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目的 探讨不同浓度乌司他丁对体外全血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 取16例健康成年志愿者静脉血,在体外与不同浓度的乌司他丁混合,使其终浓度分别为25、50、75、100、200U/ml(n=16),采用Sonoclot凝血及血小板功能分析仪进行凝血功能检测,指标包括激活的凝血时间(ACT)、凝结速率(CR)、血小板功能(PF)等.以未经处理的全血作为对照.结果 25、50、75U/ml组ACT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而:100、200U/ml组ACT较对照组显著延长(.P<0.05);各组CR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5、50tJ/ml组PF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而75、100、200[J/IIll组PF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乌司他丁在全血中的浓度达到100[J/rnl以上时,能有效地延迟内源性凝血通路的活化,并在一定程度上抑制血小板功能,从而延缓病理性凝血过程的出现,改善大型手术围术期凝血功能.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血栓弹力图对军队干部缺血性脑血管病预防和凝血功能评价的影响。方法将自2014年1月至2017年8月于解放军309医院体检的年龄>50岁的200例军队干部纳入A组,既往有脑梗死病史者为A1组(n=83),无脑梗死病史者为A2组(n=117);将同期地方医院体检的年龄>50岁的200例地方人员纳入B组,既往有脑梗死病史者为B1组(n=72),无脑梗死病史者为B2组(n=128);将同期于解放军309医院住院的396例急性脑梗死军队干部纳入C组。A、B两组均进行血栓弹力图相关指标检测;C组进行血栓弹力图相关指标检测及凝血四项、血小板检查。结果 A1组、B1组、A2组、B2组4组的凝血反应时间、血细胞凝集块形成时间、凝固角、最大振幅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凝血四项+血小板检出高凝状态者153例(38.6%),血栓弹力图检出193例(48.7%),血栓弹力图对高凝状态的检出率高于凝血四项+血小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凝血反应时间与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呈正相关(r=0.334,P<0.05);血细胞凝集块形成时间与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呈正相关(r=0.168,P<0.05),与血小板、纤维蛋白原呈负相关(r=-0.323、-0.328,P<0.05);凝固角与血小板、纤维蛋白原呈正相关(r=0.309、0.325,P<0.05),与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呈负相关(r=-0.171,P<0.05);最大振幅与血小板、纤维蛋白原呈正相关(r=0.399、0.427,P<0.05)。结论血栓弹力图不能单独反映高凝状态。在军队干部缺血性脑血管病凝血功能检测中,血栓弹力图的检出率高于凝血四项、血小板,可以弥补凝血四项、血小板检查的不足,有效评价机体凝血功能,发现凝血异常。  相似文献   

3.
体外不同程度生理盐水稀释血液对凝血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用生理盐水在体外不同程度地稀释血液对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19名成年健康志愿者的静脉血在体外用生理盐水稀释成体积比20%(生理盐水:血液=2:8),30%(生理盐水:血液=3:7),40%(生理盐水:血液=4:6),50%(生理盐水:血液=5:5),60%(生理盐水:血液=6:4)等5个梯度,并用未经稀释的全血作为对照.用Sonoclot凝血及血小板功能分析仪进行凝血功能检测,测量的数据包括激活的凝血时间(ACT)、凝结速率(CR)、达峰时间(TP)、最大凝血标记值(MCS)、血小板功能(PF)等.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20%稀释后ACT显著缩短(P<0.05),60%稀释后ACT显著延长(P<0.05),其余稀释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0%稀释后CR显著升高(P<0.05),50%、60%稀释后CR显著降低(P<0.05),其余稀释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0%稀释后TP显著缩短(P<0.05),其余各稀释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0%稀释后MCS显著降低(P<0.05),其余各稀释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0%稀释后PF显著升高(P<0.05),其余稀释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液稀释后凝血功能与血液稀释程度相关,生理盐水占20%加快了血液凝固的进程,30%、40%稀释的凝血功能未受影响,50%稀释的血液凝固能力开始减弱,60%稀释的血液凝固能力受到严重影响.  相似文献   

4.
