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尿毒症腹膜转运特性对非糖尿病腹膜透析患者营养的影响。方法根据腹膜平衡试验(PET),将3 l例腹膜透析患者腹膜分为低转运(L)、低平均转运(LA)、高平均转运(HA)、高转运(H)4种类型,比较4种转运特性腹膜透析患者腹透6个月后血清白蛋白(ALB)、血清转铁蛋白(TF)、血红蛋白(Hb)、主观综合性营养评估法(SGA)。结果高转运腹膜组与低转运、低平均转运、高平均转运组比较,ALB、TF、Hb、SGA均显著降低(P<0.05);高转运腹膜组与低转运组比较,ALB、TF、、SGA均显著降低(P<0.05)。结论在溶质清除相同的条件下,腹膜转运性高的腹透患者营养状况明显差于腹膜转运低的腹透患者。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不同胎龄早产儿维生素D受体基因特点及其与骨矿化水平、25-羟维生素D-3[25-(OH)D3]的相关性。方法选取自2015年1月至2017年5月出生的早产儿72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胎龄划分为A组(28~32周,n=60)、B组(32~34周,n=160)与C组(34~36周,n=500)。测定并比较各组早产儿血清25-(OH)D3水平及骨定量超声波速度(SOS)值,分析维生素D受体基因特点及其与血清25-(OH)D3水平、骨定量SOS值相关性。结果血清25-(OH)D3水平及骨定量SOS值比较,B组、C组早产儿均高于A组,且C组高于B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C组FF、Ff基因型明显低于A组,ff基因型高于A组,且C组FF、Ff基因型明显低于B组,ff基因型高于B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C组F等位基因频率明显低于A组,f等位基因频率明显高于A组,且C组F等位基因频率明显低于B组,f等位基因频率明显高于B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早产儿维生素D受体基因与血清25-(OH)D3水平、骨定量SOS值呈显著负相关(P<0.05)。结论不同胎龄早产儿维生素D受体基因多态性和血清25-(OH)D3、骨矿化水平密切相关。维生素D受体基因多态性和维生素D缺乏所致的骨代谢疾病具有相关性,F等位基因高的早产儿更具骨代谢疾病的风险。  相似文献   

3.
刘艳青 《西南军医》2017,(6):567-569
目的 探讨腹膜透析患者转归情况及影响转归的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本院2010年5月-2012年2月收治的172例腹膜透析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患者转归情况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分析影响腹膜透析患者转归的危险因素.结果 临床资料显示172例腹膜透析患者死亡20例(11.63%),其中以因心血管病变死亡7例(35.00%)居首位;存活152例(88.37%),其中以继续腹膜透析82例(47.67%)居多.分析影响腹膜透析患者转归的单因素显示:死亡组患者年龄、性别、透析龄、血红蛋白、透析液总剂量分别与存活组比较无明显差别(P>0.05);死亡组体重、动脉压、血肌酐、血浆白蛋白明显低于存活组(P<0.05);经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体重≥65 kg不是影响腹膜透析患者转归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动脉压>105 mmHg、血肌酐>133μmol/L、血浆白蛋白<35 g/L是影响腹膜透析患者转归的独立危险因素(P<0.001).结论 腹膜透析患者预后不佳,动脉压、血肌酐、血浆白蛋白异常是影响腹膜透析患者转归的独立危险因素,积极进行降动脉压、血肌酐及升血浆白蛋白治疗可提高腹膜透析患者的预后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患者25羟维生素D3[25 hydroxy vitamin D,25(OH)D3]水平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17年1月—2019年1月在空军特色医学中心血液净化中心接受血液透析治疗的尿毒症患者90例,根据其25(OH)D3水平分为25(OH)D3低下组(缺乏+不足)、正常组,并化验血红蛋白(hemoglobin,Hb)、血磷(P)、血钙(Ca)、全段甲状旁腺激素(intact parathyroid hormone,iPTH)、血白蛋白(albumin,Alb)、血清碱性磷酸酶(serum alkaline phosphatase,ALP)、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三酰甘油(triglyceride,TG)、高密度脂蛋白(high density lipoprotein,HDL)、低密度脂蛋白(low density lipoprotein,LDL)等指标.结果 本组患者共发生25(OH)D3水平低下64例,发生率71.1%(64/90).25(OH)D3低下组在身高、性别、Hb、TG、HDL水平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分析表明,身高、Hb、HDL与25(OH)D3水平相关;多因素回归分析表明显示,Hb、HDL是影响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25(OH)D3水平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存在25(OH)D3水平低下,Hb、HDL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25(OH)D3水平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25-羟维生素D(25-OH-vitamin D,25OHD)与糖尿病足溃疡(diabetic foot ulcer,DFU)之间的相关性,为预防和治疗DFU提供临床依据。