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6 毫秒
1.
目的探讨12个月以上的双联抗血小板治疗(DAPT)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取中国冠心病患者抗血小板治疗现状调查研究(OPT-CAD)中接受12个月DAPT且随访时无临床不良事件的6 314例ACS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出院12个月后是否继续应用DAPT分为12个月后DAPT组(n=4 771)与未超过12个月DAPT的单抗血小板药物(SAPT)组(n=1 543)。比较接受和未接受延长DAPT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主要观察终点为12~24个月缺血事件(包括心源性死亡、心肌梗死、卒中),次要终点为全部出血事件。结果 SAPT组患者既往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既往卒中史及高血压病史比例明显高于DAPT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DAPT组患者吸烟比例高于SAPT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APT组左室射血分数高于SAPT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APT组12~24个月MACCE事件发生率为1.55%(74/4 771),低于SAPT组的2.33%(36/1 54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全部出血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延长DAPT可以降低ACS患者12~24个月缺血事件的发生率,其主要得益于降低心源性死亡和卒中事件发生率,同时未增加出血风险。  相似文献   

2.
<正>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是以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血栓形成,导致管腔完全或不完全闭塞的一组临床综合征。血小板激活介导的血栓形成是ACS的主要病理生理机制,血小板激活、聚集在其发生发展中起着关键作用。因此,抗血小板贯穿急性冠脉综合征治疗的始终。  相似文献   

3.
4.
5.
目的探讨替格瑞洛对急性冠脉综合征行药物洗脱支架植入患者抗血小板治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取4 401例接受药物洗脱支架植入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在规律应用阿司匹林的基础上(300 mg负荷剂量,100 mg 1次/d),联用替格瑞洛(180 mg负荷剂量,90 mg 2次/d)或氯吡格雷(300~600 mg负荷剂量,75 mg 1次/d),并根据联合用药分为替格瑞洛组和氯吡格雷组。研究终点为术后1年内的有效性终点事件(心血管死亡、心肌梗死、缺血性脑卒中、支架内血栓及复合终点事件)和安全性终点事件(根据美国出血学术研究会制定的标准定义划分的全部出血、大出血和小出血事件)。结果替格瑞洛组的有效性的复合终点事件(HR=0.64,95%可信区间0.42~0.99,P<0.05)和心血管死亡事件(HR=0.07,95%可信区间0.02~0.30,P<0.01)明显低于氯吡格雷组,且安全性终点中大出血事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R=0.97,95%可信区间0.50~1.87,P>0.05),但替格瑞洛组小出血和总出血事件明显高于氯吡格雷组。结论对于急性冠脉综合征行药物洗脱支架植入的患者,替格瑞洛与氯吡格雷相比能够明显减少血栓事件再发风险且不增加致命性大出血事件。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治疗规律透析合并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自2016年1月至2018年5月于唐山弘慈医院接受治疗的112例血液透析合并ACS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A组与B组,每组各56例患者.A组患者口服阿司匹林100 mg进行长期抗血小板治疗.B组患者...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分析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采用单抗血小板和双抗血小板治疗的效果,为其临床实践和研究提供有效的理论依据。方法研究入选研究对象56例,均为接受治疗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根据患者治疗期间接受的不同治疗措施,将56例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患者采用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双抗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阿司匹林单抗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经临床治疗和比较,观察组中心功能分级改善情况>1级的患者共14例,2级以上者4例,对照组中分别为6例、2例,两组比较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年后,观察组患者中2例发生心血管意外,对照组中6例发生心血管意外,两组比较差异明显,P<0.05。结论采用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双抗血小板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效果明显,能够有效的缓解患者的心功能情况。  相似文献   

