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了解我国不同地区HBsAg快检阴性献血者的HBV流行率、新发率,以综合评估HBV在献血者中的流行情况。方法收集2008年1月-2010年12月昆明、乌鲁木齐、洛阳和柳州4地血站720 885(人)次献血者人口统计学资料、2轮第3代ELISA HBs Ag初筛和确证数据,分别计算初次献血者和重复献血者的HBV流行率,利用文献报道的新发率评估模型,评估重复献血者的新发率。结果 3年间本组4地献血者HBV流行率:0.35%(1 518/435 786)(初次献血者)/0.014%(77/285 099)(重复献血者),其中昆明为0.24%(454/187 540)/0.015%(24/163640)、乌鲁木齐0.52%(463/89 309)/0.022%(22/100 208)、洛阳0.18%(171/94 654)/0.009%(15/175 797)、柳州0.67%(430/64 283)/0.013%(16/124 282);4地重复献血者中的HBV感染总体新发率为1.24‰。结论 4地献血者具有较高的HBV新发率,需采用更灵敏的第4代ELISA试剂和核酸检测,降低4地HBV对血液安全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对绵阳地区献血前HBsAg快检及献血后血液筛查确证试验结果进行联合分析,更准确的研究献血者中HBV的真实流行情况。方法收集绵阳市中心血站2015年1-8月的献血前HBsAg快检反应阳性样品,并且从征得同意的反应阳性献血者抽取静脉血样进行HBsAg确证中和试验。从血站检验科收集献血后HBs Ag的筛查反应阳性样品进行HBsAg确证中和试验。最后利用献血前和献血后的确证结果估算HBV的流行率。结果2015年1-8月,绵阳59.4%(177/298)的献血前HBsAg快检反应样本成功采集并进行了确证试验,其确证阳性率为95.5%(169/177)。2015年全年献血后59.0%血液筛查反应样本中和试验阳性(249/422)。2015年绵阳市中心血站共有45 424位献血者,其中献血前快检阳性者422人,通过推算献血前和献血后的确证阳性数计算绵阳地区献血者中总的HBV流行率为1.44%。结论献血前HBsAg的快检有效地阻止从HBV感染献血者中采集血液,目前的快检有着较高的特异性。同时,快检漏检的HBV感染献血者也能在献血后的HBsAg筛查中被检测出来。本研究结合献血前HBsAg快检淘汰和献血后HBsAg反应献血者数据估算了绵阳地区献血者中的真实的HBsAg流行率,提供了1个中国献血者的HBV流行率调查新模型。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献血者献血前梅毒初筛的可操作性和有效性。方法应用HBsAg/TP联合检测试条(胶体金免疫层析技术),对本站2014年5月~2015年初次献血者献血前进行梅毒初筛,并与2013年及2012年献血者献血前未进行梅毒初筛相对,比较梅毒检测反应率的差异。结果初筛前检测总反应率0.57%,初筛后检测总反应率为0.20%,两者之间比较χ~2=204.98,P0.05);初次献血者检测反应率初筛前为1.85%,初筛后为0.81%,两者比较(χ~2=117.23,P0.05)。梅毒初筛前后比较检测反应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表明梅毒初筛后反应率明显下降。2014年5月~2015年重复献血者检测反应率为0.01%,而初次献血者反应率0.81%,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33.17,P0.05),表明重复献血者相对初次献血者梅毒反应率明显降低。结论献血前应用HBsAg/TP联合检测试条对初次献血者进行初筛,可大大降低梅毒检测反应率,特异性和灵敏度较高,操作简单方便,试剂易保存,可节约血液采集和检测成本,值得推广。因重复献血者梅毒反应率较低,献血前可不必进行初筛。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估广州地区输血传播HBV、HCV、HIV的残余风险,建立适合广州地区献血人群残余风险评估的数学模型。方法收集2010年1月~2011年12月551 047人次广州地区无偿献血者的基本资料及血液ELISA与核酸检测(NAT)的HBV、HCV、HIV数据,利用(WP/I)及WP/LTR模型分别评估重复献血者及初次献血者传播HBV、HCV、HIV的残余风险。结果 2010~2011年广州地区献血者HBV、HCV、HIV经ELISA后的残余风险分别为1/30 147、1/70 591、1/645 099;经NAT检测后的残余风险分别为1/46 643、1/723 526、1/1 254 770。结论广州地区重复献血者传播HBV、HCV、HIV的残余风险低于初次献血者;采用NAT检测后,献血者传播HBV、HCV、HIV的残余风险大大降低。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献血前增加对初次献血者实施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 Ag)以及梅毒(TP)筛查策略的效果。方法对上海市奉贤区血站2013年1月1日-2014年12月31日期间,血液筛查HBs Ag和TP检测结果进行了分析,其中对2014年1月-9月时段内的HBs Ag和TP初筛反应性的初次献血者进行了随访留样,并对留样样品以及献血后筛查HBs Ag和TP反应性样品进行了HBs Ag和TP确认。结果初次献血者献血前初筛HBs Ag和TP不合格率分别为3.32%(321/9 679)和0.86%(83/9 679)。对初筛为反应性的献血者征询和留样,HBs Ag和TP阳性确认率分别为98.08%和90.48%。初次献血者经过献血前的血液筛检后,献血后样品仍能检出HBs Ag(0.584%)和TP(0.317%),而重复献血者总阳性率则较初次献血者低。在标准操作流程下,快速法能检出92.4%的HBs Ag反应性献血者和96.9%的TP反应性献血者。结论对初次献血者增加献血前HBs Ag和TP筛查是必要的,可行的。而对重复献血者可不增加该2项检测。  相似文献   

6.
