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皮肤淋巴瘤是一组形态多样性的皮肤恶性肿瘤,对其正确诊断分类常常需要通过免疫表型的研究,来确定是T、B、单核巨噬细胞源性。以前这方面的工作多是在冰冻切片上进行,随着单克隆抗体技术以及免疫组化技术的进展,使得我们能够在石蜡切片上进行研究,这便于临床常规及回顾性研究[1]。我们选用一组已商品化的耐福尔马林固定、石蜡包埋的、针对不同淋巴细胞来源的McAb,采用免疫组化技术,在石蜡组织上对不同来源的皮肤淋巴瘤和白血病进行了研究,以探求它们在常规病理皮肤淋巴瘤诊断分类中的作用。材料与方法1.病例 均取自临床常规病理存档…  相似文献   

2.
原发性皮肤大B细胞淋巴瘤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阐述原发性皮肤大B细胞淋巴瘤的分类、原发性皮肤富于T细胞的B细胞淋巴瘤、血管内大B细胞淋巴瘤和B-免疫母细胞性淋巴瘤的临床表现、组织病理变化、免疫组化、基因重排与诊断和鉴别诊断,以及皮肤大B细胞淋巴瘤的形态学变异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3.
原发性皮肤T细胞淋巴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原发性皮肤T细胞淋巴瘤属结外非霍奇金淋巴瘤,以皮肤内辅助T细胞的单克隆扩增为特征。他与有相同组织学亚型的累及皮肤的原发性淋巴结淋巴瘤在临床及组织学特征、生物学行为及预后都明显不同。如今最常用的原发性皮肤T细胞淋巴瘤分类是EORTC分类,HTLV-Ⅰ可能与原发性皮肤T细胞淋巴瘤相关,有待进一步验证。原发性皮肤T细胞淋巴瘤有较为独特的免疫表型,T细胞受体基因重排检测有助于其早期诊断及疾病的转归和预防的判断。  相似文献   

4.
 皮肤B细胞淋巴瘤是一组以皮肤损害为主要表现的成熟B细胞增殖性疾病,各亚型在临床表现、组织病理、免疫表型及遗传学特征具有异质性。其中原发性皮肤边缘区淋巴瘤和原发性皮肤滤泡中心淋巴瘤属于惰性淋巴瘤,原发性皮肤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腿型和血管内大B细胞淋巴瘤更具侵袭性,而EBV阳性皮肤黏膜溃疡呈惰性、自限性过程。惰性皮肤B细胞淋巴瘤首选局部治疗,侵袭性皮肤B细胞淋巴瘤首选利妥昔单抗联合化疗方案。本文从皮肤B细胞淋巴瘤的分类、临床表现、组织病理、免疫表型、遗传学特征、治疗和预后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5.
种痘水疱病样淋巴瘤是近年新认识的罕见的皮肤天然杀伤细胞(NK)/T细胞淋巴瘤,并作为一新病种列入2008年世界卫生组织(WHO)淋巴造血组织肿瘤分类.该肿瘤具有独特的临床、组织病理学形态特点.为了进一步认识该肿瘤,该文对其病因与发病机制、临床表现、组织学特点、免疫表型、遗传学改变、鉴别诊断、治疗与预后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皮肤原发性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附1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报道1例皮肤原发性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运用HE染色观察组织学形态及LCA、UCHL1、L26、CD30、EMA等抗体的免疫组化染色,以确定本例肿瘤的免疫表型。结果本例瘤细胞表达CD30、EMA及T细胞相关抗原。皮肤原发性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临床经过缓慢,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7.
目前关于皮肤淋巴瘤的分类标准主要有3种:REAL、EORTC和WHO。由于在分类和所用术语方面存在差异,引起了不小的争议和混乱。2005年美国Blood杂志正式发表了世界卫生组织(WHO)和欧洲癌症研究与治疗组织(EORTC)共同确定的皮肤淋巴瘤分类,正式名称为"WHO-EORTC"皮肤淋巴瘤分类,明确指出淋巴瘤确诊要依据临床表现、细胞形态学、免疫表型特征和受体基因重排方式。受体基因重排克隆性分析技术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了一条途径,成为辅助诊断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8.
原发性皮肤T细胞淋巴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原发性皮肤T细胞淋巴瘤属结外非霍奇金淋巴瘤 ,以皮肤内辅助T细胞的单克隆扩增为特征。他与有相同组织学亚型的累及皮肤的原发性淋巴结淋巴瘤在临床及组织学特征、生物学行为及预后都明显不同。如今最常用的原发性皮肤T细胞淋巴瘤分类是EORTC分类 ,HTLV -Ⅰ可能与原发性皮肤T细胞淋巴瘤相关 ,有待进一步验证。原发性皮肤T细胞淋巴瘤有较为独特的免疫表型 ,T细胞受体基因重排检测有助于其早期诊断及疾病的转归和预防的判断  相似文献   

9.
对1例皮肤的结外鼻型NK/T细胞淋巴瘤临床病理结合免疫组化染色、EB病毒原位杂交及T细胞受体基因重排进行分析.右胫后多发结节,组织病理特征为肿瘤组织在真皮及皮下组织内弥漫性浸润,肿瘤组织具有血管中心性及血管破坏性特点,肿瘤细胞具有异型性.瘤细胞表达CD2,CD56,颗粒酶B,EBER阳性,未检测到TCR克隆性基因重排.诊断为皮肤的结外鼻型NK/T细胞淋巴瘤.皮肤的结外鼻型NK/T细胞淋巴瘤恶性度高、预后差;诊断有赖于组织病理及免疫表型检测及EBER原位杂交技术.  相似文献   

