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献血者血液检测HBV、HCV和HIV病原体的核酸能有效缩短病原体感染性指标检测的窗口期,降低输血传播性疾病风险,提升血液安全[1~3]。目前我国采供血机构正在逐步推广血液核酸检测技术的应用,而在《血站技术操作规程  相似文献   

2.
目的制作1种采用Z分数(Z-score)和泊松(Poisson)分布方法对数值自定义的核酸定性室内质控图以反映血站血液(核酸)筛查实验室在控、假阳性、假阴性质控点。方法采集2018年12月份本站核酸实验室检测数据作出Excel表,自定义室内质控品检测阴性和阳性结果,以时间为横坐标,自定义值为纵坐标,绘制自定义室内质控核酸室内质控图;以时间为横坐标,以±3为告警限,±4为失控限,采用Z分数法建立核酸实验室内部质控品(IQ)、外部质控品(EQ)及标本内对照(IC)的核酸检测系统产生的扩增循环数(Ct值)Z-score质控图;采用Poisson分布概率法计算每日核酸检测阳性概率,在Excel表中以时间为横坐标,以概率为纵坐标,以P=0.05为失控限,绘制Poisson分布阳性概率质控图。验证将这3种统计方法质控图在血液筛查实验室的实用性、可行性。结果自定义核酸定性室内质控图简单明了可适用于不产生数值的室内质控;Z-score质控图能够同时呈现3个联检项目和内标的Z值,能够避免数据非正态分布引起的假失控;Poisson分布阳性概率图能够反应出实验室污染或检测过程有效性。结论 Z-score和Poisson统计方法建立的室内质控图满足了血站血液筛查实验室NAT定性检测室内质控的要求,具有预警失控和试验有效性的功能,能有效提升献血者血液核酸检测质量控制和实验室管理能力。  相似文献   

3.
目的建立并评价血液病毒核酸检测系统的室内质控方法。方法将浓度为200 IU/m L的HBV DNA、2 000 IU/m L的HCV RNA及2 000 IU/m L的HIV RNA质控标准品用已知阴性献血者血浆标本作不同倍数稀释,直至接近检测下限,确定合适质控品浓度后与献血者标本一同进行核酸提取、扩增,连续检测20次,用即刻法分析所得核酸扩增循环阈值(Ct值)结果,计算Ct值的均值(x珋)、标准差(s)和变异常数(CV),以x珋±2s为警告限,超过x珋±3s为失控限,以此分别建立核酸筛查室内质控图框架并分析室内质控结果。绘制Levey-Jennings质控图,统计180次室内质控结果,结合Westgard多规则质控方法,评价该室内质控模式的可行性和有效性。结果以HBV DNA为例,室内质控品浓度与Ct值的相关系数r=-0.920,在0.05水平达到高度相关。选择浓度100 IU/m L的HBV DNA室内质控品,连续测定20次的Ct值x珋为31.76,s为1.10,CV为3.46%。连续检测180次室内质控品Ct值的x珋为32.02,s为1.13,CV为3.53%。结论 Ct值可以作为室内质控的依据。本实验室选择的弱阳性质控品能增强当次实验结果的可靠性,可以排除因人员更换等实验条件的差异而导致的误差,可用于日常监控核酸提取扩增检测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为了解基于互联网的实时共享室内质控技术在国内血液筛查核酸检测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在国内5家血液中心的使用罗氏PCR方法和盖立复TMA方法的日常核酸检测中,增加澳大利亚国立血清学参比实验室(NRL)的QConnect质控品检测,以各实验室日常质控规则判断检测是否在控,收集2019年1-5月所有在控检测批次的QConnect检测结果和日常质控的检测结果,使用定性监测、Westgard多规则以及NRL质控限等3种方法,比较和分析质控品的漏检率和失控率。结果定性监测发现QConnect质控品罗氏混样HCV检测结果出现2.48%-4.48%的漏检,可能与QConnect HCV质控品浓度太低有关。1家实验室出现的10.61%的漏检可能与实验室本身的检测问题相关。在在控的检测批次中,Westgard多规则仍判有1.54%-7.69%的失控,表明该方法不适用于核酸检测的室内质控;使用NRL质控限判断能较好地反映实验室的在控情况,并能发现实验室可能存在的检测问题。结论在进一步优化QConnect质控品的条件下,基于互联网的实时共享的质控方法可用于我国血液筛查核酸检测室内质控。  相似文献   

5.