8.
翟莉  顾晴 《武警医学》2008,19(9):839-841
冠心病和脑血管疾病是位列美国第1和第3位的常见死亡疾病,每年分别有110万人和75万人发生冠脉事件和脑卒中,并且幸存的心肌梗死患者发生复发性心绞痛、再梗死和猝死的危险性较健康人群高1.5~15倍,直接治疗费用高达1462亿美元。在我国,脑卒中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明显高于国际水平,冠心病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尽管都低于国际水平,但死亡率有显著升高趋势。高额的治疗费用给患者和社会造成巨大的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全程护理模式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心血管不良事件及疗效的影响。方法将100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50例和观察组50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行入院到出院1年全程综合护理干预。结果观察组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进行全程综合护理,有利于减少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提高有效率,减少复发率。  相似文献   

10.
急性冠脉综合征诊断与治疗策略的变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不稳定型心绞痛 (UA)与急性心肌梗死 (AMI)是极其严重的冠心病表现。近年来 ,人们对它们的认识不断深化 ,在治疗策略与手段上有较大的突破 ,这对降低病死率及心脏事件的发生有重大意义。UA与AMI同属急性冠脉综合征(ACS)。近年将非ST段抬高的心肌梗死 (NSTEMI)专门从UA中检出。NSTEMI可视为处于UA与AMI之间的状态 ,没有大片的明确的梗死 ,但又确实有缺血性“微梗死”存在。NSTEMI在病理上比较接近于UA ,但预后与普通的(低危的 )UA不同 ,随时有可能发展成AMI。NSTEMI是近年来病理、临床…  相似文献   