10.
原发性皮肤B细胞淋巴瘤的研究进展(一)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本文阐述原发性皮肤B细胞淋巴瘤的概念、病因、发病机制、命名、分类以及原发性皮肤滤泡中心细胞淋巴瘤的临床表现、组织病理、鉴别诊断、治疗和预后.  相似文献   

11.
T细胞在成熟过程中通过T细胞表面受体基因重排,从而具有特异性识别抗原的能力,在这一过程中的任何失调都会导致疾病。皮肤T细胞淋巴瘤是由于单个淋巴细胞的恶性增殖所导致的,病变组织表现出T细胞受体基因重排克隆性。蕈样肉样肿和Sézary综合征为最常见的皮肤T细胞淋巴瘤。T细胞受体基因重排的检测在皮肤T细胞淋巴瘤的发病机制研究、分类、诊断、判断预后上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皮下脂膜炎样T细胞淋巴瘤和皮肤结外鼻型NK/T细胞淋巴瘤是两类特殊而少见的皮肤淋巴瘤.当后者累及皮下脂肪组织时,二者在临床表现、组织病理、免疫表型上有重叠,鉴别非常困难.该文对这两种皮肤淋巴瘤与EB(Epstein-Barr)病毒感染的关系、临床表现、组织病理学特点、免疫表型、分子遗传学特征及预后等方面作一对比性综述.  相似文献   

13.
鼻部NK/T细胞淋巴瘤累及皮肤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为了探讨鼻部NK/T细胞淋巴瘤累及皮肤的临床表现、病理、免疫表型及EB病毒相关性。通过临床表现及病程,分析原发及累及部位。通过UCHL-1,CD56,多克隆CD3,CD8,CD20,TIA-1,粒酶B(GrB)等对肿瘤细胞免疫表型进行研究,EBV-EBER探针原位杂交检测肿瘤细胞阳性率分析其病因及发病。结果本例皮肤及鼻部取材组织病理表现为坏死及中等大小的异型性肿瘤细胞增生浸润,UCHL-1+,CD56+,CD3+,CD8-,CD20-,TIA-1+,granzyme B ,为NK/T细胞淋巴瘤表型。EBV瘤细胞阳性率达60%,进一步证实为鼻部NK/T细胞淋巴瘤,EBV相关性。支持鼻部NK/T细胞淋巴瘤是具有特殊免疫表型,与EB病毒有高度相关性的独立疾病,临床进展迅速,病程短,提示为高度侵袭性。  相似文献   

14.
第五讲 B细胞-皮肤淋巴样增生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阐述B细胞-皮肤淋巴样增生的命名、临床表现、组织病理、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及其B-小淋巴细胞性淋巴瘤/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原发性皮肤滤泡中心细胞性淋巴瘤、原发性皮肤边缘区淋巴瘤等鉴别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15.
阐述B细胞-皮肤淋巴样增生的命名、临床表现、组织病理、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及其与B-小淋巴细胞性淋巴瘤/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原发性皮肤滤泡中心细胞性淋巴瘤、原发性皮肤边缘区淋巴瘤等鉴别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16.
阐述皮肤T细胞淋巴瘤向大细胞淋巴瘤转化的临床表现、组织病理、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分子生物学特征、诊断和鉴别诊断与治疗。  相似文献   

17.
酷似皮下脂膜炎的T细胞淋巴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酷似皮下脂膜炎的T细胞淋巴瘤是新近提出的一类周围T细胞淋巴瘤的亚型。本文就其临床表现、治疗与预后、组织病理、免疫表型与电镜检查和分子遗传学特征及其鉴别诊断等方面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8.
阐述皮肤T细胞淋巴瘤向大细胞淋巴瘤转化的临床表现、组织病理、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分子生物学特征、诊断和鉴别诊断与治疗。  相似文献   

19.
原发性皮肤大细胞淋巴瘤(PCLC)可分为T细胞性和B细胞性两类。T细胞表型PCLCL[PCLCL(T)]可以CD30阳性与否预期其预后。CD30^+PCLCL(T)和CD30^ 非皮肤原发性LCL(T)的预后差。从蕈样肉芽肿转化成的CD30^ 皮肤LCL的预后一般差,从淋巴瘤样丘疹病演变成的CD30^ -LCL仅系统性的预后差而皮肤CD30^ -LCL的预后则不差。原发性皮肤多形T细胞性淋巴瘤,大细胞型和原发性皮肤T-免疫母细胞性淋巴瘤的预后差。B细胞表型原发性皮肤大细胞淋巴瘤中绝大多数为原发性皮肤滤泡中心细胞性淋巴瘤,其预后较淋巴结滤泡中心细胞性淋巴瘤为好。  相似文献   

20.
皮肤淋巴瘤是指原发于皮肤的具明显异质性的淋巴增殖性疾病.病因及发病机制不明,可能为一种多因子作用于具有遗传缺陷的淋巴细胞诱发的累加效应和逐渐发展的过程.皮肤淋巴瘤的分类和分期需以阐明组织起源、判定生物行为并指导临床治疗为目的,经过不断完善后,现已形成最新的WHO/EORTC分类系统.尽管分子病理学对某些皮肤淋巴瘤的早期诊断和生物行为判断具有重要价值,但皮肤淋巴瘤的确定诊断,还需要结合临床、组织病理、免疫表型和分子特征等的综合资料.皮肤淋巴瘤的标准化治疗方案可能难以统一,治疗方法的选择需以分期为基础,各种新的实验性生物学治疗方法正不断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