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张琳  吴皓  朱涛 《中药材》2008,31(1):20-23
目的用正交试验设计对现有法半夏的炮制工艺进行质量评价和优化.方法选择生石灰用量、甘草用量、炮制时间及炮制温度4个因素,采用L9(34)正交试验设计,以RP-HPLC法测定炮制品中刺激性毒性成分草酸钙针晶以及水溶性有效成分鸟苷及甘草酸的含量,家兔眼结膜刺激性评价刺激性程度,多指标综合加权评分,优选法半夏炮制工艺.结果根据正交试验结果,优选出法半夏炮制工艺在30℃下,每100 g半夏,用生石灰10 g、甘草15 g,浸泡48 h.结论优选的炮制工艺达到了降低半夏刺激性毒性的炮制目的,同药典法比较明确了炮制时间和炮制温度,显著缩短了炮制时间.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生半夏汤及张仲景《金匮要略》名方干姜人参半夏汤的一般毒性及胚胎毒性,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一般急性毒性实验及流式细胞术,比较生半夏汤和干姜人参半夏汤在张仲景用量的4倍剂量下对未孕小鼠体重、脏器及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采用致畸敏感期生殖毒性实验比较两者对孕鼠妊娠及胚胎发育的影响。结果:以生半夏汤剂量(2.275 g·kg~(-1))及干姜人参半夏汤剂量(5.688 g·kg~(-1))对未孕小鼠及致畸敏感期孕鼠给药,未孕小鼠给药14 d后,两者在体重及主要脏器病理方面与正常组比较无明显毒性;致畸敏感期孕鼠给药10 d后,两者对母鼠心、肝、肾以及胎仔的各项指标亦无显著影响。但未孕小鼠短期重复灌胃14 d后,干姜人参半夏汤组小鼠较正常组小鼠外周血及脾脏CD4~+T细胞明显降低,CD8~+T细胞明显升高(P0.05)。结论:生半夏汤与干姜人参半夏汤本实验剂量下没有胚胎毒性,但仍可能有一定的免疫抑制作用,其原因与作用机制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3.
目的:基于多元统计分析法对半夏不同炮制品中8种潜在毒性成分与肝毒性的相关性进行分析。方法:采用UPLC-MS/MS法测定生半夏、清半夏、姜半夏、法半夏不同炮制品中溶血磷脂酰胆碱、盐酸麻黄碱、葫芦巴碱、胆碱、原儿茶酸、原儿茶醛、尿黑酸和大黄酚8种潜在毒性成分的含量。将半夏及其炮制品水提液给予大鼠灌胃给药后,测定大鼠血清中肝功能相关指标(ALT、AST、TBA、TBIL、AKP、IL-18、IL-1β、NLRP3、TNF-α)的水平;对半夏及其炮制品中8种潜在毒性成分与肝毒性的相关性进行多元统计分析。结果:与生半夏相比,清半夏、姜半夏、法半夏中溶血磷脂酰胆碱、胆碱、葫芦巴碱、盐酸麻黄碱、原儿茶酸和大黄酚的含量均降低,姜半夏、清半夏中原儿茶醛的含量升高,姜半夏、清半夏、法半夏中尿黑酸含量升高;半夏及其炮制品对正常大鼠可造成不同程度的肝毒性,经统计分析表明,溶血磷脂酰胆碱、盐酸麻黄碱、胆碱、原儿茶酸、葫芦巴碱、大黄酚与大鼠肝毒性相关。结论:通过炮制降低半夏肝毒性的作用可能与降低清半夏、姜半夏、法半夏中溶血磷脂酰胆碱、胆碱、盐酸麻黄碱、原儿茶酸、葫芦巴碱、大黄酚的含量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统计分析现代临床中药汤剂中半夏的用量,为半夏的临床安全使用剂量提供依据。方法:以“半夏”+“中医”、“半夏”+“临床”、“半夏”+“中毒”等为关建词,从中国知网检索现代临床应用半夏的文献共5380篇,经筛选排除,纳入病案信息完整的合格文献832篇,建立半夏的用量数据库、不同炮制品频次数据库、半夏中毒情况数据库,用SPSS软件分析其临床运用规律。结果:半夏临床用量范围较广,从1.5~90.0 g不等,10.0~12.0 g使用频率最高;在临床处方中半夏名称繁杂多样,大多使用制半夏,其中又以法半夏使用频率较高,占44.4%;有明确半夏中毒剂量的报告中,使用生半夏中毒者较多,剂量以9.0~12.0 g中毒者最多。结论:半夏作为有毒中药,临床用量不可过大过猛,不同的炮制方法均可减轻其毒性,临床以应用制半夏为主,但是“有故无殒,亦无殒也”,临床运用时又不能拘泥,应根据病情需要确定应用剂量,并合理选用生半夏或不同的炮制品。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索半夏种植中应用不同大小块茎的情况,为生产提供优质、高产、经济的方法。方法:设计进行了4个不同大小块茎规格的对比实验。结果与结论:选用直径1 cm左右的半夏块茎作为种源产量较高,在经济上也更实用。  相似文献   

