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于桃红四物汤分析研究当归-红花药物组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桃红四物汤的组方结构和特点,寻找有意义的药物组合。方法采用SPSS 16.0软件,对组方药味的性味归经和功效模糊量化处理,运用聚类分析方法探讨组方结构和特点;从中医方剂数据库中(源于《中医方剂大辞典》)检索治疗妇科血瘀证痛经的古方,用关联规则方法中Apriori算法分析组方药味在治疗痛经的古方中使用频率及桃仁、红花分别与四物汤组方药味两两配伍频率。结果桃红四物汤中当归和红花的相似度最高,在治疗妇科血瘀证痛经方中出现频率最高;在中医古方方剂数据库中出现频率较高,尤其在治疗内科、妇科、骨伤科疾病时频率最高。结论运用聚类分析与关联规则等数据挖掘方法,能较好的发现中医临床治疗疾病的用药规律,有利于探索古方的组方结构和特点,寻找到有意义的药物组合,充实和发展中医药对理论,为临床遣方用药提供理论指导;也为研究药对及方剂的效应物质基础的实验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伤寒论》用药特色探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伤寒论》方独特的用药和组方,至今被临床广泛应用,不仅用于治疗外感疾病,而且广泛地用于内伤杂病。本文从组方遣药、配伍、用量、煎服法、药后调护等方面探讨了《伤寒论》方用药组方特点,旨在加深对经方的配伍规律的认识,进一步提高临床遣方用药的水平。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总结清代医籍《张聿青医案》中张氏治疗胃脘痛病症的遣方用药经验,以期对临床治疗以胃脘痛为主症的相关病症提供借鉴和指导。[方法]通过阅读《张聿青医案》医案,筛选出张氏治疗胃脘痛医案共30则,从其处方用药着手,进一步分析其遣方原则和药物配伍特点,从而总结其治疗胃脘痛的临证经验。[结果]从张氏医案的处方用药方面分析,其治疗胃脘多用半夏薤白组合祛痰降浊,用左金丸等辛开苦降之品疏肝和胃,善用《金匮要略》之旋覆花汤化瘀通络。对于病程较长的慢性胃脘痛患者,喜用六君子汤及胃苓汤培土健脾。张氏治疗该病疗效确切,有其自身特色。[结论]在治疗胃脘痛方面,张氏遣方用药确有独特经验,这些经验可为中医药治疗此类疾病拓宽用药思路,有助于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4.
依据《温病条辨》性味组方、释方特点,结合关联规则分析所得核心药对、药组,探讨《温病条辨》养阴方剂配伍规律。中、上二焦肺胃阴亏,治以凉润之法,用味甘性寒药物配伍以生津养阴之品;下焦肝肾阴液耗损,治以酸甘咸寒之法,以味酸、甘、咸性寒药物配伍组方。把握养阴方剂的配伍规律,可为临床治疗阴亏之证的选方、用方、制方提供理论依据和指导。  相似文献   

5.
“儿科宗师”钱乙的组方规律与用药特色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儿科宗师”钱乙的组方规律与用药特色。[方法]通过研读《小儿药证直诀》,对钱乙的临床验案及方剂药物进行分析与归纳,总结其组方用药的学术特色。[结果]钱乙的组方规律与用药特色为以下七个方面,即:化裁古方,创制新方,用药务求柔润,力戒呆补峻补,注意升降气机,用药精专以及剂型多变等。[结论]钱乙制方遣药,精炼轻灵,处处注意到小儿生理病理特点及五脏的虚实寒热,在祛邪务尽的原则下,力求攻不伤正,补不滞邪,或消补兼施,或寒温并投,并从柔润方面下功夫,以扭转世医滥用香燥刚伐药物的偏向,对后世儿科医家的组方用药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6.
