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透骨草外洗方治疗头部湿性型脂溢性皮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头部湿性型脂溢性皮炎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用透骨草外洗方,对照组外用希尔生,6周后比较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6.7%,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有明显差异,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透骨草外洗方在治疗头部湿性型脂溢性皮炎取得了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2.
脂溢性皮炎(seborrheic dermatitis,SD)是一种慢性、复发性炎症性皮肤病,属中医学“白屑风”“面游风”等范畴。祖国医学认为脂溢性皮炎的主要病机为素体湿热内蕴,复感风邪所致。治疗急性期以疏风清热利湿为主,缓解期以润燥祛风止痒为主,目前中医外治疗法在脂溢性皮炎治疗中被广泛运用,包括中药溶液外用、梅花针叩刺、穴位埋线、火针等多种方法,具有剂型丰富、使用便捷、疗效显著的特点。本文通过对中医外治疗法在脂溢性皮炎中的临床应用作一概述,为中医特色外治疗法治疗脂溢性皮炎提供更多的临床应用依据。  相似文献   

3.
大黄甘草汤是出自《金匮要略》的经典名方,由大黄、甘草两味药物组成.黄莺教授根据皮损情况进行局部辨证并对大黄甘草汤化裁加味,运用于多种皮肤病的外治,古方新用,收效甚佳.从大黄甘草汤源流、基础方药物及配比、临床运用方面阐述,旨在阐明大黄甘草汤在中医外治皮肤病中的作用,为临床运用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4.
脂溢性皮炎是一种常见的慢性、浅表性、炎症性皮肤病,是在皮脂溢出的基础上发生,与皮肤表面毛囊部糠秕孢子菌大量生长有关的皮肤病,属于中医"白屑风"、"面游风"和"纽扣风"的范畴。在临床上,脂溢性皮炎是皮肤科临床的常见病、多发病,西医治疗多用口服抗组胺药、消炎药、抗真菌药及B族维生素,一时见效,但容易反复发作。近年来中医药治疗脂溢性皮炎的优势已越来越受到重视,对脂溢性皮炎的中医临床研究也有了越来越多的报道,现就近年来中医治疗脂溢性皮炎的临床研究相关文献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5.
朱明娟  张虹亚 《光明中医》2022,(24):4459-4462
脂溢性脱发是皮肤科常见病,具有易诊断、难治疗的特点,因其严重影响患者外观,故对患者身心健康造成重要影响,且西药临床治疗不良作用较大。张虹亚主任从事中医药临床防治皮肤病30余年,治疗脂溢性脱发经验丰富。张虹亚主任认为脂溢性脱发临床以湿热型常见,治疗上以清热祛湿为总则,同时注重补益肝脾肾三脏,清补相施,中药内服加外洗,随证加减,标本兼顾,内外合治,直达病所,临床疗效颇佳。  相似文献   

6.
中医对皮肤病的治疗有一定优势,近代名医验方疗效如鼓应桴,现将运用朱仁康皮炎汤、赵炳南全虫方、顾伯华脂溢性皮炎方、房定亚三两三汤的4则验案作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7.
中药内服外治治疗脂溢性皮炎80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脂溢性皮炎,中医称之为“面游风”,系发于头、面、耳及胸背等皮脂腺分泌活跃部位的一种慢性炎症性皮肤病。目前,西医治疗方法虽多,但疗效欠佳。笔者自2006年1月~2007年10月采用中药内服外治治疗该病80例,取得满意疗效。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清热除湿汤是北京中医医院的院内制剂,由著名的中医皮外科专家赵炳南教授所研制,是临床常用的治疗湿热所致皮肤病的经验方,由龙胆草、黄芩、生地黄、车前草、生石膏、白茅根、大青叶、六一散组成,具有清热除湿、凉血解毒的作用,临床用于治疗急性湿疹、过敏性皮炎、带状疱疹等多种皮肤病,疗效较好。根据"异病同治"的中医治则,目前还扩展应用于痤疮、脂溢性皮炎、银屑病、激素依赖性皮炎等属于湿热证者。从清热除湿汤的药物组成、功用主治、配伍应用、药理研究等方面阐述清热除湿汤的辨证应用,旨在传承名老中医的临床经验,并加以灵活运用,发挥传统有效方剂的特色,为患者解决病痛。  相似文献   

9.
正《常见骨伤病中医外治妙法经典荟萃》本书汇集了骨伤病中医外治妙法之精华,从面向临床、注重实用的角度,系统地介绍了30个常见骨伤病的经典外治妙法1160首。既有疗效独到的外治方药,又有安全灵巧的针灸妙法,还有乐于患者接受的推拿按摩手法,是一部较为完善和实用的骨伤科临床用书,可供从事中医和中西医结合骨伤科临床、教学、科研工作者参考,也为广大中医爱好者提供了一本有益的读物。邮购编号:6-6定价:38.0元《常见皮肤病中医外治妙法经典荟萃》本书汇集了皮肤病中医外治妙法之精华,从面向临床、注重实用的角度,系统地介绍了40种常见皮肤病的经典外治妙法1500余首。既有疗效独到的外治方药,又有安全、灵巧的针灸妙法,还有乐于病人接受的推拿按摩手法,是一本较为完善和实用的皮肤病临床  相似文献   