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022年3月在空军特色医学中心内分泌科住院治疗的586例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有无DFU分为DFU组(318例)和无DFU组(268例)。分别记录患者年龄、性别、DM病程、吸烟史、饮酒史、25OHD水平及各项血液生化指标,比较2组指标的差异;并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25OHD和DFU之间的相关性,比较不同Wagner分级的DFU患者25OHD水平变化情况。结果 2组患者年龄、DM病程、收缩压、舒张压、BMI、血清肌酐、尿素氮、总胆固醇、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丙氨酸转氨酶、天冬氨酸转氨酶、白蛋白、白细胞计数、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25OHD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Z=4.845~144.330,P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25OHD是DFU的独立保护因素(OR=0...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稳定型冠状动脉疾病患者血清γ-谷氨酰转移酶(GGT)水平与25-羟基维生素D[25(OH)D]的相关性。方法选取自2019年7月至2022年3月于合肥市第八人民医院住院治疗的139例稳定型冠状动脉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据患者血清25(OH)D状态将其分为A组[25(OH)D<10 ng/ml,n=49]、B组[25(OH)D 10~20 ng/ml,n=72]和C组[25(OH)D>20 ng/ml,n=18]。比较3组患者一般资料、实验室指标。相关性分析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进一步明确GGT水平与维生素D缺乏严重程度的关系。结果各组患者男性比例、吸烟史比例、中性粒细胞计数、糖化血红蛋白、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甘油三酯、脂蛋白(a)、GGT、白蛋白、超敏C反应蛋白、SYNTAX积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GT、糖化血红蛋白、中性粒细胞计数、甘油三酯、脂蛋白(a)、超敏C反应蛋白、SNYTAX积分均与25(OH)D水平呈负相关(P<0.05),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白蛋白与25(OH)D水平呈正相关(P<0.05)。25(OH)D、丙氨酸转氨酶、天冬氨酸转氨酶、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与GGT水平独立相关(P<0.05)。GGT鉴别维生素D缺乏的阈值为20 U/L,ROC曲线下面积为0.691(95%可信区间0.532~0.772),灵敏度为69.3%,特异度为60.8%。结论稳定型冠状动脉疾病患者血清GGT水平与25(OH)D水平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高纤低蛋白饮食联合骨化醇胶丸对老年慢性肾病(CKD)患者25-羟维生素D[25-(OH)D]、炎症因子及肾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自2018年9月至2019年3月于荆州市中心医院进行治疗的120例CKD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60例。A组患者采用高纤低蛋白饮食治疗;B组在A组基础上联合骨化醇胶丸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6个月后血清25-(OH)D、钙、磷、钾水平,肾功能指标以及炎症因子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TNF-α)之间的差异。结果治疗后,B组血清25-(OH)D、血清钙水平显著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的血清磷、血清钾水平显著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肌酐、尿素氮、24 h微量蛋白尿均显著下降,且B组患者肌酐、尿素氮、24 h微量蛋白尿水平均显著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hs-CRP、TNF-α水平均有明显下降,且B组患者的hs-CRP、TNF-α水平显著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纤低蛋白饮食联合骨化醇胶丸能改善25-(OH)D水平,改善血清钙、血清磷代谢及肾功能指标,改善患者微炎症状态。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腹膜转运特性与持续性非卧床腹膜透析(CAPD))患者营养状况之间的关系。方法按照腹膜平衡试验(PET)计算结果,将62例稳定的CAPD患者分为高转运(H)组和低转运(L)组。测定血浆和腹透透出液营养指标:总蛋白、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转铁蛋白(TF),并计算蛋白质分解率(nPCR)、标准化总氮出现率相当蛋白(nPNA)、瘦体质量%(LBM%)。同时观察透析充分性指标:每周总肌酐清除率(TCcr/W)与每周尿素清除指数[Kt/(v.W)],进行主观综合性营养评估(SGA)。比较两组营养状态及分析相关因素。结果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H组患者腹透液与血中肌酐比值(D/Pcr)和TCcr显著高于L组(P<0.05),而血肌酐(Scr)水平较L组显著降低(P<0.01),H组每日经腹透液丢失的总蛋白质、Alb均显著高于L组(P<0.05)。