6.
崔美娜  钟凌云  兰泽伦  张大永  杨明 《中草药》2021,52(24):7428-7437
目的 应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UPLC-Q-TOF-MS/MS)定性分析多物料多流程炮制半夏Pinellia ternata的化学成分,分阶段探究不同物料和流程对其成分的影响。比较成分差异性,为阐明多物料多流程炮制对化学成分的变化规律提供参考。方法 将通过不同物料和炮制流程得到的半夏阶段产物分为4组,分别为浸漂半夏、石灰制半夏、甘草制半夏、法半夏,以生半夏作为对照。以5种样品醇提液为供试品溶液,采用Waters Acquity BEH C18色谱柱,乙腈-0.1%甲酸水为流动相进行二元梯度洗脱,质谱采用电喷雾离子化源(ESI),正、负离子全扫描的一级和二级质谱信息。结果 通过一级精确质荷比和二级的碎片数据,参考文献、数据库以及质谱裂解规律,对5组样品所含成分进行鉴定。鉴定了101个化学成分,分别为7个生物碱类、5个氨基酸类、5个酰胺类、14个醇胺类、26个黄酮类、6个溶血磷脂酰胆碱类、14个脂肪酸甘油脂类、6个有机酸类、7个皂苷类及11个其他类型化合物。结论 通过UPLC-Q-TOF-MS/MS对5组样品化学成分进行分析,发现半夏炮制前后化学成分存在明显差异,物料甘草为半夏引入了甘草黄酮、三萜皂苷类成分,而物料石灰对成分引入影响不大,推测出石灰的加入是为了在不影响药效成分的前提下减轻半夏毒性。与生品相比,浸漂后的半夏成分减少,推测浸漂的过程中,会使成分有所损失。而经过多物料多流程炮制的法半夏减少了刺激性毒性成分,增加了甘草黄酮类成分。该方法快速、准确,为探究半夏多物料多流程炮制机制提供一种新的策略,对其药效物质深入研究及质量控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肿瘤科殷东风教授临床应用半夏复方(半夏均为法半夏,以下简称半夏)治疗恶性肿瘤的方证规律及安全性临床分析。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统计总结门诊患者处方中使用半夏复方的方证运用情况及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对住院患者服用半夏复方治疗前后肝、肾功能、血常规等指标进行比较,评估其安全性。结果 98例门诊患者半夏用量范围为6~15 g,门诊患者辨证分型以气滞痰阻居多,约占20.4%,均予柴胡龙骨牡蛎汤加减治疗;其次为痰瘀互结,约占19.4%,均予柴胡龙骨牡蛎汤加莪术、延胡索等活血药治疗,不良事件发生率为6.12%;病房患者服用半夏复方剂数最多为359剂,应用半夏总量最大者为3590 g,最小者为370 g,治疗前后肝、肾功及血常规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殷东风教授认为半夏在治疗恶性肿瘤中的病机靶点主要为痰阻、气逆,且痰阻、气逆两个基本病机可与气滞、瘀血、湿阻、实热、脾虚、阴虚相参杂。其中最常见的证候为气滞痰阻,基本处方为柴胡龙骨牡蛎汤,其次为痰瘀互结,基本处方为柴胡龙骨牡蛎汤加莪术、延胡索等。半夏在治疗恶性肿瘤中当根据体重、体力状况、年龄、证型综合决定用量大小。在剂量合理、配伍正确的前提下较长时间服用半夏复方(≥30 d),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较低,且对血常规及肝、肾功无明显毒性作用。  相似文献   

8.
