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回顾分析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术治疗单节段颈椎病的疗效.方法 37例颈椎病患者分别采用Cloward法(15例)与Smith-Robinson 钛板内固定(22例).采用SAS 6.12软件对两组术式术前、术后1周、最后随访时日本骨科学会制定的颈椎病疗效评定标准评分、融合节段及全颈椎Cobb角、融合节段椎体前高及后高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随访6~48个月,平均22个月.两种术式最后随访按日本骨科学会制定的颈椎病疗效评定标准评分无显著性差异,Cloward法术后融合节段椎体高度、颈椎生理前凸无变化;改良Smith-Robinson法术后融合节段椎间高度、颈椎生理前凸部分恢复,并可以维持.结论近期观察证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术能够改善神经功能,而且改良Smith-Robinson法可改善并维持融合节段椎间高度及颈椎生理前凸.  相似文献   

2.
颈椎前路减压自锁钢板内固定手术,自1986年Morcher首先报告颈椎前路带锁钢板(Cervieai Spine Locking Palte,LSLP)的应用以来,颈椎前路减压与自锁钢板固定技术逐步被应用于颈椎骨折脱位、椎体爆裂骨折、颈椎退变性疾病、颈椎肿瘤及结核等伤病的治疗。我院自1999年-2001年采用颈前路减压、植骨、自锁钢板内固定治疗颈椎疾患32例,取得了满意的治疗效果。通过32例该手术方法的护理实践,我们认为该手术护理具有与其它脊椎手术不同的特殊性。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3.
颈椎损伤后上消化道出血的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自1990年1月~1998年1月收治颈椎损伤218例,其中发生上消化道出血19例,现对其发病的危险因素作一回顾性分析。临 床 资 料19例上消化道出血病人外伤前均无胃炎、胃溃疡等病史。本组男17例,女2例;年龄23~60岁,平均40岁。车祸伤7例,高处坠落伤5例,坠落物砸伤4例,军事训练伤3例。合并脊髓损伤15例,无脊髓损伤4例。其中呕血8例,黑便7例,经胃管抽吸空腹胃液呈咖啡色或鲜红色、潜血试验阳性(排除胃管损伤胃黏膜所致出血)4例。伤后7天以内发生上消化道出血5例,8~14天11例,14天以…  相似文献   

4.
颈椎前路内固定术后食管瘘的原因及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5年Balmaseda首先报告颈椎术后出现食管瘘的并发症,此后国内外文献均有报道,其发生率不尽一致。现报告1例颈椎前路内固定术后食管瘘,探讨其发病原因及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5.
6.
目的 探讨Ⅰ期前路颈椎复位减压、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下颈椎AOC型F4亚型单节段损伤的疗效.方法 采用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分析2012年1月至2019年12月郑州市骨科医院收治的45例下颈椎AO C型F4亚型单节段损伤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31例,女14例;年龄23~78岁[(48.5 ±3.7)岁].损伤节段:C4/...  相似文献   

7.
农秀芳  石瑛 《航空航天医药》2010,21(10):1900-1901
目的:探讨下颈椎骨折急诊前路手术减压植骨内固定术患者的应对性护理。方法:对18例下颈椎骨折患者急诊手术前必要的技术指导及心里护理,术后严密观察病情,确保呼吸道通畅,早期进行功能训练,防止并发症。结果:18例患者功能恢复明显提高,顺利出院。结论:下颈椎骨折急诊前路手术减压植骨内固定后,用最快、最完善的护理措施是保证手术成功的重要环节,也是提高患者治愈率、降低死亡率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8.
随着交通及建筑业的迅猛发展 ,颈椎外伤病例已成为骨科的常见疾患。我科 1990年 1月~ 2 0 0 1年 7月间对 89例以颈椎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术的患者进行了围手术期的护理 ,取得良好效果。现将有关方法和体会介绍如下。1 资料和方法自 1990年 1月~ 2 0 0 1年 7月 ,我科共收治颈椎外伤患者194例 ,其中 89例因颈椎内折、脱位行颈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男 72例 ,女 17例 ,年龄 13~ 6 8岁 ,平均 43岁。交通事故伤 6 3例 ,坠落伤 12例 ,其他 14例 ;爆裂型骨折 38例 ,压缩性骨折 2 6例 ,脱位 17例 ,其他 8例 ;有明显颈损伤 15例 ,不完全瘫 47例 ,完…  相似文献   