认识药物性味的差异是中医指导临床组方应用的重要基础,不同药物性味之间的配伍又可以发挥出不同的功效,早在《黄帝内经》就提出了"辛散,酸收,甘缓,苦坚,咸软"五味的特性,及"辛甘发散为阳,酸苦涌泄为阴"的配伍关系,后世医家在此之上,根据长期的临床实践,逐渐发展成用性味组方治的理论,为临床遣方应用提供了更多的思路。  相似文献   

7.
《伤寒论》方药配伍特点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伤寒论》被后人称为“方书之祖”,其立法精确,遣方用药精练不杂,配伍严谨.历代医家将其方药运用于临床,效果显著,故唐孙思邈称之:“行之以来,未有不效”.目前临床仍沿用着《伤寒论》中许多方剂.剖析其组方原理及药物配伍特点,贯穿着古代朴素的辨证法思想.尤其是相反相成的配伍方法,将性味、功能及趋向完全相反的药物相伍应用,利用相互制约,求得协同发挥作用,从而达到调整脏腑功能和治疗疾病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析黄元御妇科学领域遣方用药特点,总结其治疗妇科经带胎产诸病的学术特色。[方法] 结合《四圣心源·妇人解》及《黄元御药解》,整理其所载方剂及药物,统计频数并进行分析。分别从月经病、带下病、妊娠病、产后病分析黄氏遣方特点,进而归纳总结其临证用药特点,并结合临床验案进一步阐述其遣方用药思路。[结果] 黄氏治疗妇科经带胎产诸病多从肝脾论治,病机多与“土虚木陷”相关。《四圣心源·妇人解》共11篇,方剂20首,用药频数最高者分别为甘草、桂枝、茯苓、芍药、丹皮等,体现了黄氏注重培土疏木、兼以行血化瘀、善用温阳之品的用药特点。其方药应用于临床中疗效显著,如以桂枝姜苓汤补中暖脾、疏肝调经治疗脾虚肝郁之月经先期者,以豆蔻苓砂汤开郁降浊、和胃止呕治疗脾虚湿盛之妊娠恶阻者。[结论] 黄氏在遣方用药上重视中气,贵阳贱阴,治疗妇科经带胎产诸病重视肝脾、扶阳为先,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妇人规·安胎》学术思想及方药运用特点。[方法]运用统计学方法对《妇人规·安胎》中记载的安胎方药进行归纳,分析所用方剂中药物的药性、药味、归经、功效,并结合其辨证规律和临证思路,总结张景岳安胎的组方用药特色及学术思想。[结果]张景岳安胎方共有63首,其中补阵方14首,数量最多,使用频次最高;性味上以甘温为主;归经上,以归脾经最多,肾肝肺次之;功效上,补益药使用最多,其中以补气血为主。[结论]张景岳治疗胎动不安强调辨证论治,偏重甘温补益,重视益气养血、调补脾肾,组方用药精专和缓,师古不泥古,其学术思想值得现代临床学习和借鉴。  相似文献   

10.
