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系统总结、整理《腧穴主治·国家标准GB/T30233-2013》中主治妇科病的腧穴,分析腧穴所属经脉和腧穴所属部位,为腧穴研究提供依据。方法:人工检索《腧穴主治·国家标准》中主治妇科病的腧穴,对其进行腧穴归经和部位的分析。结果:《腧穴主治·国家标准》中主治妇科病的腧穴共计71个;从腧穴所属经脉上看,主治妇科病的经脉以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阴肾经、足厥阴肝经、足阳明胃经、任脉和足太阴脾经为主,其中,足太阳膀胱经的腧穴数最多,为14个,占腧穴总数的19.72%;从腧穴分布部位上看,以下肢部、胸腹部和腰骶部为主,其中腧穴分布主要是在下肢部,共28个,占腧穴总数的39.44%。结论:系统总结《腧穴主治·国家标准》中主治妇科病的腧穴,能够指导腧穴配伍和针灸处方选穴,也能为妇科病的临床治疗和科学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整理现代针灸教材中主治呃逆的腧穴,归纳总结呃逆的"同功穴"及其规律谱,为腧穴配伍及针灸处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基于网络检索和人工检索两种途径,检索27部现代针灸教材中主治呃逆的腧穴,分析呃逆的"同功穴"及其规律,并对其进行频次、归经、所在部位、规律谱分析,同时与《腧穴主治·国家标准GB/T30233-2013》进行对照。结论通过统计27部现代针灸教材中主治呃逆的"同功穴"有56个,经脉以足太阳膀胱经、任脉、足阳明胃经、足少阴肾经为主,部位以胸腹、上肢为主。把频次在11~25次的腧穴定为一级谱,有13个穴位;出现频次在2~10次的腧穴定为二级谱,有19个穴位;出现频次为1次的腧穴定为三级谱,有24个穴位。腧穴主治国家标准中主治呃逆的腧穴有13个穴位,其中在一级谱中有8个,二级谱中有3个,三级谱中有2个,全部包括腧穴主治国家标准中主治呃逆的13个穴位。  相似文献   

3.
《辽宁中医杂志》2016,(10):2176-2179
目的:通过整理现代针灸教材中主治痔疮的腧穴,归纳总结出主治痔疮的"同功穴",为腧穴配伍及针灸处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基于网络检索和人工检索两种途径,检索30部现代针灸教材中主治痔疮的腧穴,分析痔疮的"同功穴"及其规律,并对其进行频次、归经、所在部位的统计分析,同时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腧穴主治(GB/T30233-2013)》进行对照。结果:经统计30部现代针灸教材中主治痔疮的"同功穴"有36个,经脉以足太阳膀胱经和督脉为主,部位以下肢部、上肢部、臀部和腰背部为主;《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腧穴主治(GB/T 30233-2013)》中主治痔疮的腧穴有11个穴位,经脉以足太阳膀胱经为主,部位以下肢部和臀部为主,其中30部针灸教材中主治痔疮的"同功穴"全部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腧穴主治(GB/T 30233-2013)》中主治痔疮的11个穴位。结论:选取主治作用相同或相近的"同功穴"为现代临床针灸治疗痔疮提供最佳的选穴方案及科研思路,进一步佐证腧穴配伍的协同增效作用,提高临床针灸治疗痔疮的疗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整理现代针灸教材中主治便秘的腧穴,归纳总结出便秘的"同功穴"及其规律谱,为腧穴配伍及针灸处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基于网络检索和人工检索两种途径,检索27部现代针灸教材中主治便秘的腧穴,分析便秘的"同功穴"及其规律,并对其进行频次、归经、所在部位、规律谱分析,同时与《腧穴主治·国家标准GB/T30233-2013》进行对照。结果通过统计,27部现代针灸教材中主治便秘的"同功穴"有77个,经脉以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阴肾经、足太阴脾经为主,部位以下肢、胸腹、腰背为主,把频次在20~26次的腧穴,定为一级谱,23个穴位;出现频次在4~19次的腧穴,定为二级谱,25个穴位;出现频次在3次以下的腧穴,定为三级谱,29个穴位。腧穴主治国家标准中主治便秘的腧穴有28个穴位,其中在一级谱中有20个,二级谱中有8个。结论表明便秘的"同功穴"与《国家标准·腧穴主治》完全一致。  相似文献   

