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超声心动图检测胎儿三尖瓣反流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胎儿时期右心系统占优势,三尖瓣流量较大,三尖瓣反流常常是超声心动图检测胎儿心脏时较早、较易被发现的异常之一。全面检测三尖瓣反流胎儿并判断反流原因对临床治疗及评估预后非常重要。本研究应用超声心动图技术在高危胎儿中检测胎儿三尖瓣反流,对其反流情况、心脏结构异常情况、心律及水肿情况等进行初步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3.
王伟岸  张晓  陈晓光  屈亚威  刘海峰 《武警医学》2015,26(12):1232-1233
 目的 比较功能性烧心(functional heartburn,FH)和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refractory 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rGERD)的临床特征。方法 对24小时Ph-阻抗监测确定的8例FH和38例rGERD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问卷包括一般情况、胃食管反流病、反流症状积分表(RSS),以及焦虑(SAS)、抑郁(SDS)评价量表等。结果 FH和rGERD患者的性别、年龄、体质指数(BMI)、典型症状、吸烟饮酒史、RSS、SAS、SDS评分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rGERD患者胃食管反流病问卷(GerdQ)得分(中位数8)显著高于FH组(中位数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FH患者的GerdQ 评分明显低于rGERD患者。
  相似文献   

4.
心房颤动伴房室瓣反流会对机体造成一定损伤,早期诊断对患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超声心动图广泛应用于心房颤动伴房室瓣反流评估,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实时三维经食管超声心动图技术的进步,弥补了传统超声的局限性。本综述介绍超声心动图在评价心房颤动伴房室瓣反流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5.
风湿性心脏病三尖瓣功能性返流的多因素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风湿性二尖瓣和主动脉瓣病变继发三尖瓣功能性返流的影响因素及影像诊断特点。方法:77例风湿性二尖瓣、主动脉瓣病变,均作二维超声心动图、超声多普勒和远达X线胸片检查,根据超声诊断有否三尖瓣功能性返流分为两组,对相关指标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三尖瓣返流组与无返流组之间,二尖瓣病变类型、左房内径(LAD)、心胸比率、肺动脉段凸度、左心耳凸度、右房高/心高比率、右下肺动脉干宽径及双重影、肺水肿的比率有显著性差异,P值均小于0.05;而病程、心房纤颤、瓣膜病变部位、左室收缩末径(LVDS)、左室舒张末径(LVDD),返流组和无返流组间无显著性差异。多因素分析:二尖瓣病变类型、心胸比率、肺动脉段凸度与三尖瓣功能性返流密切相关。结论:二尖瓣狭窄、心脏增大程度和肺动脉高压是风湿性二尖瓣病变继发三尖瓣功能性返流的主要相关因素和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6.
三尖瓣返流的病因复杂,在二尖瓣换瓣术的处理中必须认真考虑。本文以右心室造影为重点,对各种检查方法综合探讨。一、三尖瓣返流的病因及病理三尖瓣返流最常见于慢性风湿性心脏病病人,其次是先天性心脏病,其他病因如外伤、心内膜炎、类癌综合症、心肌病、冠心病等非常罕见。发生于慢性风心病的三尖瓣返流可以是功能性的,也可以是器质性的。后者瓣膜有增厚、僵硬、皱缩和瓣环扩大等改变。然而,造成三尖瓣返流最常见的因素并不是瓣膜损  相似文献   

7.
8.
安置VVI永久起搏器术后大部分患者出现三尖瓣听诊区轻度收缩期杂音,心脏超声多普勒检查有  相似文献   

9.
肝癌介入治疗现状与进展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本文就肝癌介入治疗的方法、相关基础研究及仍然存在的问题对近几年的文献进行了复习。各种介入治疗方法(TACE、热灌注化疗、热栓塞、中药栓塞剂、经皮注射无水乙醇、射频消融、经皮微波凝固、氩氦刀冷冻)均存在不足,双重化疗栓塞术,TACE联合消融,TACE联合基因治疗等综合治疗手段的应用使疗效进一步提高;TACE后肝癌残存灶生物学行为影响方面的研究仅开始涉及,诸多问题尚待解决。以p53抑癌基因治疗、溶瘤病毒治疗为代表的基因治疗、抗血管生成等新的治疗方法的出现,使肝癌的介入治疗进入了新阶段;术中及围手术期处理关系着肝癌介入疗效及并发症防治,有待进一步规范。  相似文献   

10.
中国胃食管反流病研究现状   总被引:29,自引:0,他引:29  
胃食管反流病 (GERD)是由于胃、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入食管引起反酸、反食、烧心等症状或组织损害 ,常合并食管炎。北京、上海两地对50 0 0例 1870岁普通人群的流行病学调查显示〔1、2〕,胃食管反流 (GER)症状发生率为 8.97% ,GERD的患病率为 5.77% ,反流性食管炎的发生率为 1.92 %。可见 ,GERD或GER症状并不少见。临床上 ,即便有典型的GER症状 ,X线、内镜检查亦可无异常发现 ;有的表现为心绞痛样胸痛或哮喘、咽喉炎等 ,可能在相当长的时间里不被认识 ,因而不能得到合理的治疗 ;部分严重者可发展成Barrett食管 …  相似文献   

