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BiPAP无创呼吸是一种无需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不建立人工气道即可采用面罩或鼻罩进行呼吸支持的机械通气技术^[1]。通过无创呼吸机辅助呼吸,可以改善肺的适应功能,提高肺泡氧分压,纠正严重的呼吸性酸中毒,维持动脉血pH在正常范围内,使高的PaCO2维持在或接近正常水平,纠正低氧血症,缓解组织缺氧。  相似文献   

2.
无创呼吸机辅助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疗效评估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无创呼吸机辅助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疗效。方法:10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分成呼吸机治疗组和对照组,所有患者常规给予控制感染、解痉平喘、化痰、激素、强心利尿、纠正电解质及酸碱失衡治疗,对照组加用呼吸兴奋剂尼可刹米3.75g加入液体静滴维持;治疗组采用(澳大利亚)瑞斯迈双水平无创呼吸机。结果:治疗24h后两组血气分析有显著变化,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各项指标改善程度更优于对照组,提示无创呼吸机在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降低PaCO2,提高PaO2方面优于鼻导管吸氧。结论:无创呼吸机辅助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具有肯定的疗效、较呼吸兴奋剂有明显的优势,并便于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发呼吸衰竭中无创呼吸机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收治的78例慢性阻塞性肺病并发呼吸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9例患者.对照组患者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增加无创呼吸机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对照组30例(76.92%)患者临床效果较好;观察组37例(94.87%)治疗有效率为94.87%,观察组临床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无创呼吸机在慢性阻塞性肺病并发呼吸衰竭治疗中有着较好的临床效果,适合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研究COPD(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采取Bi PAP呼吸机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2月~2013年1月接收的患有COPD伴有呼吸衰竭的病人7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对照组对病人实施常规临床治疗模式,观察组对病人采取常规治疗联合Bi PAP治疗,对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效果给予对比研究。结果观察组临床治疗总体有效率要明显比对照组高,两组临床效果差异具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氧分压显著增加,二氧化碳分压、呼吸以及心率频率明显降低,和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采取Bi PAP呼吸机治疗,可以使呼吸衰竭症状得到明显改善,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5.
王利玲 《西南军医》2011,13(2):212-214
目的探讨无创呼吸机联合纳洛酮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发Ⅱ型呼吸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2009年10月~2010年7月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发Ⅱ型呼吸衰竭患者85例,随机分为观察组(n=43)和对照组(n=42)。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方法治疗,观察组加用无创呼吸机联合纳洛酮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7.7%,对照组为81.0%,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PaO2、SpO2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PaCO2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无创呼吸机联合纳洛酮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发Ⅱ型呼吸衰竭的效果满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有创及无创机械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我院2012-012015-01收治的84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治疗后,无创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有创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各个时间点的PaO2、PaCO2、SaO2、pH、RR、HR相比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与有创组相比,无创组的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明显缩短(P均<0.01),治疗后的APACHEⅡ评分显著降低(P<0.01),撤机失败率及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显著减少(P均<0.05),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采用机械通气治疗后序贯进行无创机械通气治疗,提高了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缩短了机械通气时间及住院时间,减少了撤机失败率以及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有助于改善患者的预后,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使用BiPAP呼吸机通气后的治疗效果,根据临床病案资料,得出有效结论。