半夏的妊娠禁忌作用在妊娠大白鼠、小白鼠和家兔试验中得到证实,半夏汤剂在对母体无害的情况下,具有显著的胚胎毒性。本实验观察了半夏诱发的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PCE)微核出现率,结果表明半夏汤剂不引起微核率升高;人体外周血培养淋巴细胞姐妹染色单体交换(SCE)试验表明,半夏汤剂除相当于临床用量的150倍直接加入培养液,引起 SCE 频率显著增高外,其他中低剂量组均不能肯定升高,表明半夏汤剂对 DNA的损伤和修复过程影响不大。提示半夏汤剂不大可能出现遗传毒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观察生半夏在临床煎煮内服的疗效及安全性的评价。方法在临床工作中随证应用生半夏于汤剂内服(用量2~30g),治疗各科患者近30年,观察其有无口腔、咽喉、呼吸、吞咽、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比较生熟半夏的疗效。结果在应用中未见生半夏有毒性及不良反应;治疗痰湿壅滞所致之病症疗效佳,优于制半夏。结论生半夏临床入汤剂煎煮内服无毒性及不良反应,疗效确切,方法安全,节省药源,具有可操作性和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0.
经方运用半夏配乌头(附子)的探索与实践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作者探索经方运用半夏配乌头的古代认识,历代沿袭,以及半夏、乌头(附子)主治、化学成分及药理,半夏配乌头(附子)是否产生新的毒性,半夏配乌头(附子)之间的用量调配关系;总结临床实践如赤丸治疗血管闭塞性脉管炎和冠心病、心肌缺血,附子粳米汤治疗胃及十二指肠溃疡,小青龙汤加附子治疗支气管哮喘。  相似文献   

11.
目的:筛选补骨脂生品及5种炮制品(雷公法制补骨脂、炒盐补骨脂、酒炒补骨脂、炒补骨脂和盐蒸补骨脂)各石油醚(PE)部位、乙酸乙酯(EA)部位和正丁醇(BU)部位的体外抗氧化活性,并比较不同炮制方法对补骨脂抗氧化活性的影响.方法:以二丁基羟基甲苯(BHT)为阳性对照,利用清除二苯代苦味酰基(DPPH)和[2,2’-连氨-(3-乙基苯并噻唑啉-6-磺酸)二氨盐](ABTS)自由基以及铁离子还原/抗氧化(ferricreducing/antioxidant power assay,FRAP)3种方法对补骨脂生品及炮制品各部位抗氧化活性进行评价.结果:雷公法补骨脂、炒盐补骨脂、酒炒补骨脂和炒补骨脂各PE部位清除DPPH自由基的能力(IC50分别为97.1,97.7,99.9和95.7 mg·L-1)均低于补骨脂生品PE部位(IC50 =77.3 mg·L-1);补骨脂生品PE部位清除ABTS自由基的能力(IC50=1.8 mg·L-1)强于阳性对照BHT(IC50=2.3 mg·L-1),酒炒补骨脂和盐蒸补骨脂BU部位清除ABTS自由基的能力(IC50为5.8 mg·L-1和5.1 mg·L-1)均高于补骨脂生品正丁醇部位(IC50=6.8 mg·L-1);5种补骨脂炮制品各部位还原Fe3+的能力均比补骨脂生品各部位低.结论:补骨脂生品及炮制品各部位显示出不同的抗氧化活性,且不同炮制方法抗氧化活性差距较大.  相似文献   

12.
