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李云龙  娄世峰  张曦 《检验医学与临床》2023,(18):2625-2632+2637
贫血是导致患者不良结局的独立风险因素之一,而缺铁性贫血(IDA)是贫血中最常见的类型。在IDA的治疗中,输血是重要手段之一,然而在血液制品供需矛盾日益突出的情况下,过度依赖输血将严重影响患者预后、增加医疗费用,因此对IDA患者进行患者血液管理(PBM)有助于改善患者临床转归,减轻医疗负担。该共识基于PBM的多重获益和我国相关政策背景,以促进医疗机构有效实施成人IDA的PBM为目的,在参考多篇国内外相关文献基础上,对多学科疾病合并IDA的单病种PBM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2.
本期关注     
正正月里来闹新春。本期付梓时,元宵正临,读者拿到手上时,正月未出。这一期最闹热、值得点赞的是临床一线"专司"输血的专业技术人员的"临床研究"。患者血液管理(PBM)作为1种"输血范式的转变"最先由澳大利亚的血液学家伊斯比斯特(James Isbister)教授在1998年提出,并于2005年正式命名"Patient Blood Management"。本  相似文献   

3.
临床输血服务是临床输血实践的技术支撑与必备条件,包括血液检测、成分制备、临床输血决策与咨询、临床输血审核与评价和患者血液管理(PBM)等。血站在此过程中应结合国际前沿输血医学理念与临床输血服务实践,为医院提供优质高效的输血服务,促进临床合理用血,推动输血医学的发展,保障"从血管到血管"的血液安全。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多学科合作的患者血液管理(PBM)应用于成人心胸外科Ⅲ~Ⅳ级手术患者围术期输血的效果。方法利用医院信息管理系统(HIS)与输血科管理系统收集本院心胸外科在成人Ⅲ~Ⅳ级手术中启用以患者为中心的患者血液管理(patient blood management,PBM)前后(2016年1月~2018年12月)围术期输血患者的输血数据及其相关临床资料,其中2016年度933例设为PBM引入前按传统输血理念和方法的对照组,2017年度1 139例设为PBM(2017年1月1日启用)初步改进组,2018年1~12月1 411例设为PBM持续改进组;采用χ~2检验与方差分析比较3组患者围术期自体输血率、异体输血率、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结果对照组、PBM初步改进组与PBM持续改进组比较:1)术前使用铁剂与EPO纠正贫血的患者比例分别为15.12%(44/291)vs 19.73%(72/365)vs 26.65%(125/469)(P0.01),10.31%(30/291)vs 12.33%(40/365)vs 15.57%(73/469)(P0.05)。2)自体输血率分别为57.98%(541/933)vs 44.76%(544/1 139)vs 37.00%(522/1 411)(P0.01),人均自体输血量(U)分别为351.91±35.85 vs 392.76±43.33 vs 421.75±73.84(P0.05);异体血输血率分别为18.11%(169/933)vs 17.56%(200/1 139)vs 13.32%(188/1 411)(P0.01),人均异体输血量(U)分别为6.56±8.33 vs 5.52±6.28 vs 5.56±6.17(P0.01)。3)人均住院天数(d)与住ICU时间(d)分别为19.54±16.56 vs 16.46±12.06 vs 15.11±10.18,4.45±9.31 vs 3.56±6.93 vs 3.26±5.29(P0.05);人均住院费用(万元/人)分别为10.76±8.39 vs 9.58±7.58 vs 9.13±5.9(P0.05)。结论 PBM应用于成人心胸外科Ⅲ~Ⅳ级手术围术期输血后明显降低了患者的自体及异体输血率,以及住院天数和住院费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单病种患者血液管理(PBM)对二尖瓣手术患者输血和转归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1月1日至2016年5月31日和2018年1月1日至2019年6月30日于大连市中心医院、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接受二尖瓣手术的411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中位年龄为62.0岁(18.0~83.0岁);男性患者为217例, 女性为194例。根据是否按照2017年12月实施的《大连市医疗机构单病种临床用血评价和考核方案(试行)》推行PBM, 将患者分为研究组(n=227, 实施PBM, 入院时间为2018年1月1日至2019年6月30日)和对照组(n=184, 未实施PBM, 入院时间为2015年1月1日至2016年5月31日)。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 收集2组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 如年龄、性别、术前血红蛋白(Hb)值、术前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围手术期输血(异体红细胞输注率和输注量、自体血回输率和回输量)和转归(术后住院时间、抗菌药物使用时间)情况等。2组患者的年龄、术前Hb值、术前APTT等计量资料的比较, 采用Mann-WhitneyU秩和检验;性别构成比、...  相似文献   

