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总结分析刘颖教授针刺治疗慢性便秘的学术思想及临床经验。[方法]通过跟随刘颖教授临诊,收集刘颖教授临床针刺治疗慢性便秘的病例,对刘颖教授治疗慢性便秘的辨治方法、取穴思路的独特之处加以归纳总结,并列举验案一则以佐证。[结果]刘颖教授认为慢性便秘的病因病机主要是热结、气滞、寒凝、气血亏虚四方面,涉及经脉主要有胃经、脾经、肝经、膀胱经和任、督、阴跷与带脉,辨证时通过大便、兼症及舌脉情况辨虚实寒热及病变经脉,治疗上将患者按虚实分类,重视从带脉进行调节,强调疏调带脉经气;辨证选穴并配合大肠、胃或小肠的下合穴、募穴,以调畅腑气、补虚泻实;刺法以泻法或平补平泻为主。所举验案中患者诊断为便秘,辨为气秘证,治疗上以调节带脉为主,使其约束功能正常,联用大肠之下合穴及募穴以通降腑气,配太冲、气海、三阴交穴疏肝行气健脾,疗效良好。[结论]刘颖教授针刺治疗慢性便秘,辨证准确、选穴精当、思路清晰、疗效确切,值得进一步深入学习和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介绍孙伟教授治疗慢性肾衰竭气阴两虚证的辨证思路及临床用药经验。[方法]通过跟随孙伟教授临诊和学习孙伟教授的医案,从慢性肾衰竭的病因病机、辨证特点、治疗大法等方面,探析孙伟教授治疗慢性肾衰竭气阴两虚证的学术思想及临床经验,并附验案一则。[结果]孙伟教授从医多年,临床经验丰富,认为气阴两虚证为慢性肾衰竭常见证型之一,注重从症状、舌、脉、饮食习惯等多方面辨证,病机总以脾肾气阴两亏为本,湿、热、瘀、毒为标,疾病早期以正虚为主,中期正邪相交,晚期邪实偏盛,治疗上当根据不同病期正邪偏盛辨证施治。在验案中体现了孙伟教授治疗慢性肾衰竭气阴两虚证分期辨证、精准用药的特点,治疗效果明显。[结论]孙伟教授辨治慢性肾衰竭气阴两虚证,特色鲜明,用药灵活,疗效较好,对临床辨证用药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符为民教授对痿证的诊治思路和治疗经验。[方法]通过跟随符为民教授临证抄方,整理并分析符为民教授治疗痿证的典型医案,从病因病机、治则治法等方面论述符为民教授运用中医疗法论治痿证的临床诊疗思路及临证方药特点,并通过典型医案一则予以佐证。[结果]符为民教授认为痿证的病机为本虚标实,湿热互结为标、脾肾亏虚为本是该病的基本病机。治疗上主张初期以外祛湿热除标为先、后期以内补脾肾之本为要。此外,符为民教授还注重病后调养,倡导药物治疗的同时配合针灸导引按摩及心理疏导等方法,临证疗效确切。所举案例具体展示了外祛湿热、内补脾肾的治疗经验。[结论]符为民教授外祛湿热、内补脾肾之法治疗痿证的临床特色突出、疗效斐然,其经验值得我辈认真学习、研究、探讨和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周郁鸿教授从脾肾论治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mmune thrombocytopenia,ITP)的辨证诊疗思维和临证拟方用药经验。[方法]通过概述ITP的现代医学认识、历代中医沿革,收集、整理、归纳周郁鸿教授治疗ITP的典型医案,从脾肾论治ITP的理论渊源、加味黄芪建中汤组方阐释及其药理学剖析等方面论述周教授从脾肾论治ITP的学术观点及临证诊疗思维,并举验案一则以佐证。[结果]现代医学认为,ITP是一种获得性自身免疫性疾病,而历代中医则认为ITP是一种血证。