方法随机选取2012年1月~2015年10月收治的62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观察组32例,采用BiPAP呼吸机通气治疗,对照组30例,采用持续低流量吸氧联合呼吸兴奋剂治疗,对比两组患者辅助呼吸后的临床表现。结果观察组,患者血氧饱和度、血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心率等情况均优于对照组,且不良反应为2例,少于对照组不良反应6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BiPAP呼吸机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病症临床副作用少、效果显著,有助于原有医疗服务水平提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BiPAP无创通气治疗Ⅱ型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0-01-01~2011-12-31收治COPD并发Ⅱ型呼吸衰竭患者65例,其中男51例,女14例,随机将患者分为治疗组31例和对照组34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治疗组加用BiPAP无创通气治疗,每天进行2次,3~5 h/次,1周为1个疗程。结果:治疗组平均住院时间为21.4±7.1 d,对照组的平均住院时间为33.1±11.7 d,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动脉血气分析,治疗组PaO2、PaCO2和pH值改善明显(P<0.05)。结论:无创通气治疗Ⅱ型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无创呼吸机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不伴呼吸衰竭)的患者症状、体征、血气分析和肺功能的影响。方法48例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对照组)和常规治疗加无创呼吸机组(试验组)各24例。两组入院期间均给予常规抗感染、吸氧、化痰和平喘对症治疗。平喘治疗包括氨茶碱、雾化治疗等;试验组同时加用无创呼吸机治疗。结果试验组临床症状及体征评分改善明显;两组治疗前血气分析和肺功能无明显差异;治疗后试验组血气分析PO2、PCO2和PH较治疗前差异有显著性;两组肺功能较治疗前均有改善。试验组较对照组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用力肺活量(FEV1/VC)和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Pred)等明显改善.差异有显著性。结论无创呼吸机可以看作做为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期的常规治疗。  相似文献   

10.
11.
目的:了解纳洛酮、地塞米松联合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肺性脑病的疗效。方法:49例入选病例随机分为观察组26例,对照组23例,均给予包括地塞米松在内的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纳洛酮。结果:观察组脑功能恢复快,住院时间短,与对照组比较,具显著差异性(P<0.01)清醒后第3d肺通气功能好于对照组(P<0.01)。结论:纳洛酮、地塞米松联合治疗COPD合并肺性脑病,疗效好于常规治疗。  相似文献   

12.
张凯  米永  陈业民  程波  余金 《临床军医杂志》2013,(12):1229-1230,1246
目的观察重组人脑利钠肽(rhBNP)治疗高原肺水肿(HAPE)对患者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收集我院2011年2月-2012年10月收治的HAPE患者98例,按人院时间顺序分为普通治疗组和重组人脑利钠肽组。两组人院后都给予吸氧、利尿、镇静、扩张支气管、减轻心脏负荷等处理,在此基础上rhBNP组给予rhBNP治疗,然后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24h后血浆一氧化氮(NO)、血浆内皮素-1(ET-1)进行测定,比较其变化情况。结果治疗24h后,rhBNP组患者血浆NO、ET-1水平较常规治疗组变化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rhBNP可改善HAPE患者的血管内皮功能,有效调节患者血浆ET和NO水平,从而取得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利伐沙班抗凝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合并肺动脉高压(pulmonary hypertension,PH)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6-01至2018-01秦皇岛市第一医院呼吸科COPD合并PH住院患者163例为研究对象.收集...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B型利钠肽(BNP)在老年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的诊断、评估等方面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08年6月-2009年1月住院的160例60岁以上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CHF组),将他们按NYHA心功能分级分为4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患者血浆BNP水平,分析BNP水平与患者心功能状态的关系。结果:各组患者血浆BNP水平分别为:Ⅰ级心功(23.2&#177;8.71)pg/ml、Ⅱ级心功(87.38&#177;36.13)pg/ml、Ⅲ级心功(599.65&#177;72.48)pg/ml、Ⅳ级心功(1184.59&#177;92.32)pg/ml,血浆BNP水平随着NHYA心功能分级的增加而显著升高,并且随年龄增大而增加,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老年CHF患者血浆BNP水平随着心力衰竭严重程度的增加而升高,BNP可作为一种简便、有效、快速的标志物用于老年CHF的诊断及危险分层。  相似文献   

15.