6.
目的构建血库前移系统,将血液管理从医院血库有效地延伸至手术室,探讨该系统在保障手术患者及时用血和手术安全的有效性。方法整合智慧输血信息管理系统和全流程血液冷链监管体系,通过电子配血系统联合物联网血液冷藏箱的使用,对手术患者输血管理实施血库前移;将患者申请的血液制品,提前放置手术室,患者术中用血随用随取。选取血库前移系统应用前后各50例(主要是心脏大血管和肝移植等大手术)病人用血数据进行比较,计数资料的统计分析用卡方检验,统计学分析使用SPSS13.0进行,评价该系统在术中输血管理中的作用。结果手术患者输血管理实施血库前移后,将医院血库的管理有效地延伸至手术室,分配和追踪血液产品的使用,实时记录血液制品的输注,将血液的管理延伸至床旁设备。患者术中用血从发起申请到输注,由传统管理模式的20min缩短到不足2 min;血库前移实施后,心脏大血管和肝移植等大手术患者术中输血后血色素超过110g/L比例明显降低,由血库前移系统实施前的26.0%降低至4.0%(χ~(2 )=9.49,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手术备血使用率由原来的84.0%下降至54.0%(χ~(2 )=10.52,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术中输血管理实施血库前移后,提供了手术患者血液管理解决方案创新模式,提高了血液管理效率和术中受血者的手术安全;节约了宝贵血液资源,提高了输血安全性,降低了患者医疗费用。  相似文献   

7.
实施临床多学科患者血液管理,可减少心血管手术患者异体输血、改善患者临床转归、节约血液资源。心血管手术患者血液管理主要包括术前识别高危患者,防治贫血、改善凝血功能;术中避免失血、精细止血和自体血液回收,减轻体外循环对血液稀释;合理使用减少出血的药物;掌握限制性输血策略,实施个体化输血措施等。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肺移植患者围术期红细胞输注量的影响因素,为肺移植围术期患者血液管理(PBM)提供数据支持.方法 从本院病案管理及数字化系统收集本院肺移植科2017年3月~2019年6月完成的全部173例肺移植手术的临床资料,以患者围手术期红细胞输注量≥6 U(以200 mL全血制备的红细胞计为1 U)与否分为大量输血组(≥6...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血液内科应用品管圈降低病房输血缺陷的作用。方法:分析血液内科输血缺陷的主要原因,确定品管圈活动主题,制定完善的管理对策并最终实施。对比品管圈实施前后血液内科发生输血缺陷的情况。结果:品管圈实施后输血记录不规范、配输血核对流程不规范情况均低于品管圈实施前,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液内科开展品管圈活动能够显著提高输血服务质量,显著降低输血缺陷事件的发生率,为血液内科患者的生命健康安全提供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输血量对患者住院时间、费用及出院前结局的影响,为推行患者血液管理奠定基础。方法收集本院2016年住院期间进行输血治疗患者数据资料,回顾性分析输血量对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及出院前结局的影响。结果不同输血量患者之间的住院总天数、住院费用及扣除术前待床日住院天数(住院天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总输血量与住院总天数、住院费用、住院天数存在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317、0.497、0.290(P0.01);与红细胞制剂输注量相比,血浆类制剂输注量与住院总天数、住院费用、住院天数的相关性更强(P0.05);死亡病例的输血总量显著高于好转出院病例输血总量(P0.01),其血浆和冷沉淀的输注量也显著高于好转出院病例(P0.01)。结论输血对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及患者结局有影响,血浆类制剂的输注影响更大。  相似文献   

