例均有不洁性接触史,其中一男系同性恋者,皮肤损害:硬下疳4例(位于冠状沟2例,包皮系带2例),扁平湿疣3例(肛门2例,口角1例),湿丘疹(肛周皱褶处)伴掌跖多形红斑样、玫瑰疹及下肢结节性血管炎样损害各  相似文献   

18.
白塞病血液流变性改变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白塞病 (Behcet’sdisease,BD)又称眼、口腔、生殖器综合征。 1937年Behcet首先报告本病 ,可出现多系统病变 ,但以口腔、生殖器溃疡、眼病及皮肤损害为主要表现。目前认为与自身免疫、纤维蛋白溶解活性缺陷有关 ,基本病变为血管炎 ,所以我们试从血液流变性改变来探讨其病因 ,从 1998~ 2 0 0 1年对 30例BD患者进行血液流变学检测 ,报道如下。病例资料  30例BD患者 ,男 18例 ,女 12例 ;发病年龄 14~ 5 2岁 ,平均 37.6岁 ;病期 4天~ 2 8年 ,平均病期 3.6 8年。所有病例均符合BD国际分类标准及张孟霞的诊断标准…  相似文献   

19.
皮肤血管炎发病机理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皮肤血管炎是一组发生于中、小血管、具有特征性病理变化的疾病。皮肤常是唯一受累器官,但也可有系统受累,而且皮肤损害常是系统病变的早期征兆。既往对血管炎发病机制的认识主要集中在免疫复合物的研究上。许多激发因素如药物、感染、恶性肿瘤可诱发免疫复合物的形成和沉积。随着分子及细胞生物学的进展,发现某些细胞因子(CK)及粘附分子(CAM)的激活或上调在血管炎的发病中起重要作用;抗内皮细胞抗体(AECA)及抗嗜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在某些血管炎的发病中也起作用[1,2].1循环免疫复合物(IC)从注射…  相似文献   

20.
白塞病是一种原因不明的以细小血管炎为病理基础的慢性进行性、复发性、多系统性损害性疾病。我们先后对 11例白塞病患者进行了精心治疗与护理 ,取得满意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我科于 1998年 10月~ 2 0 0 1年 10月共收治白塞病患者 11例 ,男 3例 ,女 8例 ,年龄 2 0~ 4 5岁 ,35岁以下 7例 ,11例均有反复口腔溃疡 ,进食困难。 10例有多发性生殖器溃疡 ,6例眼部受累 ,均有不同程度的视力下降。 11例均有皮肤受累 ,其中结节性红斑 8例 ,毛囊炎样皮疹 5例 ,关节受累7例 ,针刺反应 3例 ,中枢神经受累 1例 (精神错乱及高血压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