髋关节置换术围术期凝血功能改变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研究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围术期凝血功能改变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观察组为20例股骨颈骨折行髋关节置换术的老年患者,分别于骨折后当天(TP1 )、骨折后1 d、骨折后3 d(即手术当天麻醉前T0 )、手术开始后2h(T1)、术后第1天(T2)和术后第3天(T3)采静脉血,检测并记录血小板计数和凝血系列,并在T0、T1、T2、T3时间用血栓弹性描记仪检测TEG.另选10例健康人做为对照组.结果 对照组各项指标均正常.观察组的APTT在TP1缩短,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PT、INR、TT和血小板数量与对照组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FIB、D-二聚体增加,TEG的R值缩短,α角、MA、CI增大,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内不同时间点比较也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髋关节置换术围术期血液呈高凝状态,术后1~3d高凝状态有加重趋势,PT、INR、TT和血小板数量在围术期无显著变化,FIB、D-二聚体和TEG是判断血液高凝状态的敏感性指标,TEG各项指标中与高凝状态关系密切的是R值、α角、MA、CI.  相似文献   

5.
长期以来,严重创伤后凝血功能障碍被认为是凝血因子消耗与稀释所致,但近年来的研究表明创伤后凝血功能障碍在创伤后早期即出现.这种创伤后早期由于内源性凝血失衡导致的凝血功能障碍称之为急性创伤性凝血功能障碍(ATC),并发ATC伤者并发症、伤死率明显增加.传统凝血试验诊断凝血功能障碍能够提供的信息有限,以血栓弹力图分析仪、旋转式血栓弹力测定法为主要内容的黏弹性止血试验(VHA)更能反映复杂凝血过程的全貌,根据VHA结果实施的早期目标导向凝血治疗能够改变血液制品输注、改善创伤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择期非心血管外科手术患者术中不同程度失血对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 随机选择拟行非心血管外科手术的患者20例,年龄23~57岁,ASA Ⅰ-Ⅱ级,术前凝血功能无异常.麻醉后在充分镇静、镇痛的基础上,给予37℃预温的林格液和羟乙基淀粉(晶胶比1∶2),维持心率、血压和中心静脉压的稳定.术中监测体温和动脉血气指标以排除低体温和酸中毒可能造成的干扰.监测失血量约占全血容量的10%、15%、20%、25%时患者的血常规、常规凝血功能指标以及Sonoclot分析仪测定的凝血和血小板功能参数.结果 手术前血细胞比容(Hct)为0.381±0.038,失血量10%、15%、20%、25%时下降为0.334±0.030、0.315±0.029、0.301±0.045和0.279±0.031.失血量达到或超过15%时血小板(PLT)计数较术前显著下降(P<0.01),但未超出正常值范围.失血量20%、25%时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的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明显延长,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纤维蛋白原定量(Fib)浓度也都明显降低,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Sonoclot分析提示,失血20%时激活的凝血时间(ACT)、曲线达峰值时间(TP)均延长(P<0.05),失血25%时显著延长(P<0.01);失血15%时血小板功能(PF)下降(P<0.05),失血20%、25%时PF和血块凝结速率(CR)都显著下降(P<0.01).结论 在避免过度应激,最大程度地减少低体温、酸中毒对凝血功能影响的情况下,非心血管外科手术患者术中失血达20%以上者,凝血指标与术前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出血量不足20%可忽略其对凝血功能的影响.Sonoclot分析技术灵敏、可靠,对于早期发现失血造成的凝血功能障碍,从而进行及时、有针对性地干预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相似文献   

7.
