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梁洁 《重庆医学》2005,34(9):1412-1413
目的观察吗啡复合布比卡因用于剖宫产术后硬膜外镇痛单次给药与持续给药效果.方法 60例ASAⅠ~Ⅱ级在持续硬膜外麻醉下行剖宫产术产妇,分为A、B两组,每组30例.术后A组硬膜外一次性注入吗啡和布比卡因复合液;B组接镇痛泵,按2ml/h速度持续注入吗啡和布比卡因复合液至术后48h.结果两组患者在12h内均有很好的镇痛效果,但12h后B组镇痛效果明显优于A组(P<0.05),且并发症发生率小于A组(P<0.05). 结论剖宫产术后持续硬膜外腔注入适量吗啡和布比卡因复合液,不仅提高镇痛效果,且不良反应也较单次给药为少.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剖宫产术后不同镇痛模式的镇痛效果和不良反应。方法:选择在我院择期行剖宫产的产妇60例,随机分为静脉曲马多组(T组)及硬膜外吗啡组(M组)。T组镇痛泵药液包含曲马多15mg/ml+格拉司琼0.06mg/ml,M组镇痛泵药液包含吗啡0.1mg/ml+布比卡因1.12mg/ml+格拉司琼0.06mg/ml。两组镇痛泵药液总量均为100ml。比较两种镇痛方式术后6h、12h、24h、48h四个时间点的躯体痛(静息疼痛及运动疼痛)、宫缩痛VAS评分、Ramsay镇静评分,两组患者术中、术后镇痛满意度、不良反应(包括寒战、恶心、呕吐、头晕、瘙痒)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后躯体疼痛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各时间点T组宫缩疼痛VAS评分均低于M组(P<0.05),两组Ramsay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组的寒战、瘙痒发生率明显低于M组(P<0.05),产妇满意度高于M组(P<0.05)。结论:静脉使用曲马多用于剖宫产术后镇痛可以产生满意的镇痛效果,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产妇满意度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左布比卡因复合吗啡用于剖宫产术后镇痛的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54例左布比卡因复合吗啡用于剖宫产术后镇痛的患者资料.结果 各段时间VAS评分、改良Bromage评分2组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左布比卡因更适合于剖宫产术后的镇痛.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吗啡复合地佐辛对老年阿尔茨海默病(AD)髋关节置换术(THR)后的镇痛效果及血清Glu、Cor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于我院行THR的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n=60)和观察组(n=60),对照组术后予以盐酸氢吗啡酮镇痛,观察组使用盐酸氢吗啡酮复合地佐辛进行镇痛。观察两组术后VAS评分以及Ramsay评分,对比两组术后镇痛药物加用情况,测定两组炎症因子以及血清Glu、Cor的水平,观察两组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术后48 h,观察组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1 h以及术后48 h的Ramsay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镇痛药加用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且镇痛药物加用量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 h,观察组血清CRP、IL-6和TNF-α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即刻的血清Cor、Glu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8 h和术后12 h,观察组血清Cor、Glu浓度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48 h内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吗啡复合地佐辛对老年AD髋关节置换术可有效缓解患者术后疼痛,缓解术后炎症反应,降低血清Cor,Glu水平,同时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海南医学院学报》2017,(15):2086-2089
