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P-选择素(PS)、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在肺血栓栓塞症(PTE)患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分别测正常人群组、PTE组的血浆中可溶性PS,流式细胞术检测血小板膜上活化标记物P-选择素(CD62p),全自动血球分析仪检测MPV、PDW。比较两组人群中PS、CD62p、MPV、PDW的区别。结果:PTE患者的PS、CD62p、MPV、PDW均高于正常人群组(P<0.01)。结论:PTE发生后PS、CD62p、MPV、PDW水平升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运用血栓弹力图仪(TEG)评估定期血小板单采对献血者凝血和血小板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8月—2017年7月本中心定期单采血小板捐献者105例作为单采组(既往1年内献血次数≥6次的献血者),并根据单采频次分为3个亚组:6—11次组,12—17次组,18—24次组。另随机选取初次血小板捐献者32例作为对照组。血液标本在血小板单采前采集,凝血功能和血小板功能分析采用Haemonetics公司血栓弹力图仪,血小板常规采用SYSMEX公司XS-800i血细胞分析仪。结果单采组R时间、K时间、α角、MA值、Plt、MPV和PDW均在正常范围内,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单采频次亚组间TEG参数(R时间、K时间、α角、MA)和血小板常规检测指标(Plt、MPV和PDW)比较,差异也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采血小板频次与R、K、α、MA、PLT、MPV、PDW均无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血栓弹力图仪可以系统、准确、全面地评估单采血小板献血者的凝血功能和血小板功能,定期血小板单采对献血者凝血和血小板功能没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应用小剂量第2信使调节剂混合物[thrombosol(TS):250μmol/L阿米洛利、50μmol/L硝普钠、100μmol/L腺苷和2%二甲基亚砜(DMSO)]冰冻保存血小板的体外功能变化。方法新鲜浓缩血小板应用终浓度2%DMSO、1×TS或2%DMSO+1/2TS中浓度的阿米洛利和硝普钠为冰冻保护剂-80℃保存,分别在冰冻前,冻存1周、1个月、3个月和6个月复温后,检测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凝血酶诱导的聚集反应、血小板表面CD42b、CD62p和CD63分子改变。结果2%DMSO+1/2TS中浓度的阿米洛利和硝普钠冰冻保存血小板的Plt、凝血酶诱导的聚集反应和CD42b表达水平明显高于2%DMSO组(P<0.05或<0.01),CD62p和CD63表达显著低于2%DMSO组(P<0.05或P<0.01),所有检测结果均与TS组血小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且随冰冻保存时间的延长无明显改变(P>0.05)。结论2%DMSO+1/2TS中浓度的阿米洛利和硝普钠冰冻保存6个月血小板的体外功能与TS冰冻保存血小板相当。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急性白血病(AL)患者接受联合化疗后输注新鲜、冰冻两种类型血小板前后外周血血小板参数变化。方法检测输注冰冻血小板的AL患者(A组79例)、输注新鲜血小板的AL患者(B组51例),接受联合化疗后输注血小板前后血小板数(Plt)、血小板平均体积(MPV)、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DW)及血小板比率(P LCR)等参数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输注血小板后Plt均明显增高,输注前分别为(4.51±4.50)×109/L、(4.47±4.45)×109/L,输注后为(35.12±9.75)×109/L、(33.74±10.10)×109/L,输注前后比较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1);MPV输注前后比较差异亦有显著性(P<0.01);PDW、P LCR输注前后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AL患者接受联合化疗后输注新鲜或冰冻血小板均能达到预防和控制出血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对比2种国产白细胞滤器对浓缩血小板的滤除效果及过滤前后浓缩血小板质量的变化.方法 采用白膜法以400 mL新鲜全血制备浓缩血小板,将8袋ABO同型的浓缩血小板汇集(50~60 mL/袋),分别用A、B2种国产血小板滤器对血小板进行过滤,每组各30例(50~ 60 mL/例).检测过滤前后Plt、RBC和WBC计数、PDW、MPV、pH值、血小板膜表面CD62p表达率、血小板聚集和低渗休克,计算白细胞清除率和血小板回收率.结果 过滤后A、B2组Plt、RBC计数、PDW、MPV、血小板膜表面CD62p表达率、血小板低渗性休克和WBC清除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白细胞残留量达到了质量标准.过滤后A、B2组pH值分别为7.23和6.81、血小板回收率分别为84.4%和75.7%、血小板聚集率分别为18.92%和5.08%,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2种白细胞滤器均可有效去除血小板中的白细胞,过滤后的血小板基本符合血液质量要求.A组滤器过滤后较B组能保持更高的血小板回收率及血小板的功能.