两组患者营养状况指标比较:H组的Alb、TF水平和SGA评分显著低于L组(P<0.05),其他营养指标也低于L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中及经腹透透出液丢失的白蛋白与转运类型相关。结论高转运腹膜透析患者营养状态较低转运者差,故应加强对高转运CAPD患者的营养管理及饮食指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老年继发孔房间隔缺损(ASD)肺动脉压力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0年4月至2019年3月北部战区总医院先心病内科收治的接受封堵治疗的401例老年继发孔ASD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患者年龄将患者分为A1组(n=219,年龄60~65岁)、A2组(n=122,年龄65~70岁)、A3组(n=60,年龄≥70岁)3组。根据缺损直径大小将患者分为直径<20 mm组(n=194)和直径≥20 mm组(n=207);将直径<20 mm组分为B1组(n=109,缺损直径<15 mm)、B2组(n=85,缺损直径15~20 mm),将直径≥20 mm组患者分为B3组(n=97,缺损直径20~25 mm)、B4组(n=110,缺损直径≥25 mm)。所有患者接受右心导管检查,收集患者性别、年龄、身高、体质量、体表面积、缺损直径、心胸比值、肺动脉平均压(mPAP)。结果 A3组肺动脉收缩压、mPAP均高于A1组和A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3组心胸比值高于A1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缺损直径≥20 mm组肺动脉收缩压、mPAP均显著高于缺损直径<20 mm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B1组比较,B2组、B3组、B4组mPAP≥25 mmHg比例显著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B1比较,B3组、B4组肺动脉收缩压、mPAP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B1组比较,B2组、B3组、B4组心胸比值更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年龄组患者肺动脉压力构成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缺损直径和年龄是影响老年ASD肺动脉压力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心脏康复治疗前后稳定性冠心病患者运动能力、动脉僵硬度和血脂的变化,探讨心脏康复对不同动脉僵硬度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2017年8月~2019年8月确诊为稳定性冠心病的患者60例,年龄50~80岁,按照动脉僵硬度分为两组,颈股脉搏波传导速度(cfPWV)<10 m/s列入非动脉僵硬组(n=30),cfPWV...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血清25-羟基维生素D[血清25(OH)D]水平与老年脑小血管病变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北部战区总医院2015—2016年收治的163例腔隙性脑梗死患者(腔隙性脑梗死组)、120例脑白质病变患者(脑白质病变组)及158例同年龄段健康体检者(健康组)的临床资料,比较3组研究对象的血清25(OH)D水平,记录3组研究对象血清25(OH)D充足、缺乏、不足的比例,并进行血清25(OH)D与腔隙性脑梗死、脑白质病变的相关性分析。结果腔隙性脑梗死组血清25(OH)D缺乏患者比例高于健康组(43.6%比23.4%),脑白质病变组血清25(OH)D缺乏患者比例高于健康组(39.2%比23.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25(OH)D水平每降低10 ng/ml时,腔隙性脑梗死组回归系数为0.24(95%可信区间为0.03~0.48,P<0.05),脑白质病变组比值比为2.11(95%可信区间为1.50~3.26,P<0.05);血清25(OH)D缺乏时,腔隙性脑梗死组回归系数为0.53(95%可信区间为0.05~0.89,P<0.05),脑白质病变组比值比为2.85(95%可信区间为1.28~6.32,P<0.05)。结论血清25(OH)D水平与老年腔隙性脑梗死和脑白质病变显著相关,可通过监测血清25(OH)D水平预防腔隙性脑梗死和脑白质病变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血清25-羟维生素D[25 hydroxyvitamin D,25(OH)D]水平与2型糖尿病肾病发生、发展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型糖尿病患者94例,根据尿白蛋白/肌酐比值分为正常蛋白尿组、微量蛋白尿组及大量蛋白尿组3组,同时选择3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正常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测定25(OH)D水平,常规测定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肾功能、β2-微球蛋白、血脂、血钙、血磷及血压指标。25(OH)D与各指标之间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2型糖尿病各组25(OH)D水平均低于正常对照组,且在正常蛋白尿组、微量蛋白尿组及大量蛋白尿组依次降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84-339,P<0.05)。