向俊  范倩  陈雪冰  徐婷  汪玉梅  王倩  张翠仙 《中草药》2023,54(24):7989-8006
目的 山茱萸Fructus Corni及其炮制品(酒制山茱萸和盐制山茱萸)临床上广泛应用,对其进行系统化学成分分析,以期阐释山茱萸及其不同炮制品间差异性成分。方法 结合全球天然产物交互分子网络平台(global natural products social molecular networking,GNPS)技术,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UPLC-Q-TOF-MS/MS)对山茱萸化学成分进行全成分分析;采用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和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partial least squares discriminant analysis,PLS-DA)等方法分析山茱萸及其不同炮制品主要差异成分信息。结果 通过与对照品比对、数据库匹配及GNPS分子网络分析,从山茱萸中共鉴定出117个化学成分:44个环烯醚萜类成分、22个鞣质类成分、2个三萜类成分、19个黄酮及其苷类成分、21个有机酸类成分,9个其他类成分;其中12个首次从山茱萸中报道(含9个潜在新成分)。PCA(RX2=...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天钩降压胶囊中钩藤碱、异钩藤碱在大鼠肠道的吸收动力学。方法:采用大鼠在体肠灌流试验,利用HPLC测定钩藤碱、异钩藤碱的含量KROMASIL C18色谱柱(4.6 mm×200 mm,5μm),流动相乙腈-水(含0.01 mol.L-1三乙胺,冰醋酸调pH 7.5)(45∶55),流速1 mL.min-1,检测波长254 nm,柱温30℃,进样量20μL,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在560nm测定酚红的含量。结果:钩藤碱吸收动力学方程为Y=-0.331 7X-0.771 8(r=0.998 5),Ka=0.331 7(h-1),t1/2=2.09(h);异钩藤碱吸收动力学方程为Y=-0.687 0X-0.150 4(r=0.985 2),Ka=0.687 0(h-1),t1/2=1.01(h)。结论:天钩降压胶囊中钩藤碱、异钩藤碱在大鼠在体小肠的吸收呈一级动力学过程。  相似文献   

14.
目的:采用气相色谱(GC)法测定甘油样品中乙二醇与二甘醇的含量.方法:色谱柱为键合6%氰丙基-96%二甲基聚硅氧烷的毛细管柱(DB-624),采用程序升温方式,内标法进行定量.结果:乙二醇、二甘醇检测质量浓度在20.00 ~160.00 mg·L-1样品峰面积与内标峰面积比值与浓度线性关系良好,乙二醇线性回归方程为YEG=0.004X-0.025(r=0.9998),平均回收率101.80%,RSD 1.6%;二甘醇线性回归方程为YDEG=0.004 2X-0.0457(r =0.9998),平均回收率98.95%,RSD 1.9%.结论:方法简单、出峰时间短,可以更好地用于甘油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5.
