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景岳全书·杂证谟·积聚》专篇对积聚进行了全面系统探讨,对经典及前人的论述进行总结并加以阐释,详分积聚,渐成、坚硬不移、有形、属血分者为积,作止不常、聚散、无形、属气分者为聚,认为积聚的病因有饮食、血气、风寒三者,确定积聚的治则及攻、消、散、补四治法,强调审疾病缓急择攻补之机,论述了积聚的阶段分治,专列积聚治方,详述内... 相似文献
2.
3.
《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1992,(3)
对成都中医学院赵立勋研究员等负责点校,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景岳全书》的学术特点和价值进行了评述。认为该书在研究深度与广度、校勘正确程度和编辑加工,印刷装帧及出版质量方面,均超过了历代《全书》的各种版本。具有显著的创新性、科学性、先进性特征,具有高度的临床实用价值和重要的学术参考价值,是《景岳全书》传世以来的最佳版本。其点校整理研究和编辑出版,达到了国内中医古籍整理研究的先进水平,是建国以来在中医古籍整理研究中获得的一项重要成果。 相似文献
4.
5.
《景岳全书》新方八阵处方用药探析王鹏张家英(山东中医药大学济南250014)关键词:《景岳全书》;张景岳;治则中图法分类号:R2-52新方八阵出自《景岳全书》第50和51卷,由“八略”和“八阵”两部分组成。其中“八略”专论治则、治法,“八阵”收载景...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景岳全书·杂证谟》治疗虚损的学术思想及方药应用特色。[方法]运用统计学方法对《景岳全书·杂证谟·虚损》记载的方药进行归纳,分析所用药物的药性、药味、归经、功效,结合其对于虚损病因病机及临证思维的相关阐述,总结张景岳治疗虚损的学术思想及方药特色。[结果]《景岳全书·杂证谟》中治疗虚损的方剂共55首,其中补阵方使用频次最多,其次为热阵和寒阵;治疗虚损的药物共计95味,性味上以甘温、甘平为主;归经上,以归肾经和脾经居多;功效上,以补虚药为主,清热药和温里药次之。张景岳治疗虚损以阴阳为纲,谨守病机,辨证施药;遣方用药精专严谨,畅行温补,不废寒凉;重视培补五脏,脾肾并重,精气并调;尊阴阳互根之理,育阴涵阳,补阳配阴。[结论]作为温补学派的代表人物,张景岳治疗虚损遵循倡用温补、五脏为本、脾肾并重、精气并补、阴阳互济的辨证思想和用药思路,其学术思想对临床辨治虚损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基于《景岳全书》中对于痢疾专篇的论述,探析该著作对于痢疾中医证治的特点.张景岳从病因病机、临床特征、辨证以及治疗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的阐述,作者在全文中反复多次反对本病仅实热证,强调了从虚论治与从寒论治的重要性,治疗上提出了用温热之法治疗痢疾,以温补脾肾为主,佐以清热之法.为临床上诊治痢疾提供新的角度和文献依据. 相似文献
8.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2018,(1):27-29
总结《临证指南医案》中风的诊治思路,指出叶天士在肝肾阴虚,水不涵木,阳化内风病机认识基础上,临证灵活运用滋养肝肾、潜阳息风的治疗法则,并融入络病理论,创辛润通络、化湿通络、祛痰通络、养血和络等多种和络通络之法,并重视岁时节气对人体的影响,依据时令不同加减用药,临床不囿于成法,辨证施治,对复杂病证处理分标本缓急,又常多法并用,防治中风先兆。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中的汗证医案进行分析,从明辨汗出热象、灵活运用经方、重视养心安神、选择汁鲜育阴、分清标本论治等5个方面探讨了叶天士治汗的特色.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清代医家李子毅的治痰思维及其治疗痰证之经验。[方法]研读李氏撰写的《痰疬法门》内容,对相关论述及病例进行分析与归纳,阐述其治痰特色。[结果]李氏认为,痰证可依其病情轻重及治疗难易程度分为痰子和瘰疬两种;治疗时,当内外合用联合施治;李氏重视七情致病,善调情志,同时,治疗时注重饮食调护,严守忌禁。[结论]李氏对痰证的认识及治疗都极具特色,且疗效确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张氏“血本阴精不宜动也”,治血当“镇之以静”;“动血之源,源在脏也”,治血力主调理脏腑经络;“血动之由,惟火惟气耳”,必使“火清气降血自静”等方面作了重点介绍。指出张氏治血,以辨证求因为本,力辟时弊,创立新方,机园法活,对后人以极大启迪。 相似文献
12.