目的竞争性内标对核酸检测灵敏度的影响程度及方式,探寻采用适度的内标质控浓度,用于有效控制核酸检测过程。方法使用竞争性混合内标试剂对不同浓度的HBV、HCV、HIV阳性标本检测,HBV内标浓度<103IU/ml,HCVt HIV内标浓度为(200—300)IU/ml。结果HBV内标浓度<5IU/ml检出率<95%,浓度>10IU/ml后检出率≥95%,HCV、HIV内标浓度<100IU/ml检出率<95%,≥100IU/ml检出率≥95%。结论内标(内参照)把质量控制从每批阳性质控提高到每管阳性质控的水平,能有效减少假阴性检测结果,竞争性内标结构和待检物几乎完全相同,更能真实反应情况。  相似文献   

6.
目的自制不规则抗体筛查室内质控品并进行初步应用。方法选择商品化单克隆Ig G类抗D原液作为强阳性质控品,其稀释液作为弱阳性质控品,不规则抗体阴性的献血员AB型血浆作为阴性质控品。将强阳性、阴性质控品连续测定20次,确定其靶值;将单克隆Ig G类抗D倍比稀释,确定红细胞凝集强度达到2+的最高稀释倍数作为弱阳性质控品的最佳稀释度,连续测定20次。质控品与待检标本同时按标准操作规程进行测定,每天测定1次,共6个月。结果强阳性质控品靶值为4+,弱阳性质控品靶值为2+,最佳稀释度为1∶500,其质控范围为1~3+。弱阳性质控品在6个月的使用过程中出控4次,强阳性、阴性质控品检测结果均在控。结论实验室自制不规则抗体筛查室内质控品可行,功能上能够完全满足对检测项目的质量控制要求。  相似文献   

7.
摘要:目的?评价用阴性临床样本稀释假病毒原料、制备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模拟室内质控品的可行性。方法?用PBS与阴性临床样本梯度稀释噬菌体病毒样颗粒(假病毒)制备模拟室内质控品,用荧光PCR仪检测ORF1ab和N靶基因。同时加入RNase抑制剂-20 ℃保存,评价其稳定性。结果?PBS与阴性临床样本稀释制备的模拟室内质控品核酸检测Ct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且所用试剂N靶基因的检测灵敏度大于ORF1ab基因。制备的模拟质控品在-20 ℃条件下可稳定保存60 d,且无需添加RNase抑制剂。结论?阴性临床样本作为基质稀释假病毒原料制备模拟质控品可更好地反映基质效应,可用作新冠病毒核酸检测室内质控品。同时应关注靶基因检测灵敏度不同造成的单靶标阳性样本,防止漏检。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利用血液分析室间质量评价剩余质控品作室内质量控制的可行性。方法采用盲法对剩余室间质控品(混合液)按日常室内质控方法进行测定,所得数据输入EXCEL表格或CLInet Lab IQC网络版后以求得标准差、变异系数。结果封存至室间质评结果回馈后再作比较。结果室内质控变异系数与室间质评的偏倚值呈高度吻合。结论本法测得的室内质控结果更真实反映实验室实际测量水平,同时为室内质控规则的选择、提升室间比对能力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9.
血液分析仪广泛地应用于临床,对血液分析的全面质量控制已成为临床检验质量控制的重要内容。已有多种质按方法用于血液分析,并获得较满意效果。但由于血液分析仪种类不同,结果也不尽相同“-”。MEK-5108K型血液分析仪具有重复计数功能,应用方差分析作x-R图,对血液分析进行质量控制,既可控制批间误差(均值间),又可控制批内误差(差位间),对提高血液分析精密度、准确性有积极意义,并获较满意效果。1材料与方法1.1材料①MEK-5108K血液分析仪(日本光电公司).②稀释液(中国烟台卓越生物技术有限责任公司生产)。③微量…  相似文献   

10.