9.
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术是治疗颈椎病的经典术式之一.颈椎前路手术与其他部位手术相比,具有解剖复杂、血管神经变异多、邻近重要器官组织密集、手术操作范围有限、手术难度大等特点[1].因此,手术医师需谨慎操作,同时高质量的手术护理配合亦是手术成功的重要保证.我院2004-01至2009-01共开展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术123例,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0.
颈椎前路手术中减压植骨技术及材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沈洪兴 《武警医学》2011,22(9):737-740
颈椎经前路的显露方法最早可追溯到1895年,在法国出版的神经外科教材上首次提出了颈前路手术途径。20世纪50年代,Robinson等报道采用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术(anteriorcervicaldiscect0.myandfusion,ACDF)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并取得良好疗效。此后,ACDF术式成为治疗颈椎伤病的经典术式,被广泛应用于治疗颈椎退变性疾病、肿瘤、创伤等。手术中摘除相应椎间盘,同时进行减压区域植骨融合,通过植骨块撑开变窄的椎体间隙和神经根孔,解除神经压迫,并使椎体间融合。其远期疗效与融合效果关系密切,而术后融合成功与否和术中植骨技术和材料息息相关。  相似文献   

11.
程婕  刘波 《武警医学》2008,19(5):394-394
我院自2005年以来开展颈椎病前路钛板内固定术120例。现将护理配合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颈椎病120例,男88例,女32例,年龄:42—76岁,平均51岁,均为脊髓型或混合型,病情进行性加重。120例患者术前Hoffmans症均阳性,双手握力减退,走路不稳,有踩棉花感,其中有69例同时伴有上肢放散捕。MRI显示硬膜受压均明显。120例手术均采用静脉复合全麻。  相似文献   

12.
胸腰段骨折临床上常见,常导致脊柱严重失稳和不同程度的神经功能损害.采用施行前路切除骨折椎体、椎管减压、在上下椎体间置入钛网融合器或者整块自体髂骨,并用前路钛板固定或附加后路椎弓根钉内固定,重建脊柱前、中柱的稳定性,共治疗胸腰段脊柱爆裂骨折并完全性或不完全性截瘫12例.  相似文献   

13.
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术后邻近节段退变情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术后融合椎体邻近节段退变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50例行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手术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观察术后邻近节段退变的发生情况,对退变患者组与无退变患者组各项观察指标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 共72例(75个节段)(28.8%)发生术后邻近节段退变,椎间盘退变程度按评分,1分48...  相似文献   

14.
吴秋霞  张玲  马立红 《武警医学》2009,20(2):183-184
经皮激光椎间盘减压术(Percutaneous laser disc decompression,PLDD)是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方式之一,该手术具有创伤小、手术时间短、安全有效及术后恢复快等优点,成为根治颈椎间盘突出症的有效治疗手段[1],其护理与传统手术比较有较大的差异.笔者随机抽取2004年1月~2005年1月PLDD手术46例与同期传统颈椎前路减压术45例,对相关的资料进行对比研究,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5.
保留终板的颈椎前路融合术术后融合节段高度变化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能更好地维持椎体和融合节段高度 ,并有效防止融合节段前方塌陷的颈椎前路植骨融合术式。方法 对 1 0 2例外伤性及退变性颈椎间盘突出症采用保留终板的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术 ,分别行或不行内固定。分别于术前及术后 1周、3、6个月、1、2、3年摄颈椎正侧位X线片以记录融合时间 ,测量融合节段高度。本组平均随访 2年 6个月 (6个月~ 3年 ) ,并与同体相邻节段平均高度作比较。结果 所有病例均达骨性融合 ,平均融合时间为术后 3.8个月 ,均未发现融合节段前方塌陷。经t检验 ,将术后 6个月 ,1、2、3年融合节段平均高度与同体邻近节段平均高度比较 ,两者无明显差异 (P >0 .0 5 )。结论 保留终板的颈椎前路植骨融合术能较好地保持融合节段高度 ,并能有效防止融合节段前方塌陷  相似文献   

