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为探讨胰腺假性囊肿内镜治疗的操作技术和临床疗效,在超声内镜引导下对1例巨大胰腺假性囊肿行超声内镜引导下经胃壁穿刺置管引流。术后当天患者症状缓解,1周后囊肿缩小50%,随访6个月,囊肿消失无复发,未发生出血、穿孔等并发症。超声内镜引导下囊肿胃置管引流术安全、可靠,并发症少,是一种有效的微创介入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胰腺炎合并感染性假性囊肿经内镜十二指肠乳头引流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2006年6月经内镜十二指肠乳头引流治疗的18例胰腺炎合并感染性胰腺假性囊肿患者的临床资料,均经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及CT诊断。常规性应用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胰管括约肌切开术(EPS)、鼻胰腺假性囊肿引流术(ENPPD),选择性应用胰管取石、探条及球囊导管狭窄扩张等手段进行治疗。治疗后复查ERCP、CT并行鼻胰引流管造影。结果治疗过程中应用胰管取石术6例,胰管狭窄扩张9例,胰管内支架置放8例。18例患者术后临床症状均明显缓解,引流出大量脓性胰液。感染症状于治疗48h后明显缓解,1周内得到控制。治疗后假性囊肿消失16例,明显缩小2例,胰腺功能均明显恢复。结论内镜在感染性胰腺假性囊肿的治疗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经十二指肠乳头内镜引流术安全、创伤小、费用低、疗效显著,是临床治疗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双管引流在治疗巨大胰腺假性囊肿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沈阳军区总医院自2012年6月至2017年6月收治的65例巨大胰腺假性囊肿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采用的引流方案将患者分为单管引流组(n=38)与双管引流组(n=27)。比较两组患者腹胀缓解时间、淀粉酶恢复正常时间、抗生素使用时间及引流时间的差异。结果 65例患者全部成功置管,穿刺成功率为100%,均未出现较严重并发症。2例单管引流患者发生引流管堵塞,但超声显示囊肿仍存在,故进行第2次超声引导下穿刺置管。双管引流组患者的腹胀缓解时间、淀粉酶恢复正常时间、抗生素使用时间及引流时间均短于单管引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双管引流具有微创、安全有效、并发症少等优点,治疗巨大胰腺假性囊肿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B超引导下经皮穿刺引流在胰腺假性囊肿(胰腺假性囊肿)治疗中的应用。资料与方法将82例胰腺假性囊肿患者随机分为B超引导下囊肿穿刺引流治疗组(n=35)和手术治疗组(n=47)两组,又将手术治疗组47例随机分为外引流组(n=8)和内引流组(囊肿-胃吻合术或囊肿-空肠Roux-en-Y吻合术)(n=39),比较B超引导下囊肿穿刺引流治疗组分别与外引流组和内引流组疗效及治愈率的差异。结果 B超引导下经皮穿刺引流治疗胰腺假性囊肿,术后均无并发症;治愈率比较:①B超引导下囊肿穿刺引流治疗组(62.9)高于外引流组(62.5),但与外引流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B超引导下囊肿穿刺引流治疗组(62.9)低于内引流组(76.9),与内引流组之间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B超引导下胰腺假性囊肿穿刺引流术值得临床推广,是胰腺假性囊肿外引流术的有效替代治疗方法;在某些情况下也可替代内引流术。但仍有一定比例的胰腺假性囊肿患者需手术治疗,囊肿-空肠Roux-en-Y吻合术仍是比较合理的内引流术式。  相似文献   

5.
近期我科连续收治3例胰腺外伤患者,分别表现为急性胰腺炎、胰管断裂、腹腔感染和胰腺假性囊肿形成.笔者改变以往对此类患者直接手术的做法,采用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放置胰管支架、超声引导下穿刺腹腔脓肿和胰腺囊肿引流,并放置小肠营养管等多种微创介入治疗方法,3例患者均病愈出院.现结合文献,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作者报道了8例胰腺假性囊肿患者经胃进路引流的经验。引流由CT导向团注造影剂后行胰腺动态CT扫描,以除外假性动脉瘤,囊肿大小4~25cm。经鼻胃管抽出胃内气体,以5F针鞘或8 F套管导管(Modi-Tech VTC/8/20-TS)经皮经胃前后壁插入胰腺积液处,经抽吸液体及CT作导管定位,如最初选用针鞘,需送患者透视配合行穿刺孔扩张。用8 F Cope肾造瘘引流导管置入胰腺,此管仅辫尾部位有若干孔,穿过胃部无孔,用套管  相似文献   

