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探讨胃癌患者全胃切除术后早期肠内外混合营养和单纯肠外营养支持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6年1月~2009年10月收治的144例老年胃癌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肠内外混合营养组(82例)和肠外营养组(62例)。比较观察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及血清白蛋白(ALB)、转铁蛋白(TF)和前白蛋白(PA)、淋巴细胞总数(TLC)等临床指标的变化。结果混合营养组肺部感染和咽部不适发生率低于肠外营养组(P〈0.05);而在切口感染、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的比较上,两组数据没有显著性差别(P〉0.05)。混合营养组的TLC、TF、PA等临床指标改善明显,与肠外营养组比较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胃癌患者术后应用肠内外混合营养支持具有改善营养状态提高机体免疫水平,有利于减少术后肺部感染及咽部不适等并发症,对胃癌患者全胃切除术后恢复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肠内(EN)肠外营养支持(PN)对胃癌术后营养和功能状态的影响。方法 62例进展期胃癌,随机分为EN组和PN组各31例。比较两组术前及术后营养状况,功能状态,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结果PN组术后第5、第8天总蛋白、清蛋白和前清蛋白水平均低于术前水平(P<0.05)。EN组术后第8天血清总蛋白、清蛋白及前清蛋白与术前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5 d EN组血清总蛋白前清蛋白水平高于PN组(P<0.05)。术后第8天,EN组血清总蛋白、清蛋白和前清蛋白水平均高于PN组(P<0.0 5)。EN组Karnofsky功能状态评分显著高于PN组(P<0.0 5);EN组体力状况分级为1~2级,PN组为2~3级。EN组肠功能恢复时间显著短于PN组(P<0.05)。结论 EN有助于改善胃癌患者术后营养状况和功能状态,促进胃肠功能恢复,防治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胃癌根治术后早期肠内营养与肠外营养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选择入院需要胃癌根治术的患者80例,随机编为肠内营养组40例和肠外营养组40例,术后分别给予肠内营养和肠外营养,连续7天,观察营养、免疫和术后恢复情况差异。结果术后第8天时,肠内营养组的前白蛋白和白蛋白水平等营养指标显著高于肠外营养组,同时CD3(%)、CD4(%)和CD4/CD8水平显著高于肠外营养组;肠内营养组患者首次肛门排气时间早于肠外营养组,肠内营养组的术后住院时间和并发症发病率也显著少于肠外营养组。结论胃癌根治术后早期进行肠内营养的临床效果较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4.
陈光  苑树俊  袁强  于波 《人民军医》2010,(9):653-655
目的:观察胃癌手术围术期肠内营养与肠外营养支持治疗效果。方法:将胃癌40例随机分为肠内营养治疗组(EN组)和肠外营养支持治疗组(PN组)各20例,EN组于术前2天开始应用肠内营养液,共9天;PN组于术后第1天起给予肠外营养支持,共7~10天。比较两组术前、术后第1、3、7天的PAB、ALB、TF、CD3、CD4、CD8、CD4/CD8、IgG、IgA、IgM、CRP、C3和C4水平变化,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术后第1天PAB、ALB水平非常显著低于术前(P〈0.01);EN组CD3、CD4、CD4/CD8水平显著高于PN组(P〈0.05),CD8水平显著低于PN组(P〈0.05);EN组IgG、IgA、IgM水平显著高于PN组(P〈0.05);EN组CRP水平显著低于PN组(P〈0.05);EN组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显著早于PN组(P〈0.05);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显著少于PN组(P〈0.05)。结论:胃癌手术围术期肠内营养治疗安全,效果优于肠外营养支持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胃癌切除术后早期肠内营养(EN)与胃肠外营养(TPN)的疗效。方法将48例因胃癌行全胃切除术的患者随机分为TPN组与EN组,每组24例。观察两组患者术后临床症状、并发症情况及平均住院时间、手术前后各组血清蛋白的变化、免疫功能状况指标。结果 EN组较TPN组术后肛门排气恢复时间早、并发症发生率低,术后住院时间短,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3天及第14天,EN组的总蛋白、白蛋白、转铁蛋白水平明显高于TPN组(P<0.05);术后第7天两组CD4+T细胞、NK细胞、IgM、IgG均明显升高,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胃切除术后早期EN是安全、有效的营养支持途径,可迅速恢复患者的免疫状态,缩短肠道功能恢复时间和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肠内营养(EN)联合肠外营养(PN)对消化道肿瘤患者术后支持效果,并与全肠外营养(TPN)进行对比研究。