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对顺行穿刺腔内治疗膝下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研究。方法:选取66例膝下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意愿将其分成A组与B组,分别对两组患者行常规下肢动脉硬化术与顺行穿刺腔内术治疗。结果:A组的下肢功能恢复时间、治疗时间以及并发症等指标均优于B组(P0.05)。结论:治疗膝下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采取顺行穿刺腔内术,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2.
动脉硬化闭塞症(ASO)是血管外科的常见病。随着现代技术的发展,对温阳活血中药治疗ASO的药理作用及机制研究也不断深入,并取得一定成果。本文总结温阳活血中药治疗ASO研究疗效及作用机制,包括改善症状,改善术后血管通畅率,延缓动脉硬化闭塞症的发展等3个方面,进一步探讨温阳活血法治疗ASO的新思路。参考文献32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补阳还五汤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行经皮腔内介入治疗后治疗效果的影响。研究方法随机将42位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并成功行皮腔内介入治疗的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20例和治疗组22例),术后对照组采用口服阿司匹林肠溶片及西洛他唑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补阳还五汤。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第1天,治疗后12、24周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及踝肱指数(ABI)变化,血管彩超观察病变肢体血管通畅率。结果两组经皮腔内介入治疗成功率均为100%,两组血管通畅率随时间延长有不同程度的减低,同期随访对照组血管通畅率低于治疗组,治疗组病情进展较对照组明显减缓,治疗组术后同期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补阳还五汤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腔内介入治疗后疗效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4.
动脉硬化闭塞症(ASO)是指由于体内大、中型血管管壁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不断扩大和继发血栓引起的动脉管腔狭窄甚至闭塞,导致患者患肢远端出现慢性或急性的缺血症状。多数患者在发病早期可无明显症状,后期可引起患肢坏疽截肢,严重威胁着患者的生命安全。动脉硬化闭塞症作为一种全身性的危险疾病,好发于腹主-髂动脉、股-腘动脉等多处大、中型动脉。近年来,中医治疗动脉硬化闭塞症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文章探讨了中医治疗动脉硬化闭塞症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益气活血解毒法联合腔内介入治疗TASCⅡ-C/D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4例TASCⅡ-C/D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6例,33肢体)和对照组(28例,32肢体),对照组行常规西医治疗,治疗组在常规西医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益气活血解毒方药治疗。2组疗程均为6个月。观察比较2组患者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ABI值及术后血管通畅率。结果术后3 d、1个月、6个月2组ABI均显著高于治疗前(P均0.05),且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治疗组术后3个月、6个月血管通畅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益气活血解毒法联合腔内介入能提高TASCⅡ-C/D型ASO患者的临床疗效,改善预后,在减少术后再狭窄程度方面具有优势。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心血管腔内治疗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围术期护理。方法选取该院2018年6月—2019年5月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66例,对66位患者采取心血管腔内治疗,在此基础上对患者采取全面围术期护理,在治疗前首先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进行检查并且记录,经过疗程治疗后,重新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进行检查。结果实验后,经心血管腔内治疗,66例患者除2例放弃治疗,4例治疗无效外,其余60例患者治疗效果明显,总有效率达到91%。结论经临床实践,通过心血管腔内治疗以及全面的围术期护理有利于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康复,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慢性股腘动脉硬化闭塞症旁路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旁路手术治疗股腘动脉硬化性闭塞症80例共106条肢体,其中股-腘动脉ePTFE人工血管转流术77条肢体,股-腘动脉自体大隐静脉转流术21条肢体.股-腘动脉原位大隐静脉转流术8条肢体.结果 临床症状消失或好转95条肢体,无围手术期死亡病例,并发症20%(16例),截肢2例.随访4~36个月,平均随访13个月,动脉旁路转流术通畅率89.6%.结论 动脉旁路转流术是治疗股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有效手段.ePTFE人工血管旁路转流术适用于自身大隐静脉条件差或不能耐受较长时间手术的患者.