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在中医"治未病"理论的指导下,基于社区消渴(糖尿病)前期人群,形成以政府为主导、医院为支撑、社区卫生服务为平台、专家为核心、全科医生为骨干、健康教育为关键、自我管理为中心、家庭成员为辅助的切实可行的社区消渴(糖尿病)前期管理模式是必要的。这一模式具体是管理模式的依托——社区服务、管理模式的基础——规范管理、管理模式的前提——健康教育、管理模式的关健——自我管理、管理模式的保障——合理评估、管理模式的流程——动态发展。  相似文献   

2.
糖尿病前期人群是发展成为糖尿病的高危群体,在糖尿病前期进行干预是防止其进展为糖尿病的最佳阶段,故不断探讨及完善糖尿病前期人群健康管理的研究思路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提出以中医“治未病”理论为指导,对糟尿病前期人群作出健康风险评估、制定适宜的生活干预方式、给予个性化的健康指导,并归纳糖调节受损易患人群的体质特点,以期形成规范化的健康管理体系。  相似文献   

3.
依据中医理论解读糖尿病前期,并应用中医辨证论治及治未病的理论对糖尿病前期进行防治。依据中医理论解读糖尿病前期,并应用中医辨证论治及治未病的理论对糖尿病前期进行防治。  相似文献   

4.
从糖尿病前期谈"治未病"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未病是指不具有诊断某种疾病的特征性症状的前病状态,即"无典型症状,有客观证候"。所谓"不治已病,治未病"是指在发现异常苗头时,采取积极的预防措施,逆转其发展方向,恢复其正常状态。防病于未然,治病于潜伏阶段,是中医"治未病"的精髓。糖尿病是一种生活习惯病,其未病状态是指糖尿病前期,主要表现为糖耐量低减。古代治未病尚包括"已病防变",现代医疗对象的主体是已病人群,缺少的恰恰是开展大规模的未病医疗。糖尿病"治未病"的核心思想实为早期预警、早期防治,借助现代医学的微观检测手段,结合中医学辨证论治及养生保健方法,将糖尿病治疗重心大大提前。  相似文献   

5.
从中医"治未病"角度出发,引用古典文献及历代医家论述,指出脾虚是糖尿病前期的基本病理基础,可通过中医健脾法综合调治,以防止糖尿病前期向糖尿病期转化.  相似文献   

6.
陈瑞芳  常少琼 《光明中医》2013,(12):2531-2533
目的 研究糖尿病前期的危险因素,结合邓铁涛教授养生防病理论,分析八段锦干预该危险因素的作用,为运用八段锦预防糖尿病前期做准备.方法 对2010年3月至2011年1月在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体检的327例人群进行糖尿病危险因素调查.结果 糖尿病前期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在年龄、吸烟、饮酒、运动量、血脂情况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P〈0.05);在饮食偏好、体重指数方面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体质类型比较,痰湿质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年龄增长、具有吸烟、饮酒不良习惯,平素不运动,血脂异常,气虚质、痰湿质人群,是糖尿病前期的危险人群,运用邓铁涛教授健脾为主,固护脾肾的养生理论,运用八段锦对该人群进行正确中医健康干预会有不错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中医"治未病"理论在糖尿病前期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60例糖尿病前期患者,随机平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除常规护理外,运用中医"治未病"理论为指导,从情志、饮食、运动方面进行指导,分别于干预前及干预3个月后测定2组患者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 A1c)的变化情况,统计2组干预3个月后血糖控制率和预防并发症方面的结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达73. 3%,对照组总有效率达56. 7%,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2组患者FBG、2hPG均下降,与同组治疗前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但观察组FBG、2hPG、Hb A1c下降幅度高于对照组(P 0. 05)。结论运用中医"治未病"理论指导糖尿病前期患者的护理,对于血糖控制率,预防和推迟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发生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八段锦对社区糖尿病前期患者糖脂代谢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将80例糖尿病前期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予常规生活方式干预加步行锻炼,治疗组予常规生活方式干预加练习八段锦,干预周期为24周。观察比较患者体质量、体质量指数(BMI)、腰臀比(WHR)、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胰岛素(FINS)、餐后2 h胰岛素、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及SF-36量表评分的变化情况。结果 (1)最终完成试验者76例,治疗组39例,对照组37例。(2)治疗前后组内比较,两组体质量、BMI水平均显著下降(P<0.05),治疗组WHR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治疗后比较,治疗组体质量、BMI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3)治疗前后组内比较,两组FPG、2hPG、HbA1c、FINS、餐后2 h胰岛素、HOMA-IR水平均明显降...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治未病"理论干预糖尿病前期疗效。[方法]对64例辖区居民"治未病"未病先防干预,通过健康教育、饮食控制、加强运动、中医保健、药物控制、改善其他高危因素,定期监测血糖变化、观测临床症状、不良反应。连续干预18个月为1疗程,判定疗效。[结果]痊愈26例,恶化16例,无效22例,总有效率40.62%。[结论]"治未病"理论干预糖尿病前期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0.
糖调节受损即糖尿病前期,属于中医的"脾瘅"、"食郁"范畴。糖调节受损阶段相当部分是可逆的,应对其进行早期干预,这符合中医"治未病"的思想。主要对糖尿病前期的中医病机进行了分析,以供临床参考。  相似文献   