25(OH)D与糖尿病病程、年龄、体质指数、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收缩压、尿素氮、肌酐、β2-微球蛋白、尿酸、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呈负相关(r为-0.571~-0.194,P<0.05),与血钙呈正相关(r=0.253,P=0.005)。结论25(OH)D与2型糖尿病肾病相关,并能反映其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调查分析儿童血清维生素D营养状况及与超声骨密度关系,为科学合理补充维生素D及钙剂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儿保科门诊常规体检的1~10岁儿童368名为研究对象,采用化学发光法测定血清25-羟维生素D水平,定量超声骨密度仪测取骨密度值.结果 所选儿童血清25-羟维生素D平均水平为(28.36±12)ng/ml,超声骨密度平均水平为(-0.07±0.10).随着年龄增加,维生素D水平逐渐下降,25-羟维生素D缺乏组、不足组中超声骨密度不足率均较充足的组别高(P<0.05),男女童25-羟维生素D及超声骨密度均值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6~岁年龄组25-羟维生素D与骨密度呈正相关(P<0.05).结论 泸州市儿童25-羟维生素D及超声骨密度普遍不足,两者仅在一定年龄可能有关,临床上应结合两种检查,科学合理补充维生素D及钙剂.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老年腹膜透析(peritoneal dialysis,PD)患者微炎症状态、营养状况与透析充分性的关系。方法按照超敏C-反应蛋白(hs-CRP)≤5 mg/L和hs-CRP>5 mg/L,将腹膜透析患者分为两组,比较两组间营养状况指标及透析充分指标与炎症指标的关系。结果两组患者血清白蛋白(ALB)、转铁蛋白(TF)、前白蛋白(PA)、血红蛋白(HGB)、hs-CRP、尿素清除率(Kt/V)、标准化蛋白分解率(nPCR)、改良定量主观整体评估(MQSGA)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腹膜透析患者存在微炎症状态。微炎症状态与营养不良及透析充分性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血液透析与腹膜透析对进入终末期肾病(ESRD)的常染色体显性多囊肾病(ADPKD)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自1999年3月至2014年8月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肾内科收治的43例ADPKD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初始透析方法的不同,将43例患者分为血液腹膜透析组(n=20)及血液透析组(n=23)。随访期间,记录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并对两组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率进行比较。以全因死亡为终点事件,绘制生存曲线,采用Kaplan Meier法和LogRank检验对两组患者存活率进行比较。结果本研究共43例患者,最长随访147个月。腹膜透析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5.0%(1/20),血液透析组26.1%(6/23),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访期内,腹膜透析组患者,存活率85.0%(17/20),血液透析组存活率73.9%(17/23),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膜透析与血液透析均是ADPKD肾衰竭患者的有效肾替代治疗方法。与腹膜透析比较,血液透析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概率较低。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外周血25(OH)D与T淋巴细胞亚群及α-干扰素(IFN-α)的关系。方法选取自2015年4月至2017年3月西安市第五医院风湿科收治的87例SLE患者作为SLE组,另外选择同期于我院体检中心体检的62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健康组。比较两组血清中25(OH)D、α干扰素(IFN-α)水平及T淋巴细胞亚群的表达,同时比较不同病情和维生素D水平的SLE患者血清中25(OH)D、IFN-α水平及T淋巴细胞亚群的表达情况。另外,分析SLE患者外周血中25(OH)D水平与及T淋巴细胞亚群表达及IFN-α水平的相关性。结果与健康组比较,SLE组患者血清中25(OH)D、CD3~+、CD4~+及CD4~+/CD8~+水平明显降低,而血清中IFN-α、CD8~+、Th17和Treg水平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活跃期SLE患者血清中25(OH)D、CD3~+、CD4~+及CD4~+/CD8~+水平明显低于缓解期患者,而血清中IFN-α、CD8~+、Th17和Treg水平显著高于缓解期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SLE患者外周血中维生素D水平下降,CD3~+、CD4~+及CD4~+/CD8~+明显降低,而IFN-α、CD8~+、Th17和Treg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SLE患者血清中25(OH)D水平与CD3~+、CD4~+及CD4~+/CD8~+呈正相关(P<0.05),而与IFN-α、CD8~+、Th17和Treg呈负相关(P<0.05)。结论SLE患者外周血中25(OH)D水平与T淋巴细胞亚群及IFN-α密切相关,其可能是通过调节T淋巴细胞亚群及IFN-α治疗SLE。  相似文献   

17.
