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腹部外伤后引起的小肠破裂多见,多能及时诊断。本院二年来处理5例小肠破裂延误诊断的病例,有深刻的教训,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马靓 《吉林医学》2010,31(36):6774-6774
目的:探讨外伤性小肠破裂的早期诊断及治疗。方法:对收治腹部闭合伤致小肠破裂患者共78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小肠破裂的早期诊断方法及手术治疗经验。结果:本组78例,术前明确诊断72例,有6例在剖腹探查术中才明确诊断,78例均手术治疗,全部治愈,无死亡病例。结论:早期诊断和及时手术是治疗小肠破裂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腹部钝伤致肠管破裂的影像诊断既往主要依据传统X线检查。CT因具有较高的密度分辨率,可发现平片不易显示的游离小气泡与少量腹腔积液以及局部成广泛的肠壁改变,而为临床医生的治疗提供了更为全面客观的影像资料。现将我院三年来经手术证实的5例腹部钝伤后肠管破裂患者的CT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 评价CT检查对腹部钝伤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240例CT检出腹部脏器损伤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40例腹部钝伤CT检出单一器官损伤125例,肝肾同时伤36例,复合伤25例,腹腔积血195例,腹膜后血肿40例。结论 CT对腹部脏器损伤的正确诊断和临床治疗提供重要信息。  相似文献   

5.
脾外伤占腹部外伤的1/4[1]。因此,准确诊断脾损伤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科自1997年3月至1998年6月间,经CT诊断脾损伤21例,其中2例经增强CT扫描确诊;11例经手术证实,8例经CT复查或临床(其中5例进行了CT增强扫描)证实。现回顾分析如...  相似文献   

6.
车祸致腹部闭合伤小肠破裂28例诊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因车祸致腹部闭合伤小肠破裂的诊治经验;提高腹部闭合伤小肠破裂的治愈率。方法对我院2004年1月至2006年12月诊治的因车祸引起腹部闭合伤小肠破裂的28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所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腹痛和腹膜刺激征,腹穿阳性率为75%,X线检查提示膈下游离气体阳性率62%,腹部彩超检查提示腹腔积液阳性率75%。患者治愈27例,死亡1例。结论(1)早期确诊小肠破裂和早期手术治疗是提高车祸致小肠破裂治愈率的关键。(2)手术探查必须全面、仔细,按顺序进行,避免漏诊。(3)对不典型病例进行动态的观察和反复的腹腔穿刺,可以早期诊断、早期手术以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7.
脾脏是一个含血丰富的实质器官,质地柔软,损伤发生率位于闭合性损伤的第一位。本地区是矿区.工业伤害和交通事故致腹部受伤的患者较多,因此,准确诊断脾损伤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报告30例脾损伤患者的CT诊断结果,以探讨CT诊断脾损伤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8.
腹部闭合伤小肠破裂41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腹部闭合伤是外科常见急腹症之一,其中以小肠破裂较常见,常因其并发严重的颅脑及胸腹部脏器损伤,而使病情复杂和危重。1995~1999年,我院收治闭合性小肠破裂患者41例,回顾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腹部钝伤后肾上腺出血的CT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对12例经CT检查、随访观察证实的外伤性肾上腺血肿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2例肾上腺血肿中,右侧11例,双侧1例;表现为孤立的椭圆形高密度肿块,直径2~4cm,CT值〉50 Hu。随诊复查,血肿逐渐吸收,体积减小,密度逐渐减低,部分患者可恢复正常的肾上腺形态,陈旧性出血密度常不均匀,可出现囊变。结论 CT对外伤后各期肾上腺血肿可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10.
11.
腹部恶性淋巴瘤的CT诊断报告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腹部恶性淋巴瘤的CT影像诊断特点,及时作出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搜集经手术或病理证实的腹部恶性淋巴瘤4 3例,其中何杰金病(HD) 4例,非何杰金淋巴瘤(NHL ) 39例,全部进行CT增强扫描。结果:累及腹部淋巴结的39例,75 .0 %HD和82 .1 %NHL淋巴结增大呈普遍均匀强化密度,2 5 .0 %HD和1 7.9%NHL呈均匀强化合并坏死密度。HD和NHL 累及小网膜(30 .2 %)、肠系膜(2 5 .6 %)、胰腺周围(5 1 .2 %)、腹主动脉周围(79.1 %)。7例胃肠恶性淋巴瘤均示胃肠壁不规则增厚,3例伴淋巴结增大。NHL 中1 8例脾增大,1 5例呈均匀密度增大,3例有占位征象。结论:CT检查能较好显示腹部恶性淋巴瘤淋巴结及结外器官病理改变、病变范围,对恶性淋巴瘤的诊断及其临床的分期及疗效的判定有较高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粪石性小肠梗阻的CT表现,旨在提高诊断水平。方法:分析16例经手术确诊为粪石性小肠梗阻患者的CT表现。结果:本组均表现为小肠低位机械性肠梗阻,1例伴胃粪石,1例胆囊结石,粪石性小肠梗阻的CT诊断率高达75.0%(12/16)。结论:粪石性小肠梗阻的CT表现有一定特征性,应仔细寻找粪石,以免漏诊。  相似文献   