16.
【摘要】 目的 分析探讨胫骨远端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后切口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2018 年1 月至2020 年4 月驻马店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265 例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的胫骨远端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发生术后切口感染将其分为感染组与非感染组,分析切口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265 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其中术后发生切口感染者23 例,设为感染组; 未发生切口感染者242 例,设为非感染组。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龄、合并有糖尿病、开放性骨折、致伤暴力程度高、伤口污染是胫骨远端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后切口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95% CI: 1.072~1.244、2.450~25.684、0.998~9.026、1.769~20.290、0.003~0.047,P = 0.000、0.001、0.048、0.004、0.000)。结论 高龄、合并有糖尿病、开放性骨折、致伤暴力程度高、伤口污染是胫骨远端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后切口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术前应及早对危险因素进行干预,以预防切口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经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术的麻醉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对比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ossification of posterior longitudinal ligament,OPLL)与非OPLL颈椎病经前路减压融合手术平均在每个节段所花的手术时间、出血量和输血量上的差异性,为完善麻醉方案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我院2007年1月—2008年12月的OPLL经前路减压融合手术患者17例和随机抽取30例非OPLL颈椎病(剔除肿瘤和外伤患者)经前路手术患者,分析平均在每个节段所花的手术时间、出血量和输血量上的差异性。结果OPLL比非OPLL颈椎病患者前路减压融合术平均在每个节段所花的手术时间明显要长(P<0.01)、出血量显著增加(P<0.01)。OPLL患者大部分需要输血,平均输血量约为850 ml,非OPLL患者基本不用输血。结论OPLL经前路手术所需时间比非OPLL颈椎病前路手术要长,出血量明显增加,大部分患者需要输血。因此,麻醉方案中应包括有创动脉血压监测、尿量监测和深静脉穿刺置管,多节段OPLL者术前必需充足备血。  相似文献   

18.
探讨下颈椎损伤前路减压带锁钢板内固定手术疗效。对12例下颈椎损伤采用颈前路减压植骨带锁钢板治疗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术后损伤节段均获早期稳定,神经功能均有明显改善,无内植物松脱及断裂。  相似文献   

19.
王昊  巩腾 《武警医学》2021,32(7):557-561
 目的 探讨单节段颈椎间盘突出症(cervical disc herniation ,CDH)行前路减压术后继发上肢近端麻痹(proximal upper limb palsy ,PULP)的发作特征及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颈椎管前路减压分别联合融合或非融合固定术,治疗235例单节段CDH患者资料,术后随访时间均在12个月以上。术前PULP组和非PULP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按照术前临床表现,分为以脊髓型和神经根型损害两组。减压节段包括C3/4、C4/5、C5/6和C6/7椎间隙。分别比较不同手术节段或术前定位体征亚组间术后PULP发生率。以C5椎体为界,比较其上(下)椎间水平减压术后总体PULP发生率。结果 术后26例PULP患者均接受非手术治疗,末次随访均获得基本缓解。除C4/5椎间隙和C5髓节外,其余节段减压术后亦可继发PULP。C5椎体上(下)各两个椎间减压术后PULP发生率和中下水平4个颈椎间隙减压术后PULP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术前脊髓型表现者,术后PULP发生率高于神经根型表现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术前为上运动神经元通路损害为主要表现者,CDH前路减压术后更易继发PULP。PULP发作应与固有束神经元体系的早期、可逆和暂时损害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0.
颈前路带锁钛钢板内固定术的并发症及其原因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分析颈前路带锁钛钢板内固定术的并发症及其产生的原因并提出预防及治疗措施。方法 随访使用颈前路带锁钢板治疗颈椎损伤共78例,观察分析与使用此钢板有关的并发症及其产生的原因。结果 78例中,有13例出现了6种共15例次与使用颈前路带锁钢板相关的并发症,包括固定螺钉完全或部分进入椎间隙,钢板偏斜,单一螺钉部分退出,钢板螺钉部分拔出,颈椎生理曲度变直或消失以及神经根症状等。多数并发症与术中暴露不清、手术操作不当、对颈椎的解剖特点认识不够等原因有关。结论 熟悉颈椎的解剖特点、术中暴露清楚、熟练操作技术是预防其并发症发生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