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探讨急诊内镜下套扎治疗肝硬化食管曲张静脉破裂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对68例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出血的患者行急诊内镜下套扎治疗。结果:急诊止血成功率94.1%;止血成功后近期再出血5例,其中2例行2次套扎止血成功;2例止血失败,2例近期再出血患者行血管介入手术后止血成功;死亡3例。结论:急诊EVL是治疗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一种安全而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
邓应江  敖智容  秦红  刘伟 《西南国防医药》2012,22(10):1066-1068
目的 研究影响内镜下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术内镜下套扎术(EVL)疗效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140例行EVL患者的临床资料,寻找影响EVL疗效的危险因素.结果 早期再出血组与未出血组的出血次数、Grade分级、Child-Pugh分级、门静脉宽度、曲张静脉根数、结扎静脉根数、丙氨酸转移酶、天门冬氨酸转移酶、总胆红素、凝血酶原活动度等观察指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以上各项指标均为EVL术后早期再出血的危险因素.结论 对于食管静脉曲张出血的患者,在行EVL前,应该仔细评价患者的各项临床指标,对患者进行危险分层,做好充分的术前准备,筛除高危患者,尽可能地减少术后早期再出血的发生率,延长患者寿命.  相似文献   

3.
上消化道出血是内科常见急症之一,而肝硬化门脉高压引起上消化道出血更是起病突然,出血量大,多会危及生命,而早期及时有效的止血是治疗的关键。近年来除药物治疗外,内镜下治疗已成为常用的有效止血治疗方法,为提高内镜下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成功率,高质量的临床护理是必需的。我科对55例肝硬化食管曲张静脉破裂出血患者采用内镜下套扎治疗后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将手术前后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 本研究目的 在于研究MELD模型结合内镜检查在预测AVH后1 w内再出血和死亡风险中的作用.方法 收集2009年3月~2010年10月因AVH而入院的124例肝硬化病人的住院资料,回顾分析与AVH后再出血和死亡风险相关的因素.结果 1 w内共有15例(12.1%)死亡,43例(34.7%)发生再出血;MELD积分≥18、内镜下有活动性渗血或血凝块者,AVH后1 w再出血和死亡风险增加.结论 MELD积分升高、内镜见出血危险因素的AVH病人,1 w内死亡和再出血的风险增加,其中MELD积分升高是有力的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比较经皮肝穿刺胃曲张静脉栓塞术(PTVE)联合或不联合部分脾动脉栓塞术(PSE)治疗急性食管胃底曲张静脉破裂出血的临床效果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7年1月采用单纯PTVE或PTVE联合PSE治疗的56例急性活动性食管胃底曲张静脉破裂出血患者临床资料,其中PTVE组22例、PTVE联合PSE组34例。结果术后所有患者活动性上消化道出血完全停止。PTVE联合PSE组白细胞、血小板水平升高显著高于PTVE组(P=0.002,P=0.032)。Log-Rank分析表明两组无事件生存时间(EF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571,P=0.210),Cox回归分析表明Child-Pugh评分与再发出血显著相关(HR=1.296,95%CI=1.130~1.488,P<0.001)。结论 PTVE及PTVE联合PSE两种介入手术均可有效地治疗食管胃底曲张静脉破裂活动性出血,两者远期出血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PTVE联合PSE可显著改善患者脾功能亢进表现。Child-Pugh评分增高是术后再发出血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6.
门脉高压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是临床常见的消化系危重疾病,开展放射介入治疗和在内镜下的止血、去除曲张静脉以及预防再出血方面已取得很多成就。一、食管曲张静脉的应用解剖食管X线钡剂检查和内镜观察是诊断的主要依据,内镜诊断更确切。根据内镜肉眼观察,食管静脉曲张有Palmer和Dagradi分类法及日本门脉高压研究协会的形态(F)、部位(L)、颜色(C)分类法。Kitano应用徽细树脂模型技术制成人体食管下段及胃底部包括毛细血管网在内的完整立体显微血管模型。正常人体可见四层静脉即内膜静脉、浅表静脉丛、深静脉和外膜静脉。  相似文献   

7.