5.
熊济明 《针刺研究》1998,23(3):178-179
按明代杨继洲的《针灸大成》记载:人体十四经脉大约有三百六十腧穴。腧穴的作用从中医经络学说论述,是人体经脉与脏腑之气输注于体表的特定部位,与脏腑组织器官在生理上是息息相通,密切联系的。因此脏腑有病都会反映干腧穴部位,故有“以痛为腧”之说。腧还有“转输”气血之意。《灵桓》指出腧穴的主治作用及基本功用规律“经脉所至,主治所及。”以十四经脉各经循行分布所至之处,为各经腧穴主治范围。临床各经腧穴根据疾病轻重程度反映出刺激敏感程度,及调节脏腑功能作用。十四经脉中的许多腧穴,尤其是四肢肘膝关节以下的腧穴,除能…  相似文献   

6.
目的系统总结、整理《腧穴主治·国家标准GB/T30233-2013》中主治月经病的腧穴,分析腧穴归属经脉和腧穴所属部位,总结出月经病的"同功穴"。方法人工检索《腧穴主治·国家标准》中主治月经病的腧穴,对其进行腧穴归经和归属部位的分析。结果《腧穴主治·国家标准》中主治月经病的腧穴共计44个;其中,三阴交、中极、关元、次髎、血海、阴谷、合谷、天枢、水泉九穴使用频次较高;从腧穴所属经脉上看,足少阴肾经和足厥阴肝经的腧穴数最多,均为8个,占腧穴总数的18.18%,其次为任脉和足太阳膀胱经;从腧穴分布部位上看,主要分布在下肢部和腹部。结论腧穴频次较高的9个腧穴可以称为月经病的"同功穴","同功穴"的得出能够指导腧穴配伍和针灸处方选穴,也能为月经病的临床治疗和科学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整理分析现代针灸教材中主治遗精的腧穴,归纳总结主治遗精的"同功穴"及其规律谱,为腧穴配伍及针灸选穴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基于网络检索和人工检索两种途径,检索30部教材中主治遗精的腧穴,分析遗精的"同功穴"及其规律,并对相应腧穴出现的频次、所属经脉、部位进行统计并总结其规律。将规律谱与《腧穴主治·国家标准GB/T300233-2013》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30部现代针灸教材中主治遗精的腧穴共有47个,经脉以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阴肾经、任脉为主,部位全部集中于背腰部和下肢部。将频次在25~30次的腧穴定为1级谱,共有13个穴位;出现频次为10~24次的腧穴定为2级谱,共有16个穴位;出现频次为1~3次的腧穴定为3级谱,共有18个穴位。其中1级谱中的13个"同功穴"全部存在于《腧穴主治·国家标准》中,一致率为100%。  相似文献   

