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参附(Shenfu,SF)注射液预处理对大鼠肝移植缺血再灌注后Kupffer细胞中糖皮质激素受体(glucocorticoid receptor,GR)、核转录因子κB(NF-κB)表达的影响,探讨参附预处理保护缺血再灌注损害(ischemia reperfu-sion injury,IRI)的机制。方法将雄性SD大鼠按完全随机分组法分为正常对照组、缺血再灌注组和SF组,其中缺血再灌注组、SF组建立肝移植缺血再灌注模型,于缺血再灌注后6 h分离培养受体移植肝脏的Kupffer细胞。通过RT-PCR、Westernblot和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技术、免疫荧光法、ELISA等实验技术检测Kupffer细胞GR的mRNA和蛋白表达、NF-κB的蛋白表达、培养上清中TNF-α的含量。结果缺血再灌注组Kupffer细胞GR mRNA和蛋白表达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缺血再灌注组NF-κB、培养上清TNF-α表达量(830.19±71.34)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NF-κB、培养上清TNF-α表达量(65.41±37.63,P<0.01)。与缺血再灌注组相比,SF组GR水平明显上升(P<0.01),NF-κB活性、TNF-α表达量(543.59±41.27)明显下降(P<0.01)。结论缺血再灌注损伤会导致Kupffer细胞GR的表达下调,NF-κB的激活;参附预处理可以改善肝移植缺血再灌注后Kupffer细胞的激活。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参附注射液(Shenfu Injection)对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时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 kappaB,NF-κB)表达的影响及其治疗作用。方法采用四血管阻塞的方法,复制出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模型。采用免疫组化法、原位杂交法和原位末端标记法分别检测假手术组(A组)、全脑缺血再灌注组(B组)、参附注射液治疗组(C组)海马CA1区NF-κB、肿瘤坏死因子-αmRNA(TNF—αmRNA)及细胞凋亡数的变化。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全脑缺血再灌注组海马CA1区NF-κB和TNF-αmRNA的表达及细胞凋亡数明显增加(P〈0.01);NF-κB和TNF—αmRNA的表达分别于再灌注6h和12h达到高峰,并持续到48h;细胞凋亡数随再灌注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增多(P〈0.01)。参附注射液治疗后,NF-κB和TNF—αmRNA的表达下降,细胞凋亡数减少(P〈0.01)。结论在脑缺血再灌注救治过程中,参附注射液可抑制NF-κB与TNF—αmRNA的表达,抑制炎症反应,减少细胞凋亡而发挥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3.
陈茂松  王军  欧雷 《广东医学》2016,(6):828-830
目的:观察促红细胞生成素对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抗炎作用。方法将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及促红素组。假手术组仅解剖分离肝十二指肠韧带;模型组采用无创血管夹夹闭肝左叶及中叶血流(约70%肝缺血),缺血时间为45 min;促红素组于缺血前30 min门静脉注射促红细胞生成素(3000 IU/kg)。采集各组再灌注1、6、12 h血液及肝组织标本。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血清ALT、AST;ELISA测定血浆TNF-α、IL-1蛋白含量;Western blot免疫印迹检测肝组织NF-κB蛋白表达。结果与模型组比较,促红素组ALT、AST水平显著下调(P<0.05)。血浆TNF-α和IL-1含量自再灌注6 h明显升高,至12 h达最高;与模型组相比,促红素组各时间点血浆TNF-α和IL-1含量均明显降低(P<0.05)。再灌注后早期肝内组织NF-κB表达量开始增加,于6 h表达最高峰,其后开始下降;与模型组相比,促红素组各时间点肝组织NF-κB表达量均明显降低(P<0.05)。结论促红细胞生成素能有效减轻大鼠肝缺血再灌注损伤,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NF-κB的表达,减少TNF-α、IL-1的释放,从而减轻肝脏缺血再灌注过程中的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4.
