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高频振荡通气(HFOV)联合珂立苏治疗新生儿重症胎粪吸入综合征(MAS)的疗效及并发症。方法本院43例MAS患儿随机分成控制性机械通气(CMV)组23例和HFOV组20例。HFOV组应用高频振荡通气,CMV组常规机械通气,两组均联合应用肺表面活性物质珂立苏治疗。监测两组通气治疗0、2、12、24、48h后反映肺氧合功能的指标吸入氧浓度(FiO2)、氧合指数(OI)、动脉血氧分压/动脉肺泡氧分压(a/ApO2)的变化,比较两组患儿的呼吸机使用情况、住院时间、并发症及临床转归的差异。结果两组患儿联合珂立苏通气治疗后反映肺氧合功能的各参数在不同时间点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但HFOV组在时限和程度上要比CMV组显著;HFOV组上机时间、氧疗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比CMV组短,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HFOV组肺气漏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CMV组(P〈0.05),而病死率与Ⅲ度以上颅内出血的发生率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高频振荡通气联合珂立苏治疗重症MAS,肺氧合功能改善快,上机时间、氧疗时间和住院时间缩短,并发症减少,可作为一种更安全有效的抢救性措施。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无创机械通气治疗严重胸外伤后急性肺损伤(ALI)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对无创通气治疗急性肺损伤共45例与常规给氧31例进行回顾性对比分析。结果两组治疗前呼吸频率(RR)、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状态评分(APACHEⅡ)、氧合指数(OI)、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血氧饱和度(SaO2)均相似,无创通气均可耐受。两组气管插管机械通气分别为:无创通气6.67%(3/45),普通给氧者19.35%(6/31)。给氧治疗后各组PaO2均上升,OI逐渐纠正,但无创通气改善快、明显,常规给氧慢且在早期还有恶化倾向,各组OI升高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或P〈0.01)。结论无创通气在严重胸外伤后ALI或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早期患者拒绝气管插管时应用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湿化高流量鼻导管通气及枸橼酸咖啡因联合鸟巢俯卧位辅助治疗早产儿呼吸暂停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安康中心医院新生儿科自2013年1月至2017年3月收治的84例呼吸暂停早产儿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儿分为A组和B组,每组各42例。A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枸橼酸咖啡因及鸟巢俯卧位治疗,B组在A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湿化高流量鼻导管通气治疗,比较两组患儿呼吸暂停的发作次数、消失时间、呼吸暂停严重程度评分、因严重呼吸暂停重新进行机械辅助通气患儿的例数、无创通气时间、总用氧时间、开奶时间、达全肠道喂养时间、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等。结果 B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为100.0%(42/42),高于A组90.5%(38/42),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儿呼吸暂停发作次数少于A组,呼吸暂停消失时间短于A组,呼吸暂停严重程度评分低于A组,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因严重呼吸暂停重新进行机械辅助通气患儿10例,少于A组16例,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无创通气时间、总用氧时间、开奶时间、达全肠道喂养时间均短于A组,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B组患儿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A组,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湿化高流量鼻导管通气及枸橼酸咖啡因联合鸟巢俯卧位治疗早产儿呼吸暂停疗效较好,患儿恢复良好,并发症少,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布地奈德不同给药方式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PS)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延安大学附属医院自2018年12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200例NRDS患儿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A组(n=67)、B组(n=67)与C组(n=66)。所有患儿均给予PS治疗。A组给予布地奈德气雾剂持续喷入,B组给予布地奈德液体剂气管内滴入,C组给予布地奈德气雾剂单剂喷入。记录并比较3组患儿各项临床指标,不同时间点氧和指数与二氧化碳分压(PaCO2),以及血清谷胱甘肽(GSH)水平。