TH胶栓塞胃冠状静脉曲张在门静脉高压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α氰基丙烯酸正辛酯(TH胶)在胃冠状静脉栓塞术联合部分脾脏栓塞术治疗门脉高压胃底食管曲张静脉破裂出血的可行性和疗效。方法:对27例门脉高压胃底食管曲张静脉破裂出血的病人应用TH胶为栓塞剂经皮肝穿行胃冠状静脉栓塞术联合部分脾脏栓塞术。结果:所有患者均手术成功,止血率达100%。1月后,胃镜及钡餐检查,食道静脉曲张消失率为70.4%。随访6~12个月1例因胃粘膜病变出血,余者病情好转或稳定。结论:应用TH胶胃冠状静脉栓塞联合部分脾栓塞手术安全,创伤小,止血率高,再出血率低,是治疗门脉高压并食道胃底静脉曲张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消化内镜联合四联疗法对胃溃疡伴活动性出血的治疗效果,并分析其再出血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6年9月至2018年9月焦作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中央医院消化科收治的88例胃溃疡伴活动性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4例,观察组患者采用消化内镜联合四联疗法治疗,对照组患者单纯采用四联疗法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再出血的发生情况,并分析再出血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治疗2周后,观察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Mann-Whitney U=708.500,Z=-2.380,P=0.017);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血红蛋白含量低、溃疡为A1期及未联合消化内镜治疗是患者再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OR=1.792、1.165、1.879,P=0.015、0.022,0.031)。结论胃溃疡伴活动性出血患者应用消化内镜联合四联疗法治疗,可有效提高治疗效果,降低再出血发生率,且患者血红蛋白含量低及溃疡为A1期也是胃溃疡伴活动性出血患者再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应加以重视。  相似文献   

9.
积极稳妥地开展门脉高压症的介入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70年代,介入放射学开始"介入"到门脉高压症并发症的治疗,第一次突破性的进展是Lunderquist教授开创经皮经肝穿刺门静脉,栓塞曲张的食管胃底静脉(PTE),达到治疗门脉高压引起的消化道出血,临床止血成功率70%~90%.由于门脉压力不能改善,致使术后半年再出血率达38%~70%,2年再出血率71%~90%,而且在肝硬化腹水和门脉血栓形成的病例操作成功率低.  相似文献   

10.
【摘要】 目的 评价CT门静脉成像(CTPV)对比内镜在肝硬化食管胃静脉曲张出血(EGVB)患者急诊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em-TIPS)前评估中的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7月1日至2019年6月30日在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接受em-TIPS术治疗的82例急性EGVB患者临床资料。分析CTPV与DSA诊断食管胃静脉曲张(EGV)分型、CTPV与术前内镜诊断EGV分型和分级的一致性。 结果 82例成功完成em-TIPS术。其中80例(97.6%)术后成功止血,2例术后发生再出血。CTPV与DSA诊断EGV分型完全一致:GOV1型55例,GOV2型21例,IGV1型6例。23例患者接受术前内镜检查,CTPV与术前内镜诊断EGV分型、分级结果的一致性均较高,Kappa值分别为0.79、0.78,均P<0.001。 结论 肝硬化急性EGVB患者em-TIPS术前接受CTPV评估可行且有效,可作为无法或无条件行急诊内镜检查和治疗患者术前评估的替代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肝癌患者动脉灌注化疗栓塞(TACE)后肝功能严重失代偿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 TACE治疗的109例患者,单因素分析性别、年龄、外科切除史、肝硬化史、肿瘤大体分型、TACE 次数、动门静脉瘘、门脉癌栓、Child-Pugh 分级、血清总胆红素、白蛋白、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吲哚菁绿15 min 滞留率和术中碘油用量与术后发生严重肝功能失代偿的相关性,并将有统计学意义(P <0.05)的结果引入 Logistic 回归模型分析。结果肝硬化、Child-Pugh 分级、门脉癌栓、白蛋白和吲哚菁绿15 min 滞留率与术后发生严重的肝功能失代偿相关,多项 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肝硬化、门脉癌栓和吲哚菁绿15 min 滞留率是导致术后发生严重肝功能失代偿的危险因素。结论导致 TACE 后发生肝功能严重失代偿的危险因素有肝硬化、门脉癌栓和吲哚菁绿15 min 滞留率,需要在术前评估中引起警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经皮胃底曲张静脉栓塞术(PTVE)联合部分脾动脉栓塞术(PSE)治疗胃底曲张静脉出血的疗效。资料与方法27例肝硬化合并食管胃底曲张静脉破裂出血患者(18例急性出血,9例择期手术),21例患者同时实施PTVE+PSE,6例患者PTVE后5~7天再行PSE。对术前、术后门静脉压力变化进行测量;术后1~24个月观察再出血的发生率及胃镜随访胃底曲张静脉消退情况。结果18例急诊手术患者术后出血即刻停止,即时止血率100%。PTVE栓塞后门静脉压升高,同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TVE+PSE后门静脉压有所降低,但同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3例术后胃镜随访,显示胃底曲张静脉完全消失9例,部分消失14例,4例门静脉高压性胃病表现。随访期间1~12个月内再出血率为11.11%(3/27),12~24个月因肝功能衰竭死亡2例,再出血率为28.0%(7/25)。6例为曲张静脉出血,其中1例再次行PTVE栓塞曲张静脉后止血,4例为门静脉高压性胃病出血。结论PTVE具有满意的止血效果和消除胃底曲张静脉,联合PSE能抵消PTVE所致的门静脉压升高。PTVE联合PSE既可行急诊止血,亦可作为...  相似文献   

13.