方法选择消化道肿瘤手术病例230例,随机分为EN+PN组(119例)和PN组(111例)。EN+PN组在术中进行空肠穿刺留置营养管术。分别于手术前、术后1 d、术后10 d检测临床生化指标和T淋巴细胞亚群,并比较两组患者感染等并发症,平均肠功能恢复和住院时间。结果两组患者白蛋白(ALB)、总蛋白(TP)、CD3+和CD4+细胞在术后第1天有所下降,术后10 d明显升高,EN+PN组较PN组升高明显,具有显著性差异,且EN+PN组肠功能恢复及住院时间短,并发症发生率低。结论早期肠内营养联合肠外营养可改善消化道肿瘤患者术后营养和免疫状态,减少并发症,缩短住院时间,有利于术后恢复。空肠穿刺留置营养管术可作为消化道肿瘤开腹手术患者营养支持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7.
比较了全肠外营养和消炎痛对创伤性应激反应和蛋白质代谢的影响。将19例因贲门癌行经腹根治性全胃切除的中等创伤病人,分为对照组,全肠外营养组和消炎痛组,监测了体温,血浆蛋白,应激激素,尿中尿素氮,肌酐和3-甲基组氨酸的变化。结果发现:TPN组病人血浆C-反应蛋白、儿茶酚胺、皮质醇、胰岛素均增高;消炎痛组病人体温降低,儿茶酚胺和皮质醇升高不明显,尿中尿素氮和3-甲基组氨酸排出减少,说明TPN能促进蛋白质  相似文献   

8.
对80例存在营养风险的创伤患者分别采用肠内营养(对照组,40例)、肠内营养联合补充性肠外营养(观察组,40例)两种营养支持治疗方式,观察两组患者的蛋白水平、氮平衡的情况,发现补充性肠外营养对患者蛋白水平、氮平衡的改善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修补术后早期应用肠内营养(EN)和肠外营养(PN)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行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修补术6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1例。观察组术中将鼻胃肠管中的肠内营养管置入空肠内,术后采用PN+EN序贯治疗;对照组术中置入普通胃管,术后采用全肠外营养(TPN)治疗。分别于术前1天和术后7天,检测体重、血浆清蛋白、血浆前清蛋白和血红蛋白水平;记录肛门排气时间和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术后7天血浆清蛋白、血浆前清蛋白、血红蛋白、体重等指标,均显著或非常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P〈0.01);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和住院时间显著或非常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早期EN+PN支持治疗,可显著改善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术后患者的营养状况,促进肠道功能较快恢复。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研究食管贲门癌术后早期序贯肠内营养支持和术后全肠外营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食管贲门癌术后43例,随机分为序贯肠内营养支持(SEN)组22例及全肠外营养(TPN)组21例。比较观察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肠内营养耐受情况及肛门排气时间。术前、术后第1天及第8天分别测定血清清蛋白(ALB)、血清前清蛋白(PA);术前及术后第8天测量体重。结果:SEN组肛门排气时间(50±5)h,显著短于TPN组的(70±6)h(P〈0.05);两组术后第8天体重均较术前下降,但TPN组下降更为显著(P〈0.05);两组术后第1天ALB及PA均降低,第8天SEN组已接近术前水平,而TPN组仍然较低(P〈0.01);两组患者均无吻合口瘘、肺部感染等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术后早期采用SEN较TPN更有利于营养状况改善和体重恢复。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肠内营养(enteral nutrition,EN)对ICU创伤患者术后感染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7年12月陆军军医大学大坪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110例创伤患者临床资料,男性93例,女性17例;年龄17~88岁,平均50.0岁。根据是否术后48h内开展EN分为早期EN组(68例)和延迟EN组(42例)。对两组患者ISS评分、致伤机制、EN、术后感染并发症(伤口感染、吻合口裂开、肺部感染、菌血症、尿路感染)、病死率等进行分析。结果早期EN组无死亡病例,延迟EN组5例死亡。早期EN组在减少伤口感染、降低病死率、缩短住院时间上较延迟EN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EN达标时间超过术后1周,往往存在腹腔感染、肠漏、感染性休克等问题,腹腔感染为菌血症的危险因素。两组患者从入院至血培养阳性时间为15d左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较少的伤口感染、低病死率、住院时间较短与早期EN相关。手术后的创伤患者延迟EN需除外腹腔感染、肠漏、感染性休克并发症的存在。  相似文献   

12.