11.
澳大利亚、新西兰血液管理与输血科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 2 0 0 2年 6月随中国输血代表团赴澳大利亚和新西兰访问考察。通过参观悉尼、墨尔本及奥克兰等血液中心 ,对澳、新两国的血液采集、无偿献血宣传、输血研究工作有初步感受 ,认为某些方面值得借鉴学习与寻求科研合作。1 澳大利亚和新西兰血液中心实行国家统一、规范化管理1 1 采供血工作 澳大利亚采供血机构隶属于澳大利亚红十字会 ,澳洲输血协会负责行业管理。每个州设一个输血服务中心 ,每个中心根据业务需要设若干个固定采血点和流动采血点。新南威尔士州共有 2 6个固定的采血站 ,1 2个流动采血站。每年全州采血量达 35~ 4 0万…  相似文献   

12.
临床输血在经历了全血输注、成分输血、限制性输血的发展历程后步入了患者血液管理时代,患者血液管理就是以患者为中心,以循证医学证据为基础,采用所有技术、手段与方法,当然也包括输血技术本身,使需要输血的患者医疗效果达到最佳化。本文介绍了患者血液管理的发展背景、基本定义和含义及发展现状,对我国推行患者血液管理提出了意见建议。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全程跟踪考核法在输血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6月120例输血患者作为对照组,实施常规输血护理质量管理;2015年7~12月120例输血患者作为观察组,实施全程跟踪考核法进行护理质量管理,对比两组护理质量评分与输血护理情况。结果:观察组护士护理理论及实践操作考核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血液标本合格率、血袋返回率以及输血护理记录合格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输血反应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对输血护理的满意度为97.5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6.67%(P0.05)。结论:在输血护理质量管理中应用全程跟踪考核法能够提高护理质量,减少输血护理差错,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背景:Hunter地区病理学服务中心为澳大利亚的4个都市和11个农村医院提供输血服务。为提高血液的可利用率、维持血液库存贮备和减少交叉配血的比率,建成了一个为输血实验室和远离输血实验室的地区的计算机血液配型电子血液发放系统网络(EBRS)。这是一个创新,使得没有输血实验室的边远医院的工作人员经训练后可发放计算机配型过的血液。研究设  相似文献   

15.
现代输血安全与有效管理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讨论如何提高输血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建立国家协调的采供血机构体系并实施全面质量管理,病毒灭活,大力推行无偿献血,严格实施血液检测,推动合理用血。结果建立国家协调的采供血机构体系并实施全面质量管理,实施无偿献血,严格血液检测,合理用血,将会大大提高输血安全性和有效性。结论要提高输血安全性与有效性,就必须大力推行无偿献血,严格实施血液检测、合理用血、实施输血质量管理。  相似文献   

16.
<正> 受世界卫生组织(WHO)派遣,我于1990年3~9月赴澳大利亚和香港访问学习。在此期间,我先后访问了澳大利亚南澳阿德莱德血液中心、墨尔本血液中心、医学和兽医科学研究所、联邦血清研究室、姆拉西大学、阿德莱德皇家医院和福林德医院等,并应邀访问了香港血液中心。虽然他们在许多方面(如血型参比、组织配型、血液成分和质量控制等)和我们血液中心基本类似,但也看到了许多新的输血技术和质量控制以及管理方法。现简要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7.
临床输血存在风险,主要有传播病毒性疾病的风险、有传播非病毒性疾病的风险,还有所输注的血液或血液成分本身引起的不良输血反应和输血过程的人为差错可能对受血患者造成危害的风险等诸多方面。因此通过对临床输血风险分析,加强管理,建立国家协调的采供血机构系统并实施全面质量管理,从低危人群无偿献血者采集血液,严格筛选检测血液,采取预防和控制输血传播病毒性疾病的措施,合理用血,杜绝人为差错,避免和尽可能减少输血不良反应和并发症,控制输血可能的对患者的负面影响,可进一步提高临床输血安全。  相似文献   