周郁鸿教授认为ITP患者常属"脾胃亏虚、肾精不足"之证,应以脾肾为着眼点辨证论治ITP,以"健脾补肾"为基本治则,以温中补虚立法。加味黄芪建中汤健脾补肾,现代药理研究证明其可能通过调节Th17/Treg细胞而有效治疗脾肾阳虚型慢性ITP。所举验案属脾肾阳虚型血证,方用加味黄芪建中汤,温补脾肾、养血止血,取得较好疗效,展示了该病的辨证诊疗思路。[结论]周郁鸿教授从脾肾论治临床上部分难治ITP患者,中医理论依据充分,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结连建伟名老中医治疗慢性泄泻的临证经验。[方法]通过跟师侍诊的方法,收集病例,对连建伟教授治疗慢性泄泻的理论及思路进行分析总结,并例举两验案予以佐证。[结果]连师擅用经方、时方治疗慢性泄泻,并根据泄泻的特点,辨病变之脏腑、寒热、虚实,灵活变通组方用药。脾胃虚弱者选用参苓白术散加减,益气健脾、渗湿止泻;肝郁脾虚者予痛泻要方抑肝扶脾;脾肾阳虚方选四神丸合四君子汤补益脾肾,固涩止泻;寒热错杂者予乌梅丸寒温并用,温胃补虚,临床疗效显著。[结论]连建伟教授治疗慢性泄泻的临证组方用药经验值得学习和总结。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舒琦瑾教授临证治疗肺癌的临床经验和学术思想。[方法]通过跟随舒琦瑾教授抄方侍诊,总结舒师运用中医治疗肺癌的临床诊疗思路及用药经验,并列举一则典型医案加以分析。[结果]舒师认为,肺癌由于伏气、六郁等引致发病,导致肺阴亏虚、内热蕴结,肺阴久虚,而致全身气虚;延及于脾,脾气亦亏虚。治法以养阴润肺为基础,以沙参麦冬汤滋阴养液、制肺虚火,合以四君子汤健脾益气;同时宜标本兼顾,予以清热解毒之药对结合南方红豆杉消痞抗癌、解毒祛邪。辨病与辨证结合,临床上治疗肺癌收效明显。所选医案中肺癌患者辨证属肺脾两虚、湿毒蕴阻,治以养阴益肺、清热解毒,以沙参麦冬汤合四君子汤加减治疗后,获得满意疗效。[结论]舒师治疗肺癌遵循益肺养阴、健脾益气的治疗原则,同时标本兼顾,辅以清热解毒之品,疗效确切,其治疗经验有较高临床参考价值,值得深入学习和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艾炳蔚教授应用中医体质学说治疗单纯性肥胖的临床经验。[方法]跟随老师临诊学习,收集老师的临床医案,从辨病、辨体质等方面总结艾炳蔚教授对单纯性肥胖的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并举一案列佐证。[结果]艾教授认为目前对肥胖辨证论治存在不足,对某单一症状进行辨证易造成对整体治疗的误导,而辨体质则从整体出发,有相对的优势性。现实中有些体质易胖,且可相互转化,从辨体质出发,实则泻之,虚则补之,有虚有实则虚实并治,整体调节,把控主要体质并对相兼体质行穴位加减。所举医案,具体展示了上述辨证思路和治疗经验。[结论]艾炳蔚教授结合中医体质学说,"整体观"与"辨证"相结合针灸治疗单纯性肥胖疗效确定,使肥胖病患者治疗后不易反弹,有较高临床参考价值,值得深入学习和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总结吴金玉教授治疗慢性肾脏疾病的临床经验。[方法] 通过临床跟诊,收集整理并分析记录吴教授治疗慢性肾脏疾病的医案,查阅相关古籍和文献资料,阐述吴教授对该病病因病机的认识,分析其诊治思路,并附验案加以佐证。[结果] 吴教授认为,慢性肾脏病总以本虚标实为主,以脾肾亏虚为本,湿浊瘀血为标,在临床治疗中重视顾护脾胃,从脾治肾,同时兼顾补益气阴,而邪实中又以“瘀血”为要,擅用活血化瘀之法。