目的 在献血者献血前利用胶体金免疫层析法HBsAg和抗-TP试剂快速初筛效果进行评价,并对影响因素进行探讨。方法 对2020年1月—2023年6月扬州地区献血人群献血前HBsAg、抗-TP项目初筛和献血后血液检测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2023年1月—2023年6月献血后血液检测ELISA法HBsAg、抗-TP反应性标本再次利用胶体金免疫层析法初筛试剂进行复检,对结果进行比对分析。结果 在200 414名献血前的初筛人群中,共筛查HBsAg、抗-TP不合格标本781份,占0.39%;共有191717名献血者成功献血,献血后ELISA法HBsAg、抗-TP血液检测不合格标本986份(0.51%);对62份ELISA法HBsAg和61份抗-TP反应性标本用初筛试剂再次进行复检,其中HBsAg复检反应性24份(38.71%),抗-TP复检反应性26份(42.62%),14份HBsAg和6份抗-TP灰区标本复检均无反应性,9份HBsAg检测S/CO>25.0和10份抗-TP检测S/CO>15.0的标本经胶体金试剂复检反应性率均为100%。反应性标本反应强度(S/CO值)与初筛反应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重复献血者与初次献血者携带肝炎病毒的可能性。方法以2002~2005年及2007~2010年间献血者资料为例,将献血者分为重复献血者和初次献血者,分析两类献血者的构成、献血间隔、血液筛查结果等资料,并对部分HBsAg和抗-HCV筛查结果进行确证。结果重复献血者捐献的血液占全部献血的比例由2002~2005年度的25.2%,上升到2007~2010年度的29.9%,平均年龄由38岁降至32岁;重复献血者捐献的血液HBsAg和抗-HCV不合格率明显低于初次献血者,且不合格样本的阳性确证率也明显低于初次献血者。结论重复献血者携带肝炎病毒的可能性较初次献血者低,是较安全的献血人群,应巩固和发展固定的无偿献血者队伍,保障血液安全。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估本地区无偿献血者经血液筛查后血液中HIV残余风险,分析其与检测策略和献血次数的关系。方法收集本站2014—2017年使用2种不同检测策略[ELISA单一试剂检测(丽珠,万泰,新创试剂盒)和ELISA双试剂检测(丽珠+万泰,万泰+新创试剂盒)]的实验室HIV抗原/抗体反应性结果及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回报的确证结果,采用残余风险数学模型估算残余风险,分析其与检测策略和献血次数的关系。结果重复献血者的HIV流行率为0.024 3%(33/135 723),残余风险为1/699 212,初次献血者的HIV流行率为0.059 8%(108/180 587),残余风险为1/213 648,重复献血者的残余风险和流行率均低于初次献血者(P<0.05);单一试剂检测HIV的流行率为0.052 4%,残余风险为1/145 915,双试剂检测HIV的流行率为0.035 7%,残余风险为1/701 744,单一试剂的残余风险高于双试剂的残余风险(P<0.05)。结论进行HIV抗原/抗体不同ELISA试剂的残余风险估算可帮助实验室对不同的检测策略进行评价,筛选出适合本实验室的检测策略,提高检出率,同时为招募一些固定、低危的献血者提供依据,有利于保障血液安全。  相似文献   

9.
