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娟  张峻  王晶晶  王茜  冯朴琼  何瑾 《中国药师》2022,(8):1406-1409
摘要:目的:对我院利奈唑胺血药浓度监测结果进行分析,探讨利奈唑胺血药浓度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收集2019年2月~2020年6月我院符合纳入标准住院患者的相关信息,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回归分析利奈唑胺血药谷浓度的影响因素。结果:73例患者中利奈唑胺平均血药谷浓度为(6.54±2.31)μg·ml-1,在参考范围内的占34.2%,低于参考范围的占12.3%,高于参考范围的占53.4%;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老年患者和肾功能不全患者利奈唑胺血药谷浓度高于非老年患者及肾功能正常患者(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利奈唑胺谷浓度随ALT和肌酐清除率的升高而降低。结论:利奈唑胺血药浓度个体差异大,肾功能不全患者进行血药浓度监测可能有助于降低不良反应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2.
摘要:本文报道临床药师参与1例利奈唑胺用于重症肺炎合并肾功能不全患者的治疗过程,探讨利奈唑胺血药浓度的影响因素及血药浓度与血小板减少的相关性,以期为持续肾脏替代(CRRT)患者应用利奈唑胺抗感染治疗时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3.
血药浓度和肾功能对利奈唑胺相关血小板减少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肖莹  李淑娟  张弋 《中国药房》2013,(46):4367-4369
目的:探讨应用利奈唑胺患者的血药浓度和肾功能对该药所致血小板减少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观察性研究,调查2012年8月-2013年8月某院应用利奈唑胺治疗的73例感染住院患者给药后第3、7、12天利奈唑胺的血药浓度。结果:发生利奈唑胺相关血小板减少者21例(28.8%);3例次(2.1%)血药浓度〈2gg/ml;第3、7、12天血小板减少组的血药浓度均高于血小板未减少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3、7、12天肾功能不全组患者血药浓度均高于肾功能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肾功能不全组与肾功能正常组血小板减少的发生率分别为65.2%(15/23)和12.O%(6/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肾功能不全易导致血药浓度增高,肾功能不全和血药浓度增高可能是诱发血小板减少的危险因素;利奈唑胺血药浓度在不同患者中的个体差异较大,需要通过血药浓度监测制订个体化给药方案。  相似文献   

4.
报道1例利奈唑胺致肝硬化合并肾功能不全患者血小板减少的病例。患者为老年男性,以“院外治疗后腹痛、腹胀加剧”为主诉入院。临床药师结合患者实际情况,建议经验给予亚胺培南西司他丁(1 g,iv gtt,q8h)联合利奈唑胺(0.6 g,iv gtt,q12h)抗感染治疗,并对利奈唑胺进行血药浓度监测。治疗过程中患者利奈唑胺谷浓度异常偏高且出现血小板减少,考虑为利奈唑胺所致不良反应,停用利奈唑胺并对症处理后血小板回升。因临床需要,在血药浓度监测下再次启用利奈唑胺(0.2 g,iv gtt,q12h)抗感染治疗,治疗后患者感染得到了有效控制,且未再出现血小板减少。  相似文献   

5.
利奈唑胺致血小板减少及其防治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利奈唑胺为恶唑烷酮类抗生素,主要用于革兰阳性细菌引起的呼吸道和皮肤感染以及耐万古霉素肠球菌引起的感染.利奈唑胺的常见不良反应为腹泻、恶心、呕吐、头痛、皮疹等.利奈唑胺可致血小板减少,其危险因素为长时间治疗、高龄以及肾功能不全.利奈唑胺所致血小板减少的机制可能与骨髓抑制或免疫介导致血小板减少有关.防治血小板减少的措施:避免大剂量和长时间应用利奈唑胺;用药期间严密监测血小板水平;避免将利奈唑胺与抑制骨髓的药物联用;患者出现血小板减少应立即停药,严重患者可考虑输注血小板.  相似文献   

6.
