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81例抑郁症患者中医证候特征的临床调查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抑郁症的中医证候特征。[方法]应用自拟"抑郁症常见中医证候辨证参考标准"对确诊的81例抑郁症患者通过望、闻、问、切诊察,进行中医证候的辨证分型,建立抑郁症中医证候临床调查分析数据库,对统计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抑郁症患者证候类型分布:以气滞气逆为主,呈现多脏腑气机失调的特点,以脏腑兼证居多。基本符合课题组关于情志疾病病机证候"双核心"理论。[结论]情志致病的核心病机是以气滞气逆为主的气机失调,核心证候是气机失调证。  相似文献   

2.
少阳证与湿热阻遏膜原证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就少阳病与湿热阻遏膜原证的病位,病因,病机,证候,治疗等进行了分析探讨。确认两证病位均属少阳,同此导致了病机及证候上的相近,而感邪性质的不同又有其病机与证候上的差异。阐述了两证治疗均应注重疏利气机,同时针对病邪性质分别予以清泄或辛开宣化的治疗原则。  相似文献   

3.
《内经》对湿热之邪的性质、致病特点、病邪转化及兼夹、病症表现及治则均进行了论述,初步奠定了中医学湿热理论的基础。《内经》认为热属阳邪,其性炎上,易扰神明,易耗阴津,易生风动血;湿属阴邪,湿邪具有重浊、趋下的致病特点,与脾关系密切。二邪可以从外而感,也可以自内而生,可以兼夹为病,也可以“随气而化”。湿热病的治疗大法为热者寒之、以苦燥之、以淡泄之等。《内经》为后世湿热理论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总结吴学苏对亚急性甲状腺炎病因病机的认识及用药特色。[方法]通过跟随吴师学习,聆听教诲,查看研读相关文献,收集整理吴师治疗亚急性甲状腺炎典型病例,研究其临证辨证用药规律,分析归纳吴师临床经验。[结果]吴师根据中医基础理论及中医经络理论,结合现代医学,认为该病病因病机为痰邪致病,痰邪阻滞局部气机,气滞血瘀,痰气瘀搏结颈前,或日久化热,而成瘿痈;治疗上当以化痰为主,理气活血为辅,并结合中药归经特点用药。[结论]吴师对亚急性甲状腺炎临证经验丰富,临床疗效颇佳,其诊疗思路及诊疗特色对临床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的中医防治方法,从“三焦分治湿热疫毒”的角度为治疗COVID-19提供临床理论依据。[方法]通过分析COVID-19的病因病机特点及难治原因,结合相关文献资料查阅,归纳总结中医防治COVID-19思路,阐述三焦分治法治疗COVID-19的理论依据和临证应用,并举典型医案佐证。[结果]中医学将COVID-19归属于“疫病”范畴,病机为疫毒袭肺,肺失宣降,邪热夹湿,耗伤人体正气。病位主要在肺,或兼在胃肠,治疗上可从三焦分治论治,以宣畅气机、清解上焦疫毒,益气健脾、分解中焦湿毒,通腑存阴、降解下焦浊邪为基本治疗方法。所举案例辨证属湿热毒疫,治以清热解毒祛湿之法,用药以透、清为特点,宣畅三焦气机,透达郁热,解毒泄浊,取得良好疗效。[结论]“三焦分治湿热疫毒”理论可为中医治疗COVID-19提供新的思路,能够有效指导临床治疗的选方用药,但因病例和地域的局限性,还需要进一步拓展思路与方法。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随着雾霾天的逐年增多,雾霾不仅影响了人们的出行,而且作为新的致病因素,严重影响着人们的健康,并导致了疾病的发生和恶化。笔者认为今日之雾霾致病可归属于古代中医"雾邪"致病理论范畴,但是雾霾并不完全等同于"雾邪",较之古代雾邪有了进一步变化和发展,但仍与雾邪理论关系密切。因此,深入系统地挖掘古代雾邪理论,能够为中医药防治雾霾致病提供有益的思路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邪伏三阴,发于三阳”理论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recurrent aphthous stomatitis,RAS)的病机与治法。[方法] 通过梳理中医伏邪理论,以“邪伏三阴,发于三阳”为切入点,深入分析RAS的病因病机,阐述伏邪与RAS的相关性,并附医案一则加以佐证。[结果] RAS病因复杂、发病隐匿、病程缠绵的特点与伏邪致病特点相似,具有“感而不发”与“反复发作”两个阶段。中医认为,正气亏虚乃邪气潜伏之基础,邪气伏于三阴则“感而不发”;当正气来复,正邪交争则发于三阳,不及时祛邪或未完全祛邪则导致“反复发作”。结合RAS特点,采用攻补兼施、寒温并用的治法,根据六经传变规律随证加减,使邪从里出表,疾病得到控制、截断,从而痊愈。所举医案中患者体内邪伏少阴、太阴,后发于阳明,辨为肝肾亏虚、痰瘀互阻型,以补益少阴太阴,兼以托举排毒为主要治法,临床效果明显。[结论] 从“邪伏三阴,发于三阳”理论论治RAS,以中医整体观角度重新审视复杂性疾病,为临床治疗RAS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参考。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林胜友教授基于病机演变理论辨治放射性肺损伤的经验。[方法]通过随师临诊,整理医案和古今文献学习,以病机演变为出发点,总结林师临床运用病机演变理论治疗放射性肺损伤的经验,并附一则临床验案予以佐证。[结果]由于放射线对人体的特殊作用,林师认为放射性肺损伤的基础病机贯穿始终,即热邪伤肺,而随着病程发展,其病机变化主要分为三个阶段,初起为邪盛正不衰,热毒伤肺;中期邪盛正衰,热邪先伤阴,肺肾两虚;日久阴损及阳,出现阴阳两虚。并提出临证时要把握基础病机,识别现时病机,推演潜在病机,选取经方麻杏石甘汤为该病基础方,结合各阶段病机进行加减。验案按病机演变规律,予麻杏石甘汤为主方进行加减,取得满意疗效。[结论]林师通过病机演变理论辨治放射性肺损伤,见解独到,疗效显著,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及研究。  相似文献   

