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观察依达拉奉联合高压氧(HBO)治疗83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效果.方法 16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分为依达拉奉治疗组(药物组)和依达拉奉联合HBO治疗组(HBO综合组),每组83例.药物组每天2次静脉滴注依达拉奉30 mg,HBO综合组除用依达拉奉治疗外,每天行HBO治疗1次,压力0.22 MPa,时间80 min,共治疗21 d,对2组患者住院3周后进行神经功能评分,以观察疗效,检测凝血酶原时间(PT)和纤维蛋白原(FIB)水平.结果 治疗第2周、第3周HBO综合组神经功能评分和疗效显著高于治疗前和药物组(P<0.05或0.01);HBO综合组PT的增高幅度大于药物组(P<0.05),血浆FIB水平则显著低于药物组(P<0.05或0.01).结论 依达拉奉联合HBO治疗的效果优于单纯用药,且HBO综合治疗可使PT增高和FIB水平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2.
西宁地区依达拉奉(Edaravone)治疗急性脑出血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西宁地区依达拉奉治疗急性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方法:将来自西宁地区(海拔2 260m)住院治疗的急性高血压脑出血患者146例,随机分为依达拉奉治疗组(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对照组),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依达拉奉30mg 生理盐水100mL静脉滴注,每日2次,共14天.两组分别于入院时、治疗后14天分别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及第14天的疗效评估.结果:治疗14天后,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为(14.9±8.4)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8.6±9.3)分(P<0.05);治疗组的有效率为64.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3.3%(P<0.05).结论:依达拉奉能够有效地促进西宁地区脑出血患者的神经功能康复.  相似文献   

3.
刘向东  孙占超 《武警医学》2011,22(5):379-380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联合巴曲酶治疗急性脑梗死(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ACI)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5例发病6h以内的ACI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4例和对照组31例.对照组给予巴曲酶10、5、5U依次加入生理盐水250ml中,于入院第1、3、5天各静脉滴注1次,3次为一疗程,辅以马来酸桂哌齐特、胞二磷胆碱及降糖、降血脂、降血压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依达拉奉30mg加入生理盐水100ml,2/d静脉滴注,连用14d.依据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及日常生活能力评分(barthel index,BI)评定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NIHSS评分在治疗后1、2、3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I分值在治疗后1、2、3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采用依达拉奉联合巴曲酶治疗ACI效果确切.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治疗脑梗死的疗效.方法:60例入选的脑梗死患者被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依达拉奉治疗,采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european stroke score,ESS)和日常生活活动量表评分(activity of daily living scale,ADL)观察两组患者发病第1、2、4周时神经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恢复情况.结果:依达拉奉治疗组治疗后1、2、4周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比对照组明显改善(P<0.01).结论:依达拉奉能有效改善急性脑梗死的神经功能缺失和日常生活能力,是一种有效、安全的神经保护剂,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究低剂量阿替普酶静脉溶栓对急性脑梗死(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ACI)患者神经功能及颅内出血发生率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10月-2019年12月收治的ACI患者128例,根据给药剂量的不同分为标准剂量组和低剂量组,各64例.两组均行常规治疗,给予标准剂量组0.9 mg/kg阿替...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阿替普酶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影响。方法选择2011年1月—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8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1:1分为阿替普酶组(n=94)与对照组(n=94),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对照组行常规治疗,阿替普酶组行常规治疗联合阿替普酶治疗。观察两组PS(P选择素)、hs-CRP(超敏C-反应蛋白)、IL-1(白介素-1)、IL-6(白介素-6)、IL-8(白介素-8)、TNF-α(肿瘤坏死因子-α)、大脑主要动脉血液流动速度、日常生活能力,治疗后6h、24h、7d、14d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7d后,阿替普酶组PS、hs-CRP、IL-1、IL-6、IL-8、TNF-α等血清炎性因子均低于对照组(P<0.05),阿替普酶组前、中、后动脉,椎动脉,基底动脉等血流速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Barthel指数得分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6h、24h、7d、14d,阿替普酶组NIHSS低于对照组(P<0.05)。阿替普酶组总有效率(95.74%)高于对照组(76.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替普酶可有效调节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炎性因子,促进脑部血流,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值得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阿替普酶对急性脑梗死神经功能损伤及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影响。方法选取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武汉市中心医院自2013年4月至2018年5月收治的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A组(n=38)与B组(n=42)。A组采用替罗非班治疗;B组在A组的基础上,给予阿替普酶进行溶栓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率。