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术中使用超声刀与高频电刀对患者血浆C-反应蛋白(CRP)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60例择期行LC患者按奇、偶数的方法随机分为超声刀(A)组和高频电刀(B)组,每组30例,观察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第1天体温、脉搏、血常规及C-反应蛋白的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后第1天体温、脉搏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血常规及血浆C-反应蛋白水平与术前比较均明显增高(P<0.05),且B组患者术后血浆C-反应蛋白水平明显高于A组,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时使用超声刀较电刀对机体血浆C-反应蛋白水平的影响较小,若有条件可优先使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超声刀在近端胃癌根治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将62例行经腹近端胃癌根治术的胃上部癌患者,随机分为超声刀组和高频电刀组各31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超声刀组手术时间显著短于高频电刀组(P<0.01),出血量少于高频电刀组(P<0.05),两组间切口长度、放置引流管人数和淋巴结清除个数等指标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超声刀组术后72h腹腔引流量显著少于高频电刀组(P<0.01),两组间术后镇痛时间、首次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并发症等指标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间术后生存曲线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超声刀是施行经腹入路近端胃癌根治术时的理想工具。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超声刀与传统手术方式在甲状腺开放手术中的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手术并发症四项指标,探讨超声刀技术用于甲状腺开放手术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我院自2010年1月—2013年1月共收治单侧结节性甲状腺肿患者167例,筛选出符合条件的患者163例。按照随机对照原则(不平衡指数最小的分配方法)分成两组,分别行超声刀甲状腺开放手术(试验组)及传统方式甲状腺开放手术(对照组)。对甲状腺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手术并发症四方面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的甲状腺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比较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的手术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超声刀行甲状腺开放手术可行,临床效果确切。  相似文献   

4.
李著  孙坚  毕胜  邓杰  曾文辉 《临床军医杂志》2012,40(5):1038-1039
目的探讨超声刀痔切除术在临床中应用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年3月—2012年3月收治的78例重度脱垂性混合痔住院手术患者,38例行超声刀痔切除术,40例行外剥内扎法痔切除术,比较两种手术方法的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两组患者在术后尿潴留、术后疼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肛门坠肿、肛缘水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外剥内扎法痔切除术比较,超声刀痔切除术具有手术时间短、出血少、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改良宫颈缝合术应用于宫颈锥切术治疗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自2015年1月至2016年5月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诊断为CINⅢ行宫颈锥切术的患者89例为研究对象。将患者分为冷刀锥切组(n=48)、电刀锥切组(n=41)。冷刀锥切组使用冷刀宫颈锥切术,并使用改良宫颈缝合成形术止血;电刀锥切组使用电刀锥切术。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前术后血红蛋白差值(代表术中出血量)、锥高、延迟出血发生率、宫颈粘连发生率、切缘阳性率。结果冷刀锥切组患者术前术后血红蛋白差值明显低于电刀锥切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椎体高度明显大于电刀锥切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切缘阳性发生率明显低于电刀锥切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延迟出血率、宫颈粘连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宫颈缝合成形术应用于宫颈锥切术不但具有传统冷刀锥切术的优势,包括无热效应、不影响切缘诊断、足够的椎体高度、切缘阳性率低等,而且具有不延长手术时间、术中出血少、降低延迟出血率等新的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比较应用LigaSure血管闭合系统、超声刀及单极高频电刀行腹腔镜阑尾切除术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5月-2010年4月213例住院行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术中71例使用LigaSure血管闭合系统(LigaSure组)、73例使用超声刀(超声刀组)、69例使用单极高频电刀(电刀组),...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应用高频电刀在混合痔外剥内扎术中不同使用方式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00例混合痔Ⅲ期和Ⅳ期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各50例。观察组应用弯剪刀切除外痔辅以高频电刀电凝止血,对照组全程应用高频电刀行外剥内扎术。采用视觉模拟疼痛(VAS)评分法,观察术后两组患者切口疼痛差异。术后随访120 d,观察切口瘢痕色泽、血管分布、厚度、柔软度,并予以量化评分。结果术后第1、3天:两组疼痛评分均无差异(P>0.05);术后第7、10天,观察组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120 d,两组患者切口瘢痕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进行混合痔外剥内扎手术时,弯剪刀切除外痔辅以高频电刀止血,能减轻患者术后疼痛,降低切口瘢痕化。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小切口甲状腺切除术与传统手术治疗甲状腺结节的临床效果。方法按照随机数字法将2015年12月-2019年9月接收的78例甲状腺结节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传统手术疗法,观察组采用小切口甲状腺切除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术后疼痛(V对照S)评分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数据比较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甲状腺结节患者采用小切口甲状腺切除术治疗,能有效缩短患者的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与术后并发症,减轻患者的疼痛感,促进患者术后早日恢复。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结直肠癌的临床疗效及其对并发症影响。