9.
基于中医毒邪基础理论及当代对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的毒邪及热毒致病的理论研究,探讨α-突触核蛋白(α-synuclein,α-syn)与PD"毒邪致病"的关系。发现α-syn的错误折叠、异常聚集与进行性扩散与中医毒邪理论非常相似,α-syn对多巴胺神经元产生毒性作用,造成细胞凋亡、病情进行性加重、难以治疗,类似于PD中医"毒邪"之根深蒂固、顽固难愈,而α-syn所诱导的神经炎症病机又与热毒致病相似,且已有较多实验室和临床证据支持上述观点。故而认为"毒邪致病"是PD的内在病机,α-syn与PD"毒邪致病"中医病机的关系密切,从"毒"论治PD可为PD的防治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0.
病因病机 湿邪为重浊黏腻之邪,性属阴,其致病特点有如下几点:①来去徐缓,病势缠绵,病程较长,病位较固定。②湿为阴邪,易伤阳气,阻遏气机。而脾为阴土,脾气为湿邪所困,升降受阻,运化不健,形成水湿内停。③湿性黏腻重浊,临床症状以重、闷、呆、腻、濡为主。④湿邪多与夏令热邪协同致病,形成湿热中阻。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探讨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简称:再障)的中医辨治特点和规律。[方法]围绕疾病的八纲和脏腑辨证,分析重型再障发生、发展的规律特点,并结合本中心近50年治疗再障的诊治经验,总结疾病的治疗原则和治疗思路。[结果]重型再障发病可分为"邪毒内侵"致病和"伏毒内伤"致病,需要辨析疾病的病性、病机差异。联合免疫抑制治疗中强调中医的"凉-温-热"分期论治,干细胞移植过程中同样需要结合移植特有的证候演变特点,进行分阶段治疗。通过辨证与辨病相结合,及早正确的介入中医治疗。[结论]中医辨治重型再障,需要做到辨证和辨病相结合,强调分期分阶段的治疗理念。  相似文献   