结果 A组呼吸困难消失时间和辅助通气持续时间均短于B组、C组,重复使用PS比例低于C组,中重度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发生比例低于B组、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48 h后,3组患儿的氧和指数较治疗前均明显提高,PaCO2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A组患儿的氧和指数高于B组、C组,PaCO2低于B组、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周,3组患儿的血清GSH水平较治疗前均明显提高,且A组明显高于B组、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布地奈德气雾剂持续喷入联合PS治疗新生儿NRDS疗效更为显著,能明显减轻患儿临床症状,降低BPD严重程度,改善血气指标,并提高GSH水平。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适应性支持通气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发呼吸衰竭患者呼吸机应用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自2016年1月至2018年6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收治的121例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发呼吸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呼吸机治疗,根据机械通气模式不同,将患者分入A组(同步间歇指令通气,n=60)和B组(适应性支持通气,n=61)。比较两组患者的呼吸动力学相关指标(呼吸频率、吸气阻力、内源性呼气末正压、第0.1秒气道闭合压、静态肺顺应性),呼吸机撤机时间和撤机成功率,不同时间点(通气前、通气2 h、拔管前)血气分析值(pH值、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结果 B组患者呼吸频率、吸气阻力、内源性呼气末正压均低于A组,第0.1秒气道闭合压、静态肺顺应性均高于A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呼吸机撤机时间短于A组,撤机成功率高于A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通气前、通气2 h、拔管前的pH值、氧分压呈逐渐上升趋势,二氧化碳分压呈逐渐下降趋势;本组3个时间点的pH值、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发呼吸衰竭患者呼吸机应用中采用适应性支持通气模式,可促进患者自主呼吸功能恢复,减少通气时间,提高撤机成功率,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6.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指新生儿出生不久即出现进行性呼吸困难和呼吸衰竭等症状^[1]。多见于早产儿,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症早期使用无创正压通气可减少肺萎缩、水肿及保护表面活性物质,可减少有创机械通气的应用。无创正压通气治疗中应用水胶体敷料,则有效的预防了皮肤损伤的发生^[2]。于2012年9月收治了1例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症应用无创正压通气患儿,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取得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镇静肌松药在重症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高频振荡通气(HFOV)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行HFOV治疗的重症ARDS 15例,观察应用镇静肌松药前后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氧合指数OI(PaO2/FiO2)、经皮脉氧饱和度(SpO2),高频呼吸机条件氧浓度(FiO2)、平均气道压(Paw)、振幅(△P),以及镇静镇痛效果。结果:应用镇静肌松药3h、6h后,MAP、OI、SpO2均显著或非常显著升高(P<0.05,P<0.01);3h后HR显著回落(P<0.05),6h后达到理想状态(P<0.01);用药后5h后高频呼吸机条件FiO2、Paw均显著下降(P<0.05),OI较使用镇静肌松药前显著提高(P<0.05);镇静镇痛效果100%。结论:应用镇静肌松药可显著降低重症ARDS HFOV治疗过程中的氧耗及通气条件,提升氧和指数,但长期使用可延长患者ICU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炎症损伤患儿肺泡SIRT6表达情况,及其与炎症因子、动脉血气指标相关性。方法选取自2016年2月至2018年1月安康市中心医院收治的下呼吸道感染患儿(A组)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炎症损伤患儿(B组)各72例为研究对象。检测并比较两组患儿肺泡SIRT6含量、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及动脉血气指标,并分析SIRT6与炎症因子及动脉血气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B组患儿肺泡SIRT6含量及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均显著高于A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B组患儿血氧分压(PaO_2)、氧合指数(PaO_2/FiO_2)值低于A组,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_2)高于A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采用Pearson相关系数分析显示,肺泡SIRT6含量与TNF-α、IL-6、PaCO_2呈显著正相关,与PaO_2、PaO_2/FiO_2呈显著负相关(P <0. 05)。结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炎症损伤患儿伴有肺泡SIRT6的过表达与炎症因子的大量释放,两者呈正相关,SIRT6表达影响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发病过程。  相似文献   

9.