目的:探讨盐酸氢吗啡酮联合罗哌卡因用于骨科术后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对疼痛介质、炎症介质、氧自由基合成的影响。方法:收集在本院接受手术治疗的骨折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盐酸吗啡联合罗哌卡因镇痛,观察组患者接受盐酸氢吗啡酮联合罗哌卡因镇痛,术后持续镇痛48h。对比两组镇痛前后血清中疼痛介质、炎性介质、氧化应激指标含量的差异。结果:术后即刻,两组患者血清中疼痛介质、炎性介质、氧化应激指标含量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48h,两组患者血清中PGE2、SP、β-EP、IL-6、MCP-1、HMGB-1、MDA的含量均较术后即刻显著降低,Cu-Zn SOD、GSH-Px的含量均较术后即刻显著升高(P<0.05),且观察组患者血清中PGE2、SP、β-EP、IL-6、MCP-1、HMGB-1、MDA的含量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Cu-Zn SOD、GSH-Px的含量均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结论:骨科术后PCEA采用盐酸氢吗啡酮联合罗哌卡因,可有效缓解患者疼痛,抑制全身炎症应激反应。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膝关节镜术后关节腔内注射不同剂量盐酸氢吗啡酮对患者术后镇痛效果.方法:选取行膝关节镜手术患者64例,手术麻醉方案均采用腰硬联合麻醉,穿刺点L3-4,0.75%布比卡因1~2 mL注入蛛网膜下腔.手术结束后即刻关节腔内注射盐酸氢吗啡酮,根据注射剂量大小不同将其分为小剂量组(32例,单次注射0.2~0.3 mg盐酸氢吗啡酮)和大剂量组(32例,单次注射0.3~0.6 mg).观察两组术后不同时点的视觉模拟评分(VAS)、生理应激反应指标及追加术后疼痛药物(氟比洛芬脂)情况,并统计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两组术后镇痛4 h、8 h、12 h的VA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小剂量组术后镇痛16 h的VAS评分低于大剂量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镇痛12 h、24 h的血皮质醇(Cor)、去甲肾上腺素(NE)表达显著高于术毕时点(P<0.05),但两组术毕、镇痛12 h、24 h上述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小剂量组追加氟比洛芬酯率25.00%、追加次数(1.2±0.4)次分别高于大剂量组18.75%、(1.1±0.3)次,但两组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血尿、肝肾功能均无异常,两组不良反应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膝关节镜术后腔内注射0.2~0.3 mg盐酸氢吗啡酮能较好抑制生理疼痛应激反应,且并不增加术后追加镇痛药物用量和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右美托咪定复合吗啡硬膜外镇痛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收治的ASAⅠ~Ⅱ级的300例患者在腰硬联合麻醉下手术,术后硬膜外自控镇痛.随机均分为实验组(S组)与对照组(D组)(n=150).实验组(S组)硬膜外镇痛采用右美托咪定复合吗啡,即S组:负荷量吗啡1 mg+右美托咪定4μg+0.2%左布比卡因3 mL,镇痛泵内配方为吗啡2 mg+右美托咪定1μg/kg+0.2%左布比卡因100 mL.对照组(D组)硬膜外镇痛单纯采用吗啡,即D组,负荷剂量吗啡2 mg+0.2%左布比卡因3 mL,镇痛泵内配方为吗啡4 mg+0.2%左布比卡因100 mL.2组患者参数设置均设为背景输注量2 mL/h,PCA量0.5mL,锁定时间15min.对2组患者术后不同时段VAS疼痛评分进行比较观察,同时记录镇痛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镇痛后4、8、12h 2组患者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4、48h时VAS评分S组明显小于D组(P<0.05);实验组镇痛期间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右美托咪定复合吗啡在硬膜外镇痛中可增强镇痛效果,减少吗啡用量和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0.125%左布比卡因联合吗啡地塞米松用于剖宫产术后持续硬膜外镇痛效果及对产妇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60例健康足月产妇,在硬膜外麻醉下施行剖宫产术。术毕随机分为两组:硬膜外镇痛组(镇痛组)和对照组。镇痛组在硬膜外腔持续用0.125%布比卡因、吗啡5MG与地塞米松10MG混合液镇痛;对照组为病房常规杜冷丁100MG肌注组。观察:①在12H、24H、48H各时间点疼痛视觉模拟评分、宫底高度变化、运动阻滞程度、不良反应;②开始泌乳时间;③肠排气时间。结果:两组各时间点在疼痛评分上镇痛组优于对照组,两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在宫高、不良反应、运动阻滞评分比较差异无显著性。镇痛组的肠排气和初乳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1)。结论:0.125%左布比卡因联合吗啡地塞米松用于持续硬膜外镇痛,安全有效、副作用小,对剖宫产术后产妇能产生良好的镇痛效果同时,可缩短初乳时间,有利于早期哺乳和产妇术后康复。