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的NSE、S100β蛋白、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hs-CRP、白细胞介素-1β(IL-1β)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结果 B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0.5%(38/42),明显高于A组的73.7%(28/38),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的NSE、S100β蛋白、GFAP及hs-CRP、IL-1β、TNF-α均明显降低,且B组明显低于A组,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替普酶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可以明显降低炎性反应,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联合东菱克栓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急性脑梗死患者82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42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内科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依达拉奉和东菱克栓酶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治疗后对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进行评定。结果: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依达拉奉联合东菱克栓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92例脑梗死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各46例,观察组患者采用依达拉奉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辛伐他汀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1.3%,对照组为79.3%,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低于对照组,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依达拉奉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脑梗死疗效显著,能显著的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对急性一氧化碳(CO)中毒所致的心肌损害的保护性作用。方法将49例急性CO中毒患者分为对照组及治疗组,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依达拉奉注射液30 mg(2次/d)静滴,共14 d,观察两组血清心肌酶活性和心电图变化。结果经依达拉奉治疗14 d急性CO中毒治疗组患者血清乳酸脱氢酶(LDH)、肌酸磷酸激酶(CK)、肌酸磷酸激酶同功酶(CK-MB)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心电图ST-T改变、窦性心动过速的治愈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异常心电图发生率为44.0%,对照组为70.8%,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性CO中毒应用氧自由基清除剂依达拉奉能有效地改善受损心肌的功能。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分析依达拉奉在治疗血管源性帕金森综合征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79例血管源性帕金森综合征的患者进行分析,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在一般治疗的基础上采用依达拉奉治疗与单纯一般治疗,分析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治疗前后UPDRS评分情况。结果采用依达拉奉联合一般治疗的显效患者占比、总有效率均高于单纯采用一般治疗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患者精神、情绪、行为等方面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依达拉奉在治疗血管源性帕金森综合征上效果显著,能够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以及生活质量水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丁苯酞软胶囊联合依达拉奉注射液治疗脑梗死的疗效及对血清神经营养因子和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沧州市人民医院自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脑梗死患者14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A、B两组,每组各70例。A组患者给予依达拉奉注射液治疗,B组患者在A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丁苯酞软胶囊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神经生长因子(NGF)、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8(IL-8)及白细胞介素-10(IL-10)水平,记录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并评价临床疗效。结果 B组的总有效率为92.8%(65/70),高于A组的72.8%(51/7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血清NSE水平降低、血清BDNF、NGF水平升高,且B组血清NSE、BDNF、NGF水平相比A组均改善更明显,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血清CRP、IL-8、IL-10水平降低,且B组炎症因子水平低于A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丁苯酞软胶囊联合依达拉奉注射液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显著,能够明显调节神经营养因子和炎症反应,且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尤瑞克林和依达拉奉联合治疗脑梗死的疗效及对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0年9月~2012年3月在神经内科就诊的急性脑梗死患者94例,随机分为联合治疗组和依达拉奉组,联合治疗组在依达拉奉治疗基础上给予尤瑞克林,观察两组的神经功能评分和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两组BI评分比较,治疗后联合治疗组高于依达拉奉组,并且治疗后均高于治疗前。两组NIHSS评分比较,治疗后联合治疗组低于依达拉奉组,并且治疗后均低于治疗前。联合治疗组有效率改善更明显。两组只有轻微的不良反应,未见与药物相关的出血性事件。结论达拉奉联合尤瑞克林具有协同作用,达到快速治疗脑梗死的目的,疗效确切,不良反应轻微.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海马区神经细胞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将3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入假手术组(S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及依达拉奉组(Edaravone组),每组各10只。建立右侧大脑中动脉闭塞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造模24 h后,比较3组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丙二醛、超氧化物歧化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水平,病理改变,Nrf2和OH-1蛋白表达水平,以及Nrf2和OH-1 mRNA表达水平。结果 I/R组、Edaravone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丙二醛水平均高于S组,且I/R组高于Edaravone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氧化物歧化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水平均低于S组,且I/R组低于Edaravone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S组比较,I/R组大鼠海马区Nrf2和OH-1蛋白水平明显下降,在依达拉奉干预后,Edaravone组大鼠海马区Nrf2和OH-1蛋白水平上调,与I/R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R组、Edaravone组Nrf2和OH-1 mRNA水平均低于S组,且I/R组低于Edaravone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灌注24 h后,S组海马区神经细胞未见病理损伤,细胞形态正常,结构完整,核仁清晰,HE染色均匀;I/R组海马区神经细胞排列紊乱,部分细胞核仁破裂,出现核固缩等,还有大量炎性细胞浸润;Edaravone组海马区神经细胞损伤明显减轻,细胞结构完整,形态正常,核仁溶解及固缩基本消失,病变较I/R组明显改善。