所举医案中医辨病为水肿,属脾肾气虚、瘀血内阻之证,治以健脾益肾、活血祛瘀、益气养阴、标本同治,以后天脾气固补先天肾气,祛除湿浊瘀血,邪去正安,疗效显著。[结论] 吴教授辨治慢性肾脏疾病,详辨病因病机,标本兼治,治疗上以脾肾亏虚、湿浊瘀血为切入点,据证化裁,疗效显著,值得临床学习和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国家名老中医张东岳教授辨证治疗便秘的经验.方法:从津液不足证、气机郁滞证、脾肾两虚证、燥热内结证、血虚肠燥证五种证型进行论治,并结合典型病例总结张东岳教授辨治便秘的理法方药.结果:张东岳教授运用滋阴养血,增液润肠;升清降浊,理气行滞;补脾益肾,培元通便;清热泻火,苦寒泻下;补血养血,润肠通便等五法治疗便秘.结论:张东岳教授治疗便秘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孙志教授泻胃补脾针法治疗2型糖尿病的经验,以指导临床学习。[方法]通过跟师学习,研究典型案例,将孙志教授运用泻胃补脾针法治疗2型糖尿病的学术思想和临床选穴经验进行归纳和总结。[结果]孙志教授认为由于现代人们生活状态的改变,2型糖尿病的基本病机不再为传统的"阴虚为本,燥热为标",而是总属于胃强脾弱证,治疗当以通腑泻热、健脾益气为主。其独创之泻胃补脾针法主穴为足三里、内庭、中脘、三阴交、太白、脾俞,其中胃经之足三里、内庭及胃募中脘三穴行提插捻转泻法,脾经之三阴交、太白及脾之背俞穴脾俞三穴行提插捻转补法,可有效改善患者症状。[结论]孙志教授运用脾胃理论治疗糖尿病经验独到,取得显著的临床疗效,具有指导意义,值得共同学习。  相似文献   

11.
[目的]总结韩延华教授从痰论治产后抑郁症的临床经验,为临床治疗产后抑郁症提供新思路。[方法]以阐述中西医发病机理及治疗为切入点,从病因病机、辨证分型、用药特点等方面论述韩延华教授治疗产后抑郁症的学术观点和临床经验,并附验案举隅。[结果]韩延华教授认为痰邪是产后抑郁症的关键因素,责于肝脾肾三脏。脾肾亏虚,虚则生痰,肝气郁结,郁而化火,痰火互结,上扰清窍是其最终的结果。临床上多见于痰火上扰型、气郁痰阻型、脾虚痰凝型。治疗上始终以祛痰作为总纲,辨证治疗,气郁者当疏肝解郁以顺之,脾虚者当健脾祛痰以补之,痰火者当涤痰祛热以清之,临证加减,收效甚佳。所举验案为气郁日久,痰火上扰型,辨证准确,用药得当,疗效显著。[结论]韩延华教授从痰论治产后抑郁症理论独到,临床疗效显著,值得学习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浅析孙志教授"泻胃补脾法"针刺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经验。[方法]从2型糖尿病病机新认识、刺法理论研究、临床实践等方面,总结孙志教授"泻胃补脾针法"的腧穴配伍、针刺手法,体会其治疗特色,并举案例佐证。[结果]2型糖尿病属于中医"消渴病"范畴,但其病机与消渴不尽相同,孙志教授根据多年临床观察发现2型糖尿病发病多见肥胖、消谷善饥并伴见倦怠乏力,概括其病机为"胃强脾弱",虚则补之,实则泻之,使用补泻手法针刺,调节脾胃功能,泻法针刺中脘、足三里、内庭抑胃控制食欲,补法针刺太白、三阴交、脾俞增强脾的运化,以达泻胃补脾之用,在临床上治疗2型糖尿病取得良好疗效。[结论]孙志教授"泻胃补脾法"为针刺治疗糖尿病提供了新的思路,值得进一步探索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总结裘昌林老师以中医药有效治疗重症肌无力(MG)的用药经验。