12.
[目的]总结杨金坤教授诊治胃癌的临床经验,以便临床推广应用。[方法]通过临床跟诊抄方,收集病例,记录杨师对胃癌病因病机的分析及临证经验的传授,对杨金坤教授诊治胃癌的药对、方剂及证型、治则治法、辨证思路进行分析整理、归纳总结,并列举案例予以佐证。[结果]杨金坤教授认为胃癌以"脾虚"为病本,"毒聚"("顽痰、瘀血、寒湿"等邪实)为病标,基本病机是"脾虚毒聚"。杨教授以"健脾扶正为基础,辅以适当攻邪"的治疗原则,以脾虚证为主的四种本虚证和四种标实证相互兼夹的辨证思路,以太四君方、四藤方为基础方,辨证施治,病证结合,根据不同邪毒性质,分别予以温阳化痰、逐瘀散结、清热解毒等祛邪之法,衷中参西,综合治疗,临床取得较好的效果,所举病案疗效满意。[结论]杨金坤诊治胃癌临床思路丰富,经验独特,疗效显著,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 通过对痰、瘀关系的深入探讨,促进相关治疗方案的优化。[方法] 通过查阅痰、瘀关系病机理论的中医学文献,剖析痰、瘀病机的共性特征以及在致病先后、致病部位与相兼致病上的区别,并提出相应的优化治疗方案。[结果] 痰、瘀致病具有共性特征,“痰瘀交阻”乃痰、瘀病证之后的“久久之病”的病机,痰性胶固、瘀兼痰之性,痰未必兼瘀、瘀必兼痰,痰瘀病位不同、痰在瘀先。痰瘀交阻治以化痰祛瘀,治瘀必兼化痰,治痰则未必兼用化瘀,治痰在治瘀之先。[结论] 痰、瘀、痰瘀交阻是中医临床疑难杂证的重要病机,痰瘀并治、化痰祛瘀兼用具有盲目性与笼统性,对其治疗方案的优化——精准化、精细化,必将有效地提高痰、瘀病证临床治疗的针对性与疗效。  相似文献   

14.
论西北燥证中燥邪与湿邪的病机转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西北燥证证候中出现湿证的原因,阐明其病机关系。方法:以中医传统理论方法为指导,以流行病学调查中发现的线索为依据,综合分析西北燥证中燥、湿二邪的病机关系。结果:西北燥证中燥邪与湿邪相互转化的病机关系凡四:一为燥滞营卫,外燥内湿;二为遽燥气敛,津停生湿;三为燥极而泽,湿从燥化;四为湿阻气机,燥自内生。结论:西北燥证所兼湿证为内湿,系由外感燥邪侵袭人体,邪正交争、病机转化而生。  相似文献   

15.
成冬生主任认为慢性肝病,中医以为湿热疫毒致病,病机为虚实错杂,正虚邪实,病位肝病传脾,首当脾胃,治则辛开苦降,调整气机,而半夏泻心汤寒热并用,苦降辛开,补气和中,邪去正复,气得升降,肝病自愈。  相似文献   

16.
从中医"痰邪致病"的理论研究出发,结合痰邪致病的特点,探讨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GLM)的发病特点与中医痰湿体质之间的关系,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的临床表现复杂多样,痰邪贯穿于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发病的全过程,认为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是以痰邪致病为主要病邪所引起的结块性疾病,与中医"痰湿夹杂"侵及肌肤相关。临床辨治应从痰论治,从肾、脾、肝入手,将辨证与辨体质相结合,从而获得较好的临床疗效。并希望痰邪致病理论能够为GLM的理论和临床诊疗思路提供新的启发与指导。  相似文献   