张妍  朱海峰  孙波  曹磊  陈富强  王静 《中国输血杂志》2012,25(12):1298-1300
目的 对济南地区无偿献血者进行病毒核酸检测,探讨将核酸检测技术应用于血液筛查的重要意义.方法 采用Roche Cobas S201血液筛查系统对本中心ELISA检测阴性的91 271份标本进行HBV、HCV和HIV 3项联合筛查,并对核酸检测阳性标本进行分项定量检测和乙肝5项检测.结果 91 271份标本中共检出核酸阳性标本60例,阳性检出率为0.066%;其中38例定量检测阳性,且均为HBV DNA.结论 核酸检测技术应用于血液筛查可有效地提高血液安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核酸扩增技术在献血者血液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HBV/HCV/HIV核酸检测试剂对血站常规ELISA筛查阴性的献血者标本进行HBV DNA、HCV RNA和HIV-1RNA 3个项目的8人份汇集检测,阳性汇集池再拆分检测。结果 33 714份ELISA筛查阴性标本中,检出HBV DNA阳性标本5例,阳性检出率为0.015%,未检出HCV RNA阳性标本和HIV-1RNA阳性标本。结论核酸扩增技术应用于无偿献血者血液筛查,有助于提高献血者的血液质量,保证输血安全。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对两种多重核酸血液筛查系统临床数据分析比较,为血站系统的使用提供参考。方法汇总2018年1-10月哈尔滨市血液中心采用北京万泰和罗氏多重核酸血液筛查系统进行检测的数据及部分阳性标本跟踪数据,统计分析这两个检测系统的性能差异及原因。结果万泰和罗氏核酸检测系统分别检测86 475份和36 641份标本,万泰系统的乙型肝炎病毒(HBV)假阳性率低于罗氏,罗氏系统的丙型肝炎病毒(HCV)和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假阳性率低于万泰;两个系统的HBV、HCV和HIV的阳性率基本一致。罗氏系统的无效率高于万泰系统。结论两个多重核酸血液筛查系统各有优劣,具有一定互补性,但均能从ELISA阴性标本中检测出一定数量的核酸阳性标本,检出率基本一致,均能提高输血安全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COBAS s201核酸血筛系统内标(internal control,IC)检测结果差异的影响因素,探讨利用IC的Ct值评价检测系统的稳定性。方法随机抽取本室2015年1-10月共131批次的核酸检测的IC结果,按不同仪器(A、B仪器)、试剂批号(批号1、批号2和批号3)和标本类型(MPC、HIV-1O、HIV-2、NC和献血者标本)分别分成3组,分析各组间及组内各IC的Ct均值的差异。结果本室测定IC的Ct均值的95%参考范围为35.18-37.34;95%置信区间为[36.21,36.30];A、B仪器间以及3个试剂批号间的IC结果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A仪器IC均值小于B仪器(P0.05),批号2 IC的Ct均值分别小于批号1和批号3(P0.05);不同试剂批号间IC结果差异(F=94.487,P0.05)明显高于不同仪器检测的IC结果差异(F=16.609,P0.05);此外,5种不同标本类型的IC也存在显著差异(P0.05),其中标本组和NC组IC的Ct值分别大于MPC组、HIV-1O组和HIV-2组(P0.05),MPC组、HIV-1O组和HIV-2组间的I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NC组和标本组的IC值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不同试剂批号和仪器能引起IC值检测差异,做好试剂使用前性能确认和仪器定期维护校准是保障核酸检测结果准确稳定的有效方法;监测IC变化可作为实验室内部质量控制的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14.