肝硬化发展到中晚期常常出现许多严重并发症,包括上消化道大出血、脾功能亢进症、肝肾综合征、顽固性腹水等,其中食管、胃底曲张静脉破裂出血是最危重的并发症.临床常用的治疗方法有:内科药物、内镜下套扎、外科手术止血等,但其疗效均不令人满意[1].目前国内外介入放射学者采用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transjugular intrahepatic portosystemic shunt,TIPS)治疗晚期肝硬化患者,即在肝静脉和肝内门脉之间建立一个分流通道,使部分门脉血流直接进入体循环,从而达到降低门脉压力的目的[1].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经皮穿肝胃底曲张静脉栓塞治疗肝硬化门脉高压急症上消化道出血的可行性及临床应用。方法 12例肝炎肝硬化病人均伴有不同程度的门静脉高压及消化道出血史 ,全部患者行胃镜检查均有胃底静脉曲张。超声引导下经皮穿肝至门脉造影 ,依据胃底曲张静脉的范围、数目及血流情况选择适当栓塞剂逐一栓塞胃冠状静脉、胃短静脉至再次造影时曲张静脉消失 ,栓塞前后记录门静脉压力变化。结果  12例患者栓塞后均停止出血 ,止血率 10 0 %。无 1例严重并发症出现 ,1例患者术后 3周死于心脏功能衰竭。 1个月生存率达 92 %。结论 超声导引下经皮穿肝胃底曲张静脉栓塞术治疗肝硬化门脉高压性急性消化道出血是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消化内镜联合四联疗法对胃溃疡伴活动性出血的治疗效果,并分析其再出血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2016年9月至2018年9月焦作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中央医院消化科收治的88例胃溃疡伴活动性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按照入院顺序单双号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4例,观察组患者采用消化内镜联合四联疗法治疗,对照组患者单纯采用四联疗法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再出血的发生情况,并分析再出血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治疗2周后,观察组患者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Mann-Whitney U=708.500,Z=-2.380,P=0.017);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血红蛋白含量低、溃疡为A1期及未联合消化内镜治疗是患者再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OR=1.792、1.165、1.879,P=0.015、0.022、0.031)。结论 胃溃疡伴活动性出血患者应用消化内镜联合四联疗法治疗,可有效提高治疗效果,降低再出血发生率,且患者血红蛋白含量低及溃疡为A1期也是胃溃疡伴活动性出血患者再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应加以重视。  相似文献   

16.