17.
立足于《黄帝内经》、《金匮要略》、《诸病源候论》等中医典籍,梳理传统中医对心痛病的认识。认为心痛病病因特点以风寒为本,兼夹痰热瘀毒;病机为正气虚损,邪客心脉。在总结汉唐名方的基础上,提出"温阳活血解毒"这一心痛病的基本治疗原则,并探讨其内在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从风邪的致病特点及属性探讨回纹型风湿病的病因病机及证治思路。[方法]结合风邪的致病特点和回纹型风湿病的临床表现,探讨风邪在回纹型风湿病发病中的作用,并从风邪作为切入点指导其辨证分析、化裁用药,并探索其治疗效果。[结果]回纹型风湿病属于中医"行痹",在营卫虚弱的基础上,风邪为主挟带寒湿热之邪闭阻筋脉关节发为本病,营卫虚弱是其发病之本,风邪为主挟带寒湿热之邪侵犯是其发病之标。病性本虚标实,治疗上急性期以风为核心,祛风通络为主;缓解期以本为要,治疗上尤重调补营卫。[结论]本文以风为核心,从风邪的致病的角度对回纹型风湿病的病因病机进行分析与阐发,使回纹型风湿病的发病机制得以清晰,为回纹型风湿病的临床证治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 通过对手足口病证候学的研究,探讨手足口病分期辨证模式.方法 收集符合手足口病诊断的住院病例2115份,按照普通型、重型、危重型统计手足口病的症状、体征出现的频率,分析手足口病各期的主要证候和兼夹证候,再进行证素聚类分析,获得不同分型的手足口病的主要病机、次要病机,进而总结手足口病的传变发展规律,依据其规律进行分期辨证.结果 证素分析发现普通型和重型都以湿(87.97%,96.75%)和热(98.66%,97.93%)为主要证素,并且贯穿整个病程.普通型患者病邪在表而解,外以邪盛为主,内以正气亏虚(43.06%)和气机逆乱(19.22%)为次;重型为疫毒循经入里,其证素除邪盛外,内风也成为主要证素(73.26%),邪盛正虚,正气亏虚(73.26%)进一步加重,气机逆乱(37.07%)仍然为较常见的次要病机;危重型以亡阳、气脱、厥证和内风占优势地位.结论 依据各型手足口病的发展传变规律,提出分期辨证,表证期主要病机为邪犯太阴,湿热兼夹;里证期为内热郁蒸、气机逆乱,或兼肝风内动,或热扰心神,阴阳离绝.此法更能体现手足口病发展规律,是西医辨病与中医辩证更高层次的结合,更符合中医临床,值得推广验证.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培土生金”法在肺癌癌性发热中的应用,以期为治疗该病提供新思路和新方法。[方法]基于“肺脾相关”理论,从“培土生金”的释义、脾虚致病的不同机制方面分析肺癌癌性发热的病因病机,探讨“培土生金”法在不同证型的肺癌癌性发热中的选方和用药,并列举临床验案加以佐证。[结果]肺癌癌性发热的不同证型均与脾虚密切相关,脾胃亏虚,气血两伤,内生虚热;脾失健运,痰瘀互结,滋生湿热;肺脾失和,气机升降失调,内生阴火;内外合邪,阴分伏热。在治疗上应以“培土生金”为基本大法,根据病性虚实和辨证分型化裁出多种补脾之法,给予肺脾同治、补中培元、健脾化湿、调畅气机等药物。验案中患者为晚期肺癌,化疗后出现癌性发热,结合患者症状,综观脉证,考虑病机为肺病及脾、肺脾两虚,故治以补气健脾、培土生金,方选补中益气汤加减以甘温除热,获得较好疗效。[结论]肺癌癌性发热的病机与“肺脾相关”理论相契合,“培土生金”法对该病的诊疗意义重大,临证应根据不同证型和病性特点辨证施治,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