嘉峪关市2005~2010年ALT筛查结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英 《中国输血杂志》2011,24(12):1076-1077
目的对本地区自愿无偿献血者ALT检测结果进行分析,以确立不合格的高危人群。方法对2005年1月~2010年12月自愿无偿献血者19 036人的血样进行ALT检测,并按献血者性别、年龄、体重和初、复次献血情况进行分析。结果男性ALT不合格率高于女性,ALT不合格率相对较高的主要为25~和35~的年龄段,且随着体重的增加,ALT不合格率呈现明显上升趋势,再次献血者ALT不合格率明显低于初次献血者。结论有针对性的加强不同献血者献血前的宣传教育和征询,献血前进行有选择性的ALT初筛,减少血液资源的浪费。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南昌市无偿献血人群初筛不合格情况并提出对策,探讨避免血液资源浪费的有效方法。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统计2015年5月1日至2016年5月31日学生与非学生人群、初次献血与重复献血人群以及全血与成分献血人群血液初筛总不合格率和丙氨酸转氨酶(ALT)、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 Ag)及血红蛋白(Hb)不合格率。结果学生人群总不合格率较非学生人群明显升高(3.6%比2.6%),其中学生人群HBs Ag不合格率明显高于非学生人群(2.5%比2.0%),ALT不合格率明显低于非学生人群(0.04%比1.5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但是学生人群与非学生人群Hb不合格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8%比0.10%,P0.05)。初次献血者总不合格率(2.6%比1.4%)和HBs Ag不合格率(3.4%比0.04%)明显高于重复献血者,ALT不合格率明显低于重复献血者(0.91%比1.09%,P均0.05)。成分献血者总不合格率(1.19%比3.50%)和HBs Ag不合格率(0.28%比2.54%)明显低于全血献血者(P均0.01);而成分献血与全血献血者ALT不合格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71%比0.86%,P0.05)。结论对于不同献血人群,制定合适的筛查模式,可有效提高输血安全。重复献血者在进行团体献血时,可考虑取消HBs Ag金标法,学生团体献血时,可考虑取消ALT的初筛检测。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血液ELISA筛查单试剂阳性献血者进行重复确认试验,探讨保留其献血资格的意义及合适方案。方法将綦江区2012年1月1日-2016年05月31日血液ELISA筛查单试剂阳性的献血者共计162例,电话回告其半年后到各献血点进行留样复查(第一次复查再次出现单试剂阳性的献血者,隔半年后再次通知留样复查),双试剂检测合格后可再次参加献血。结果单试剂阳性献血者162例经两次留样复查,合格118例,总体合格献血率为69.4%。结论保留单试剂ELISA阳性献血者的献血资格半年后召回复查,复查合格即可献血是一个切实可行的方案,可有效减少献血者的不必要流失。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本地区无偿献血者HBV、HCV、HIV感染及分布情况,探讨本地区人群的传染病流行趋势,为献血者宣传招募工作提供指导。方法 2009~2011年承德市无偿献血者77 990人次的血液标本,采用ELISA法检测,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抗-HIV初筛阳性者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进行确证。结果 3年无偿献血者HB-sAg、抗-HCV、抗-HIV感染情况分别为0.22%,0.42%,0.09%;抗-HIV累计确认阳性男性各年龄段各1例,女性有2例均在18~30年龄段,5例标本中仅1例为再次献血者;初次献血者与再次献血者HBV、HCV、HIV检测不合格率比较,分别为χ12=80.69、χ22=253.57、χ32=9.38,均为P<0.01。无偿献血者检测不合格率的年龄分布与各项总报废率比较,HBVχ2=12.34,P<0.01,HCVχ2=14.43,P<0.01。结论 2009~2011年我市无偿献血人群中HBV、HCV、HIV阳性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在献血者征询时应提高技巧,重视献血者招募环节,重点加强初次献血者献血前的健康征询和评估,加强无偿献血知识宣传,巩固和发展固定无偿献血者。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江苏地区2007-2016年无偿献血人群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率变化趋势。方法 2007-2016年共727 233例献血者经两种ELISA试剂筛查抗-HIV,抗-HIV反应性样品送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确证,统计分析10年来献血者HIV感染流行趋势。结果江苏地区近10年献血人数逐年增长,抗-HIV筛查阳性率呈平稳下降趋势,流行率为0.11%。但经CDC确认为HIV感染的献血者人数和感染率则急剧升高,感染率为16.85/100 000。确认感染的HIV献血者在不同性别、年龄和职业之间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HIV感染率在男性献血者组、18~30岁组和非公职人员组分别明显高于女性组、其他年龄组和其他职业组(P0.05)。初次献血组和再次献血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江苏地区无偿献血人群HIV的感染率呈上升趋势,一方面需要加强对献血者的血液安全教育,另一方面提高献血前征询和献血后血液筛查的能力,保证临床用血安全。  相似文献   

14.