利奈唑胺是一种治疗多重耐药革兰氏阳性菌感染的抗菌药物,目前在临床广泛使用。但其在患者体内的药动学特征存在较大的个体差异,按说明书常规剂量给药较难获得最佳疗效。因此,有必要对利奈唑胺进行治疗药物监测(TDM),并利用群体药动学(PPK)和药效学原理指导和优化其抗菌治疗方案。本文总结了利奈唑胺在各种人群中的PPK变化及个体化给药研究进展,建议临床使用利奈唑胺时,应通过TDM将患者稳态血药浓度保持在2~8 mg/mL;对于肝肾功能不全的患者,应适当降低利奈唑胺给药剂量,而对于肥胖、烧伤、儿童患者应适当增加利奈唑胺给药剂量,并在用药过程中提供药学监护,以促进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7.
赵艳  盛雪鹤  伍葵 《中国药业》2023,(17):49-52
目的 探讨感染患者肝、肾功能对利奈唑胺血药浓度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皖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2016年1月至2021年8月应用利奈唑胺的74例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肝、肾功能指标分为正常组(23例)、肝功能不全组(20例)、肾功能不全组(31例),以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血肌酐(SCr)、尿素氮(BUN)水平评估肝、肾功能,分析患者治疗后血药谷浓度变化及其对肝、肾功能的影响,并统计不同血药谷浓度患者的痊愈例数。结果 正常组患者治疗后的利奈唑胺血药谷浓度显著低于肝、肾功能不全组(P <0.05)。74例患者共监测78例次利奈唑胺血药浓度,其中血药谷浓度<2 mg/L 2例次(2.56%),2~7 mg/L 51例次(65.38%),> 7 mg/L 25例次(32.05%)。血药谷浓度> 7 mg/L时,患者治疗后的ALT,AST,SCr,BUN水平均较血药谷浓度2~7 mg/L时显著升高(P <0.05),但各组患者治疗前后的ALT,AST,SCr,BUN水平均无显著差异(P> 0.05)。血药谷浓度<2...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应用利奈唑胺患者的肾功能对该药所致血小板减少的影响,为肾功能不全患者安全使用利奈唑胺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08年1月至2011年5月因革兰阳性菌致肺部感染在空军总医院住院、单独或联合应用利奈唑胺治疗的肾功能不全、肾功能正常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主要观察指标为用药前后血小板计数和血清肌酐、尿素氮水平。为排除联合用药的影响,按照年龄、住院时间匹配原则,选择同期因感染住院且肾功能正常、未使用利奈唑胺但使用利奈唑胺联合疗法中的另外1种抗菌药物的患者,作为单独应用该种抗菌药物的对照。结果应用利奈唑胺患者共43例,其中肾功能不全患者(肾功能不全组,22例)男15例,女7例,年龄38~93(74.8±14.2)岁,16例联用利奈唑胺和其他抗菌药物,包括替考拉宁(1例)、美罗培南(4例)、万古霉素(1例)、甲硝唑(1例)、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6例)和头孢哌酮舒巴坦(3例);肾功能正常患者(肾功能正常组,21例)男17例、女4例,年龄38~90(73.8±13.7)岁。替考拉宁、美罗培南、万古霉素、甲硝唑、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和头孢哌酮舒巴坦组各22例。应用利奈唑胺的时间:肾功能不全组为1~13(5.4±3.6)d,肾功能正常组为2~13(5.9±3.0)d。肾功能不全组应用利奈唑胺前后血小板计数分别为(207±94)×109/L和(131±97)×109/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肾功能正常组患者应用利奈唑胺前后小板计数分别为(208±89)×109/L和(181±94)×109/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肾功能不全组与肾功能正常组血小板减少发生率分别为59.1%(13/22)与28.6%(6/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出现血小板减少的患者均无出血症状,停药3~10(5.7±3.3)d后均逐渐恢复至基线水平。肾功能不全组中联用甲硝唑、万古霉素、替考拉宁者各1例,均出现血小板减少;联用美罗培南者4例,3例出现血小板减少;联用头孢哌酮舒巴坦者3例,2例出现血小板减少;联用亚胺培南西司他汀钠者6例,3例出现血小板减少。