目的 结合凝血功能指标分析邢台地区健康人群血栓弹力图(TEG)参数的参考范围。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2年1—10月于邢台市人民医院进行体检并接受TEG检查的1 260例健康受试者的临床资料。比较不同性别患者的凝血四项、TEG参数、TEG参数参考范围,同时比较本研究获得的TEG参数参考范围与厂家的TEG参数参考范围,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方法分析TEG参数与凝血四项的相关性。结果 男性和女性凝血四项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本研究获得的TEG参数中,凝血反应时间、血凝块形成时间、凝固角、最大振幅稍高于厂家参考范围,凝血综合指数稍低于厂家参考范围。男性平均凝血反应时间、血凝块形成时间长于女性,平均凝固角、最大振幅、凝血综合指数小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凝血反应时间、血凝块形成时间参考范围稍高于女性,凝固角、最大振幅、凝血综合指数参考范围稍低于女性。凝血反应时间与活化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呈正相关(r=0.543,P<0.05);血凝块形成时间与纤维蛋白原呈负相关(r=-0.516,P<0.05);凝固角与纤维蛋白原呈正相关(r...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血栓弹力图在凝血功能异常患者输血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2015年1月-2016年1月脑部肿瘤手术后出现凝血异常的患者100例,通过随机分组,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临床常规输血,观察组采用血栓弹力图检测输血.对比两组患者的输血后凝血情况、输血后采用血栓弹力图检测的结果.结果 观察组在根据血栓弹力图结果输血后,患者的凝血情况好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在输血后经血栓弹力图检测,其各项指标均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脑部肿瘤术后,使用血栓弹力图检测患者实际情况然后进行输血,可以改善血凝异常患者的输血情况,提高患者的血液使用情况,增加患者的血凝质量,提高康复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创伤失血性休克后1 h内凝血系统的阶段性变化情况及相关因素,为创伤性凝血病的临床时效救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成年健康长白猪麻醉后建立枪弹伤失血性休克模型,分别于射击前15 min、休克点及休克后10 min、30 min、1 h记录血流动力学指标,检测动脉血气指标、常规凝血指标及血栓弹力图指标,并测定出血量。结果最终16只长白猪纳入实验,总出血量为(1444.22±205.50) ml,1 h存活率为68.75%(11/16)。实验动物血流动力学及动脉血气指标均呈阶段性变化。常规凝血指标分析显示,R值、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呈阶段性下降,MA值在伤后至休克后10 min明显下降(P<0.05),LY30在休克后10 min至休克后1 h明显下降(P=0.038)。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APTT值与心率、舒张压(DBP)、收缩压(SBP)、平均动脉压(MAP)明显相关(P<0.05);R值与心率、每搏量指数(SVI)、SBP、MAP明显相关(P<0.05);MA值与碱剩余(BE)值、乳酸(LAC)值、K+  相似文献   

10.
创伤性凝血病是严重创伤诱发的机体凝血功能障碍,其增加创伤后出血救治难度和创伤后死亡率。依据创伤后临床表现,结合相关凝血功能指标、血栓弹力图等实验结果有助于早期诊断创伤性凝血病。采取有效止血、损害控制性策略、恢复机体内环境和合理补充血制品等综合性措施,将有利于创伤性凝血病的防治和改善创伤预后。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高原环境下猪肠管火器贯通伤的早期凝血功能变化特点。方法选取20头健康长白仔猪, 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平原组、高原组, 每组10只。平原组放置于海拔800 m的平原境中, 高原组放置于模拟海拔6 000 m高原的实验舱中48 h。两组均手枪致腹部肠管火器贯通伤后返回平原观察室。各组伤后0、2、4、8、12及24 h分别检测外周血凝血和纤溶指标[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bg)、D-二聚体(D-D)、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血栓弹力图(TEG)[凝血反应时间(R值)、血凝块形成时间(K值)、血凝块形成速率(α角)、血凝块最大强度(MA)、凝血综合指数(CI)]、血小板参数[血小板计数(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大型血小板比率(P-LCR)]。结果高原组伤后0、2 h PT均较平原组显著降低, 伤后8、12、24 h PT均较平原组显著升高(P<0.01);伤后4 h PT与平原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原组伤后0、2、4 h APTT均较平原组显著降低, ...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妊娠高血压患者血浆D-二聚体、凝血指标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自2016年2月至2018年12月于徐州医科大学附属连云港医院妇产科就诊的82例妊娠期高血压(HDCP)孕妇纳入HDCP组,选取同期正常妊娠孕妇78例纳入正常组。检测所有孕妇产前与产后第1、3、7天的血浆D-二聚体水平,同时记录孕妇产前的凝血功能指标,对D-二聚体值和凝血功能指标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 HDCP组产前与产后第1、3、7天的血浆D-二聚体含量均显著高于正常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HDCP组纤维蛋白原显著高于正常组,血浆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凝血酶时间显著低于正常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HDCP孕妇分娩前的血浆D-二聚体含量与凝血指标之间有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 D-二聚体、凝血指标能够检测孕妇的凝血与纤溶功能,对孕妇的病情观察与诊断以及妊娠高血压的防治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目标管理理论护理对降低ICU重症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4月-2021年9月治疗的60例ICU重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并依据患者的护理管理方式差异将其分入研究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患者单纯采用常规护理管理,研究组患者采用目标管理理论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护理前后凝血功能改善情况(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时间)焦虑抑郁心理改善情况、ASIA评分、padua评分改善情况。结果 研究组中发生1例深静脉血栓,分级为I级,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3.33%,对照组中发生6例深静脉血栓,包括3例I级,2例II级,1例III级,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20.0%,研究组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明显低于参考组(P值均<0.05);两组护理前焦虑抑郁心理评分、凝血功能指标水平、ASIA评分、padua评分相比无明显差异(P值均>0.05),护理后焦虑抑郁心理评分、凝血功能指标水平、ASIA评分、padua评分均显著改善(P值均<0.05),且研究组以上各指标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值均<0.05)。结论 目标管理理论...  相似文献   

14.