方法选取成都肛肠专科医院自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93例结直肠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按入院先后顺序分为开腹组(n=47)和腹腔镜组(n=46),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以及术中并发症及术后近期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腹腔镜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肠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分别为(72.32±44.21) ml、(38.72±5.22) h、(10.78±2.89) d,均少于开腹组的(160.42±50.57) ml、(39.08±3.78) h、(15.86±2.90) d,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开腹组和腹腔镜组患者术中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0.6%(5/47)和8.7%(4/46),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开腹组和腹腔镜组术后近期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38.3%(18/47)和17.4%(8/46),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术后细胞因子C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8、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均低于开腹组,其中腹腔组术后肺部感染、肠梗阻、切口感染的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开腹组(P<0.05)。结论与传统开腹手术比较,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安全可行,可减少术中出血量,缩短肠功能恢复时间和住院时间,减少术后近期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甲状腺术中甲状旁腺显露的临床效果,探讨在甲状腺术中如何有效的保护甲状旁腺功能.方法 分析2008年12月~2010年12月以及2014年12月-2016年12月两个时间段内180例行甲状腺手术治疗的甲状腺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2008~2010年的患者作为对照组(n=90),术中未行甲状旁腺及其血供的显露,2014年~2016年的手术患者作为观察组(n=90),术中常规行甲状旁腺及其血供的保护,记录两组患者术前、术后1 d、术后2 d三个时间点的血清钙、甲状旁腺素(PTH)的表达水平,行统计学对比,对比两组患者术后低钙血症发生率,并行统计学对比.结果 观察组患者术后1 d、2 d的血清钙(2.7±0.9)mmol/L、(3.1±1.0)mmol/L,术后1 d、2 d PTH表达水平分别为(11.4±2.5)ng/L、(13.0±2.2)ng/L,组内比较,较术前变化较小(P>0.05),组间对比,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低钙血症出现7例,发生率7.8%,对照组15例,发生率16.7%,二者相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 甲状腺术中易造成甲状旁腺腺体或其血供的损伤,术中充分显露甲状旁腺及其血供能够最大限度的保护甲状旁腺功能,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加速康复外科(EARS)手段应用于膀胱全切围术期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013年7月至2015年1月沈阳军区总医院收治的56例膀胱癌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EARS组(n=29)和传统组(n=27),比较两组患者的麻醉苏醒时间、排气时间、排便时间、住院时间等指标,同时比较围术期并发症的发生率情况。结果围术期,EARS组的麻醉苏醒时间、排气时间、排便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等指标优于传统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围术期并发症发生情况上,EARS组术后疼痛及泌尿系感染的发生率低于传统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肺部感染、切口愈合、胃肠道并发症、尿瘘、二次手术等并发症发生的情况,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远期并发症的发生情况,传统组造口狭窄、对自己外观变化心理不耐受的情况发生率较高,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尿失禁、肾功能损害、尿路结石、泌尿系感染、性功能障等方面的并发症发生情况,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膀胱全切围术期应用EARS方法管理患者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2.
甲状腺开放手术中超声刀的应用与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超声刀在开放甲状腺手术中的应用及作用.方法:甲状腺次全切除术105例,50例术中常规打结,为常规手术组,另55例术中使用超声刀,为超声刀组,均由同一手术组医师施术.分别比较两组的肿瘤直径、总手术时间、切除甲状腺时间、残留线结个数、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及手术并发症.结果:超声刀组的总手术时间、切除甲状腺时间、术中出血量、残留线结个数均少于常规手术组(P<0.05);两组的总体手术并发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与常规手术相比,甲状腺开放手术中使用超声刀可使手术时间缩短,出血量减少,术野清晰,不残留线结,具有明显优越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氩气刀在肺癌胸腔镜微创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河北省人民医院自2017年5月至2018年5月收治的156例接受胸腔镜微创手术治疗的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术中使用电刀的78例患者纳入电刀组,使用氩气刀的78例患者纳入氩气刀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淋巴清扫时间、手术时间、术后胸腔引流量、术后引流管置管时间、平均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术前和术后第3天的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结果 氩气刀组术中出血量和术后胸腔引流量少于电刀组,淋巴清扫时间、手术时间、术后引流管置管时间、平均住院时间短于电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3天,两组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肿瘤坏死因子-ɑ水平均较术前升高,但氩气刀组升高幅度小于电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氩气刀在肺癌胸腔镜微创手术中止血面积大、效果迅速、损伤小,可缩短手术和住院时间,有助于患者恢复。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喉返神经监测技术在高风险、复杂甲状腺手术中的应用及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5年5月至2016年12月行甲状腺手术的167例患者临床资料,包括巨大结节性甲状腺肿(包括胸骨后甲状腺肿)、桥本氏甲状腺炎、术前疑为甲状腺癌、再次甲状腺手术、术前声音嘶哑、甲状腺功能亢进以及甲状旁腺肿瘤等术中喉返神经显露困难、易损伤者。其中,喉返神经实时监测组76例,术中探查喉返神经129根;常规显露组91例,术中探查喉返神经132根。比较两组喉返神经损伤率、术中出血量、低钙血症发生率、淋巴漏发生率、住院时间及总住院费用。结果喉返神经实时监测组、常规显露组,喉返神经损伤发生率分别为2.3%(3/129)、10.6%(14/132),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暂时性喉返神经损伤发生率分别为1.6%(2/129)、9.1%(12/132),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永久性喉返神经损伤发生率分别为0.8%(1/129)、1.5%(2/132),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术后低钙血症发生率、术后淋巴漏发生率、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喉返神经实时监测组、常规显露组,总住院费用分别为(17 428.96±5 303.00)元、(14 031.74±3 503.00)元,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高风险、复杂甲状腺术中,喉返神经实时检测可降低暂时性喉返神经损伤率,但住院费用偏高。对永久性喉返神经损伤率、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低钙血症发生率、术后淋巴漏发生率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早期应用Medpor Titan+Medpor与可吸收板治疗眼眶骨折的疗效。方法选取自2017年3月至2019年2月于沈阳市第四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眼眶骨折患者92例(92眼)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将患者分为A组(n=36)与B组(n=56)。