中药药对配伍的现代研究认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药对配伍是中医方剂遣方用药的关键。本文从药对沿革、药对配伍原则、现代研究现状等几个方面探讨了药对在方剂配伍中的应用。通过药对配伍这种形式,可以加深对方剂组方理论的认识和理解,有助于临床的选方用药和疗效的提高;对方剂配伍理论内涵的揭示及中医药理论的挖掘,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和合思想在中国哲学及文化中都具有非常悠久的历史,也是中医学基础理论及临床应用的重要体现。“和”有和谐、包容、合而为一之意,“合”为统一,把握大道之意。著名中医学家薛伯寿教授认为中医学大道至简,因此执简驭繁是临证关键。薛老在临床过程中,处处体现谨守和合思想。在遣方用药中,善于针对不同疾病多运用调和阴阳、表里分消、补泻同用、寒热并用、调畅气血、升降互用等治则综合运用。在方剂配伍以及用药剂量方面,认为中药配伍本身就是和合增效减毒思想的具体反映。药物配伍是通过有效整合药物的偏性,来纠正人体阴阳气血的偏盛偏衰。临床用药或从七情配伍,或遵脏腑配伍,或依性味配伍,随证而变,灵活组方施治。其他如待人谦和、与人为善,药物治疗与心理调节相辅相成等亦体现和合思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简易名方对临床组方的意义。[方法]明确简易名方的定义,并从配伍、功效、运用和拓展四个方面探讨简易名方的特点,同时附有医案展示其临床运用。[结果]简易名方符合中医“简便廉验”的价值取向,其药物组成精简,临床应用广泛,疗效久经考验,可以用“药简、用广、效验”六个字来概括。简易名方的特点分别是用药简洁,配伍严谨;药专力宏,功效卓著;名家熟稔,运用广泛;源自典籍,衍生万千。文中举简易名方合方治疗胃脘隐痛十余年验案一则,先后运用了百合汤、良附丸、丹参饮、二陈汤、芍药甘草汤等简易名方,以奏活血散瘀、行气燥湿、散寒止痛之效。药证相应,四诊后即痛未再作。[结论]简易名方作为基本单元,是临床组方的基石,对临床组方有着重要意义,值得进一步研究和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何嘉琳教授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的经验。[方法]从病因病机、辩证论治、遣方用药等方面阐述何嘉琳教授对多囊卵巢综合征的学术观点和临床经验,并举案例佐证。[结果]何嘉琳教授认为多囊卵巢综合征的病机以肾虚为本,兼痰湿阻滞、瘀血停留,属虚实夹杂之证,临证以补肾活血化痰法结合调周治疗,取得较好疗效。[结论]何师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的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为临床辩证治疗提供了较为完整的思路,其辨证施治分型、组方运用及加减化裁对临床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含中药黄精复方专利的临证应用及组方用药规律。方法:收集整理近10年国家专利数据库中包含中药黄精的复方专利,运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系统(V2.5),采用关联规则、复杂网络、熵聚类分析等技术挖掘含中药黄精复方专利的临证应用与组方用药情况。结果:含中药黄精复方专利79首,涉及药味186味,用药频次排在前5位的分别是黄精、黄芪、茯苓、枸杞子、人参;涉及5个主治病种(频次≥5),7个主要证候(频次≥5);与黄精配伍的药物,主要偏于甘温之性,归脾、肾、肺三经;常用药对17个中以"黄精-黄芪"药对出现频次最高,其次为"黄精-茯苓""黄精-枸杞子"。结论:黄精在不同的配伍组合中可发挥不同的治疗功效,在临床选方用药时应结合药物性味及归经特点,针对性地进行组方。  相似文献   

15.
活血祛瘀方剂的配伍原则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历代名方的制方用药特点,对活血化瘀方剂的制方配伍方法和用药规律进行分析,认为治血瘀之方的组成基本遵循了以下配伍原则:当以活血祛瘀药为主,伍以调气之品,使气行(旺)则血行;佐以养血之品,使祛瘀不伤正;参以祛湿化痰之属,以期瘀血痰水并治;配伍泻下攻积药,以导瘀滞下行;温经化瘀,须刚柔相济;化瘀清热,当防寒凉凝瘀。由于血瘀证病理变化的多样性,故其组方倾向于多类药物配伍。从缓从急,药量多少,贵在临证处裁。重视对活血祛瘀剂制方原理的把握和对成方配伍规律及药物配伍技巧的认识,有助于临床疗效的提高和新方的创制。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马伟明主任治疗不寐的临证经验。[方法]通过跟师临诊抄方,收集临床所见不同证型的不寐案例,体悟马师对不寐病因病机之认识,探索马师遣方用药之规律,总结马师运用经典方剂、辨证治疗不寐的学术经验。[结果]马师认为诸事扰心,心神动摇,致肝藏魂的功能亦出现异常,神魂难安而致不寐,多伴随梦扰纷纭,故临床辨证注重"梦诊"。治疗当宁心神、安肝魂,心肝同治。临证用药善用花类药条畅气机。又认为不寐为患,久病必入络致瘀,故临证善用虫类药搜剔通络祛风,净化清窍,促进睡眠。[结论]马伟明主任根据不寐病因,"辨梦"施治,善用经典方剂,结合自身独特临证经验辨治不寐病症,遣方用药疗效显著,值得学习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内经》"湿淫"治法的性味配伍理论的后世应用。[方法]以"湿淫"条文为基础,比较有关方剂性味配伍规律的临床应用。[结果]对照《内经》全部治湿条文(共10条)的性味配伍规律得到很好吻合的验证。[结论]历代有效治湿组方的性味配伍规律,与《内经》有关治湿条文基本吻合。  相似文献   

18.