核酸扩增检测在血液筛查的初步应用   总被引:34,自引:4,他引:30  
目的为提高血站供血安全性,探讨核酸扩增检测在血站血液筛查中的可行性。方法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常规筛查血液的基础上,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检测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丙型肝炎抗体(抗-HCV)和人免疫缺陷病毒抗体(抗-HIV)1/2呈阴性的献血者微量血浆汇集池标本(20人份×50μl汇集)中的丙肝病毒(HCV)和乙肝病毒(HBV)核酸,再对阳性汇集池中的标本进行单份检测。结果8805份(分442个汇集池)血液被检测HCVRNA,结果有1例(0.01%)为阳性;1441份血液被检测HBVDNA,结果6例(0.4%)为阳性。从标本汇集到筛查出单份阳性献血者大约需要3d。结论ELISA结合荧光定量PCR检测微量血浆汇集池标本的方法筛查血液HBV和HCV感染是可行的,能够进一步提高输血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自制室内质控品作为测定凝血酶原时间(PT)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参比血浆,评价自制室内质控品是否符合临床要求,降低检验成本。方法收集日常工作中PT、APTT均正常且常见传染病检测均为阴性的临床样本,混合后分装,置-20℃冷冻备用。结果自制室内质控品(冷冻混合血浆)在60d内与新鲜混合血浆的PT、APT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制室内质控品符合室内质控要求,此分装方法可用于自制室内质控品,可降低检验成本。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通过箱体图法及峰度法对同一数据进行离群值检验,探寻适合转录介导的扩增法使用的室内质控方法。方法使用外部阳性标准物质,每日随当日血液筛查标本一同进行核酸单人份联检,对检测结果分别进行峰度法和箱体图法离群值检验。结果 HBV DNA、HCV RNA、HIV RNA外部标准物质经检测185次结果,采用峰度法离群值检验分别发生1次、6次和3次离群;采用箱体图法离群值检验分别发生2次、8次和3次离群;外部标准物质检测值离群时诺华内部质控系统未表现出异常。结论使用外部标准物质进行室内质控,可以增强当批次实验结果的可靠性;且根据检测结果是否离群进行分析,推断实验过程是否发生微小变化,对实验室质量体系的建立与提高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病毒核酸检测在献血者血液筛查中的应用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目的 建立献血者血液混合核酸检测方法 ,调查北京现有检测体系下血液的残余风险度 ,评估核酸检测 (NAT)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方法 用世界卫生组织标准品对国产丙型肝炎病毒(HCV)和人免疫缺陷病毒 (HIV)荧光 聚合酶链反应核酸扩增检测试剂进行灵敏度、重复性和精密度试验 ;对 2 0 0 2年 2~ 10月 34373份常规血清学检测 (ALT、HBsAg、抗 HCV、抗 HIV、梅毒抗体 )合格的献血者血样进行HCVRNA和HIV 1RNA核酸扩增分析。采取 2 4人份混合血样测定 ,超离心浓缩病毒 ,Roche核酸提取柱提取病毒核酸。结果 扩增系统能 10 0 %检出 5 0IU/mlHCV及 5 0IU/mlHIV 1标准品核酸 (n =16 ) ;常规血清学检测合格的献血者血液中 ,没有检出HCV或HIVNAT阳性。结论 该核酸检测体系适用于献血者血液病毒筛查 ;北京市血液的病毒安全性已有相当高的保障。为更准确地评估NAT检测项目的可行性和必要性 ,检测标本量尚待增加。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估核酸检测技术(NAT)应用于献血者血液筛查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方法采用美国罗氏诊断公司cobas s 201系统对2010年8月~2011年12月血站ELISA检测合格的献血者79 414人份血液标本进行HIVRNA-1,-2、HCV RNA和HBV DNA 3项联合核酸检测(cobas TaqScreen MPX试剂),先对6人份标本混样进行NAT,如为阴性,则直接出具结果,如出现阳性结果,再进行拆分检测;对NAT检测反应性标本进行分项确证试验。结果ELISA法共检测了98 935人份标本,抗-HIV、抗-HCV、HBsAg均为阴性的合格血液共96 923份;对79 414人份血液标本NAT共检出阳性194例,阳性率为0.24%;分项检测发现127例阳性标本,病毒类型均为HBV DNA,未检测出HCV RNA和HIV RNA,阳性检出率为65.46%(127/194)。结论 NAT能在ELISA检测阴性的献血者血液标本中筛查到HIV RNA-1,-2、HCV RNA和HBV DNA反应性标本,常规开展NAT能进一步提高血液及输血安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核酸扩增检测技术在血液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常规筛查血液,对免疫指标合格的血液采用美国Roche Cobas Amplicor全自动PCR诊断系统检测HBV DNA、HCV RNA和HIV-1 RNA,样本混合采用48人份×50μL汇集,采用汇集池阳性的再分拆检测。结果 70 953份无偿献血标本中,HBV DNA阳性10份(1.4/10 000),未发现HCV RNA和HIV-1 RNA阳性样本。结论血站系统采用微量标本混合方式使用核酸扩增检测技术筛查血液是可行的,能有效提高临床用血的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