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超前镇痛在食管癌手术中镇痛的效果及对术后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 30例食管癌手术病人随机分为超前镇痛组和常规镇痛组,超前镇痛组在切皮前20min硬膜外腔注入0.1mg/mL吗啡 盐酸昂丹司琼8mg 0.15%罗哌卡因混合液15mL,并接镇痛泵(PCEA)(40μg/mL吗啡 盐酸昂丹司琼8mg 0.15%罗哌卡因混合液100mL)持续硬膜外泵入,持续至术后;常规镇痛组术前及术中硬膜外不给予药物,术毕从硬膜外腔导管注入与超前镇痛组配方相同药物,并接PCEA持续硬膜外泵入.于拔管后、拔管后6、12、24和48h各时点对患者进行视觉模拟评分(VAS);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麻醉前、术后90min、术后24h、术后48h血浆胰岛素(Ins)、皮质醇(Cor)以及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结果 拔管后6.12、24和48h常规镇痛组VAS评分明显高于超前镇痛组.Ins值术后24、48h时点两组均明显高于麻醉前(P<0.05); Cor、ACTH值常规镇痛组明显高于麻醉前,超前镇痛组麻醉后各时点也明显高于麻醉前(P<0.05),组间比较术后24、48h时点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超前镇痛用于食管癌手术镇痛明显优于常规镇痛方法,能较好地缓解其术后各种应激反应.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不同浓度左布比卡因联合吗啡用于剖宫产术后硬膜外镇痛的效果及对运动阻滞的影响。方法:选择180例ASAⅠ~Ⅱ级剖宫产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给予0.15%左布比卡因+0.005%吗啡+0.005%氟哌啶混合液共100 m l;B组给予0.1125%左布比卡因+0.005%吗啡+0.005%氟哌啶混合液共100 m l;术后硬膜外腔机械泵持续注药2 m l/h。记录术后不同时段患者视觉模拟评分(VAS)、Ram say评分、B rom age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A组2 h,8 h,24 h,48 h镇痛VAS评分明显低于B组(p<0.05),镇静Ram say评分及运动阻滞B rom age评分及不良反应无显著差别。结论:0.15%左布比卡因联合吗啡镇痛效果优于0.1125%左布比卡因组。  相似文献   

11.
自控镇痛技术是以药代动力学与药效动力学为基础,以血浆或效应室药物浓度为指标,由微机调控给药速度以达到一定镇痛深度,并允许产妇根据自身镇痛需求自行给药的一种方法。近年来临床应用愈加受到重视,方式多样,使用方便,在分娩镇痛中的应用亦较为成熟。多项研究结果表明,此技术可有效满足产妇镇痛的需要,且有运动阻滞较轻、局麻药物用量减少及对产妇和胎儿相对安全等诸多优点,较各种传统镇痛方式有明显优越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瑞芬太尼自控镇痛(PCIA)与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硬膜外腔自控镇痛(PCEA)的疗效。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4年1月宁波市鄞州人民医院足月妊娠的健康初产妇120例,随机分为PCIA组与PCEA组,每组产妇60例。PCIA组产妇在分娩时先静脉注射瑞芬太尼25μg后连接自控镇痛泵,PCEA组产妇在分娩时先在硬膜外腔注射10 m L的0.1%罗哌卡因+0.5μg/m L舒芬太尼混合液后连接硬膜外自控镇痛泵,观察并比较两组产妇镇痛前(T0)、镇痛后10 min(T1)、镇痛后60 min(T2)及宫口开全时(T3)视觉模拟评分(VAS),并记录两组孕妇产程时间、分娩方式、新生儿Apgar评分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两组产妇T0时VAS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T1、T2、T3VAS评分[(4.32±0.68)、(3.27±0.54)、(3.14±0.83)、(4.44±1.01)、(3.41±0.64)、(3.17±0.78)分]均较同组T0时[(8.31±1.07)、(8.29±1.48)分]明显改善(P〈0.01),且两组改善幅度相近(P〉0.05)。PCIA组第一产程、第二产程[(475.31±117.25)、(42.12±5.68)min]明显短于PCEA组[(529.68±133.45)、(58.73±5.14)min](P〈0.05或P〈0.01),两组产妇分娩方式、新生儿Apgar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CIA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3.33%)明显低于PCEA组(28.33%)(χ^2=4.09,P〈0.05)。结论瑞芬太尼PCIA用于分娩镇痛能取得与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PCEA相近的镇痛效果,瑞芬太尼PCIA具有起效快、操作简便、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及对产程影响较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13.