18.
本文旨在构建智慧输血信息管理系统,探讨其在减少同源异体输血;降低输血相关感染风险、减少输血并发症和避免输血管理差错等几方面来促进和保障手术患者围术期安全,提高围术期血液管理水平的作用。通过连接、整合输血信息管理系统与医院信息系统、实验室信息系统、手术和麻醉系统,实现相关信息共享;将围术期患者术前用血评估与输血预测、术中各种血液保护管理措施信息、术中取血与血液输注管理、术后用血评价与病程记录、输血不良事件报告等环节要素串联成一个环环相扣的工作流程,防止过程或要素遗漏,减少人为干预,使围术期血液管理做到智能化、数字化和规范化。选取智慧输血管理系统应用前后各1 000例手术病人,评价其在围手术期血液管理中的作用。围术期患者同源异体血输注率明显降低,自体输血率大幅提升,不合理输血率明显降低,杜绝了输血安全事故的发生,确保手术患者用血安全。智慧输血信息管理系统的构建能有效提高手术输血管理水平,促进和保障手术患者输血安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影响医疗机构临床用血量的质量管理权重要素,为临床用血计划制订、考核评价实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临床输血管理与评价信息系统采集2010-2014年医院临床用血数据,分析临床用血量、出院患者人次、出院患者增长率、输血出院患者人次、异体输血患者人次、自体输血患者人次、手术台次、输血手术台次、出院患者增长率、出院患者输血率、自体输血率、出院患者均异体用血量、成分构成比等临床用血质量指标变化趋势及其相关性,以探讨在临床用血计划制订、考核评价实施中的应用价值。结果 1)异体输血患者人次、患者输血率、异体输血率、均红细胞(RBC)用量、均异体RBC用量均随患者自体输血增长而呈下降趋势,临床用血量与医疗工作量呈非平行增长关系;2)临床用血量、自体输血量与出院患者人次、自体输血患者人次、手术台次、自体输血率、输血出院患者均RBC量间呈正相关,而与出院患者输血率、出院患者异体输血率、出院患者均RBC量、出院患者均异体RBC量间呈负相关(P0.05);异体成分血用量与异体输血患者人次呈负相关,与输血出院患者均RBC量呈正相关(P0.05);3)血液制剂A、B、O、AB血型构成比分别为32.61%、24.61%、34.87%、7.91%,红细胞、血浆、血小板、冷沉淀品种构成比分别为29.88%、28.19%、33.73%、8.20%;血液制剂不同血型、不同品种和同一血型品种构成比2010-2014各年度及均值间差异均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用血质量管理持续改进对临床用血量权重影响显著,患者输血率、异体输血率和自体输血率、均异体红细胞用量和成分构成比是医疗机构临床用血计划质量管理权重要素,应纳入临床用血计划实施的考核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20.
英国血液成分输注指南及其对我国输血安全的启示(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英国血液学标准委员会新近发布了<血液成分输注指南>(简称<指南>)[1],对1999年发布的<血液和血液成分输注和受血者管理指南>做了更新.<指南>适应英国近年来输血管理法规、规范和标准的变化,重点提出了临床输血过程的各个关键环节--从输血决定、输血申请、输血前血液标本采集、取血、输注、监护到输血结束的安全防范措施;还提供3个详细的输血技术性附录或"工具包".<指南>是英国血液成分安全输注的国家指引,是英国各地医疗机构制定和实施标准化输血指南的基础.<指南>建立在循证医学基础上,全面、翔实,非常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现将其主要内容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