目的:明确引起栀子炭疽病病原菌种类,研究常用杀菌剂对病原菌菌丝生长的抑制作用,为病害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采集江西省不同地区栀子炭疽病病叶标本,采用常规组织分离法进行病原菌的分离与纯化,基于柯赫氏法则,检测病原菌的致病性,采用形态观察、显微鉴定、真菌r DNA-ITS序列分析,系统的鉴定病原菌,选取常用的11种抑菌剂对其进行室内药剂毒力测定,并建立抑制率与药剂浓度的相关回归方程;筛选出有明显抑菌作用的药剂,为防治该病的发生提供理论依据。结果:从收集的栀子炭疽病病原菌感染的叶片中分离纯化得到11个菌株,经致病性测定和科赫氏验证确定使栀子发病快且病情严重的菌株,通过形态和显微鉴定并对扩增得到的r DNA-ITS序列进行Blast对比分析,确定该病害为茎点霉菌Phoma.sp。选用的药剂中武夷菌素、链霉素和寡糖链蛋白无明显的抑菌效果,多菌灵的抑菌效果最好,回归方程为Y=79.97X-1.75[r=0.965,半最大效应浓度(EC_(50))=0.65 mg·L~(-1)],其次为咪鲜三环唑和五硝多菌灵,回归方程分别为Y=6.142X+19.47(r=0.902,EC50=4.97 mg·L~(-1)),Y=6.1X+17.23(r=0.93,EC_(50)=5.37 mg·L~(-1)),其他药剂呈现不同程度的抑菌效果。结论:确定了栀子炭疽病病原菌并筛选出了抑制病原菌的有效药剂。  相似文献   

16.
目的:建立不同产地叶下珠药材中总酚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以柯里拉京为对照品,三氯化铁-铁氰化钾为显色剂,检测波长744 nm,采用UV测定11个不同产地叶下珠药材中总酚的含量.结果:柯里拉京在0.604 ~ 3.02 mg·L-1线性关系良好(r =0.999 1),平均加样回收率99.79%,RSD 2.72%.不同产地叶下珠药材中总酚质量分数5.00% ~ 12.16%.结论:该方法简单准确、重复性好,可用于叶下珠药材中总酚含量的测定.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雄黄水飞品、水洗品及干研品中二硫化二砷及各元素的含量,以阐明水飞法、水洗法及干研法对雄黄饮片质量的影响,并对雄黄水飞品、水洗品及干研品进行快速鉴别。方法:依据2015年版《中国药典》(一部)雄黄项下规定对3种炮制品进行含量测定;采用扫描电镜-能谱仪对雄黄3种炮制品进行形貌观察,对3种炮制品中的元素种类及含量进行分析。结果:3种炮制品的二硫化二砷含量排序为水飞品水洗品干研品;水飞品及水洗品的形貌相似,而干研品的形貌与其他2种炮制品不同;3种炮制品的氧元素含量排序呈现干研品水洗品水飞品的趋势。结论:采用扫描电镜-能谱仪可以对雄黄水飞品和干研品进行快速鉴别,为鉴别雄黄不同炮制品提供了一定的技术支持。水飞法的除杂减毒效果最好,水飞品质量优于水洗品和干研品,说明水飞法炮制雄黄具有一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芪葵缓释片中6种活性成分在兔血浆中的药动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顾和亚  江静怡  周洪亮  刘志辉 《中草药》2019,50(12):2891-2898
目的以芪葵颗粒为参照,比较芪葵缓释片中6种成分在兔血浆内的药动学行为差异。方法以地西泮作为内标建立兔血浆中黄芪甲苷、金丝桃苷、异槲皮苷、芦丁、莫诺苷、马钱苷的LC-MS/MS检测方法。考察兔ig给予芪葵缓释片及芪葵颗粒后不同时间的血药浓度变化,并计算6种成分的药动学参数。结果 6种有效成分线性回归方程分别为黄芪甲苷Y=1.0×10~(-4) X-0.009 9(r=0.999 7);莫诺苷Y=1.0×10~(-4) X+0.038 7(r=0.999 4)、马钱苷Y=3.0×10~(-5) X+0.008 7(r=0.999 3)、金丝桃苷Y=1.0×10~(-3) X-0.016 1(r=0.999 0)、芦丁Y=5.0×10~(-4) X-0.011 5(r=0.999 4)、异槲皮苷Y=1.7×10~(-3) X-0.307 5(r=0.999 2);日内、日间精密度和准确度以及提取回收率均符合要求。