10.
中药祛屑汤治疗脂溢性皮炎50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中药祛屑汤治疗脂溢性皮炎50例河北省滦县白癜风研究所(063700)张建新张建丽张才主题词:脂溢性皮炎/外治法熏洗疗法中药洗剂/治疗应用脂溢性皮炎是临床皮肤病中常见的皮损,临床表现有痂皮型和鳞屑型二种。我们几年来用自拟中药祛屑汤外洗治疗脂溢性皮炎50...  相似文献   

11.
禢国维教授治疗脂溢性皮肤病良方例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维教授治疗痤疮擅用滋阴泻火、清肺泄热法;治疗脂溢性皮炎采用养阴清热法;脂溢性脱发宜用补肾养阴,指出老治疗脂溢性皮肤病擅用补肾法,以阴虚证为多见,故以补肝肾、养阴血为主,代表方加味二至丸.若配合外治法疗效更为确切.  相似文献   

12.
付蓉  张丰川 《四川中医》2013,(7):165-167
脂溢性皮炎中医称为面游风、白屑风,是因皮肤油腻而出现红斑、覆有鳞屑而得名。大多认为本病病因病机为风热外受,郁久化燥,耗伤阴液,以致血虚不能濡养肌肤,或先天脾胃虚弱,湿热内生。中医内治法以消风散为主方加减,治以疏风为主,辅以健脾清热除湿、滋阴养血润燥;外治法侧重于清热燥湿、杀虫止瘁。  相似文献   

13.
头皮脂溢性皮炎是发生在头皮部位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属中医学"头风白屑"、"白屑风"、"头风屑"等范畴。其主要特点是:头发多脂发亮,油腻,瘙痒,迭起白屑,脱去又生。目前西医治疗头皮脂溢性皮炎的药物主要是抗真菌药、钙调神经磷酸酶抑制剂等。但西医治疗易反复发作,后期疗效变差,甚至加重病情。因此对于该病的治疗可发挥中医优势,且中医外治剂型丰富、方法多样,使用便捷,使治疗更具有针对性和可行性。通过对文献的归纳,总结近年来头皮脂溢性皮炎中医外治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正脂溢性皮炎是发生在皮脂溢出部位的一种慢性丘疹鳞屑性、浅表炎症性皮肤病。属于中医的"面游风"范畴,或者又叫"白屑风"。单独用西药治疗可以暂时控制症状,但治愈率不高,而且容易复发。笔者于2013年3月-2013年9月对面部脂溢性皮炎患者进行随机双盲对照治疗,进行临床观察,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采用随机双盲对照的试验方法,将121例典型面部脂溢性皮炎[1]患者随机分组。治疗组62例,男37  相似文献   

15.
正脂溢性皮炎是皮肤科临床常见的发生于头面部、胸部等皮脂腺丰富部位的慢性浅表性炎症性皮肤病~([1]),其中干性脂溢性皮炎的主要症状是红斑上覆白色鳞屑并伴有瘙痒不适,该病确切病因尚不清楚,可能与糠秕马拉色菌、性激素水平、皮脂、皮肤屏障功能受损及免疫反应等因素有关~([2])。西医治疗脂溢性皮炎主要是口服抗组胺药及外用抗真菌或糖皮质激素类药,疗效肯定但有较高的复发率~([3])。中医称面  相似文献   

16.
《中医外治杂志》2007,16(4):7-7
由著名内病外治专家、中华中医药学会外治分会名誉主任委员吴震西编著的《中医内病外治》一书,近日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全国各地新华书店经销。全书共分外治论述、内病外治和外病外治效方三篇,共介绍140余种病症及800余首外治经验效方。全书理论联系实际,在求效基础上突出一个“新”字。内容基本反映近半个世纪中医外治发展的概貌,是当前中医外治方面全面、新颖、实用的专著,可作为从事中医、中西医结合临床、教学及科研人员的案头书,也可供广大中医同道开展外治特色专科作参考。  相似文献   

17.
皮肤病患者,痒症十居七八。治疗此疾,古今中外最重药物外治。近10年来,笔者用自拟止痒散治疗皮肤病,疗效甚好。现将临床运用案例简介如下。1方药组成止痒散由苦参、蛇床子、苍耳子、百部、川椒组成,配伍之比为3∶2∶2∶2∶1。共研成过80~120目筛细末备...  相似文献   

18.
夏靖  倪诚 《天津中医药》2019,36(12):1149-1152
中医对于脂溢性脱发,传统多按"血热风燥""血虚风燥""湿热""肝肾不足"等分型论治,虽能取得一定的临床疗效,暂时缓解病情,但难以根治,给患者带来困扰。倪诚教授根据国医大师王琦教授所提出的"肤-体相关论""体质可调论",认为湿热体质是脂溢性脱发发病的主要土壤,指出瘀浊蛀发是脂溢性脱发的病机要点,治疗上以清利湿热调体治本、凉血活血为主、佐以滋养肝肾,方用茵陈蒿汤合升降散加减配合外洗经验方,从标本兼顾、分期论治、内服外洗等方面治疗脂溢性脱发,在临床上取得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9.
中医外治疗法是中医治疗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最早的临床医学文献《五十二病方》中已记载有多种外治方法,其中以熏、浴、贴、敷、涂、熨等应用最多。近年来笔者在儿科临床中开展了多种外治疗法,现将治疗情况概述如下。  相似文献   

20.
脱发是临床常见皮肤病。包括斑秃、脂溢性脱发、秃发等。它不仅影响人体美观,而且常并发头皮瘙痒、头屑多、头脂溢出等症状。现代医学对其致病原因不甚清楚,故临床上无特殊治疗方法。近几年来,有人运用中医治疗本症,取得了较好的进展,现概述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