结论依达拉奉通过抑制氧化应激反应,发挥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神经保护作用,可能作用机制为上调Nrf2和OH-1表达,清除自由基,减轻脂质过氧化,进而保护神经细胞。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联合降纤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78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分别采用单用降纤酶及依达拉奉联合降纤酶治疗。以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DS)、血浆纤维蛋白原(Fg)含量变化标准观察疗效。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有效率(78.9%)、NDS减分幅度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两组Fg水平亦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俨均〈0.01),且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依达拉奉联合降纤酶治疗急性脑梗死安全、有效,能显著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联合巴曲酶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7月~2011年8月收治的15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75例)和对照组(7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单药巴曲酶治疗,治疗组患者采用依达拉奉联合巴曲酶治疗,在治疗第28d对两组患者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在第3、7、14、21d对患者进行纤维蛋白原(Fib)测定。比较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ADL评分及Fib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ADL评分、Fib改善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达拉奉联合巴曲酶治疗急性脑梗死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纳洛酮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重型颅脑损伤的疗效。方法将168例急性重型颅脑损伤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纳洛酮联合依达拉奉治疗组86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纳洛酮3 mg加至生理盐水250 ml中静脉滴注,1次/d,连用14 d,同时加用依达拉奉30mg用生理盐水100 ml静脉滴注,1次/d,连用14 d。对照组82例,给予常规治疗,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14 d的脑水肿程度及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脑水肿程度及GCS评分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纳洛酮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重型颅脑损伤的患者较常规治疗方法,疗效更好。  相似文献   

18.
目的总结分析依达拉奉辅助高压氧治疗重度CO中毒的近期及远期临床疗效。方法以我院2005年1月~2011年1月收治的重度CO中毒119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案分为对照组和依达拉奉组,对照组为常规急救及高压氧治疗,依达拉奉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依达拉奉注射液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近期和远期疗效。结果依达拉奉组昏迷持续时间为(15.8±2.4)h,显著少于对照组的(17.4±3.3)h;治疗后血清LDH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aO2和SaO2显著高于对照组。对照组和依达拉奉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5.3%和93.2%,两组临床有效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χ^2=1.646,P〉0.05)。依达拉奉组痊愈率(59.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40.0%(χ^2=4.057,P〈0.05),迟发型脑病发生率(7.3%)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1.9%(χ^2=3.903,P〈0.05),晚期并发症发生率(9.8%)低于对照组的26.6%(χ^2=4.412,P〈0.05)。结论依达拉奉辅助治疗可显著减少昏迷时间,提高痊愈率,降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疏血通与依达拉奉联用方案治疗急性脑梗塞的临床疗效,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选择2014年5月~2016年5月收治的急性脑梗塞患者98例作为此次研究对象,随机把全部患者分成对照组以及治疗组,每组分别有49例患者,对照组在常规对症治疗基础上采用依达拉奉治疗,治疗组在常规对症治疗基础上采用疏血通与依达拉奉联用方案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比较.结果 治疗组患者治疗后NIHSS评分与ADL评分要显著优于对照组与治疗前(P<0.05);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是97.96%,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是79.59%,治疗组临床疗效要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是8.16%,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是2.04%,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急性脑梗塞患者应用疏血通与依达拉奉联用方案治疗具有显著临床疗效,明显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提高日常生活能力,且不良反应少,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长春西汀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腔隙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用前瞻性、分组对照研究的方法,选择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急性腔隙性脑梗死患者67例,随机分为对照组33例和治疗组34例,两组患者在治疗相应基础病和常规抗凝、抗血小板聚集基础上,对照组患者给予长春西汀治疗,治疗组加用长春西汀及依达拉奉进行治疗,治疗两周。比较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NIHSS)、Barthel指数(BI)及临床有效率,并记录药物不良反应。结果治疗两周后,治疗组NIHSS评分为(4.11±2.68)分,BI评分为(92.68±11.19)分,与对照组相比均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有效率85.3%,相比于对照组63.6%疗效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期间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长春西汀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腔隙性脑梗死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单用长春西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