而替考拉宁、美罗培南、万古霉素、甲硝唑、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和头孢哌酮舒巴坦组患者用药前后血小板计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仅有头孢哌酮舒巴坦组的1例患者出现血小板减少(轻度)。肾功能不全组患者联用利奈唑胺和上述6种抗菌药物之一时血小板减少发生率与单独使用其中1种抗菌药物的各组患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患者肾功能对利奈唑胺所致血小板减少发生率有一定影响。肾功能不全患者应用利奈唑胺期间应定期监测血小板计数,一旦出现血小板减少应立即停药。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continuous venovenous hemofiltration,CVVH)治疗的危重患者进行利奈唑胺血药浓度监测,为临床个体化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以左氧氟沙星为内标),测定患者血清中利奈唑胺谷浓度。结果:利奈唑胺在0.31~20.00μg.mL-1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 5),定量限为0.31μg.mL-1。5例危重患者在治疗期间监测23次的利奈唑胺谷浓度变化明显,变化范围为1.53~17.10μg.mL-1。有2例患者谷浓度变化较大(相差近5倍)。结论:高效液相色谱法简单、快速、准确、灵敏、重复性好,可用于临床利奈唑胺的血药浓度监测。进行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治疗的患者,应用利奈唑胺时血药浓度变化较大,需要通过治疗药物监测的方法制定个体化给药方案。  相似文献   

10.
《中南药学》2018,(1):138-141
目的初步研究利奈唑胺治疗革兰阳性球菌感染患者的谷浓度变化趋势及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7年6月间本院应用利奈唑胺治疗革兰阳性球菌感染的患者临床资料及治疗药物监测(TDM)结果。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血浆利奈唑胺谷浓度。结果 102名患者共检测了216次利奈唑胺谷浓度,男性及女性患者间利奈唑胺谷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男vs女:6.0mg·L-1(2.9~12.0 mg·L-1)vs 5.7 mg·L-1(3.1~10.9 mg·L-1);H=1.877,P=0.122];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与利奈唑胺谷浓度是否>8 mg·L-1独立相关的因素有年龄(OR=1.361,95%CI 1.117~1.529,P=0.039)及血清肌酐水平(OR=1.212,95%CI 1.015~1.407,P=0.007)。利奈唑胺第2次检测(第12日)时大于利奈唑胺谷浓度的治疗范围上限8 mg·L-1,之后随时间变化呈现逐渐升高趋势。结论老年人及肾功能受损患者易出现利奈唑胺过量,治疗药物监测可早期检测利奈唑胺过量,为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摘要:目的:基于利奈唑胺浓度检测分析对利奈唑胺血液毒性的敏感指标。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纳入2015年4月~2018年9月在我院使用利奈唑胺抗感染治疗并监测血药浓度的住院患者,收集利奈唑胺浓度检测前后3 d的血常规指标进行比较,分析血常规指标的异常发生率,分析关键血常规指标及用药前后的差值与利奈唑胺浓度的相关性。结果:共收集107例使用利奈唑胺的患者,利奈唑胺的血药浓度范围6.01~37.38μg·ml-1;利奈唑胺血药浓度检测前后3 d,患者的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血小板计数等指标显著下降,低于正常值,且血红蛋白、红细胞计数和红细胞压积等指标的异常发生率分别为91.67%~100%,92.31%~100%,93.75%~100%。相关性分析显示,利奈唑胺血药浓度与红细胞计数和血红蛋白水平存在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300和-0.240(P<0.05);利奈唑胺浓度与用药前后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差值存在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406和0.419(P<0.05)。结论:利奈唑胺治疗中,利奈唑胺血药浓度越高越容易发生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减少。  相似文献   

12.