11.
刘树林  凌燕 《吉林中医药》2013,33(6):550-552
糖尿病前期人群是发展成糖尿病患者的高危群体,将中医治未病理论引入健康管理措施中,不但有利于对糖尿病前期人群的干预,更可以根据糖尿病易感人群的中医体质特点,找出糖调节异常的预警措施.因此,基于治未病理论对糖尿病前期人群实施健康管理将是糖尿病及其并发症最有效的防治手段.  相似文献   

12.
糖尿病前期属于糖尿病的“未发”阶段,此阶段虽已发生胰岛素抵抗、胰岛β细胞功能缺陷等病理生理改变,其病变发生隐匿,致病过程漫长,符合中医“伏邪”致病特征。基于伏邪理论,本病责之脾气亏虚,以痰瘀伏邪为主的伏邪藏于体内,日渐积累,损伤散膏与三焦,气机升降失调,终致脾不散精。伏邪久羁,脾运受损导致消渴发生是本病的重要转归。在中医“治未病”思想指导下,对糖尿病前期进行干预有利于延缓糖尿病的发生发展。本病的治疗应在生活调摄的基础上,以健脾固本、及早祛除伏邪为原则,为本病提供中医防治的思路与方法。  相似文献   

13.
糖尿病前期是2型糖尿病发生必定会经历的一个时期,中医"治未病"思想源远流长,在疾病防治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将"治未病"思想引入糖尿病前期的防治中,从"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瘥后防复"三个方面对处于不同状态的人群进行干预,积极发挥其作用,对于防治糖尿病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中医药“治未病”的指导思想强调对疾病进行早期干预,在疾病初始阶段将其逆转.糖尿病前期是血糖异常向糖尿病发展的过渡阶段,是延缓或阻断糖尿病发生的重要时机.中医药在治疗糖尿病前期方面具有巨大潜力和优势.文章从糖尿病前期的中医认识、体质和证型研究出发,介绍了中药、中成药、针灸、穴位埋线、传统功法等不同形式的中医药疗法干预糖尿...  相似文献   

15.
糖尿病前期是指正常血糖水平向糖尿病发展的过渡阶段,针对糖尿病前期展开有效干预,可减少糖尿病及其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符合中医“治未病”思想。多数医家认为糖尿病前期属于中医“脾瘅”范畴,脾瘅常以先天禀赋不足、饮食失节、情志失调、劳逸失常为病因,认为湿热是脾瘅的关键致病因素,湿热内蕴为脾瘅之基本病机。基于“脾瘅理论”从湿热探讨糖尿病前期的发病机制及治法,通过“脾瘅理论”及湿热的致病特点,分析湿热与糖尿病前期的发病关系,以除湿健脾为法治疗糖尿病前期,为糖尿病前期的中医临床诊疗提供理论思路和参考。  相似文献   

16.
“治未病”是中医预防医学思想的高度概括,在疾病的预防、诊治方面都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中医非药物综合方案对社区糖尿病前期人群的影响。方法将120例糖尿病前期人群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治疗组予中医非药物综合方案(迈步任督功、耳穴贴压)配合健康宣教管理干预,对照组予社区常规干预方案(健康宣教管理)。疗程为期1年,观察糖耐量转归情况、糖代谢相关指标、心血管危险因素(颈动脉内中膜厚度、血肌酐和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 (1)疗程结束后,治疗组、对照组的糖尿病发生率分别为0.0%、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对照组糖耐量复常率分别为48.3%、1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间治疗后比较,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3)组间治疗后比较,颈动脉内中膜厚度、血肌酐、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医非药物综合方案配合健康宣教管理可明显改善社区糖尿病前期人群的血糖代谢水平,降低心血管危险因素,从而一定程度上降低糖尿病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8.
糖尿病前期是患者血糖升高但未达到糖尿病诊断标准的一个阶段,此阶段高血糖的病因、病机要从中医水谷代谢的理论及“脾瘅”的相关论述分析。魏教授运用“治未病”思想辨治糖尿病前期,一是未病先防,对糖尿病前期患者重在补益脾肾治疗,加强脾的运化、化生功能及肾的气化功能;二是既病防变,控制糖尿病前期相关因素和病变,调理脾、肾功能治疗的同时,重在燥湿化痰、活血化瘀,祛除痰浊、瘀血等有形之邪,临床疗效明显。  相似文献   

19.
《光明中医》2021,36(13)
此研究主要是以中医“治未病”理论思想为基础,探讨糖尿病患者的健康管理模式。应用中医辨证论治的诊疗方式,明确患者体质,确定病性及推断预后,根据个体的具体情况,制定中医健康宣传教育;并制定中药膳食疗养以及运动方案等个性化的治疗方式,从不同角度体现出健康管理模式对糖尿病患者管理的优势。健康管理模式作为中医护理中的特色管理模式,不仅能有效提高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还能有效预防、控制糖尿病疾病的发生发展,在临床治疗和临床护理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六郁"理论为金元医家朱丹溪系统提出。通过回溯经典,认为糖尿病前期的核心病机和重要病理基础是食、气、血、火、痰、湿六郁与虚(脾虚、气阴两虚)共同作用的结果。糖尿病前期实胖型患者以食郁为核心,六郁相兼为病;虚胖型患者以脾虚胃郁为根本;中等体型/消瘦型患者多以肝郁为主,而年老、久病的糖尿病前期人群以气阴两虚为主。在"六郁"理论指导下,确立糖尿病前期的主要证型为脾胃壅滞证、肝郁气滞证、湿热蕴脾证、脾虚痰阻证与气阴两虚证;在"治未病"思想指导下,以开郁为重要治则,积极干预糖尿病前期,有效预防并控制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