A组采用Medpor Titan+Medpor治疗,B组采用可吸收板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最佳矫正视力,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B组治疗有效率为94.12%(52/56),显著高于A组的72.72%(26/3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术后1周、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的结膜组织水肿比例及眼睑水肿比例均显著低于A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23.21%(13/56),显著低于A组的58.33%(21/3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术后眼球内陷程度、最佳矫正视力均显著优于A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对于Medpor Titan+Medpor,早期应用可吸收板可有效提高眼眶骨折患者的临床疗效,改善最佳矫正视力。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在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中的临床治疗效果及并发症情况。方法选取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70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常规组(n=35)与观察组(n=35)。常规组采用常规保守治疗,观察组采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后1年,损伤椎体高度显著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后突角度变化显著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视觉疼痛评分(VAS)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BI)评分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5.7%,低于常规组的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采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效果理想,能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改良单孔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的临床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选取自2014年3月至2017年4月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92例接受直肠癌根治术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所有92例患者随机均分A组和B组,每组各46例。A组行传统单孔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治疗,B组行改良单孔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及术后基本情况、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满意度等相关指标,评估两种术式的安全性及可行性。结果两组患者手术切口长度、清扫的淋巴结个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均明显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首次排便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住院时间、肠胃功能恢复时间、早期活动时间均显著短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为10.9%(5/46),显著低于A组的23.9%(11/46),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术后总满意度为97.8%(45/46),显著高于A组的91.3%(42/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单孔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与传统单孔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治疗效果相似,但改良单孔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可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患者术后恢复快,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依托咪酯联合丙泊酚诱导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自2015年1月至2018年7月于海军军医大学附属东方肝胆外科医院接受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的150例胆囊结石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入依托咪酯组、丙泊酚组及联合组,每组各50例。记录并比较3组患者在T_0(麻醉诱导给药前)、T_1(插管时)、T_2(插管后30 min)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应激反应指标以及麻醉相关指标、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3组患者T_1、T_2时的收缩压、血氧饱和度水平,T_1时的舒张压水平,T_2时的心率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T_1、T_2时的皮质醇、醛固酮及促肾上腺皮质激素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麻醉相关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的睁眼时间、拔管时间及定向力恢复的时间均较依托咪酯组、丙泊酚组明显更少(P<0.05)。3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托咪酯联合丙泊酚诱导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的麻醉效果和安全性均良好,可有效改善患者应激反应。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究无痛消化内镜下高频电刀治疗胃肠息肉的可行性。方法选取消化内科71例胃肠息肉患者纳入研究,随机分为观察组36例,对照组35例,观察组应用无痛消化内镜下高频电刀治疗,对照组应用常规消化内镜下高频电刀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22%,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8.57%,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与对照组比较存在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5.56%,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7.14%,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对胃肠息肉患者应用无痛消化内镜下高频电刀治疗,治疗效果显著,能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可行性较高。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加速康复(ERAS)外科理念在膝关节置换术围术期的应用疗效。方法收集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因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行膝关节置换术的82例患者,随机分为ERAS组(n=40)和常规组(n=42),比较两组围手术期疗效。结果患者82例随访1个月。所有患者切口均一期愈合,术后12 d拆线。ERAS组术中出血量、输血量均明显少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RAS组术后住院(8.0±3.4)d,明显低于常规组的(11.5±3.6)d,两组平均住院日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发生切口并发症。两组深静脉血栓、泌尿系统感染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术后12 d和术后1个月的膝关节KSS评分,ERAS组膝关节KSS评分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RAS外科理论在膝关节置换围术期的应用能明显缩短术后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可以促进患者膝关节功能的康复,值得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