11.
吴浪  杨胜利  张璐  刘英  杨勇  黄洁 《武警医学》2016,27(9):924-927
 目的 评价细胞色素P450 2C19(CYP2C19)基因型检测指导冠心病患者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术后抗血小板治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2013-04至2015-02在武警总医院心内科接受PCI的冠心病患者718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为进行CYP2C1基因型检测并调整抗血小板药物治疗组,即根据基因型结果快代谢型患者继续口服氯吡格雷75 mg,1次/d、中慢代谢型患者随机调整为氯吡格雷150 mg,1次/d或替格瑞洛90 mg,2次/d;对照组为未检测基因型的常规治疗组,即口服氯吡格雷75 mg,1次/d。观察两组患者术后6个月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事件)和出血事件的发生率。结果 术后6个月MACE事件的发生率研究组(4.7%)显著低于对照组(8.9%),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26)。两组出血事件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1% vs 6.7%,P=0.475)。结论 对于PCI术后的冠心病患者,进行CYP2C19基因型检测并调整抗血小板药物治疗可减少术后MACE事件的发生,且不增加出血性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比较替格瑞洛和氯吡格雷对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治疗的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的疗效。方法 选择2014-06至2015-06医院收取的68例采用PCI治疗的ACS患者,随机分为替格瑞洛组和氯吡格雷组。用药7 d后,复查血栓弹力图(TEG)比较两组血小板抑制率,随访2个月,对比两组的主要不良事件。结果 服药7 d后,替格瑞洛组ADP途径血小板抑制率较氯吡格雷组升高[(76.15±12.88)% vs(51.08±8.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经2个月随访,氯吡格雷组出现急性心肌梗死、心血管死亡、消化道出血各1例,替格瑞洛组1例因明显呼吸困难导致停药。结论 在接受PCI的ACS患者中,替格瑞洛抗血小板聚集效果较氯吡格雷更强,且临床验证安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或普伐他汀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应用氯吡格雷抗血小板功能的影响。方法:150例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ACS患者,入院后给予阿司匹林300mg/d,氯吡格雷负荷量300mg继以维持量75mg/d的抗血小板治疗,并随机分为A阿托伐他汀组(A120mg/dn=30,A240mg/dn=30,A380mg/dn=30)、B普伐他汀组(20mg/d,n=30)和C无他汀组(n=30)。采用ELISA法检测血浆CD62P、CD63含量及比浊法检测血小板最大聚集率(MPAR)。结果:他汀治疗前后,A组、B组、C组上述指标的差值组间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A1组、A2组、A3组与C组相比,治疗前后上述指标的差值组间比较亦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不抑制氯吡格雷的抗血小板活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与冠脉支架后再狭窄患者抗血小板药物治疗对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海军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心血管内科2014年4—11月收治的93例AMI或冠脉介入治疗(PCI)术后支架内再狭窄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测定氯吡格雷的血小板抑制率(IPA)及凝血指标。根据IPA将其分为A组(IPA<50%,n=64)与B组(IPA≥50%,n=29)。比较两组凝血指标并分析IPA与各凝血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B组患者的国际标准化比值(INR)、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均显著低于A组(P<0.05)。B组患者的IPA与INR、APTT、PT、TT呈负相关(P<0.05);而A组IPA与INR、APTT、PT、TT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当抗血小板药物的IPA较低时,不会对凝血功能产生影响;抗血小板药物的IPA较强时,可以增强凝血功能,从而使血栓发生率升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PCI治疗时代影响男性患者中期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  72例男性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入选 ,年龄 :(6 5± 10 )岁。包括急性心肌梗死 4 2例 ,不稳定性心胶痛 30例。随访 (11.9±8.7)个月。综合患者的人群因素、无创检查、合并症情况和冠状动脉造影情况 ,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 ,以重要心脏不良事件为因变量 ,前间隔心肌梗死和超声心动图提示前间隔收缩功能减弱是有意义的预测因素 (P <0 .0 5 ) ,系数分别是 1.90 8和 15。其他因素为无意义变量 ,P >0 .0 5。结论 前间隔心肌梗死和超声心动图提示前间隔收缩功能减弱是男性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重要心脏不良事件的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16.
冠心病男性患者经皮冠脉介入治疗的预后预测因素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 探讨影响男性患者经皮冠脉介入治疗 (PCI)中期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  10 4例男性冠心病患者入选 ,包括急性心肌梗死 6 1例 ,不稳定性心绞痛 4 3例。随访 (11.9± 8.7)个月。综合患者的人群因素、无创检查、合并症情况和冠状动脉造影情况 ,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分析提示 ,以重要心脏不良事件为因变量 ,前降支近中段病变是有意义的预测因素 (P <0 .0 5 ) ,相关系数为 2 2 .0 0。其他因素为无意义变量 ,P >0 .0 5。结论 前降支近中段病变是男性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重要心脏不良事件的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不同性别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合并癌症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的临床预后。方法选取自2008年1月至2019年3月因可疑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于北部战区总医院心血管内科住院并行PCI治疗的1 57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1 218例,癌症组192例,非癌症组1 026例;女性358例,癌症组116例,非癌症组242例。观察不同性别癌症组及非癌症组患者的临床特点及预后。结果男性癌症组患者的全因死亡、出血发生率及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中靶血管再次血运重建比例高于非癌症组(P<0.05)。女性非癌症组患者心源性死亡发生率高于癌症组(P<0.05)。K-M生存曲线显示,男性癌症组患者病死率高于非癌症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女性癌症组患者的病死率虽高于非癌症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年龄、贫血及癌症病史为男性患者发生死亡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左心室射血分数<50%为女性患者发生死亡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癌症会增加ACS患者PCI术后发生死亡、出血及血栓事件的风险,并且,癌症对男性患者的影响远大于女性。  相似文献   

18.
韩雅玲 《武警医学》2005,16(8):563-566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rte coronary syndrome,ACS)是由于不稳定斑块的破裂,引起冠状动脉内血栓形成所致心肌缺血的一组进展性疾病谱。因为ACS发病急、病情变化快、病死率高,但可救治,所以ACS已成为当今心血管研究领域的热点之一。ACS可分为ST段持续抬高及无ST段抬高两类,前者大部分发展为ST段抬高的急性心肌梗死(ST-elevation myocardhal infarction,STEMI),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测定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浆肾素活性(PRA)、血管紧张素Ⅱ(AngⅡ)、醛固酮(Ald)水平,探讨其在ACS发生发展过程中的意义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法分别检测22例不稳定性心绞痛(UA)、18例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及28例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STEMI)、11例健康者的血浆PRA、AngⅡ、Ald浓度,记录4周内所有患者的病情转归情况。结果:UA、NSTEMI、STEMI三组PRA、AngⅡ、Ald水平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组间相互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活性水平与ACS的发生发展有关,并且与病情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对预后有重要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