8.
目的整理分析现代针灸教材中主治腰痛的腧穴,归纳总结主治腰痛的"同功穴"及其规律谱,为腧穴配伍及针灸选穴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基于网络检索和人工检索两种途径,检索27部教材中主治腰痛的腧穴,分析腰痛的"同功穴"及其规律,并对相应腧穴出现的频次、所属经脉、部位,进行统计并总结其规律。将规律谱与《腧穴主治·国家标准GB/T300233-2013》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27部现代针灸教材中主治腰痛的腧穴共有105个,经脉以足太阳膀胱经、督脉、足少阴肾经和足厥阴肝经为主,部位以背腰部、下肢为主。将频次在20~27次的腧穴定为一级谱,共有40个穴位;出现频次为3~19次的腧穴定为二级谱,共有31个穴位;出现频次为1~2次的腧穴定为三级谱,共有34个穴位。其中一级谱中的40个"同功穴"全部存在于《腧穴主治·国家标准》中,一致率为100%。同时,一级谱中的腧穴与临床研究也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整理现代针灸教材中主治肩周炎的腧穴,归纳总结出肩周炎的"同功穴"及其规律谱,为腧穴配伍及针灸处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基于网络检索和人工检索两种途径,检索27部现代针灸教材中主治肩周炎的腧穴,分析肩周炎的"同功穴"及其规律,对其进行频次、归经、所在部位、规律谱分析,并与《腧穴主治·国家标准GB/T30233-2013》和2篇关于穴位规律分析的近现代文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通过统计27部现代针灸教材,主治肩周炎的"同功穴"有69个,所属经脉以手三阳经、足太阳膀胱经为主,所在部位以上肢部、背部为主。笔者将频率出现在22次以上的腧穴作为一级谱,共22个腧穴;把频率出现在6~20次的腧穴作为二级谱,共27个腧穴;把频率出现在1~5次的腧穴作为三级谱,共26个腧穴。《腧穴主治·国家标准》中治疗肩周炎的34个腧穴,其中有33个与肩周炎的"同功穴"相一致,且包括一级谱中的全部腧穴。研究结果表明,肩周炎的"同功穴"与《腧穴主治·国家标准》基本吻合。  相似文献   

10.
目的整理现代针灸教材中主治疔疮的腧穴应用,归纳总结出主治疔疮的"同功穴",为腧穴配伍及针灸处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基于网络检索和人工检索两种途径,检索30部现代针灸教材中主治疔疮的腧穴,分析疔疮的"同功穴"及其规律,并对其频次、归经、所在部位及规律谱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经统计30部现代针灸教材中主治疔疮的"同功穴"有15个。应用频次较高的为灵台、郄门,经脉以督脉、手厥阴心包经、手阳明大肠经为主,部位以上肢为主,规律谱中以1级谱为主的灵台、郄门2穴为针灸治疗本症最常用亦为最主要的腧穴。结论选取主治作用相同或相近的"同功穴",为现代临床针灸治疗疔疮提供了最佳的选穴方案及科研思路,进一步佐证了腧穴配伍的协同增效作用。  相似文献   

11.
赵京生 《中国针灸》2005,25(5):366-368
目的:阐明腧穴部位与其主治关系的规律性.方法:通过分析腧穴理论中的类穴(特定穴)、经络理论以及针灸歌赋中的配穴经验等,揭示隐含其中的前人对腧穴主治规律性的认识.结论:腧穴主治的特点和规律与腧穴部位相关.对腧穴主治规律的认识,古代针灸文献中主要体现在三方面内容,即:经络理论,腧穴理论,配穴经验.经脉是对纵向部位腧穴主治规律性的表达,类穴是对称部位腧穴主治规律性的表达.一般重视前者,后者因理论性较弱和间接性表达而被忽略.  相似文献   

12.
目的整理现代针灸教材中主治呕血的腧穴,分析呕血的"同功穴"及其规律谱,为腧穴配伍及针灸处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基于网络检索和人工检索两种途径,检索30部现代针灸教材中主治呕血的腧穴,并与《腧穴主治·国家标准GB/T30233-2013》[1]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通过统计30部现代针灸教材,主治呕血的"同功穴"有40个,所属经脉以足太阳膀胱经、手少阴心经、手厥阴心包经为主,所在部位以上肢部、胸腹部为主。将出现频率在19~23次的腧穴作为1级谱,共4个腧穴;把出现频率在4~15次的腧穴作为2级谱,共10个腧穴;把出现频率在1~3次的腧穴作为3级谱,共26个腧穴。结论《腧穴主治·国家标准GB/T30233-2013》中治疗呕血的7个腧穴,与呕血的"同功穴"相一致。  相似文献   