13.
64排CT多平面重建对正常人群寰枢关节间隙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测量正常人群颈椎寰枢关节间隙正常值及双侧寰枢关节齿突侧块间隙(LADI)不对称值,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200例无寰枢关节病变成人,在中立位下用64排CT扫描C1-2椎体,对原始图像进行多平面重建成像后,测量寰齿前间隙(AADI),双侧LADI及双侧齿突侧块间隙不对称值(VBLADI)。结果:男性AADI明显大于女性(P〈0.05);AADI 95%正常值男性1.2-2.7 mm,女性1.1-2.3 mm。男女性双侧LADI(不对称发生率高达92.0%)及VBLADI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正常人群中双侧LADI不对称者常见,当有颈部外伤且影像学提示双侧LADI不对称时,诊断寰枢关节脱位或半脱位应慎重,须结合临床及进一步检查以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14.
CT血管造影在脑血管病诊治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估CT血管造影(CTA)在脑血管病诊治中的价值。方法对60例脑血管病患者进行CTA检查,包括颅内动脉瘤31例、脑血管畸形15例、脑缺血性疾病4例和自发性颅内出血10例。除7例外其余患者同期均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并与CTA结果对照。结果52例CTA的结果与DSA相符。1例多发性动脉瘤,CTA漏检1个动脉瘤。7例本行DSA的患者,其CTA结果被手术或临床证实。CTA在描绘脑血管三维结构以及毗邻骨结构上优于DSA结去CTA是脑血管病诊断的一种简单,快速,非侵袭和可靠的方法。它特别适合于手术计划制定,术中定位以及长期系列随访。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老年小肠肿瘤合并肠套叠患者手术前后多层螺旋CT特征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0月至2014年10月间收治的28例老年小肠肿瘤合并肠套叠患者为研究对象,术前采取16层螺旋CT扫描进行平扫及增强扫描,分析病灶动、静脉期图像特征,并对患者术后及随访的CT表现进行观察。结果 28例患者小肠肿瘤伴肠套叠患者术前CT诊断准确率89.29%(25/28)。误诊5例,其中2例为小肠及升结肠广泛坏死,3例腹内疝。小肠套叠7例,结肠套叠11例,回盲部套叠10例。术前24例患者经CT诊断明确病因为小肠间质瘤及错构瘤,平扫表现为等密度肿块,增强后显著强化,强化程度与动脉相近。结论多层螺旋CT可准确反映老年小肠肿瘤合并肠套叠患者手术前后特征,对手术方式的选择、评估预后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脑血管异常与CT灌注成像(computed tomographic perfusion,CTP)参数的关系,以及对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对75例发病6h内的颈内动脉系统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CT平扫、CTP及CT血管造影(CT angiography,CTA)检查,记录CTP各参数,同时评价病灶侧大血管情况;分别在发病时、发病第14天、发病第90天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Barthel指数(Barthel index,BI)、改良的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scale,mRS)评价临床神经功能缺损、日常生活能力及预后功能残疾水平。结果①75例患者CTA检查显示血管大致正常29例,大脑中动脉狭窄11例,大脑中动脉闭塞13例,颈内动脉狭窄6例,颈内动脉闭塞16例。②病灶侧血管狭窄组与血管闭塞组及血管正常组比较,患者缺血区脑血流(cerebral blood flow,CBF)异常面积、脑血容量(cerebral blood volume,CBV)异常面积、局部灌注达峰时间(time to peak,TTP)异常面积、梗死区相对CBF(relative CBF,rCBF)及相对CBV(relative CBV,rCBV)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血管闭塞组CTP的脑灌注参数异常改变均比血管正常组明显,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血管狭窄组CTP的脑灌注参数仅CBF面积比血管正常组增加,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血管闭塞组CTP的脑灌注异常范围(CBF面积、TTP面积、CBV面积)均明显大于血管狭窄组(P<0.05)。③患者发病时仅NIHSS评分在3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血管正常组明显优于血管狭窄组和血管异常组;在发病第14天、发病第90天的NIHSS、BI、mRS评分在3组之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血管正常组各项评分均明显优于血管闭塞组患者(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病灶侧血管异常与CTP显示的缺血范围相关,并且可以作为患者临床预后的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多平面重组(MPR)和容积再现(VR)技术在冠状动脉CTA检测心肌桥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8例心肌桥患者的冠状动脉CTA资料分析,经工作站后处理获得冠状动脉的MPR和VR像,比较两种方法的检测结果。结果冠状动脉CTA应用MPR与VR技术检测心肌桥的敏感性分别为97.37%、57.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状动脉CTA检测心肌桥时,MPR的敏感性髙,对壁冠状动脉-心肌桥细节的显示有优势;VR能直观地显示多支冠状动脉走行及其与心肌的空间关系;两者结合提高了冠状动脉CTA检测心肌桥的能力。  相似文献   