胡洁 《人民军医》2012,(Z2):77-78
凝血试验主要对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及各项凝血因子进行测定,用于凝血、出血及血栓疾病的诊断和对抗凝药物治疗的监测。而凝血和止血又是一个相当复杂的生理病理过程,其反应的特殊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血栓弹力图(thromboelastography,TEG)在热射病(heat stroke,HS)患者凝血状态评估中的应用价值,并探讨其对HS患者短期死亡的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2015年1月—2019年12月就诊的HS患者。根据其28 d结局将患者分为病死组及存活组。分析病死组及存活组的临床特征差异,应用TEG评估2组间凝血状态差异,探讨TEG对HS患者28d死亡有预测价值的参数及与死亡有关的危险因素。结果 存活组与病死组在性别、年龄、BMI、基础病、最高核心体温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9位HS患者中,TEG显示凝血状态异常者有17例(43.59%)。病死组低凝状态(83.33%)比例高于存活组(30.30%)(P=0.046)。病死组HS R值延长(P=0.009)。与存活组比较,病死组K值偏高,α角及CI偏低,但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值预测HS28d死亡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为0.849(95%CI为0.694~0.992,P=0.007),诊断界值为6.75min,对应灵敏度、特异度和约登指数分别83.30...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比格犬4.5 Gy γ射线照射后,经综合对症和细胞因子2种治疗,观察其凝血机制的改变。方法 血小板体外聚集实验、血栓弹力图(TEG)描记分法、出凝血时间检测。结果 照后7 d照射对照组、综合对症组血小板聚集率明显降低,TEG凝固时间(k)值升高,而细胞因子治疗组则变化不明显。照射后14 d照射对照组TEG各项参数变化最为明显,表现为凝血反应时间(r)、凝固时间(k)、r+k和血栓最大凝固时间(M)值大幅度升高,凝血时间、血栓最大凝固时间延迟,血栓最大弹力度(Ma)值大幅度下降,血栓最大弹力幅度减小。细胞因子治疗组各项参数均好于综合对症组。照射对照组照射后14 d凝血酶时间明显延长,综合对症和细胞因子组于照后2~3周凝血酶时间最长,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照后42 d,血小板体外聚集实验综合对症组75%动物血小板聚集功能处于极低水平(正常值的20%以下),而细胞因子对症组仅有33%动物血小板聚集功能处于极低水平。结论 细胞因子新组合治疗可明显改善急性放射病比格犬血小板聚集和凝血功能。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凝血及纤溶功能变化在原发性肝癌介入治疗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原发性肝癌患者189例为试验组,男111例,女78例,年龄45~86岁,平均(66.8±5.2)岁;正常对照组63例,其中男40例,女23例,年龄40~70岁,平均(55.8±6.2)岁.试验组于术前及术后检测凝血、纤溶、血常规及生化等系列指标,包括P-选择素(Ps),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uPA),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PAI),活化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含量(Fg),凝血酶时间(TT),凝血因子Ⅶ(FⅦ),凝血因子Ⅷ(FⅧ)及凝血因子X(FX),观察凝血/纤溶功能及酸碱失衡的变化,分析可能存在的影响因素及其与凝血/纤溶功能的相关关系.结果 试验组患者介入治疗前PT、APTT、Tr、Ps、vWF、uPA均升高,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g、FⅦ、FⅧ、FX均降低,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介入治疗后PT、APTT、TT、Pss、vWF、uPA均升高,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g、FⅦ、FⅧ、FX均降低,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介入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PT、APTr、TT、Ps、vWF、uPA均降低(P<0.05);FⅦ、FⅧ均升高(P<0.05).结论 原发性肝癌患者出现凝血功能障碍、纤溶功能亢进,经介入治疗后减轻,但未恢复正常,出凝血指标可能作为评价预后的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血栓弹力图与凝血四项在眼科疾病中的应用。