13.
腧穴研究是针灸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2012年中国中医药年鉴(学术卷)针灸类期刊目录中记载的腧穴内容文献主要涉及5个方面:穴位应用方法探讨、穴位主治研究、选穴配伍思路研究、解剖结构分析、穴位特异性研究。多数文献侧重于穴位解剖结构研究,腧穴与非穴或某穴与它穴表现的各种特性的研究。腧穴解剖结构研究初步表明,穴位是神经血管束或含血管神经的筋膜结缔组织穿经骨、肌或筋膜围成的孔道和脑脊神经终末及其伴行血管终末在身体中轴的浅出交汇部位。腧穴特性研究运用多学科领域技术,揭示了腧穴特性现象。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寻躯干腹、背侧T1-T12同一神经节段十四经穴主治功效的规律.方法:查阅林昭庚《新针灸大成》及沈雪勇《经络腧穴学》所记载的位于T1-T12支配区内的十四经穴的主治功效,分别将皮区和肌层位于同一神经节段的十四经穴的主治功效进行分类统计.结果:躯干部穴位在皮区和肌层主治上具有明显的神经节段性规律,相邻节段的穴位主治相近,并与其相关脏腑有着密切的关系.结论:腧穴的主治功效是由支配其相关脏腑神经节段的空间决定的.本文从神经结构方面证实了经穴的主治功效以神经节段为中心,实现经穴对脏腑功能的调节作用,即对与经穴处于同一或相邻神经节段的脏腑病变,有良好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整理现代针灸教材中主治月经不调的腧穴,归纳总结出月经不调的"同功穴"及其规律谱,为腧穴配伍及针灸处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基于网络检索和人工检索两种途径,检索30部现代针灸教材中主治月经不调的腧穴,分析月经不调的"同功穴"及其规律,并对其进行频次、归经、所在部位、规律谱分析,并与《腧穴主治·国家标准GB/T30233-2013》对比并进行分析。结果统计30部现代针灸教材中主治月经不调的"同功穴"有68个,所属经脉以足少阴肾经、足太阳膀胱经、足太阴脾经、足少阳胆经、足厥阴肝经为主,穴位所在部位以胸腹部、足部为主。将出现频次在27~30次的腧穴,定为一级谱,共21个腧穴。将出现频次在5~26次的腧穴,定为二级谱,共25个腧穴。将出现频次在1~4次的腧穴,定为三级谱,共22个腧穴。腧穴主治国家标准中治疗月经不调的腧穴共有37个,其中37个与月经不调的"同功穴"相一致。结论根据腧穴统计分析穴位所在部位以胸腹部、足部为主。主治月经不调的规律谱分析表明月经不调的"同功穴"与国家标准基本吻合。  相似文献   

16.
目的:运用数据挖掘技术分析古代灸法治疗胃肠道疾病相关性腹痛的经脉、腧穴使用特点。方法:以《中华医典》中灸法古代文献为依据,“灸”为主题词,结合“腹痛”的古病名,摘录“胃肠道疾病相关性腹痛”条文,列出腧穴和腧穴所属经脉的数据库。结果:经检索共纳入文献264篇,其特点表现为:(1)早期古代文献记载的灸疗胃肠道疾病相关性腹痛,应用的腧穴较少,涉及经脉不多;明朝起灸疗应用的经脉和腧穴明显增多,配穴增加。(2)经脉频次最高的经脉是任脉和足阳明胃经,二者配伍使用的支持度为26.89%,置信度35.21%,置信度最高,常配伍出现。任脉-足阳明胃经-足太阴脾经配伍使用较多。(3)腧穴频次较高的是关元、气海、天枢、神阙、足三里和中脘,气海-关元-神阙为最常配伍腧穴。结论:从明朝开始,灸疗胃肠道疾病相关性腹痛涉及的经脉更广泛,腧穴明显增多,且注重配穴。古代文献记载的经脉中任脉和足阳明胃经应用最多,足太阴脾经常配伍使用;腧穴中气海、关元、天枢、神阙、足三里和中脘常配伍使用。  相似文献   