7.
经皮经肝胆管引流术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介入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效果及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资料146例,其中男84例,女62例,平均年龄(63±13)岁,所有患者均经辅助检查诊断为恶性胆管梗阻。先行经皮经肝胆管穿刺,随后置入引流管行胆管引流或置入胆管内支架;术后1周,37例行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结果146例均成功穿刺并置入引流管(105例)和(或)置入支架(41例),成功率100%,术后129例患者黄疸症状好转,总有效率88.4%;胆管引流及支架引流前后总胆红素(TB)、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直接胆红素(DB)、血清碱性磷酸酶(ALP)、γ-谷氨酰转肽酶(γ-GT)及血清白蛋白水平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不同引流方法在减轻黄疸,改善肝功能,延长生存期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胆管支架减轻黄疸的幅度优于胆管引流,但黄疸缓解的比例组间无差异;单纯外引流组、内外引流组及胆管支架组的中位生存期分别为3.2个月、4.5个月及6.1个月,胆管支架组在生存期方面亦优于胆管引流。结论胆管引流/胆管支架对于缓解恶性梗阻性黄疸的症状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价值,行TACE治疗可明显加快胆红素水平下降的幅度。  相似文献   

8.
CT引导下经皮急性胰腺炎急性液体聚集穿刺置管引流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评估CT引导下经皮急性胰腺假囊肿穿刺置管引流术的效果和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23例患者进行了CT引导下经皮急性胰腺假囊肿穿刺置管引流术并与13例未进行置管引流的对照组病例进行比较.结果 23例中,3例因反复疏通引流管导致感染失败,治疗效果与对照组存在显著统计差异.结论 CT引导下经皮胰腺急性假性囊肿穿刺置管引流术,属微创性手术,病人痛苦小,安全,引流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多支胆道引流管置入在晚期肝门胆管癌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06年1月-2008年12月32例经超声、强化CT、磁共振(MRI)及经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ERCP)检查确诊为晚期肝门胆管癌的患者,制定合理的穿刺计划后,在超声引导下采用Seldinger技术(导丝导管交换技术)依次置入3或4支胆道外引流管,对肝内扩张胆管进行外引流,观察患者接受治疗后黄疸指数的变化及并发症发生情况,在患者生存期进行随访,对治疗效果进行综合评价.结果 32例行多支胆道外引流的患者,共置入外引流管109支,其中19例同时置入3支,13例同时置入4支.所有靶胆管均完成引流管置入,成功率100%.术后4~8周黄疽完全消失28例,明显减轻4例.出现并发症2例,对症处理后均好转.患者生存期最短4个月,最长15个月.结论 对于不能手术切除的晚期肝门胆管癌患者,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多支胆道外引流管置入术是一种准确、安全、有效的方法,对解除恶性梗阻性黄疸有较高价值.  相似文献   