[方法]在随师学习,整理临床病例、医案,通过分析临床不同表现,分不同证型,总结裘昌林老师巧妙搭配中药治疗疾病的临床经验,并以具体医案举证。[结果]裘昌林老师认为,重症肌无力以“虚”为本,临床分脾气亏虚、气阴两虚、脾肾阳虚、肝肾不足和大气下陷共五型,病位主要涉及脾、肾、肝三脏,以“虚则补之”为总的治疗原则,强调个体化治疗,辨证论治,固本培元,防治结合。 [结论]裘昌林老师运用中医药特色辨证分型治疗重症肌无力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造福患者,值得学习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为中医药防治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并发蛋白质能量消耗(protein energy wasting,PEW)提供新的思路与方法。[方法]从中医脾肾两脏分析讨论CKD并发PEW的病因病机,提出“祛瘀生新”和“脾主肌肉”的论治依据,据此运用益气健脾消瘀泄浊方治疗CKD并发PEW,并佐以一则医案加以验证。[结果]CKD并发PEW患者以脾肾亏虚、浊瘀壅滞为基本病因病机,此时先天之本已然衰败,治疗应以培补后天之本为重,并贯穿疾病治疗始终,同时还应兼顾随证而生的浊瘀之邪,将生新与祛瘀结合,以益气健脾消瘀泄浊方通畅肾络,健脾治痿。所举医案中患者诊断为慢性肾脏病4期并蛋白质能量消耗,中医辨为尿浊,属脾肾亏虚、浊瘀壅滞之证,治以益气健脾、消瘀泄浊,以益气健脾消瘀泄浊方为主方治疗,复建脾运,祛除肾中瘀浊,使气血津液化生运行如初,以后天脾气固补先天肾气,顽疾复有转机。[结论]从脾肾亏虚、浊瘀壅滞的基本病机出发,运用益气健脾、消瘀泄浊法治疗CKD并发PEW,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稳定肾功能,临床疗效肯定,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总结连建伟教授运用参苓白术散加减治疗疑难杂病的临床经验。[方法]收集连建伟教授运用参苓白术散加减治疗疑难杂病的验案,从中选取中短期疗效显著的医案三则,详细摘录并加以按评。[结果]连教授对于产后汗出患者,辨证为气阴两虚、兼夹湿邪,以补脾益气、扶正祛邪法治疗获愈;对于荨麻疹患者,辨证为气血不足、血虚生风,以补脾益气、养血活血法治疗获愈;对于白细胞减少症患者,辨证为脾气虚弱,以补脾益气法治疗获愈。以上三则验案均以参苓白术散为基础方,补虚除湿,标本兼顾,异病同治,体现了连教授“探求病机,相机立法”的原则。[结论]连教授治疗疑难杂病强调顾护“胃气”,坚持辨证审因,脉证互参,依法立方,其经验值得学习和借鉴。  相似文献   

16.
[目的]总结林胜友教授运用五仙生血方治疗化疗后骨髓抑制的临床经验。[方法]跟师临证学习,收集林教授应用五仙生血方治疗骨髓抑制的验案,分析林教授从脾肾两虚论治此类病证的中医机制及治疗思路,并佐以验案两则。[结果]林教授认为,化疗后气血亏虚、脾肾失调,治以五仙生血方,健脾同时温补肾阳。肾为先天之本,五仙调补阴阳、填精益髓,肾精得复;脾为后天之本,五仙益气补血、理中纳化,脾运得健。先后天皆得复原,阴阳和顺,气血协调,在健脾温肾之上改善患者的骨髓抑制,获得良好疗效。[结论]林教授运用自拟五仙生血方治疗化疗后骨髓抑制,临床效果明显,特色突出,为中医辨证治疗骨髓抑制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7.