陈光明 《西南军医》2012,14(2):241-242
目的评价目前三腔二囊管在肝硬化食管胃底曲张静脉破裂出血时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有呕血症状并经胃镜确诊为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肝硬化患者153例,200人次。分成A、B两组。A组治疗措施包括垂体后叶素加H2受体阻断剂联合或不联合三腔二囊管,B组包括SS(生长抑素)加PPI(质子泵抑制剂)联合或不联合三腔二囊管。统计两组患者的出血情况、止血时间、治疗结果以及三腔二囊管的使用情况。结果止血时间两组间无统计学意义;B组三腔二囊管使用例次及第1次出血时的使用率已明显降低,三腔二囊管的压迫时间明显缩短;三腔二囊管止血成功率在A、B两组无统计学意义;联合三腔二囊管治疗组死亡率高于仅用药物治疗组。结论 SS和PPI的联合使用能提高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止血率,三腔二囊管不能降低患者的死亡率,故药物治疗可作为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经皮经肝食管胃底静脉栓塞术(PTO)在治疗肝硬化静脉曲张的应用价值。方法对56例肝硬化合并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患者施行PTO治疗,其中35例因急性上消化道出血行急症止血治疗,10例为消化道出血停止后择期栓塞,11例肝硬化伴重度食管静脉曲张行预防性PTO治疗。结果56例患者食管胃底曲张静脉插管、栓塞成功率达100%。35例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急症栓塞术后均止血成功;11例行预防性PTO治疗病例,术后复查食管静脉曲张7例接近正常,4例静脉曲张程度由重度降为轻度。47例接受2~60个月随访,再出血5例,死亡4例,原因分别为再发消化道出血(1例),肝功能衰竭(1例),合并肝癌(2例)。结论对于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患者,PTD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门静脉高压症介入断流术与外科断流术的临床对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介入断流术与外科断流术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食管胃底曲张静脉出血的临床效果.资料与方法 一组为介入科对73例经临床诊断为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性曲张静脉出血的患者,作经皮穿刺曲张静脉硬化栓塞和部分性脾动脉栓塞治疗.另一组为肝胆外科对98例门静脉高压症患者,行外科断流术.比较两组术后反应和并发症;以及住院时间和治疗费用;追踪随访术后肝功能、复发出血情况和生存状态;首次出血时间和生存时间.结果 (1)介入断流术的并发症:发热(76.9%)、腹痛(58.5%)、腹胀(35.4%),无严重并发症发生;外科断流术术后并发症:死亡(3.1%),呕血或黑便(7.1%),门静脉血栓形成(18.4%),感染包括脓肿、败血症(5.1%)等;(2)介入断流术1、2、3、4、5年的累计复发出血率分别为:18.46%、29.23%、35.38%、38.46%、38.46%;累计生存率分别为:93.85%、90.77%、86.15%、83.08%、81.53%.外科断流术1、2、3、4、5年的累计复发出血率分别为:27.36%、36.72%、42.58%、45.67%、48.93%;累计生存率分别为:79.63%、75.48%、72.32%、70.15%、69.68%.结论 介入断流术治疗门静脉高压曲张静脉出血设计合理、操作简单安全,止血效果明确,尤其适合肝功能B级和C级患者的止血治疗.可改善患者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食管下段横断吻合联合断流术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食管下端横断吻合联合断流术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19例.结果:术后患者食管胃底曲张完全或者明显减轻,门静脉压和门静脉血流量明显下降;所有患者全部存活,均未发生肝性脑病和门脉高压性胃病.术后随访复发出血率为5.2%(1/19).结论:食管下端横断联合断流术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出血率低,并发症少,手术操作简单等,是较为理想的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的术式之一.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经颈静脉肝内门腔分流术(TIPS)后患者肝功能的变化情况,以及TIPS术后肝损伤的危险因素分析。 方法收集2017年4月至2019年8月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收治的肝硬化合并门静脉高压患者198例,均成功实施TIPS,随访术后1、3、6、12、18和24个月的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以及Child-Pugh评分。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筛选出术后重度肝损伤的独立危险因素,绘制ROC曲线图形,计算AUC以判断各危险因素的预测效能。 结果MELD评分从术后1个月开始显著升高(13.8 ± 3.9 vs 11.0 ± 3.4;P < 0.001),之后逐渐降低至术后1年又缓慢回升,但始终明显高于术前基线水平。Child-Pugh评分从术后6个月开始逐渐降低,在术后1年降至最低值(6.6 ± 1.3 vs 6.9 ± 1.4;P = 0.027),之后逐渐回升至术前基线水平。原发性肝癌、术前MELD评分以及术前Child-Pugh评分是TIPS术后1年重度肝损伤的独立危险因素(OR = 4.452,P = 0.012;OR = 1.320,P = 0.001;OR = 1.509,P = 0.033),术前MELD评分和Child-Pugh评分的cut-off值分别为13.5、7.5。 结论TIPS因机械性损伤和肝内门腔分流,导致术后肝功能不同程度受损。原发性肝癌、术前MELD评分以及术前Child-Pugh评分是TIPS术后1年重度肝损伤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