10.
CT引导下胰腺假性囊肿外引流术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的 探讨CT引导下经皮胰腺假性囊肿穿刺置管外引流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1 997年 1月至 2 0 0 1年 1月 ,对 2 9例 [男 2 1例 ,女 8例 ;年龄 2 2~ 71岁 ,平均 (48.2± 1 3 .6)岁 ]各种原因引起的假性胰腺囊肿患者进行了CT引导下的经皮穿刺置管持续外引流术。通过CT扫描确定假性胰腺囊肿的位置、穿刺途径、角度及深度后 ,进行穿刺、置管外引流 ,并对引流后的情况进行随访观察。结果  2 9例穿刺 30次 ,穿刺成功率 1 0 0 % ,穿刺入路包括腹前壁 1 7例 (1 8次 ) ,侧壁 8例 ,背部 4例。共放置引流管 30根。 2 8例得到随访 ,失随访 1例 ,随访期 1~ 2 0个月 [平均 (8.0 7± 4 .0 4 )个月 ]。其中 1 9例囊肿消失后拔管 ,拔管后随访期 4~ 1 4个月 ,平均 (8.2 9± 4 .0 3)个月 ,除 2例复发后再穿刺 ,有 1 7例未复发。 5例外引流后 1~ 4个月转行手术治疗 ,4例仍在随访中 ,治疗有效率 65 .52 % (1 9/2 9)。结论 CT引导下胰腺假性囊肿穿刺外引流术手术损伤小 ,安全有效 ,成功率高 ,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经鼻腔和额窦行鼻源性额叶脑脓肿穿刺置管引流术的方法和疗效。方法为鼻源性额叶脑脓肿患者行鼻窦CT和颅脑MR检查,了解鼻腔、鼻窦及颅内病变情况,制定治疗方案。鼻内镜下行患侧筛窦、上颌窦及额窦开放引流术。扩大额窦口,清除额窦脓液,于额窦后壁骨质破坏缺损处行脑穿刺,抽出额叶脑脓肿腔内脓液;切开该处额窦后壁黏膜和硬脑膜直达脓肿腔;经切口置入引流管,抽净脓液后固定引流管,填塞鼻腔。术后抗感染治疗。结果术后早期引流出多量脓液,复查颅脑CT,脓腔基本消失。术后第3天,引流物明显减少,拔除引流管。鼻内镜检查,额窦腔清洁,引流口无脑脊液漏。观察2周,未发生脑脊液鼻漏等。脓液培养出草绿色链球菌。结论鼻内镜下经额窦额叶脑脓肿穿刺置管引流术是治疗鼻源性脑脓肿的良好方法,拥有多项优点;但对鼻内镜外科技术要求较高,手术难度较大。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介入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效果及价值.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资料146例,其中男84例,女62例,平均年龄(63±13)岁,所有患者均经辅助检查诊断为恶性胆管梗阻.先行经皮经肝胆管穿刺,随后置入引流管行胆管引流或置入胆管内支架;术后1周,37例行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结果 146例均成功穿刺并置入引流管(105例)和(或)置人支架(41例),成功率100%,术后129例患者黄疸症状好转,总有效率88.4%;胆管引流及支架引流前后总胆红素(TB)、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直接胆红素(DB)、血清碱性磷酸酶(ALP)、γ-谷氨酰转肽酶(γ-GT)及血清白蛋白水平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不同引流方法在减轻黄疸,改善肝功能,延长生存期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胆管支架减轻黄疸的幅度优于胆管引流,但黄疸缓解的比例组间无差异;单纯外引流组、内外引流组及胆管支架组的中位生存期分别为3.2个月、4.5个月及6.1个月,胆管支架组在生存期方面亦优于胆管引流.结论 胆管引流/胆管支架对于缓解恶性梗阻性黄疸的症状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价值,行TACE治疗可明显加快胆红素水平下降的幅度.  相似文献   

13.
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术介入治疗恶性胆道梗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PTCD)术和植入支架治疗恶性胆道梗阻的疗效及其并发症。方法75例恶性胆道梗阻的患者在DSA的引导下接受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结果37例单纯放了内外引流管,38例放置了胆道支架,其中9例为双支架,3例术后行经肝动脉化疗和/或栓塞。减黄总有效率达85.4%。支架阻塞5例。主要并发症:败血症3例,肝功能损害6例,肝动脉假性动脉瘤2例。结论PTCD术成功率高,减黄疗效好,是姑息性治疗恶性胆道梗阻安全、简单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4.
胰腺假性囊肿合并脓肿形成是急性胰腺炎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作者研究的目的是确定假囊肿经皮引流的治疗价值。对43例曾有急性胰腺炎病史并经超声或CT证实有直径大于5cm、持续存在6周以上的假囊肿患者行胰胆管造影(ERCP)以确定假囊肿与胰管间是否有交通,并在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行假囊肿引流,测定囊肿液淀粉酶浓度。凡引流后7天内无复发者则认为治疗有效。根据假性囊肿内容物淀粉酶浓度和引流次数将病人分组,使用卡方检验进行统计分析。作者见到假囊肿液淀粉酶浓度低于或等于64温氏单位(WU)的19例患者中17例有效,而淀粉酶浓度高于64WU的24例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暂时性蘑菇状覆膜内支架与经鼻经食管脓腔引流管置入治疗食管-胃吻合口瘘的疗效。方法对8例食管-胃吻合口瘘患者透视下,经鼻腔和食管向脓腔内置入引流管,负压抽吸脓液,再经食管置入蘑菇状覆膜内支架封堵瘘口。定时经引流管冲洗脓腔,适时复查脓腔造影,及时调整后退引流管的位置,直至引流管完全拔出;在置入术后1个月左右(约在引流管拔出后1周)取出支架。结果8例蘑菇状覆膜内支架和引流管置入技术操作全部成功,放置位置合适。经鼻经食管脓腔引流14~21d,脓腔消失,引流管完全拔出。置入术后1个月内以介入技术顺利取出支架,复查造影瘘口均愈合,脓腔消失。结论暂时性蘑菇状覆膜内支架与经鼻腔经食管脓腔引流管置入治疗食管-胃吻合口瘘,操作简单安全、无严重并发症、花费低、创伤小,是一项值得推广的新技术。  相似文献   