本研究在于了解中国南京地区无偿献血者HBV、HCV和HIV感染及分布情况,探讨本地区人群的传染病流行趋势,为献血宣传和招募工作提供指导意见.将2010.6.10-2013.6.9三年间南京地区无偿献血者199777人次的血液标本,采用ELISA法检测HBsAg、抗-HCV和抗-HIV,对三项阴性标本再采用NAT联合检测HBV-DNA、HCV-RNA和HIV-RNA,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并将抗-HIV初筛反应性标本送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确证.结果表明,3年中无偿献血者HBsAg、抗-HCV、抗-HIV感染率分别为0.45%,0.28%,0.11%;NAT呈反应性为0.07%;确证抗-HIV阳性32例,其中男性30例(6例为再次献血者),女性2例;不确定3例,其中男性2例,女性1例.经统计学处理证实,初次献血者与重复献血者HBsAg、抗-HCV、抗-HIV检测不合格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2010.6.10-2013.6.9南京地区无偿献血人群中抗-HCV、抗-HIV阳性率呈逐年下降趋势,HBsAg、NAT检测不合格率随年龄段增加而增加;抗-HCV、抗-HIV检测不合格率随年龄段增加而降低,重复献血者检测不合格率远远低于初次献血者,抗-HIV检测女性酶免检测阳性率高于男性,但确认阳性率男性明显高于女性.因此应提高献血前的征询技巧,重视献血者的招募环节,重点加强初次献血者献血前的征询和评估,加强无偿献血知识的宣传,巩固和发展固定无偿献血者队伍,大力普及NAT检测技术应用于血液筛查,将有效地提高血液安全.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本地区献血人群HIV感染状况,探讨相关防范策略,保障血液安全。方法用ELISA法试剂进行献血者HIV筛查,反应性标本用蛋白印迹法(WB)进行确证,对本地区HIV感染率、确证阳性献血者及WB确证带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2011年至2016年本地区无偿献血人群HIV感染为0.0147%(28/189990),感染率没有出现明显上升趋势,其中男性占82.1%,,大专以下学历占75.0%,18~35岁占64.2%,初次献血占71.4%,本地居民占96.4%。结论本地区无偿献血者HIV感染目前处于低流行平稳趋势,感染者主要以初次献血的18~35岁本地男性为主。为保障血液安全,应在献血宣传、献血招募、保密性弃血、血液检测、献血者信息联网以及科学合理用血等方面加强管理。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2012~2016年龙岩市中心血站不同无偿献血者乙型肝炎病毒(HBV)DNA阳性分布情况,为发动低危无偿献血者献血提供理论参考。方法对5年来龙岩市中心血站不同无偿献血者HBV DNA阳性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自愿献血人群和团体献血人群HBV DNA阳性率分别为0.22%和0.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19,P0.05),团体是自愿的2倍,团体献血人群HBV DNA阳性率逐年上升,从2012年的0.12%上升到2016年的0.87%。女性和男性献血者HBV DNA阳性率分别为0.15%和0.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11,P0.05),男性是女性的2倍。不同年龄分布的献血者HBV DNA阳性率也存在差异(χ~2=19.42,P0.05),41岁以上献血者阳性率较高,18~30岁献血者阳性率较低。不同献血次数献血者HBV DNA阳性率的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F=5.87,P0.05),初次比2次及≥3次献血人群HBV DNA阳性率高,LSD-t值分别为2.16和3.08P0.05,但2次和≥3次献血人群HBV DNA阳性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LSD-t=0.93,P0.05)。结论自愿献血、女性、18~30岁、重复献血者是HBV DNA阳性率较低的人群,且随着献血者HBV DNA检测应用于血液规范化筛查,多次献血人群HBV DNA阳性率逐渐下降。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重庆地区无偿献血者的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 HBV)的感染特征和流行现状,分析其流行病学特征,为有效选择低危献血者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0月~2020年10月本中心314 442名无偿献血者的乙肝表面抗原(hepatitis B surface antigen, HBsAg)与病毒核酸(HBV DNA)检测结果,统计分析献血者HBV总阳性率、HBsAg+/HBV DNA-、HBsAg-/HBV DNA+和HBsAg+/HBV DNA+4种情况分别与性别、婚姻、年龄、学历、职业和是否重复献血(初次献血和重复献血)之间的关系。