17.
为加深对腧穴主治的理解,明确腧穴的靶向性,为针方的组成提供依据,建议于《经络腧穴学》中加入腧穴鉴别内容,并进行了初步设想,可以以主治、部位、经脉为纲对相关腧穴进行鉴别。本文以治疗胃病腧穴、眼部腧穴、肺经五输穴为例,结合古代文献和现代科研成果进行腧穴主治鉴别,对学科发展、人才培养、成果转化均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脏腑背俞主治与足太阳膀胱经之关系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贾杰  赵京生 《中国针灸》2005,25(6):414-416
目的:探讨脏腑背俞穴主治与足太阳膀胱经的关系.方法:通过分析背俞穴及其主治的由来,背俞与标本、气街理论的关系以及背俞所反映的腧穴主治的部位特点,探讨脏腑背俞主治与足太阳膀胱经的关系.结果:背俞作为足太阳经循行线上的一组腧穴,其主治病症未见该经的经脉病候,从十二经脉理论很难解释.而标本、气街理论,腧穴主治部位特点与主治的关系,以及因腧穴归经而出现的经脉分支等,有助于解释背俞主治五脏六腑病症的原因.结论:腧穴主治与经脉病候、经脉循行之间的关系不能简单地以<灵枢·经脉>而论.  相似文献   

19.
目的:运用数据挖掘技术,分析尺泽穴的优势病症与配伍处方,总结其主治特点与配伍规律。方法:在中国知网、万方学术期刊全文、维普中文期刊资源、SinoMed、Web of Science和PubMed等数据库中检索尺泽在1949年10月1日到2022年6月30日期间的相关资料,建立SQL Server数据库,运用“五输穴主治与配伍数据挖掘软件V1.0”及Gephi可视化软件对数据进行复杂网络、复合关联和聚类分析。结果:共纳入文献237篇。尺泽共16种单穴主治病症,优势病症包括支气管炎、膝骨性关节炎、急性扁桃体炎和急性胃肠炎等7种;59种配伍主治病症,优势病症包括脑卒中后遗症、哮喘、肱骨外上髁炎和痤疮等14种。高频腧穴包括合谷、三阴交、内关、足三里和极泉等43穴,配伍经脉以手阳明大肠经、足太阴脾经和足少阴肾经等为主。复合关联经筛选后得出30条尺泽配伍的腧穴-病症关联规则。聚类分析产生了4类7组高频配伍穴类组合。结论:尺泽主治方面主要以腧穴所在部位之肘部疾病、经脉所过部位之肢体关节病症、肺与大肠系及肾系相关脏腑病症等为主,腧穴配伍主要以交接经、表里经和同名经等方式为主。  相似文献   

20.
目的整理现代针灸教材中主治面瘫的腧穴,归纳总结面瘫的"同功穴"及其规律谱,为腧穴配伍及针灸处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基于网络检索和人工检索两种途径,检索27部现代针灸教材中主治面瘫的腧穴,分析面瘫的"同功穴"及其规律,对其进行频次、归经、所在部位、规律谱分析,并与《腧穴主治·国家标准GB/T30233-2013》对比并进行分析。结果主治面瘫的"同功穴"有48个,所属经脉以足阳明胃经、足少阳胆经、手阳明大肠经、手少阳三焦经为主,穴位所在部位以头颈部、上肢、下肢为主。将出现频次在20~27次的腧穴定为1级谱,共27个腧穴;将出现频次在4~19次的腧穴定为2级谱,共10个腧穴;将出现频次在1~3次的腧穴定为3级谱,共11个腧穴。结论《腧穴主治·国家标准》中治疗面瘫的腧穴共有24个,其中24个与面瘫"同功穴"相一致,表明面瘫的"同功穴"与国家标准吻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