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血小板(PLT)相关参数在银屑病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4例银屑病患者(银屑病A组)和67名体检健康者(正常对照A组)的相关资料,包括银屑病面积严重程度分数(PASI)及相关实验室检测结果[血红蛋白(Hb)、白细胞(WBC)计数、PLT计数、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平均血小板体积(MPV)]。根据PASI将54例银屑病患者分为PASI≥10组(10例)和PASI10组(44例)。另选取20例银屑病患者(银屑病B组)和20名体检健康者(正常对照B组),检测未成熟血小板比率(IPF)及血小板P-选择素(CD62P)、磷脂酰丝氨酸(PS)。PASI与其他指标之间的相关性采用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结果银屑病A组年龄、WBC计数、MPV和PDW与正常对照A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01),而2个组之间男女比例、Hb、PLT计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PASI10组WBC计数、PDW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A组(P0.05),PASI≥10组男性占比、WBC计数、MPV明显高于正常对照A组(P0.05),PASI≥10组男性占比和MPV明显高于PASI10组(P0.001、P0.01),其他指标各组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银屑病B组外周血MPV、IPF及CD62P表达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B组(P0.05),而2个组之间PS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ASI与MPV呈正相关(r=0.234,P0.05),与年龄、Hb、WBC计数、PLT计数、PDW均无相关性(r值分别为-0.215、-0.062、0.076、-0.114、0.027,P0.05)。结论 MPV、IPF、CD62P作为PLT活化的标志物,对判断银屑病患者体内的凝血状态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连续多次机采血小板对献血者血常规和血栓弹力图(TEG)的影响,以保证血小板的采集质量和献血者的自身健康.方法 分别检测观察组(连续固定采集血小板时间大于1年,每次间隔15~20 d)与对照组(首次采集血小板或距上次采集时间超过1年)采血前后的血常规、TEG常规指标(R值、K值、α角、MA值)及纤维蛋白原(FIB).结果 采血前后观察组较对照组MPV、PDW均增大(P<0.05),而PLT及TEG各参数(R值、K值、α角、MA值)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采血后较采血前K值、MPV、PDW增大(P<0.05),α角、MA值、PLT减小(P<0.05);对照组采血后较采血前K值、MPV增大(P<0.05),α角、MA值、PLT减小(P<0.05).结论 频采献血者MPV、PDW均增大,但其血小板的数量及功能仍在正常范围,即频采不会损害献血者的健康及血小板的采集质量,可以保证血小板输注疗效,满足临床用血的需要.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血小板相关参数的检测在脑梗死患者中的变化规律。方法利用流式细胞仪,Advance血凝仪,CoulterSTKS血球仪对60例脑梗死患者治疗前同时进行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平均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血小板膜糖蛋白(CD62P、CD63),血小板压积(PCT),纤维蛋白原(Fg)检测,并与同年龄段60例正常体检血标本血小板相关参数作为对照组,与脑梗死组进行比较。结果脑梗死患者的PLT、MPV、PDW、CD62P、CD63、PCT、Fg分别是155.73±62.49,9.78±1.56,17.09±0.76,6.24±6.08,6.78±6.17,0.15±0.05,408.20±133.50。MPV、PDW、CD62P、CD63、PCT、Fg较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血小板相关参数的检测结果与对照组在统计学上具有显著差异,提示对脑梗死的发病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血小板冰冻后功能变化及临床应用,并试图探讨血细胞冰冻的个体化依据.方法 将不同浓度的二甲基亚砜(DMSO)作为保护剂加入血小板中,在--80℃条件下冰冻,观察冰冻前后凝血及收缩块形成过程,检测冰冻前后及不同离心条件下血小板计数、血浆中血小板第3因子(PF3)、第4因子(PF4)、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DW)及P-选择素(CD62P)对血小板的聚集、黏附、血块收缩功能的影响.对质控条件合格的冰冻血小板单独或合并新鲜血小板的临床应用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血小板阻断后血液不凝集;5 %DMSO与2%DMSO做保护剂冰冻血小板的血浆凝固时间、血块收缩时间及血块收缩功能(血浆析出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1%DMSO做保护剂的冰冻血小板的上述各项指标与5%DMSO做保护剂的血小板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样本随着离心次数的增多,所取上清血浆中血小板计数越低,但血浆凝固时间也越短,血块凝固效果越差,离心1次和离心2次后上清血浆的凝固时间、凝固效果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1% DMSO做保护剂的冰冻血小板的上述各项指标与5%DMSO做保护剂的血小板的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1%DMSO做保护剂的冰冻血小板无凝块形成,将其离心并用新鲜血浆代替上清液后,血块收缩现象又重新出现.2% DMSO做保护剂与5%DMSO做保护剂的样本中血小板计数、PDW、血浆中PF3、PF4及CD62P等各项指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冰冻血小板和新鲜血小板搭配应用与单独新鲜血小板临床效果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小板冰冻后血浆凝固时间明显缩短,且与血小板破坏程度有关,血小板破坏越严重,血浆凝固时间越短;但血块收缩时间明显延长,血小板破坏程度越严重,血块收缩时间越长;血块的凝固质量随着血小板的破坏增加而变差;血小板破坏后释放出的PF3、PF4、CD62P对血小板功能有促进凝集和抑制收缩两方面的影响.冰冻血小板和新鲜血小板搭配应用效果较好;可用低浓度2% DMSO进行冻存.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冠心病(CHD)患者血小板活化(CD62p)和血小板参数的变化.方法用流式细胞仪、血球计数仪及血小板聚集仪分别对89例CHD和60名健康人的CD62p、血小板四项参数及血小板最大聚集率(PAGM)进行测定.结果 CHD CD62p、血小板平均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PAGM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血小板数(PLT)明显低于对照组(P<0.001),而血小板压积(PCT)两组差异无显著性.CHD患者CD62p与PAGM、MPV均有正相关关系,而与PLT、PDW及PCT无相关性.急性心肌梗死患者(AMI)CD62p、MPV明显高于心绞痛(AP)组(P<0.001),而PLT明显降低(P<0.001)结论检测CD62p、血小板四项参数及PAGM可较全面地反映不同类型的CHD患者的血小板形态、功能和活化状态,对疾病的预防、疗效观察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1.
冰冻血小板临床输注疗效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掌握输注冰冻血小板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5例患者分成输冰冻血小板组(n=30)和输新鲜血小板组(n=35),比较冰冻血小板与新鲜血小板输注前、后Plt、PT、APTT的变化和组间的差异、两组输注后的临床止血效果和输注无效情况.结果(1)两组患者分别输注冰冻和新鲜血小板后凝血指标及Plt均有显著差异(P<0.001),而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2)临床止血有效率分别为冰冻血小板86.67%,新鲜血小板85.7%;(3)两组血小板输注无效情况基本相同.结论输注冰冻血小板与输注新鲜血小板临床疗效相同,冰冻血小板可广泛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估3种降温模式对冷冻保存血小板质量的影响,优化深低温保存血小板降温技术。方法随机选取8人份血小板,每人份等分3份并随机配对分为A、B、C组,分别采用传统匀速(-1℃/min)降温模式、-80℃低温冰箱降温模式和非匀速降温模式进行冷冻降温处理。各组降温至终点后取出,均采用37℃循环式水浴箱复温,然后检测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平均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血浆乳酸脱氢酶(LDH)、乳酸(LA)、pH、CD62p阳性率、磷脂酰丝氨酸(PS)阳性率、CD62p再表达率、玻片法血小板聚集实验(SPAT)、激活血小板血浆凝固时间(APCT)。结果1)3组Plt、PDW、pH、LA、aPCT均差异无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5)。2)B组和C组各项指标差异无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5)。3)B组和C组MPV、CD62p再表达率、SPAT明显优于A组,差异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1)。A组、B组和C组MPV分别为(5.81±0.90)fl,(5.61±0.91)fl,(5.68±0.81)fl;A组、B组和C组CD62p再表达率分别为(52.4±7.8)%,(55.0±8.6)%,(57.0±8.3)%;A组、B组和C组SPAT分别为(123±14)s,(111±13)s,(110±16)s。4)B、C组血浆LDH水平明显低于A组,差异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5)。A组、B组和C组血浆LDH分别为(127±22)U/L,(120±20)U/L,(122±22)U/L。结论1)匀速降温不是血小板最理想的冷冻降温方式;2)能保证-10℃—-40℃温度段降温平均速率在(-1—-3)℃/min间的非匀速降温模式不仅具有可操作性强的明显优势,而且更加符合血小板低温生物学特性,有利于提高血小板保存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血小板活化标志物CD62P、CD63及血小板参数作为肺癌肿瘤标志物的可行性,为其作为靶分子治疗肺癌提供一定的依据。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该院收治的62例确诊为非小细胞肺癌初治患者为肺癌组,同期45例肺良性病变患者为肺良性病变组,38例体检健康者为健康对照组。采用抗血小板膜糖蛋白的单克隆抗体分子探针,经免疫荧光标记,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单个或血小板亚群膜糖蛋白的表达,同时采用血细胞分析仪联合检测。