结果本研究314 442名无偿献血者中,HBV总阳性率为0.88%(2 764/314 442),HBsAg+/HBV DNA-阳性率0.28%(893/314 442),HBsAg-/HBV DNA+阳性率0.18%(567/314 442)、HBsAg+/HBV DNA+阳性率0.41%(1 304/314 442)。HBV总阳性率、HBsAg-/HBV DNA+和HBsAg+/HBV DNA+3种情况在不同性别、婚姻、年龄、学历、职业及是否重复献血(初次献血和重复献血)之间有差异:3种情况的阳性率均是男性高于女性,已婚高于未婚,学历越高,阳性率越低,农民、工人群体的阳性率最高,阳性率最低的职业依次为医务人员、学生、军人、公务员、教师,初次献血者均高于重复献血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3种情况阳性率均在18~50岁内随年龄逐渐升高,总阳性率、HBsAg+/HBV DNA+以41~50岁最高,HBsAg-/HBV DNA+以51~60岁最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HBsAg+/HBV DNA-仅在是否重复献血(初次献血和重复献血)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不同性别、婚姻、年龄、学历、职业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庆地区无偿献血人群HBV疫情相对呈高流行态势,且性别、婚姻、年龄、学历、职业、是否重复献血均与重庆地区献血者HBV阳性率相关,因此,必须加强献血前对献血者的有效征询招募,编制符合本地区的献血招募指南,从低危人群中招募无偿献血者,提高血液安全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安阳市7年来无偿献血者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状况,探讨献血者抗-HIV感染率发展趋势,以降低输血传播HIV的风险。方法收集安阳地区2007年1月至2013年12月无偿献血者血液标本,采用ELISA法初筛为反应性的标本送检CDC进行确证实验,对数据进行χ2检验分析。结果 2007年1月至2013年12月安阳市献血者抗-HIV初筛阳性率和确证阳性率均呈上升趋势,其中初筛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确证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初次献血和重复献血者比较,抗-HIV初筛阳性率和确证阳性率均呈上升趋势,其中初筛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确证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确证的26例阳性献血者中,男性20例,女性6例,性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职业、学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结合本地区街头无偿献血者HIV感染者特点,提高血液检测水平,加强固定献血者队伍建设,对无偿献血者献血前开展咨询,有效识别高危人群以及开展献血者健康教育,从而确保血液安全。  相似文献   

19.
目的统计分析上饶市无偿献血者HIV感染情况及人群分布特征,为血液安全管理提供数据依据。方法对上饶市2010年1月-2015年12月共计183050人份献血者的血液标本进行二次ELISA检测,并将反应性标本确证实验。结果初筛阳性129例,初筛阳性率0.07%;确证阳性数24例,确证阳性率13.11/10万,不确定数10例,经追踪其中6例确证阳性,2例仍为不确定,2例未能追踪到。30例确证阳性中,男男同性恋3例;年龄段中主要以18~30岁为主,占66.67%(20/30);本地22例,外地8例。结论血站献血人群以18~30岁人为主,应加强献血者的健康征询和核查工作,排除有高危行为人献血,选用敏感度高和特异性强的试剂,开展核酸检测,建立网络屏蔽高危人群等措施,确保血液安全。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安阳市2008-2013年献血人群中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状况,探讨献血者HIV感染发展趋势和采供血机构HIV检验及疫情上报策略。方法统计安阳市2008-2013年无偿献血者血液HIV检测情况,针对用ELISA法初筛为阳性的标本送检CDC进行确证实验,并进行χ2检验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2008-2013年安阳市献血者整体抗-HIV初筛阳性率为0.1%,确证阳性率为8.5/10万,抗-HIV初筛阳性率和确证阳性率均呈上升趋势,其中初筛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2个初筛双试剂阳性的献血者中确证阳性者有26人,初筛单试剂阳性与双试剂阳性的确证阳性人数组间比较具有显著差异;初筛单试剂阳性与初筛双试剂阳性不同S/CO值样本的确证阳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供血机构对初筛复检双试剂阳性标本向CDC进行HIV送检会对发挥预防、控制艾滋病疫情更具现实意义,应制定以血液筛查为目的的HIV检测和疫情上报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