摘要:本文分析1例严重肾功能不全患者的抗结核治疗方案,探讨特殊人群药物治疗临床思维。临床药师充分评估了患者的病情,通过查阅指南、药品说明书及国内外文献分析了一线和二线抗结核药物对肾脏的毒性,以及肾脏对药物清除的影响,权衡利弊后最终选择异烟肼、利福平、莫西沙星、利奈唑胺作为该患者抗结核治疗的强化期药物方案,保障了患者的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肾功能对利奈唑胺谷浓度及代谢物PNU-142300浓度的影响,评估利奈唑胺谷浓度及PNU-142300浓度对血小板减少(linezolid induced-thrombocytopenia,LIT)的影响及预警价值。方法:收集2019年11月至2022年1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苏州医院住院期间使用利奈唑胺的患者,分为肾功能不全组与肾功能正常组,比较2组利奈唑胺谷浓度和PNU-142300浓度的差异,分析不同利奈唑胺谷浓度下LIT的发生风险。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on characteristic,ROC)曲线,评估利奈唑胺谷浓度及PNU-142300浓度对LIT的预警价值。结果:共收集92例患者,肾功能不全组40例,肾功能正常组52例。肾功能不全组利奈唑胺谷浓度及PNU-142300浓度更高(P<0.01;P<0.01),两者与肾功能均存在一定的负相关(Spearman's r=-0.371,P<0.01;Spearman's r=-0.451,P<0.01)。共19例患者发生LIT,肾功能不全组12例(30.00%),肾功能正常组7例(13.4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利奈唑胺谷浓度≥7mg·L-1相比于<7mg·L-1发生LIT的风险增加(Log-Rank P=0.010);肾功能不全者LIT风险增加(Log-Rank P=0.036)。LIT组利奈唑胺谷浓度和PNU-142300浓度更高(P<0.01)。利奈唑胺谷浓度和PNU-142300浓度折点分别为12.10mg·L-1、4.63mg·L-1结论:肾功能不全者利奈唑胺谷浓度及PNU-142300浓度更高。利奈唑胺谷浓度>12.10mg·L-1、PNU-142300浓度>4.63mg·L-1时LIT发生风险增加。  相似文献   

14.
《中南药学》2019,(2):264-266
探讨输注利奈唑胺引起高龄患者血小板减少的药学监护。通过参与1例高龄患者使用利奈唑胺治疗颅内感染后出现血小板减少的治疗过程,协助医师调整抗菌药物的使用。治疗17 d后,患者血小板恢复正常。在临床上应用利奈唑胺时,尤其对高龄、基础疾病复杂、肝肾功能不全的患者,使用该药时更应提高警惕。一旦出现血小板减少,应立即停药,如有需要,应添加对症治疗药物,保障患者的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5.
陈晓孩  黄春燕  张伟  吴淑娟  王晖  蔡跃飘 《江苏医药》2021,47(6):588-590,594
目的 观察利奈唑胺抗感染治疗肾功能不全患者的血液学毒性.方法 使用利奈唑胺注射液0.6 g静脉滴注(每日2次)抗感染治疗的119例患者中,59例显示肾功能不全(肾小球滤过率<90 mL/min,A组),60例肾功能正常(肾小球滤过率≥90 mL/min,B组),比较两组给药后血液学毒性指标(血小板减少和贫血)及停药后血...  相似文献   

16.