方法:选取我院2021年1月-12月同时检测TEG、凝血四项的80例眼科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白内障组患者20例(白内障组),视神经炎患者20例(视神经炎组),玻璃体积血患者20例(玻璃体积血组),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患者20例(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组)。选取同期健康体检人群20例,作为对照组。研究分析TEG与凝血四项数据结果。结果:各研究组与对照组比较,TEG结果异常例数及异常率均增高(P<0.05);白内障组:R值和K值降低,Angle角、MA值增高(P<0.05)。玻璃体积血组:R值和K值降低,Angle角增高(P<0.05)。视神经炎组及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组:R值降低(P<0.05)。在凝血四项中仅白内障组及视神经炎组出现APTT延长(P<0.05)。患者凝血酶原时间与凝血反应时间、血块形成时间呈现正相关,并与血块形成速率、最大振幅呈现负相关;患者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与凝血反应时间、血块形成时间呈现正相关,同时与血块形成速率、最大振幅呈现负相关。结论:白内障组、视神经炎组及玻璃体积血组血液处于高凝状...  相似文献   

19.
张颖  任惠彦  郑燕蓉 《武警医学》2016,27(4):353-355
 目的 探讨大量输血对受血者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01至2015-05首钢医院收治的85例需大量输血患者(≥1200 ml)的临床资料,分别于术前、术后第1 天及第3天对受血者的血细胞计数值(HGB、HCT、PLT等)、血凝指标值(FIB、APTT、PT等)进行测量,观察各数值变化,以分析大量输血对受血者凝血功能的影响。结果 与术前相比,术后第1天受血者的PLT值明显降低,且术后第3天仍未恢复术前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1天,受血者的HCT值、HGB值均显著高于手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3天受血者的HCT、HGB值较术前水平高。术后第1天,患者的FIB值明显较术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3天,患者的FIB值高于术前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第1天受血者的PT、TT、APTT均较术前明显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3天,受血者的PT、TT、APTT值较术后第1天有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大量输血后,受血者血小板显著减少,凝血功能大幅度下降,应加强监测,及早发现可能的凝血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老年全髋关节置换术(THA)患者应用骨水泥假体的手术效果及对患者凝血功能变化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6年12月珠海市人民医院行THA手术治疗的256例老年患者临床资料,其中128例采用骨水泥型假体(骨水泥组)、128例采用非骨水泥型假体植入(非骨水泥组),对比两组的手术指标、术后髋关节功能指标、凝血相关指标。结果骨水泥组患者的手术时间(130.6±19.4)min长于非骨水泥组(103.2±15.8)min(P0.05);骨水泥组和非骨水泥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3、6个月,骨水泥组Harris功能评分[(45.2±11.6)、(71.8±9.2)、(83.1±7.4)]分,非骨水泥组[(47.0±13.4)、(73.0±10.8)、(84.8±9.5)]分,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3、6个月两组患者的Harris功能评分均呈显著的升高趋势;术前,骨水泥组和非骨水泥组的PTA、APTT、Fib、R值、k值、α角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假体植入30min,骨水泥组患者的PTA(82.9±4.7)%、Fib(3.59±0.31)g/L、α角(73.0±12.1)°均显著高于非骨水泥组的PTA(79.4±4.4)%、Fib(3.10±0.28)g/L、α角(67.2±11.6)°(P0.05),骨水泥组的APTT(33.3±3.9)s、R值(4.04±0.69)min、k值(1.47±0.09)min小于非骨水泥组的APTT(36.8±4.1)s、R值(4.98±0.87)min、k值(1.61±0.12)min(P0.05);术后3h,骨水泥组和非骨水泥组的PTA、APTT、Fib、R值、k值、α角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P0.05)。两组患者的手术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THA手术患者应用骨水泥假体植入治疗,术后髋关节功能与非骨水泥假体无差别,但是骨水泥假体植入后3h内患者发生高凝的风险增加,需要密切监视患者的凝血功能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