窦田友  霍焱  李君辉 《武警医学》2018,29(8):766-769
 目的 探讨快速康复外科理念(fast track surgery,FTS) 结合七氟醚、异丙酚全麻对老年乳腺癌术后苏醒时间及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我院收治的62例老年乳腺癌患者,随机分为七氟醚组和丙泊酚组(每组31例)。术前麻醉中,两组患者均行依托咪酯、芬太尼、维库溴铵、咪达唑仑诱导麻醉,其中七氟醚组患者予以七氟醚维持麻醉,丙泊酚组患者予以异丙酚维持麻醉。评价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统计患者恢复自主呼吸时间、睁眼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及Aldrete评分;同时采用简易智能精神状态评分(MMSE评分)评估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麻醉效果优良率均为100%。平均恢复自主呼吸时间、睁眼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指标值的比较上,丙泊酚组均短于七氟醚组(P<0.05);在平均 Aldrete评分指标值的比较上,七氟醚组低于丙泊酚组(P<0.05)。术后2 h,两组患者平均MMSE评分较麻醉前均降低(P<0.05),七氟醚组患者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为38.71%,丙泊酚组为19.35%,七氟醚组高于丙泊酚组(P<0.05);术后12 h,七氟醚组患者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为22.58%,丙泊酚组为9.68%,七氟醚组高于丙泊酚组(P<0.05)。结论 七氟醚、异丙酚全麻在老年乳腺癌患者麻醉中能取得相当的麻醉效果,但FTS理念下异丙酚麻醉患者的苏醒质量优于七氟醚,且能减少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率,康复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3.
丁红霞  张静  王胜  赵小梅 《武警医学》2018,29(4):344-346
 

目的 探讨早期肠内、外联合营养对食管癌术后的疗效。方法 随机选取我院胸外一科2016-04至2017-04收治的食管癌183例,将患者按照是否进行早期肠内、外联合营养分成两组,其中受试组91例和对照组92例。对受试组患者进行早期肠内、外联合营养,对照组常规肠外营养至7 d后逐渐恢复饮食。分别在术前、术后3 d、术后7 d应用欧洲营养风险筛查量表(nutritionalrisk screening 2002,NRS2002)、CHristensens 法测评疲劳指数、前白蛋白、血浆白蛋白、血红蛋白评估临床疗效。结果 两组患者营养风险筛查量表、疲劳指数及营养状况对比受试组与对照组临床疗效,术后3 d、7 d检测发现,受试组的营养风险评估分数小于3分患者分别为24例(26.37%)、35例(38.46%),均多于对照组22例(23.91%)、24例(26.09%); 在手术后3 d及7 d,受试组的疲劳指数(6.21±0.37、3.37±0.63)均低于对照组(7.36±0.52、6.81±0.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7 d,受试组前白蛋白、血浆白蛋白平均值分别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肠内、外营养可降低患者的营养风险指数和降低食管癌术后的疲劳指数。值得进一步改善及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老年口腔癌患者年龄及术前合并症等因素对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7月解放军总医院口腔科收治的行手术治疗的106例口腔癌患者(老年口腔癌患者66例,非老年口腔癌患者40例)的资料,分析年龄及术前合并症与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关系。结果老年口腔癌组术前高血压、心脏病、肺部疾病、贫血及多种合并症与非老年口腔癌组比较明显增高(P<0.05);但两组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老年口腔癌组27例存在≥2种合并症的患者中14例(51.9%)术后发生并发症,与老年口腔癌组并发症的总体发生率(17例,25.8%)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44)。非老年口腔癌组中,15例存在合并症的患者中术后有6例(40.0%)发生并发症,与老年口腔癌组并发症的总体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462)。糖尿病、肺部疾病、低蛋白血症和贫血等4种术前合并症均与无并发症的老年口腔癌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年龄不是老年口腔癌患者术后并发症的独立因素,糖尿病、肺部疾病、贫血、低蛋白血症等术前合并症是老年口腔癌患者术后发生并发症的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15.