18.
正常小肠螺旋CT三期扫描技术和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索正常小肠螺旋CT三期扫描技术和方法的最佳合理配伍关系。方法 80例正常小肠患者 ,随机分为两组 ,按两种配对参数各自进行螺旋CT三期扫描 ,通过双盲法分别选择确定两组显示良好影像质量小肠CT片 ,其中甲组 36例 ,乙组2 5例 ,两组经X2 检验 ,其P 相似文献   

19.
目的 通过对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腹痛,怀疑小肠病变患者行多层螺旋CT小肠造影,评价其在小肠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2007年2月至11月,对118例诊断不明,怀疑小肠病变患者行多层螺旋CT小肠造影(MSCTE),并行多平面重建(MRP)、最大密度投影(MIP)和容积重建技术(VRT)重建。 结果 118例患者检出病变87例,总阳性病灶率73.7%(87/118),不明消化道出血病变检出率53.3%(16/30),腹痛病变检出率80.7%(71/88),与MSCTE检查前总阳性病灶检出率23.7%(28/118)之间有明显差异(P〈0.05),与临床符合率达91.9%(80/87),所有患者均完成检查,无明显不适。 结论 多层螺旋CT是小肠疾病诊断的一种可靠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CT小肠成像对肠梗阻部位及病因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9月至2014年9月4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肠梗阻患者为研究对象,采取美国GE Lightspeed64层螺旋CT仪进行平扫及三期增强扫描,分析MSCT对肠梗阻的检出率、病因和梗阻部位的判断价值。结果 46例肠梗阻患者均检出,检出率100%,27例移行带显示清晰,46例患者均可见肠管明显扩张(2.5cm)、积气及积液;病理证实高、低位梗阻均为23例,CT检查结果高位梗阻27例,低位梗阻19例,梗阻定位准确性91.30%(42/46);手术病理诊断粘连性肠梗阻16例,肠套叠肠梗阻6例,血运性肠梗阻4例,外伤性肠梗阻2例,内疝1例,肠扭转2例,肿瘤性肠梗阻12例,肿瘤压迫型梗阻3例,CT诊断粘连性肠梗阻12例,肠套叠肠梗阻7例,血运性肠梗阻4例,外伤性肠梗阻2例,肠扭转3例,肿瘤性肠梗阻16例,肿瘤压迫型梗阻3例。误诊5例,4例粘连性肠梗阻误诊为肿瘤性肠梗阻,1例内疝误诊为肠扭转,病因诊断准确率89.13%(5/46)。结论 CT小肠成像对肠梗阻的诊断准确度高,且用于肠梗阻病因、部位的鉴别有较高的准确性,可为后期治疗、随访等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