Chen R 《Zhonghua yi shi za zhi (Beijing, China : 1980)》1999,29(2):113-114
《景岳全书》初刊年份一般均据张景岳外孙林日蔚跋文“全书纪略”所言:“是岁庚辰,携走粤东,告方伯鲁公,……捐俸付剞,阅数月工竣”而推断。“方伯”系明清时担任布政使的官吏之别称。跋文中所言之“方伯鲁公”,即时任广东布政使的鲁超。据《清代职官年表》所载可知,鲁超在康熙三十六年至四一年(1688~1671)曾任广东布政使。再参合其它可供借鉴的资料,推断《景岳全书》的初刊年份当在1700年。 相似文献
13.
刘振荣 《天津中医药大学学报》1999,18(1):40-41
《景岳全书》为明代温补学派张介宾的代表作.它集中涵盖了张氏的学术思想及临床实践经验,对后世医者有较高的研究和使用价值,以樊正伦为主编校点的《景岳全书》底本采用康熙五十年(1711年)贾棠据“本衙藏板”翻印的光德堂板本,并具岳峙楼藏板(简称《岳本》)和学海楼藏板(简称《学本》)为主校本,他校本主要有《黄帝内经素问》,人民卫生出版社1956年影印明顾从德本,《灵枢经》人民卫生出版社1956年影印明赵府君敬堂本等十余种本进行这部巨著的校注工作,对书中大量的讹误予以校正之但由于校注工作繁重,难免有疏漏之处,今将以樊正伦校点的《景岳全书》与《岳本》对校,试举几例供阅者参考. 相似文献
14.
杨雪梅 《Zhonghua yi shi za zhi (Beijing, China : 1980)》2003,33(3):181-183
张介宾是明代杰出医家,其主要著作《景岳全书》继承了《中藏经》关于脏腑辨证的方法和内容,并与八纲、气血、病因辨证相结合,发展丰富了脏腑辨证学说,建立二纲六变的辨证体系,他承先启后,为后世辨证理论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5.
《甘肃中医学院学报》2016,(5)
对《孙文垣医案》中泄泻的辨治特色进行探析。孙一奎治泄首分虚实,实者多属痰湿、食积,虚者多属脾虚、下元不足,重视脉诊,擅用保和丸、二陈汤、四君子汤等化裁治疗,治泄之时不忘畅通气机。 相似文献
16.
郑春素 《甘肃中医学院学报》2019,(1)
通过对《吴鞠通医案》中吐血案的整理与分析,着重从病机,脉诊,治疗用药,饮食、情志调摄等方面探讨吴鞠通治疗吐血的特色,从而为临床诊治吐血相关疾病提供一定的思路与启示。 相似文献
17.
《甘肃中医学院学报》2019,(1)
通过对《吴鞠通医案》中吐血案的整理与分析,着重从病机,脉诊,治疗用药,饮食、情志调摄等方面探讨吴鞠通治疗吐血的特色,从而为临床诊治吐血相关疾病提供一定的思路与启示。 相似文献
18.
《景岳全书》为展现张景岳学术思想的代表作,其中单独设有专篇《心集·杂证谟·积聚》和《人集·妇人规·癥瘕类》,涵盖了当今诸多肿瘤疾病。张景岳在肿瘤类疾病辨治过程中,博采众家之长而成一家之言,注重探求病源,治病求本,认为饮食、风寒、情志、气血、脏腑所伤皆可致病,脏腑虚衰为其根本。辨证论治以虚实之变为首,攻补兼施,治疗方法上针药结合,各法互参,陈列了大量有效方剂及针灸法,具有点兵八阵、用药精当、选穴精巧、内外兼施等特色。所形成的辨治思路体系为后世运用中医针药诊治肿瘤及相关类证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值得深入研习和借鉴。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景岳全书》医案中疗效评价相关内容的分析研究,可知中医存在疗效评价,并具有自己的表述形式。中医疗效评价主要依据患者提供的信息,从治疗前后临床表现的对比以及不同治疗间的对比来进行疗效评价。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