兔ig给予芪葵缓释片及芪葵颗粒后,芪葵颗粒中莫诺苷、马钱苷、黄芪甲苷、芦丁、金丝桃苷、异槲皮苷达峰浓度(C_(max))分别为(1.333±0.051)、(1.238±0.164)、(0.830±0.079)、(0.127±0.017)、(0.444±0.048)、(0.223±0.048)mg/L;t1/2分别为(3.848±0.311)、(3.822±0.757)、(4.982±1.140)、(3.730±0.298)、(4.732±0.642)、(5.132±0.901)h;AUC_(0~t)分别为(3.069±0.307)、(2.891±0.943)、(2.079±0.306)、(0.313±0.068)、(1.087±0.177)、(0.496±0.129)mg·h/L。芪葵缓释片中莫诺苷、马钱苷、黄芪甲苷、芦丁、金丝桃苷、异槲皮苷的C_(max)分别为(0.985±0.130)、(0.961±0.175)、(0.693±0.101)、(0.094±0.012)、(0.354±0.045)、(0.201±0.037)mg/L;t1/2分别为(4.691±0.337)、(5.62±1.640)、(6.408±0.707)、(4.103±0.341)、(6.048±0.882)、(5.803±0.590)h;AUC_(0~t)分别为(5.191±1.046)、(6.168±1.250)、(4.293±0.823)、(0.485±0.103)、(1.840±0.432)、(0.924±0.190)mg·h/L。芪葵缓释片与芪葵颗粒相比,莫诺苷、马钱苷、黄芪甲苷、芦丁、金丝桃苷、异槲皮苷相对生物利用度分别为169.1%、213.3%、206.5%、156.0%、169.3%、186.3%。结论芪葵缓释片能显著提高各有效成分的生物利用度。  相似文献   

19.
刘利萍  王秀珍  毛威 《中国药学杂志》2007,42(15):1164-1167
 目的优化姜油树脂/β-CD包合物的制备工艺并对包合物进行表征。方法采用共沉淀法,以姜油树脂中姜酚的包合率为测定指标,通过均匀设计优化工艺参数;应用SEM,IR,DSC,TLC对包合物进行表征。结果姜酚的包合率与工艺参数的相关性为:Y=56.36-6.38X1+11.21X2+2.13X3-0.016X23(r2=0.981,P<0.05),在优化条件β-CD/姜油树脂质量比(X1)7/1、包合时间(X2)1h,包合温度(X3)65℃和的条件下,姜酚包合率达(95.20±0.31)%(n=3);SEM,IR,DSC图谱显示姜油树脂与β-CD形成了包合物,TLC图谱说明姜油树脂包合前后的基本组分没有改变。结论该制备工艺简单,优化工艺参数合理,控制工艺参数可以得到高包合率的产品。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天南星炮制减毒机制。方法:通过小鼠急性毒性试验和家兔眼结膜刺激性试验比较天南星生品、炮制品、针晶及其不同提取部位的毒性;采用扫描电镜观察法研究炮制前后天南星饮片中特殊草酸钙针晶的变化情况及明矾中相关离子对针晶的形态变化的影响。结果:急性毒性试验表明天南星针晶组LD50为42.53 mg.kg-1,生天南星粉末组LD50为1 062 mg.kg-1,天南星炮制品粉末组LD50为2 788 mg.kg-1。家兔眼刺激试验显示生药粉组和针晶组表现出轻度刺激和中度刺激,而其他各种提取物均无刺激性反应。电镜观察发现,天南星炮制前后饮片中的针晶超微结构发生了明显变化,经KAl(SO4)2.12H2O,AlCl3溶液浸泡12 h后,针晶尖端被破坏,而Na2SO4,KCl溶液浸泡后其形态基本没有太大改变,尖端依然存在。结论:天南星针晶是产生刺激性毒性的主要物质基础,天南星针晶的刺激毒性与其结构形态有关,明矾炮制减毒的机制可能是其Al3+加速破坏了草酸钙针晶的形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