王鑫 《临床军医杂志》2005,33(2):158-159
目的评价老年病人腹膜透析的疗效。方法对已进行透析6个月以上能定期门诊随访的腹膜透析患者,根据年龄分为两组:评估时年龄≥60岁为老年组,年龄<60岁为非老年组。观察两组病人透析前后血压、营养性指标(包括血脂、血红蛋白、血浆总蛋白和白蛋白)、充分性指标(包括Ccr和KT/V)及生存率变化。结果两组病人透析前与透析后比较,血压、血红蛋白和血脂差异无显著性(P>0.05);老年组血浆总蛋白和白蛋白浓度降低,而非老年组无变化;老年组Ccr明显低,其中两组腹膜Ccr无差别,主要是老年组残肾Ccr更低;KT/V两组无差别;两组病人的1年、2年及3年的生存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腹膜透析简便易行,安全有效,适用于老年病人持续性透析。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退出腹膜透析的尿毒症患者改做血液透析时肝素抗凝治疗用量增加的原因。方法:回顾分析24例退出腹膜透析改做血液透析患者病历资料,以24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作对照,统计两组患者血液透析时肝素用量。全部患者测定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血浆纤维蛋白原(FIB)、血浆白蛋白(Alb)、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HDL)、载脂蛋白A(ApoA)、载脂蛋白B(ApoB)。结果:退出腹膜透析组PT、APTT缩短(P<0.05),FIB增加(P<0.05)。Alb显著下降(P<0.01),TG、ApoB升高(P<0.01)。结论:退出腹膜透析的尿毒症患者凝血常规异常,有低蛋白血症和血脂异常,血液呈高粘状态,行血液透析时,需增加肝素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老年腹膜透析患者发生低钾血症的临床意义及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解放军第四六三医院肾内科自2008年7月至2015年8月收治的腹膜透析治疗的72例老年尿毒症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血清钾水平与营养因素(如血清白蛋白、血清磷、总胆固醇、甘油三酯)、贫血和总体SGA评分成正相关。而尿量、每日腹膜透析剂量较多的组间,易发生低钾血症,与对照组比较,两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研究数据还表明,女性、原发病为糖尿病的老年患者低钾血症的发生率明显高于非低钾血症组。结论采用个体化疾病知识宣教、加强饮食指导、合理确定腹膜透析剂量,是避免和防止腹膜透析患者发生低钾血症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患者HBV-DNA载量与外周血CD4+CD25+、白细胞介素33(IL-33)水平、肝组织病理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自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收治的104例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HBV-DNA载量将患者分为高载量组(HBV-DNA载量>1.0×105 IU/ml,n=71)与低载量组(1.0×103 IU/ml5 IU/ml,n=33)。比较两组患者外周血CD4+CD25+、IL-33水平与肝组织病理。采用Spearman法检验CD4+CD25+、IL-33与HBV-DNA的相关性。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检测HBV-DNA载量的影响因素。结果 高载量组患者CD4+CD25+、IL-33均高于低载量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纤维化分期、肝炎症活动分级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CD4+CD25+、I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