[目的]依据《本经》条文对一些著名的方药配伍进行解读,并例举导师临床运用实例予以分析。[方法]立足于理解《本经》的基础上,以干地黄、白术、柴胡等药物为联系线索,参照四物汤、黄土汤、菖蒲郁金汤等相关名方的原书主治条文,并结合导师徐晓东运用《本经》药物的经验,阐述相关名方的内涵与应用。[结果]四物汤、黄土汤、菖蒲郁金汤等相关名方的原书主治条文与《本经》内容有许多吻合之处。《本经》诸药主治是各经典方药配伍之准绳,如《本经》中干地黄之功是"逐血痹",四物汤、黄土汤等均以《本经》功效而选药组方;菖蒲郁金汤方中使用菖蒲,乃取《本经》中载其可"开心孔"之功;《金匮要略》中防己黄芪汤、麻黄加术汤等诸方中白术之效乃取《本经》"止汗"之用;小柴胡汤、柴胡疏肝散等方中用柴胡是取《本经》载其可"治心腹""除寒热邪气"之意。导师徐晓东老师善用《本经》药物教学、临证,给学生颇多启发。[结论]历代医家在组方时继承和发展了《本经》药物理论,结合《本经》所论将使历代名方的理解与应用更加贴近原意,从而更深入地理解历代名方中药物的配伍意义,并能指导遣药组方的实践,此等值得后世学者深入研习。  相似文献   

19.
[目的]总结陈华教授传承浙派中医儿科学术特色治疗小儿肺系疾病的经验。[方法]通过随师临证,研究浙派儿科学术特点,从病因病机、遣方用药等方面阐释陈师治疗小儿肺系疾病的临床经验及方药特色,并通过临床验案加以佐证。[结果]陈师诊疗小儿肺系疾病的经验可概括为融通中西,谨守病机;四望一听,尤重望诊;分期论治,善用和清;用药轻灵,顾护脾胃。所列案例为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典型案例,急性感染期解表清里,迁延反复期益气养阴,缓解恢复期补肺健脾,疗效显著。[结论]陈师小儿肺系疾病的诊治经验,不仅有较高临床实用价值,更是对浙派中医儿科学术特色的传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组方配伍网络"分析方法挖掘专家门诊处方内在配伍规律的可行性。[方法]调取专家治疗胸痹的门诊处方369个,依据纳入、排除标准选择合格处方建库。在中医理论指导下,综合运用复杂网络分析、关联规则分析,构建组方网络、配伍网络、组方配伍网络及其核心群,总结处方内在配伍规律。通过不同网络模型的比较,结合相关文献验证及专家本人意见,评估"组方配伍网络"分析法的可行性。[结果]组方配伍网络及核心群能够反映组方思路和配伍关系,基于节点的介数中心性可以筛选重点药物,由重点药物构成的链路、社团模块可以反映理论和治法。经文献验证和专家本人确认,分析结果基本符合专家本人的学术思想和临床用药特点。[结论]"组方配伍网络"既能体现专家的组方思维,又能提供有数据支撑的配伍关系,可作为专家门诊处方数据挖掘的基本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