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慢性股腘动脉硬化闭塞症旁路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旁路手术治疗股腘动脉硬化性闭塞症80例共106条肢体,其中股-腘动脉ePTFE人工血管转流术77条肢体,股-腘动脉自体大隐静脉转流术21条肢体。股-腘动脉原位大隐静脉转流术8条肢体。结果临床症状消失或好转95条肢体,无围手术期死亡病例,并发症20%(16例),截肢2例。随访4~36个月,平均随访13个月,动脉旁路转流术通畅率89.6%。结论动脉旁路转流术是治疗股腘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有效手段。ePTFE人工血管旁路转流术适用于自身大隐静脉条件差或不能耐受较长时间手术的患者。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的外科治疗方法。方法 29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中,行人造血管旁路术或大隐静脉转流术25例(26条肢体),截肢4例。结果手术治疗25例患者中有24例临床症状减轻或消失,肢体溃疡愈合,1例术后死亡。结论早期积极手术治疗可提高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的保肢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益气活血通脉方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重症下肢动脉缺血介入术后的疗效。方法选取64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研究时间为2016年4月—2018年5月,均给予常规西药治疗,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即对照组于介入术后给予中药熏洗泡脚、观察组于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益气活血通脉方治疗,各32例,且对两组患者的ABI评分及术后血管通畅率进行观察及评估。结果观察组32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治疗后ABI评分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术后血管通畅率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气活血通脉方联合中药熏洗泡脚应用于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重症下肢动脉缺血介入术后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有利于改善下肢血液循环,值得应用及推广。  相似文献   

11.
回顾性分析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行人工血管旁路手术的临床护理经验,证明术前加强护理,术后注重病情观察,主要是血压、心率等生命体征的观察、肢端血液循环的观察、抗凝药物不良反应的观察;出院时侧重抗凝药的应用和观察的指导,对于提高术后血管的通畅率具有重要意义.方法:总结80例动脉硬化闭塞症行人工旁路手术的术后护理体会.结果:术后77例顺利康复,无任何并发症发生;l例手术后第4天排便时突然发生心跳骤停,不治死亡;l例于手术后4个月患肢突发疼痛确诊为人工血管阻塞,行取栓术,术后症状消失.结论人工血管旁路术是目前治疗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主要方法,手术创伤小,效果良好.但是,由于动脉硬化闭塞症大多发生于50岁以上的老年人,且多伴有高血压、冠心病,术后观察不及时及护理措施不当,易发生心脏以外等各种并发症、而导致手术失败.因此,术前术后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之变化,加强术肢的观察及护理,做好基础护理及大小便护理并给予正确的饮食指导,严密观察抗凝药物疗效及不良反应,做好心理护理等是手术成功及患者顺利康复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中药(解毒化瘀方)干预防止动脉硬化闭塞症术后再狭窄的临床疗效。方法:运用中药(解毒化瘀方)治疗动脉硬化闭塞症术后36例,并同时设西药(抗凝降黏)组36例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而再狭窄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中药(解毒化瘀方)是临床防止动脉硬化闭塞症术后再狭窄的有效方剂。  相似文献   

13.
补肾温阳化瘀法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补肾温阳化瘀法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内异症)的疗效及机制。方法采用补肾温阳化瘀法治疗内异症患者50例,观察治疗后主要症状及体征的改善情况,比较治疗前后血清雌二醇(E2)、孕酮(P)的变化。结果补肾温阳化瘀法治疗内异症总有效率为82%,治疗后患者血清中E2含量显著下降(P<0.05),P含量显著升高(P<0.05)。结论补肾温阳化瘀法治疗内异症疗效显著,可调节患者的激素水平,从而阻断内异症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TA)联合血管内支架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临床疗效。方法依照是否行介入治疗,将41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分为2组,对照组23例给予保守治疗,观察组18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PTA联合血管内支架治疗;2组均常规随访新发脑梗死、截肢、全因死亡的发生率,并比较2组治疗前和随访1,3,6个月的踝肱指数(ABI)。结果观察组新发脑梗死、脑出血、冠心病、截肢、全因死亡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随访1,3,6个月的ABI均显著高于治疗前(P均0.05),对照组随访1,3,6个月的ABI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呈现出随着时间递减的趋势。结论 PTA联合血管内支架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近期效果确切,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下肢血供,降低终点事件发生率,但需要进一步观察该手术方案的长期通畅性。  相似文献   

15.