余维巍  刘建  黄葵 《医药导报》2011,30(7):905-907
目的 观察利奈唑胺治疗高龄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ethicillin-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MRSA) 感染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方法 单中心、开放式试验设计.选择 MRSA 感染的 >75 岁高龄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30例,采用利奈唑胺针剂,每次600 mg,静脉滴注,q12 h,bid,疗程14 d.观察其临床疗效和安全性. 结果 30例患者纳入本研究,痊愈 17 例,显效12例,临床总有效率为 96.7%,细菌清除率为 86.7%,不良反应发生率26.7%,治疗后血肌酐水平有所下降.结论 利奈唑胺治疗高龄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 MRSA 感染的临床疗效确切、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不同肾功能对利奈唑胺血药谷浓度的影响,并评估日剂量、肾功能、谷浓度与利奈唑胺相关性血小板减少症的关系。方法:回顾性收集2019年7月~2021年9月使用利奈唑胺并进行血药谷浓度监测的患者,分为肾功能不全组与肾功能正常组,比较两组利奈唑胺血药谷浓度和血小板减少发生率。结果:共纳入肾功能不全组71例,肾功能正常组26例。利奈唑胺谷浓度与日剂量呈正相关(r=0.339 5,P=0.000 2);与肌酐清除率有负相关性(r=-0.318 6,P=0.000 4)。肾功能不全组患者的谷浓度显著高于肾功能正常组[12.12(8.49,20.65)mg·L -1 vs.5.93(2.55,11.60)mg·L -1,P<0.001];其谷浓度超标率也更高(83.10%vs.42.31%,P<0.001)。共有31例患者发生了血小板减少症(31.96%),肾功能不全组患者血小板减少症发生率高于肾功能正常组(38.03%vs.15.38%,P=0.041),且严重血小板减少症发生率也更高(25.35%vs.3.85%,P=0.043)。利...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建立利奈唑胺血药浓度的分析方法,以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基于新型二维液相色谱仪建立利奈唑胺血药浓度的测定方法。一维色谱柱:Aston SNCB(50.0 mm×4.6 mm, 5μm),二维色谱柱:Aston SCB(250.0 mm×4.6 mm, 5μm),流速:1.0 mL·min^(-1),柱温:40℃,紫外检测波长:254 nm,进样量:200μL。考察该方法的专属性、标准曲线与定量下限、精密度与回收率、基质效应及稳定性,并将该方法应用于临床患者利奈唑胺的血药浓度监测。结果 血浆中利奈唑胺的标准曲线方程为y=-357.10+9.69×10^(4)x(R^(2)=0.999 8),在0.19~20.11μg·mL^(-1)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定量下限为0.19μg·mL^(-1);低、中、高3个质量浓度的相对回收率在96.60%~103.37%,日内和日间精密度均低于5%,说明本方法检测性能良好。采集20例使用利奈唑胺患者血清样本,检测结果显示不在治疗窗的患者占总数的60%。结论 本方法简便快捷,准确高效,实现了自动化分析,适用于临床血药浓度高通量分析监测;使用利奈唑胺的患者个体差异较大,个体化治疗时需要进行血药浓度监测。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利奈唑胺的临床利用情况,检测危重症感染患者体内的血药浓度,指导合理用药。方法选择于2011年12月至2012年12月在我院使用利奈唑胺注射剂治疗的危重症感染患者50例,观察临床治疗效果,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来检测患者体内血清利奈唑胺的浓度。结果①利奈唑胺合理使用34例,占68.0%,不合理使用16例,占32.0%;②治疗结果显效6例,有效33例,无效11例,总有效率78.O%,发生不良反应4例,不良反应发生率8.0%;⑤所有患者治疗期间利奈唑胺浓度变化明显,最低与最高利奈唑胺平均谷浓度分别为1.28mg/L和7.58mg/L,病原体最低抑菌浓度为2mg/L。结论利奈唑胺的临床利用存在一定的不合理,值得关注,危重症感染患者使用利奈唑胺后血药浓度变化较大,须结合药物检测制定个性化给药方案。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利奈唑胺在儿童重症患者中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以应用利奈唑胺治疗的重症患儿为研究对象,通过测定血药浓度,计算药动学/药效学(PK/PD)参数,评估药物疗效与安全性.结果:纳入63例患儿,利奈唑胺谷浓度和PK/PD在不同年龄、性别患儿中分布无差异;谷浓度≥2 mg·L-1或AUC/MIC≥80时,治疗有效率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