[目的]总结姜德友教授对慢性心力衰竭病因病机及其辨证论治的临床经验。[方法]分析姜德友教授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辨治思路,阐述姜教授对该病病因病机的认识,详细论证其辨证分型,并附临床医案加以验证。[结果]姜德友教授认为慢性心衰的病因病机是内外相因,本虚标实。本虚系心之本位正气不足,发病初期以心气虚为主,随着疾病的发展变化,最终导致阴阳两虚。标实包括水饮、痰浊和瘀血,进而影响体内水液和血液循行,形成水饮内停、痰浊蕴肺、水血互结、痰瘀互结等证。姜德友教授将慢性心力衰竭分为心气虚证,气阴两虚、心血瘀阻证,气虚血瘀证,心肾阳虚证,阳气亏虚、血瘀水停证5个临床证型,对其症型分别应用心力加、参景益心汤、补气通脉汤、补火汤、自拟参苈加进行治疗。所举验案中,气阴两虚心血瘀阻证型,用参景益心汤加减治疗;心肾阳虚证,用补火汤加减;气虚血瘀证,用补气通脉汤加减化裁治疗,疗效显著。[结论]姜教授对慢性心力衰竭的病因病机、辨治分型及治法方药均具有独到见解,临床上疗效显著,值得学习效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总结霍介格教授运用甘味药治疗胃癌的经验。[方法]通过临证抄方、病案整理,记录霍教授对胃癌病因病机的分析,整理出霍教授治疗胃癌的辨证思路以及临证施治中选用甘味药的理论来源,并具体阐述甘味药的选择及临床用药经验,最后归纳总结霍教授运用甘味药治疗胃癌各个证型的独到见解,并列举案例一例予以佐证。[结果]霍介格教授认为胃癌以"脾胃虚弱"为本,"热毒、血瘀、痰结、气滞"为标。治疗应以健脾养胃、补土和中为基本治法,在此基础上或清泄、或温通、或消散、或渗利,随证出入。甘味药入脾胃经,能补能缓能和,药性较为平和,甘温益气补血、甘凉濡润、酸甘化阴、辛甘扶阳、甘淡渗湿,可应用于胃癌各种证型,临床取得较好的效果。验案中患者胃癌术后,加之化疗药物攻伐,以致脾胃气血两虚,以健脾和胃、益气养血为主要治法,疗效确切。验案辨治精确,充分体现了霍介格教授运用甘味药治疗胃癌的临床经验。[结论]霍介格教授运用甘味药治疗胃癌经验独到,疗效显著,值得学习与临床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并总结黄汝成教授运用“脑脾同治”理论超早期介入治疗中风病的临床经验。[方法] 通过跟师学习,整理相关病例资料,从中风病的关键病理因素、“脑脾同治”理论的机理内涵、“脑脾同治”理论的临床运用等三大方面展开,分析总结黄汝成教授运用“脑脾同治”理论超早期介入治疗中风病的临床经验,并附一则医案。[结果] 黄汝成教授在祛瘀生新法的基础上,结合对中风病关键病理因素“瘀”的认识,强调须发挥“后天之本”在中风病早期治疗中的重要作用,将“治脾”贯穿其中,通过醒脾开郁行气、运脾消积化痰、补脾扶正生新等治疗原则促使“瘀”的祛除并推助生新,从而形成了“脑脾同治”的重要理论,丰富了祛瘀生新法的内容。治疗上针药结合,辨证施治,灵活加减,取得良好的疗效。所举隅之医案,黄汝成教授辨证为痰瘀内阻证,治法以活血化瘀通络、运脾化痰消积,具体以祛瘀生新煎及针法作为底加减,针药联合,在溶栓后超早期进行中医介入治疗,取得较好效果。[结论] 黄汝成教授基于祛瘀生新法,结合自己的临床经验,提出“脑脾同治”,丰富了祛瘀生新法的内容,临床上取得良好效果,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20.
赵刚教授根据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临床表现及其病理特点,以中医辨病辨证思路为依托,结合现代中医药研究成果,以补脾益肾、软坚散结、扶正祛邪为主要治则,根据患者症状及临床特点,随证加减,取得了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