回顾性分析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行人工血管旁路手术的临床护理经验,证明术前加强护理,术后注重病情观察,主要是血压、心率等生命体征的观察、肢端血液循环的观察、抗凝药物不良反应的观察;出院时侧重抗凝药的应用和观察的指导,对于提高术后血管的通畅率具有重要意义。方法:总结80例动脉硬化闭塞症行人工旁路手术的术后护理体会。结果:术后77例顺利康复,无任何并发症发生;1例手术后第4天排便时突然发生心跳骤停,不治死亡;l例于手术后4个月患肢突发疼痛确诊为人工血管阻塞,行取栓术,术后症状消失。结论人工血管旁路术是目前治疗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主要方法,手术创伤小,效果良好。但是,由于动脉硬化闭塞症大多发生于50岁以上的老年人,且多伴有高血压、冠心病,术后观察不及时及护理措施不当,易发生心脏以外等各种并发症、而导致手术失败。因此,术前术后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之变化,加强术肢的观察及护理,做好基础护理及大小便护理并给予正确的饮食指导,严密观察抗凝药物疗效及不良反应,做好心理护理等是手术成功及患者顺利康复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高原红细胞增多症患者发生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发病机制、临床特征及诊疗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高原红细胞增多症并发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该患者久居高原地区,因右下肢足趾皮肤溃烂2个月在阿坝州藏医医院就诊,根据病史、体征、辅助检查被诊断为高原红细胞增多症并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病情复杂危重,若治疗不当有截肢的风险。予以个体化的中西医结合联合藏医药综合治疗方案。结果:治疗后患者的缺氧症状明显改善,右下肢足趾皮肤创面愈合。结论:高原红细胞增多症合并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是由多种机制的参与导致的。中西医结合联合藏医药的个体化综合治疗方案可有效缓解患者的缺氧症状,遏制并发症,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正>周围血管动脉粥样物质的不断扩大和继发性血栓形成,可引起动脉管腔狭窄、闭塞,肢体出现慢性炎症或急性缺血症状,称为动脉硬化闭塞症。动脉硬化闭塞症好发于腹主动脉下端、髂动脉及腘动脉。临床表现为间歇性跛行、静息痛及组织坏疽、单侧肢体缺血性神经病变。我科2012~2014年共收治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374例,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并配合精心护理,减少了合并症的发生,缩短了病程,减轻了患者的痛苦,现将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分析温阳散瘀散外敷联合血栓通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120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用血栓通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同时服用自拟的温阳散瘀散外敷进行治疗。结果:经过治疗,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6.6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ABI以及最大行走距离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且观察组患者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温阳散瘀散外敷联合血栓通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中药通脉汤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术后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将140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患者术后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为7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应用中药通脉汤口服,对远期通畅率、血液流变、纤维蛋白原等指标两组患者进行比较,治疗中观察术后临床疗效及足背动脉的血流速度、血流峰值的差异等指标的改变。结果远期通畅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临床疗效观察组足背动脉的血流速度、血流峰值的变化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术后血液流变学、纤维蛋白原指标差异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下肢动脉硬闭塞症术后联合应用通脉汤能可有效的提高下肢动脉闭塞症的预后效果、以期达到满意的治疗疗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益气活血化瘀法治疗糖尿病合并脑动脉硬化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符合糖尿病合并脑动脉硬化症的患者53例,治疗前进行临床症状评分,所有患者均在糖尿病原有基础治疗的同时加用益气活血化瘀中药汤剂口服,1日1剂,1日3次,疗程为2个月,治疗后对患者进行临床症状评分,并对两次评分结果进行统计。结果:益气活血化瘀法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有显著改善,其中头痛、眩晕症状改善最明显。结论:益气活血化瘀法能显著改善糖尿病合并脑动脉硬化症患者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