汤昆蓉  邓婉欣 《西部医学》2012,24(6):1155-1156
目的比较持续皮下持续镇痛法与静脉自控镇痛法在全麻术后镇痛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全麻术后患者80例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40例,A组采用皮下镇痛法,于手术结束拔出气管导管后即于上臂三角肌处皮下持续泵入0.015%舒芬太尼,2ml/h;B组采用静脉自控镇痛法于手术结束拔出气管导管后持续静脉泵入0.01%舒芬太尼,2ml/h。采用VAS和SS评分评估两组的镇痛和镇静效果。结果A组镇痛效果优予B组(P〈0.05),镇静强度低于B组(P〈0.05)。B组镇痛效果弱于A组,但镇静强度高于A组。结论皮下持续镇痛法较静脉自控镇痛法镇痛效果强,对全身影响较小,安全性高,为一较好全麻术后镇痛方法,可在临床全麻术后镇痛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手术后镇痛效果最佳、副作用最小的镇痛方法。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6年1月-2008年12月择期手术900例术后镇痛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3组,术后硬膜外自控镇痛(I组)、硬膜外连续镇痛(II组)及肌肉注射镇痛(III组)。结果:术后VAS评分Ⅰ组明显优于Ⅱ组和Ⅲ组,SS评分12小时以后Ⅱ组优于Ⅰ组,但是Ⅱ组的布比卡因和芬太尼的用量明显多于I组,I组仍优于Ⅲ组。结论:硬膜外自控镇痛具有明显的镇痛优点和连续稳定的镇痛效果,避免波峰及波谷现象,用药量较小,副作用少。  相似文献   

15.
如何看待预先镇痛和预防性镇痛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预先镇痛(preemptive analgesia,或称超前镇痛)是指在切皮前给予镇痛药物或神经阻滞等方法以缓解术后疼痛、减少术后镇痛药物的用量,其机制是防止中枢和周围敏化所产生的痛觉过敏。但预先镇痛措施不能只在切皮前而应贯穿于术中和术后初期,并且要采用多模式镇痛以期达到围术期的完全镇痛。这种概念的更新称之为预防性镇痛(preventive analgesia)。本文对于此种镇痛方法的临床应用及其结论的不一致进行分析讨论。  相似文献   

16.
鲁银虎 《浙江医学》2015,37(19):1627-1630
目的 观察罗哌卡因局部浸润联合右美托咪啶预防性镇痛用于膝关节镜手术后镇痛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将90例择期膝关节镜手术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Ⅰ组)、静脉自控镇痛(PCIA)组(Ⅱ组)和预防性镇痛组(Ⅲ组),每组各30例。Ⅰ组手术结束时不给予任何镇痛药物;Ⅱ组手术结束前10min予PCIA(芬太尼1000μg以0.9%氯化钠溶液稀释至100ml);Ⅲ组手术前皮肤消毒后,由手术者以0.5%罗哌卡因24ml于切口处分别浸润,手术结束前10min静脉泵注右美托咪啶0.5μg/kg。患者回病房后如静止相(患侧膝关节保持静止时)视觉模拟评分(VAS)≥5分,予哌替啶1mg/kg肌肉注射。测定患者术后1、4、8、12、24、48h静止相和运动相(患侧膝关节活动时)VAS评分;记录各组使用哌替啶的例数和剂量;记录各组患者苏醒期躁动、术后48h内深度镇静及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Ⅱ组静止相各时点VAS评分均明显低于Ⅰ组(均P<0.05);Ⅲ组静止相及运动相各时点VAS评分均明显低于Ⅰ组(均P<0.05),运动相各时点均明显低于Ⅱ组(均P<0.05)。Ⅱ组、Ⅲ组苏醒期躁动发生率均低于Ⅰ组(均P<0.05);术后48h内恶心、呕吐发生率Ⅱ组高于Ⅰ、Ⅲ组(P<0.05)。结论罗哌卡因局部浸润联合右美托咪啶预防性镇痛用于膝关节镜手术患者术后镇痛是有效和安全的,且优于术后PCIA。  相似文献   

17.
18.
A R Temple  J G Pigeon 《JAMA》1985,253(6):779-780
  相似文献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