目的 总结和探讨严重胸腹伤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机械通气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分析90例严重胸腹伤并发ARDS的诊治经过.根据机械通气策略和方法的不同将本组病例分成两组:传统机械通气组38例,肺保护性通气组52例.比较两组通气时间、氧合状况、呼吸机相关肺损伤(VALI)发生率及病死率.结果 传统机械通气组通气时间平均(7.56±2.49)天,氧合指数为276.58±24.20,VALI发生率44.74%,病死率34.21%;肺保护性通气组通气时间平均(5.47±2.81)天,氧合指数为362.38±27.66,VALI发生率19.23%,病死率13.46%.与传统机械通气相比,肺保护性通气治疗能缩短通气时间,改善氧合状况,降低VALI发生率及病死率.结论 对严重胸腹伤并发ARDS患者,肺保护性通气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传统机械通气,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CVVH)联合机械通气治疗高原肺水肿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入住ICU符合高原肺水肿诊断标准的患者56例,随机分为2组:A组27例,采用常规治疗 机械通气;B组29例,采用常规治疗 机械通气 CVVH。分别观察2组患者在氧合指数、吸入氧浓度、动脉血氧分压、PEEP水平、心率、血压及病死率等方面的差别。结果:B组患者加用CV-VH后,各项指标经统计学处理显示:病死率,B组与A组比较,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0.05):其他指标B组与A组比较,差别均有高度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CVVH疗法可有效清除高原肺水肿患者血管外肺水和各种应激激素、致炎介质,明显改善了高原肺水肿患者肺部氧合功能及血流动力学指标,提高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肺保护性通气策略在治疗高原儿童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00年1月—2010年1月我省妇女儿童医院收治的35例ARDS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机械通气模式的不同分为肺保护性通气组和传统通气组。观察两组患儿的呼吸机参数设置、血气分析、氧合指数、并发症及死亡率等。结果:肺保护性通气组VT显著下降,PEEP显著升高,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的发生率为5%(1/20),明显低于传统通气组40%(6/15),两组氧合指数比较有明显差异。结论:肺保护性通气策略治疗高海拔地区儿童ARDS较传统方法降低了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的发生率,且能改善氧合,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2.
机械通气治疗西宁地区32例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体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通过使用机械通气治疗中度高原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并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使患儿生存率显著提高。认为及时有效的使用机械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是抢救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比研究肺复张策略对肺内/外源性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治疗效果。方法18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机械通气的患者,分肺内源性组和肺外源性组,其中肺内源性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10例,肺外源性急性呼吸窘迫8例。在肺保护性通气策略基础上行肺复张,在镇静、非肌松状态下,采用高水平持续正压通气,呼吸末正压为40 cm H2O,持续时间40 s。结果与肺复张前比较,两组复张后10 min3、0 min1、h2、h动脉血气分析氧饱和度、动脉氧分压均有提高(P〈0.05),两组比较肺外源性组升高较为明显(P〈0.05);复张前后两组二氧化碳分压均无明显变化(P〉0.05),呼吸系统顺应性在复张后明显提高(P〈0.05);气道峰压、平台压、中心静脉压、平均动脉压在复张过程中时提高(P〈0.05),但复张后5 min与治疗前比较没有明显变化(P〉0.05);复张前后心率没有明显变化(P〉0.05)。结论肺复张措施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能改善氧合、对血流动力学影响短暂、安全有效,对于肺外源性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治疗效果更明显。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早期持续气道正压通气(CPAP)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PS)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临床疗效。方法33例患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早产儿经气管内滴入固尔苏[100mg/(kg.次)],拔管予以NCPAP呼吸支持治疗,观察患儿的临床表现、血气分析及胸片变化情况。结果29例患儿症状、体征均明显好转;治疗后6h患儿的血气较治疗前显著改善,胸片好转。结论CPAP、PS联合应用能有效地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BiPAP呼吸机对腹部外伤术后早期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临床应用意义。方法回顾我院2003年5月—2007年5月收治的53例早期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采用BiPAP无创正压通气纠正低氧血症、改善氧合等综合治疗的经验。结果3例因主支气管处痰液较多即行气管切开机械通气,9例因发展至进展期行气管插管通气,其中3例因合并多脏器功能障碍(MODS)治疗无效死亡,其余均治愈。结论早期及时有效的使用B iPAP呼吸机正压辅助通气是防治腹部外伤术后早期ARDS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新生儿发生气胸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择2018年12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52例新生儿气胸患儿作为观察组,同期住院的52例无气胸新生儿作为对照组。