11.
胃食管反流(GER)是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其发病率高,长期、严重的GER危害严重,GER的早期检出对其治疗至关重要。milk scan是一种主要用于小儿GER、胃排空、肺吸入等疾病及GER发病机制的相关研究的检查方法,其临床应用范围广泛,但灵敏度、特异度不高,在我国关于milk scan的研究报道不多,该文主要对milk scan在小儿GER中的技术研究、临床应用进展等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2.
13.
陈曦  张正 《西南国防医药》2003,13(4):443-444
碱反流,亦称十二指肠胃食管反流(Dnodeno gastroesophageal reflux,DGER),指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至食管,在某些生理情况下偶有发生,对机体无损害;消化道手术或某些疾病导致胃肠结构异常或动力紊乱,DGER发生频率增高,持续时间延长。与Barnett食管、食管腺癌的发生密切相关。Barrett食管是一种癌前病变。由内镜证实的Barrett食管,食管癌的发生率为0.8%/年,是正常人群的30倍-50倍。伴有肠化的Barrett食管是食管腺癌发生的重要因素。DGER是引起Barrett食管的原因之一,胃大部切除后的患者,食管癌多发生于食管下段1/3,多发生在Barrett食管的基础上,多为腺癌。美国  相似文献   

14.
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GERD)是一种胃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入食管引起食管及咽喉、气道等食管旁组织损伤的疾病,常见于餐后.GERD的发病机制极其复杂,目前认为主要是抗反流防御机制减弱[如食管下括约肌(lower esophageal sphincter,LES)功能减退,食管清除能力下降,胃排空延迟等]以及胃酸、胃蛋白酶、胆汁中的非结合胆盐和胰酶等主要反流物对食管粘膜的攻击作用[1].在所有原因中,最为突出的是LES的功能减退.迄今为止对幽门螺杆菌(helicobacler pylori,Hp)感染与GERD关系的认识还不统一.国内外大部分研究提示Hp感染可能对GERD的发生、发展起保护作用;另有研究显示Hp感染对GERD的发生、发展可能不起作用;最后一种观点认为Hp感染可能促进GERD的发生、发展.本文将从这3个方面对二者的关系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介绍了两种肾上腺功能性肿瘤乙醇介入治疗方法,即经导管动脉内乙醇介入疗法治疗醛固酮瘤、CT引导下经皮穿刺肿瘤乙醇介入疗法治疗醛固酮瘤和嗜铬细胞瘤。详细评价了它们的疗效及其优缺点,并介绍了并发症及处理原则。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胃食管反流性疾病(GERD)发病日趋增多。经过24h食管PH监测发现,正常健康者均有胃食管反流(GER)现象,但无任何临床症状,称之为生理性GER。其特点为白天常发作,夜间罕见;餐时或餐后反流较多,其反流总时间每24h少于1h。由于反流物可即刻被清除到胃内,一般并不致病。但是当食管下段括约肌(LES)抵抗GER的屏障功能削弱时,会导致频繁GER,反流物量多且较持久,从而损伤食管下段粘膜,形成反流性食管炎,并能引起食管溃疡和狭窄,这些统称GERD。Sandmark在内镜下把食管炎分为5级:0级,正常食管粘膜;1级,食管粘膜充血,水肿;2级,粘膜点状糜烂;3级,糜烂融合或溃疡形成;4级,食管四周糜烂及形成深部溃疡,狭窄和/或Barret食管形成。目前临床上对GERD的治疗方法很多,但最佳方案是以内镜改变为基础,进行阶段性治疗。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喉咽反流(LPR)与胃食管反流病(GERD)的关系及诊治方法。方法对43例反流性咽喉炎患者,收集患者症状、喉镜检查及部分患者胃食管镜检查、24 h食管pH监测结果,依据Belafsky等设立的反流症状指数(RSI)及反流征象分数(RSF)评估,均拟诊断LPR,给予质子泵抑制剂及必要口服胃动力药物治疗12周,比较患者治疗前后症状、喉镜及RSI和RSF评分判断治疗效果。结果治疗4周后总有效率为37.2%(16例),治疗6周后总有效率48.8%(21例),治疗8周后总有效率86.1%(37例),治疗12周后总有效率90.7%(39例)。结论针对可疑LPR患者行诊断性PPI治疗不失为一种简便易行且疗效确切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正>缺血性二尖瓣反流(ischemic mitral regurgitation,IMR)是缺血性心肌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常提示预后不良~([1])。心肌梗死后,25%的患者出现明显的IMR,发病率和病死率均升高,且与反流程度成正比~([2])。IMR的病理生理机制复杂,整体或局部左室重构,二尖瓣各组成部分形态多层次的改变,  相似文献   

19.
胃食管反流病与Barrett食管的内镜诊断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于中麟  孟凡冬 《武警医学》2007,18(7):485-488,F0003
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s disease,GERD)系指食管下部黏膜破损呈界限清晰的条状发红或带有白苔,据其有无白苔或发红的破损情况分为2类:(1)有糜烂的称反流性食管炎(RE);(2)无黏膜破损的称非糜烂性反流性食管病(Nonersive esophageal reflus disease,NERD)。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总结儿童动脉导管未闭(PDA)介入封堵术后主动脉瓣反流(AR)的影响因素及近中期临床转归.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9年6月青岛市妇女儿童医院心脏中心262例行经导管介入封堵术的单纯PDA患儿资料,术后新发AR患儿8例(男6例,女2例),AR较前加重者3例.评价患儿体重、体表面积(BSA)、PDA内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