BACKGROUND: Patients with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COPD) have a limited exercise capacity. Surprisingly, little is known about their levels of physical activity practice. We assessed the levels and determinants of physical activity practice in severe COPD patients. METHODS: A cross-sectional systematic sample of 346 COPD patients was recruited during 1 yr in four tertiary hospitals of the Barcelona area of Spain. Patients answered a questionnaire, which included physical activity assessment, and performed spirometric tests and blood gases. RESULTS: Seventy-eight percent of patients walked daily whereas 17% did not practice any physical activity. Median energy expenditure in physical activity was 109 kcal x d(-1) (IQR 24-239). The following factors were independently associated with a lower physical activity level in a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female sex (OR 2.92, 95% CI 1.11-7.70), older age (1.04, 1.01-1.07 per year), higher socioeconomic status (2.23, 1.24-4.02), diabetes (2.66, 1.40-5.06), lower physical and mental quality of life (0.93, 0.90-0.96 and 0.96, 0.93-0.98, respectively, per unit), and long-term oxygen therapy (2.07, 1.19-3.60). Neither FEV1, previous COPD admissions, body mass index, nor other treatments were related to physical activity practice. CONCLUSIONS: In conclusion, one third of severe COPD patients in our study reported a level of physical activity lower than the equivalent to walking less than 15 min x d(-1). Apart from sociodemographic variables, comorbidity, health-related quality of life, and long-term oxygen therapy were the only factors independently associated with a low level of physical activity.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缬沙坦治疗前后血浆脑钠肽的变化,探讨缬沙坦对心室重构的影响.方法55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缬沙坦治疗组(n=25)和常规治疗组(对照组,n=30),缬沙坦组除常规抗心衰治疗外加用缬沙坦40~80mg/d,在治疗前、治疗后2周、治疗后1个月、治疗后3个月不同时间采静脉血测定BNP值,治疗前和治疗后3个月超声心动图测定心功能和心室重构指标.结果缬沙坦组和对照组治疗后血浆BNP水平较治疗前均有下降,但缬沙坦组下降得更明显,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3个月时,左室射血分数、左室收缩末内径、左室舒张末内径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左室后壁厚度、室间隔厚度和左室重量指数缬沙坦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缬沙坦可显著抑制心衰患者BNP的分泌和心室重构,改善心功能.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用沙美特罗/丙酸氟替卡松(商品名:舒利迭)联合噻托溴铵(商品名:思力华)治疗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riary disease, COPD)的效果。方法 选择2013-2015年确诊为COPD且接受诊治的患者60例,其中接受常规COPD对症治疗方案的患者30例为对照组,另采取沙美特罗/丙酸氟替卡松联合噻托溴铵治疗的30例为观察组。对比两组疗效。结果 对照组总有效率83.3%,观察组总有效率96.7%;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FEV1和FEV1/FVC均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5个月检测6 min步行距离和生活质量情况,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用沙美特罗/丙酸氟替卡松联合噻托溴铵方案治疗COPD能提高临床疗效和促进身体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8.
邹芬芳  高红梅  张健鹏  焦宏彬 《武警医学》2017,28(11):1121-1123
 目的 观察百令胶囊联合桉柠蒎肠溶胶囊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稳定期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80例COPD稳定期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常规使用布地奈德/福莫特罗粉吸入剂(信必可都保)吸入,研究组加服百令胶囊联合桉柠蒎肠溶胶囊,比较治疗6个月后两组的肺功能、运动耐力指标和急性发作次数。结果 研究组治疗6个月后的FEV1/FVC为(62.6±7.6)%、6-MWD为(355.5±8.6)、6个月内急性发作次数为1.26±0.25,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百令胶囊联合桉柠蒎肠溶胶囊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疗效显著,对改善肺功能、提高运动耐力、减少急性发作的次数等方面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9.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种可预防、可治疗的常见呼吸系统疾病,以持续性气流受限为主要特征,而肺癌是影响和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恶性肿瘤之一,也是COPD重要的合并症。半数以上的肺癌病人合并有COPD,肺癌发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是COPD。多层螺旋CT是COPD和肺癌的重要诊断手段,对于COPD与肺癌的相关性研究及肺功能评价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就多层螺旋CT在COPD合并肺癌研究中的进展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