统计两组性别、胎龄、出生体重、分娩方式、是否窒息、胎盘情况、脐带情况、有无羊水粪染、是否为多胎、新生儿肺炎、是否机械通气、有无产兆、新生儿湿肺、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是否吸痰、产妇有无妊娠期糖尿病、产妇有无妊娠期高血压、是否无创正压通气、有无胎粪吸入综合征。并进行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是否窒息、有无羊水粪染、新生儿肺炎、是否机械通气、新生儿湿肺、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是否吸痰、是否无创正压通气、有无胎粪吸入综合征是新生儿发生气胸的影响因素(P<0.05)。分娩方式、性别、胎龄、出生体重、胎盘情况、脐带情况、是否为多胎、有无产兆、产妇有无妊娠期糖尿病、产妇有无妊娠期高血压与新生儿发生气胸无相关性(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窒息、羊水粪染、有新生儿肺炎、机械通气、有新生儿湿肺、有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吸痰、无创正压通气、有胎粪吸入综合征是影响新生儿气胸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高频喷射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治疗效果。方法将152例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分为高频喷射通气(HFJV)组和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Bi PAP)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HFJV组采用鼻导管连接双向高频喷射通气治疗,Bi PAP组采用口鼻面罩连接双水平正压通气治疗。同时,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症状、心率、呼吸频率、血气分析等指标以评估疗效。结果 HFJV组和Bi PAP组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85.5%和88.2%,死亡率分别为5.26%和3.95%,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心率、呼吸频率、血气分析等指标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0.05)。结论高频喷射通气是一种操作简单易行的无创通气方式,治疗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可获得良好的效果,且通气时间和住院时间更短。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西地那非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自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安庆医院收治的80例持续肺动脉高压患儿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分入A组和B组,每组各40例。A组给予西地那非治疗,B组给予西地那非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两组患儿均治疗2 d。比较两组患儿的治疗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治疗前后的血气指标、肺动脉压。结果 A组有效率70.0%(28/40),低于B组的92.5%(37/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4 h时,两组血氧饱和度、氧分压均升高,且B组高于A组,二氧化碳分压均降低,且B组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 d时,两组血氧饱和度、氧分压均高于治疗前及治疗24 h时,且B组高于A组,二氧化碳分压均低于治疗前及治疗24 h时,且B组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肺动脉压均降低,且B组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两组患儿均未出现呕吐、出血、低血压、肝损伤、心律失常等不良反应。结论西地那非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的临床效果显著,能够有效改善患儿的血氧含量和持续肺动脉高压状态,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无创机械通气(NIPPV)在治疗Ⅱ型呼吸衰竭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意义。方法将60例Ⅱ型呼吸衰竭患者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32例,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无创机械通气;对照组28例,给予药物治疗,鼻导管吸氧;两组患者如上述治疗无效则采用气管插管行有创机械通气治疗。对比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的氧分压(PO2)、二氧化碳分压(PCO2)、血氧饱和度(SpO2)、插管率及总住院时间。结果经治疗后两组患者动脉血PO2及SpO2较治疗前均有显著改善(P<0.05),而治疗后治疗组的动脉PCO2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PO2显著升高(P<0.05),治疗组患者的插管率、总住院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NIPPV在救治Ⅱ型呼吸衰竭时可以明显改善患者血气指标,降低PCO2,减轻患者的痛苦,缩短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俯卧位和侧卧位机械通气在多发伤患者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对50例多发伤引起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分别进行俯卧位和侧卧位机械通气,比较两组动脉血气、呼吸循环指标变化.结果 两组患者改变体位后动脉血PaCO2 无明显变化,PaO2、PaO2 /FiO2明显升高(P<0.01),以PaO2升高大于10 mmHg作为有效标准,侧卧位组18例(72%)有效,俯卧位组17例(68%)有效;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体位变动对气道峰压、心率和平均动脉压无明显影响.结论 俯卧位和侧卧位机械通气均能改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的氧合状况,侧卧位通气更方便实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