Wiesner W  Schöb O  Hauser RS  Hauser M 《Radiology》2000,216(2):389-394
PURPOSE: To determine the role of radiographic assessment in patients who underwent an adjustable laparoscopic gastric banding (ALGB) for the treatment of morbid obesity, and to evaluate the frequency and type of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MATERIALS AND METHODS: From September 1995 to March 1998, 98 consecutive patients (18 men, 80 women; mean age, 39 years; age range, 22-62 years) with morbid obesity (mean body weight, 132 kg; mean body mass index, 47.1 kg/m(2)) underwent ALGB. In all patients, fluoroscopy was performed postoperatively to confirm band position and to exclude perforation and at 6-8 weeks later to measure and adjust the stoma between the pouch and stomach for optimal weight loss. All patients underwent another examination 12 months postoperatively, whereas patients with unsatisfactory weight loss or patients suspected of having complications were examined earlier and on several occasions. RESULTS: Port puncture was feasible in all cases, and stomal adjustments could easily be repeated. Absolute (ie, total) weight loss after 1 year ranged from 8.8% to 39.2% (mean, 18.3%). Twenty patients showed unsatisfactory weight loss. No early complications occurred. Late complications occurred in 34 patients and included pouch dilatation (concentric or eccentric with posterior slippage), eccentric band herniation, band penetration, disconnection, axial pouch herniation, and port-site infection. CONCLUSION: ALGB is an effective method in the treatment of morbid obesity. Radiographic assessments are crucial in the management of weight loss and detection of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多发伤患者应用加鱼油的肠外营养对血清C-反应蛋白(CRP)、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含量变化的影响及治疗作用。方法2007年8月~2008年3月全军战创伤中心收治的26例多发伤随机分为鱼油组和常规组,每组13例。按等氮等热量的肠外营养方式给药,常规组脂肪采用大豆油1.2g/(kg·d);鱼油组脂肪采用大豆油1.0g/(kg·d)加鱼油0.2g/(kg·d),均连续使用5天。分别于伤后及用药后第3天、第6天抽取患者肘静脉血,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CRP、MIF的浓度。结果多发伤组血清CRP、MIF含量较对照组升高非常显著(P〈0.01);经治疗,鱼油组和常规组血清CRP、MIF含量均呈下降趋势,用药后第3天开始,鱼油组血清CRP含量较常规组明显降低(P〈0.05),血清MIF含量较常规组显著降低(P〈0.01)。结论多发伤患者应用ω-3鱼油脂肪乳能够显著降低外周血中CRP、MIF水平,有效降低多发伤后炎症反应程度。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胃癌患者手术治疗前后检测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及CA19-9的临床意义。方法分别在术前1天及术后第14天测定48例胃癌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及CA19-9的浓度,并与健康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胃癌患者术前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及CA19-9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术后尽管有显著下降,但仍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结论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及CA19-9检测对评估胃癌患者病情及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