结果 (1)肺癌患者CD62P、CD63、血小板计数(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比容(PCT)与肺良性病变组及健康对照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肺腺癌与肺鳞癌的CD62P、CD63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D62P、CD63水平与肿瘤分化程度、患者性别、年龄均无关(P0.05)。(3)CD62P和CD63的表达水平随TNM分期的增加而升高,Ⅲ+Ⅳ期与Ⅰ+Ⅱ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D62P和CD63表达与有无淋巴结转移和有无远处转移有密切关系(P0.05)。结论肺癌患者血小板活化标志物CD62P、CD63和血小板参数对肺癌的发生、发展、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转移有一定关系,对其进行动态监测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健康青年、老年人群静脉血血小板参数。方法随机抽样广州及东莞市体检者630例,用Cell-Dyn 3700血细胞分析仪检测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压积(PCT)、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及平均血小板体积(MPV)。结果老年男组与青年男组比较PLT及PC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女组与青年女组比较PLT、PCT、PDW及MPV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青年和老年女组的PLT均大于青年和老年男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青年和老年人群随年龄增大PLT减少,血小板某些参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和分析急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AITP)患儿血小板参数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80例AITP患儿作为观察组,选取健康儿童80例作为对照组,对两组儿童血标本中的血小板计数(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及大血小板比率(P-LCR)进行检测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儿治疗前的PLT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而MPV、PDW、P-LCR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经过治疗,观察组患儿的PLT出现显著上升(P0.05),MPV、PDW、P-LCR出现显著下降(P均0.05),患儿治疗后的PLT、MPV、PDW与对照组的差异无显著性(P均0.05),而P-LCR仍然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不同程度的ITP患儿各项血小板参数指标两两比较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PT患儿的MPV与患儿的PLT呈负相关关系(r=-0.367,P0.05),与患儿的PDW(r=0.635)和P-LCR(r=0.518)呈正相关关系(P0.05),患儿的PDW与P-LCR呈正相关(r=0.491,P0.05)。结论 PLT的下降和MPV、PDW、P-LCR的上升是AITP患儿的典型特征,以上血小板参数指标的变化幅度可反映AITP患儿的病情严重程度,可作为AITP鉴别诊断和患儿病情评价的辅助指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DW)、血小板相关抗体(PAIg)在急性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aITP)患儿中的变化及其联合检测对aITP骨髓巨核细胞成熟障碍的诊断价值。方法:用Sysmex XN血细胞自动分析仪分别检测36例aITP患儿和33例未累及巨核细胞系的获得性血小板减少症患儿(ATP)的血小板数量及其相关参数、骨髓巨核细胞数量及其分类;应用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2组PAIg水平;SPSS软件处理数据,分析两组患者MPV、PDW、PAIg的分布,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患儿骨髓巨核细胞成熟的影响因素后,绘制ROC曲线,计算MPV、PDW、PAIg及其联合检测对aITP患儿骨髓巨核细胞成熟障碍的诊断的ROC曲线面积(AUC)、灵敏度和特异度。结果:与ATP患儿组相比,aITP组MPV、PDW及PAIg升高,Plt和产板型巨核细胞降低,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间RBC、WBC、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单位面积巨核细胞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Plt、MPV、PDW及PAIg进入回归模型,其回归模型有统计学意义(χ2=65.491,P=0.000,R2=0.713)。MPV+PDW+PAIg联合检测的AUC为0.863,其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9.167%和89.697%,均高于单独检测及MPV、PDW、 PAIg两两联合检测。结论:MPV及PDW用于a ITP骨髓巨核细胞成熟障碍的诊断存在不足,联合PAIg检测能够提高诊断效能。  相似文献   

17.