16.
CT 和超声检查易发现肝囊肿。有临床症状的巨大肝囊肿要行手术或反复穿刺引流保守治疗,但病人痛苦大且不能根治。作者报告5例有临床症状巨大肝囊肿病人行酒精囊内注入治疗后,囊肿明显缩小且症状消失。5例中,男1,女4例。年龄40~84岁。4例单发,1例有两个肝囊肿。CT 上囊肿为8~21.5cm。在超声引导下穿刺并放置引流管使囊液尽可能多的排出。注入99.5%酒精,注入量为排出量的5  相似文献   

17.
内镜技术治疗慢性胰腺炎的临床应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内镜在慢性胰腺炎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2004年内镜治疗慢性胰腺炎患者33例的临床疗效。所有慢性胰腺炎病例均经临床检查、实验室检查、CT、超声及ERCP确诊。根据患者的情况采取单独或联合进行经内镜胰管括约肌切开(EPS)、乳头括约肌切开(FAT)、胰管内支架(PS)、胰石取出、鼻胰引流(ENPD)、胰管狭窄扩张等治疗措施。结果18例行EPS,27例行FAT,6例行网篮或气囊取胰石,13例行PS,5例行ENPD,9例行胰管扩张,1例巨大假性囊肿经胃壁穿刺放置内支架引流。33例中29例治疗后腹痛消失或明显减轻。治疗后复查实验室检查及影像指标均有明显改善。结论内镜技术联合应用治疗慢性胰腺炎是一种较安全、低创伤、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下经皮经肝穿刺胆道引流术(PTCD)序贯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透视下胆总管支架植入术治疗梗阻性黄疸的操作技术的可行性、安全性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40例梗阻性黄疸患者,在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下行PTCD术,术后引流7 d后,在DSA透视下,经PTCD引流管造影,再行胆道支架植入术。结果 PTCD穿刺成功率为100%,引流管留置7 d,术后每日胆汁引流量在150~800 ml,术后1周胆红素平均下降75.4μmol/L。其中有36例患者胆红素下降至50μmol/L以下,有32例患者自觉症状有缓解。在DSA透视下,胆总管支架植入术成功率高达100%。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下PTCD序贯DSA下胆总管支架植入术是一种治疗梗阻性黄疸的有效方法,具有安全、有效、简便、可重复性等优点,减少了盲目穿刺和出血的风险。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索食管覆膜内支架与经鼻经食管引流管置入治疗食管-纵隔瘘的价值。方法10例食管-纵隔瘘采用5F直头侧孔导管经鼻腔经食管和瘘口置入纵隔脓腔,并利用食管覆膜内支架封堵瘘口。经引流管定时冲洗脓腔,复查脓腔造影,及时调整引流管的位置和拔出引流管。结果进食顺利,引流10—25d引流管完全拔出,脓腔消失。结论食管覆膜内支架与经鼻经食管引流管置人治疗食管-纵隔瘘,可有效治疗纵隔脓肿,操作技术简单、费用低、创伤小,患者易于接受,是值得推广的新技术。  相似文献   

20.
对1例胰腺囊肿术后胰瘘的患者行经内镜胰管支架置入术。患者术后一般状况明显好转,未出现腹痛、血尿淀粉酶升高、出血、穿孔等并发症,术后1周胰瘘消失,瘘口愈合。随访5个月胰瘘未复发,患者饮食、大小便正常,体重增加4kg,复查B超、腹部平片示胰管支架位置正常,引流通畅。提示经内镜胰管支架引流疗效可靠、安全、并发症少,对与主胰管相通的胰瘘患者应列为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