血小板保养液与血浆混合保存血小板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血小板保养液与不同比例血浆混合保存单采血小板的效果。方法选用枸橼酸钠、醋酸钠、磷酸钠和氯化钠等组成血小板保养液,(22±2)℃振荡条件下保存单采血小板7d;按保养液与血浆混合比例,实验组分为实验Ⅰ组(50%保养液+50%血浆)和实验Ⅱ组(80%保养液+20%血浆),分别于1、3、5、7d取样检测血小板数(Plt)、pH值、葡萄糖消耗量、乳酸产生量和血小板膜CD62p的表达情况,并与100%血浆保存的血小板(对照组)比较。结果血小板保存到5d时,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Pl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pH值较对照组均有明显下降(P<0.05),但pH仍>6.0;实验组血小板膜CD62p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2%和36%,比对照组的28%略高(P<0.05)。血小板保存到第7天时,Plt、pH和血小板膜CD62p阳性表达率,实验各组较对照组为差(P<0.05);1—7d葡萄糖平均消耗量实验Ⅱ组比对照组和实验Ⅰ组为高(P<0.05),而乳酸平均产生量则实验各组较对照组明显为高(P<0.05)。结论采用血小板保养液与20%或50%比例的血浆混合,短期(5d)保存单采血小板的pH值和血小板数量与用100%血浆保存单采血小板的效果基本相同,但保存在保养液与血浆混合液中的血小板更易激活。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血小板减少患者治疗前后血小板参数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146例血小板减少患者(观察组),其中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78例、再生障碍性贫血(AA)31例、急性白血病(AL)37例,对照组为102例体检健康者.检测观察组治疗前后及对照组血小板参数,比较患者治疗前与对照组,及患者治疗前后检测结果.结果 ITP组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比积(PCT)低于对照组(P<0.05),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高于对照组(P<0.05);AA及AL组PLT、PCT、MPV均低于对照组(P<0.05),AA组PDW高于对照组(P<0.05);ITP、AA及AL组间PLT、PC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TP组MPV、PDW高于AL和AA组(P<0.05).与治疗后未缓解组比较,ITP、AA、AL缓解组PLT、PCT均增高(P<0.05),ITP组MPV、PDW下降(P<0.05),AA、AL组MPV升高(P<0.05).结论 血小板参数检测作为判断病情转归的指标,有助于疾病的诊断及治疗,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血栓弹力图(TEG)检测妊娠晚期伴血小板减少的孕妇的凝血功能,评估其凝血功能,预测生产过程中出血的风险。方法血小板减少的孕妇42例、血小板正常孕妇30例应用血栓弹力图仪检测R时间、K时间、Angle角、MA值以及CI值;72例标本均应用凝固法(磁珠法)测定凝血4项PT、APTT、TT、Fg及光散射法进行Plt计数检测。结果血小板减少组Ⅰ(Plt50×10~9/L)、Ⅱ[Plt(50~100)×10~9/L]与正常对照组Ⅲ[Plt(100~300)×10~9/L]TEG参数MA值Ⅰ/Ⅱ组和Ⅰ/Ⅲ组两两比较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P0.05);K时间、Angle角及CI值Ⅰ/Ⅲ组间比较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R时间各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MA值、K时间及CI值在失血量≥800 m L组与800 m L组比较,A/C组、B/C组之间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P0.05);凝血4项中PT、APTT、TT血小板减少组与正常对照组之间两两比较,差异均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Fg血小板减少组分别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EG结果中的MA值、CI指数、K时间是评估血小板减少孕妇生产过程中出血风险的主要指标,且各参数低至某一界限后出血量与死亡率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血小板参数在肝硬化、脑梗死、尿毒症3种疾病中的变化情况。方法对238例不同疾病患者进行血小板计数(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压积(PCT)、血小板分布宽度(PDW)4项参数测定,并与96例健康对照组比较。结果肝硬化组PLT、PCT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P0.01),MPV、PDW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肝硬化出血组PLT、MPV、PCT低于无出血组(P0.05),PDW无明显变化。脑梗死组PLT低于健康对照组,而MPV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CT、PDW无明显变化。脑梗死组治疗后MPV比治疗前降低(P0.05)。尿毒症组PLT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PDW、MPV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PCT变化不明显。结论血小板参数的联合监测对3种疾病的诊断、治疗、预后观察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