绞股蓝总苷对大鼠酒精性脂肪肝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绞股蓝总苷对大鼠酒精性脂肪肝(AFL)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采用高脂饮食联合酒精灌胃6周建立大鼠AFL模型,药物干预组分别给予绞股蓝总苷及水飞蓟素200 mg/kg灌胃。采用生化法检测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的活性和肝匀浆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活性、丙二醛(MDA)含量;HE染色光镜下观察肝组织病理学变化;免疫组化法检测肝脏核转录因子-κB(NF-κB)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结果绞股蓝总苷组血清ALT、AST水平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绞股蓝总苷组肝匀浆MDA水平较模型组明显下降(P<0.05),SOD及GPx活性较模型组明显升高(P<0.05);光镜下显示绞股蓝总苷组肝脏脂肪变性明显减轻;肝组织NF-κB和TNF-α表达明显减少(P<0.05)。结论绞股蓝总苷对AFL所致的肝损伤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其保护作用可能与抑制NF-κB、TNF-α的表达、抑制氧化应激,减少炎症因子的释放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脂多糖LPS预处理对大鼠肝移植再灌注期肝脏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 90只雄性SD大鼠,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原位肝移植组(OLT组)和原位肝移植 LPS预处理组(LPS组).Sham组只开腹分离肝十二指肠韧带,OLT组和LPS组按两袖套法进行肝移植.Sham组于分离肝十二指肠韧带后0、60、180 min,OLT组和LPS组于门静脉血流恢复后0、60、180 min分别测定各时相点血清TNF-α、ALT、AST水平及肝组织NF-κB活性,并取肝组织行光镜、电镜检查.结果 再灌注后0、60、180 min,OLT组与LPS组的NF-κB活性、TNF-α含量均高于Sham组(P<0.01);再灌注后60、180 min,OLT组的NF-κB活性以及TNF-α含量均明显高于LPS组(P<0.01),且OLT组的ALT、AST水平明显高于LPS组(P<0.01),光镜及电镜下观察OLT组肝组织损害较LPS组重.结论 肝移植再灌注期内毒素信号转导通路的NF-κB活性增强,产生炎性介质对移植肝造成损害;LPS预处理可降低肝移植再灌注期肝脏NF-κB活性和炎性介质的产生,从而减轻肝脏的损害.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核因子κB(NF-κB)在酒精性肝病(ALD)患者血清中的表达及意义,研究细胞凋亡在ALD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54例ALD患者(病例组)和31例健康体检者(正常对照组)血清中的TNF-α、IL-6、NF-κB水平,推测细胞因子及凋亡在ALD发病中的作用;采用全自动生化仪检测两组血清γ谷氨酰转移酶(GG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和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水平.结果 (1)ALD患者血清TNF-α、IL-6、NF-κB、GGT、AST、ALT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血清TNF-α、IL-6、GGT水平之间呈正相关(P<0.05).结论 TNF-α、IL-6和NF-κB作为炎症因子和核转录因子在ALD的发生发展中起到重要的作用,联合检测对于判断ALD患者肝脏的炎症反应和肝细胞凋亡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参附注射液对肝缺血再灌注大鼠微循环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应用大鼠肝缺血再灌注(IR)损伤模型探讨参附注射液对肝微循环的影响。方法:12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IR组和SF组。SF组给予参附注射液10ml/kg。IR组大鼠给予相同剂量的生理盐水。两组均采用Pringle法阻断肝门缺血15min再灌注3h,测定血清生化酶ALT、AST、LDH和血浆TXB2、6-keto-PGF1α及观察肝组织形态学改变。结果:SF组血清ALT、AST、LDH水平低于IR组;血浆TXB2低于IR组,6-keto-PGF1α高于IR组,二者比值TXB2/6-keto-PGF1α低于IR组;SF组肝实质细胞和肝窦内皮细胞损伤明显减轻,肝窦形态的改变和肝窦内的瘀血、白细胞聚集也明显减轻。结论:参附注射液通过保护肝窦内皮细胞,降低TXA2/PGI2比值及减轻肝窦内炎性反应,改善肝脏微循环灌注。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间苯三酚(phloroglucinol,Phlo)在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ischemia reperfusion injury,IRI)中的作用。方法 :将40只C57BL/6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sham)组、IR组、IR+Phlo组、IR+磷酸缓冲盐(phosphate buffer saline,PBS)组4组,每组10只。Sham组仅分离暴露门静脉,不夹闭。另3组建立小鼠部分肝缺血再灌注模型(70%)。利用小鼠正常巨噬细胞系RAW264.7,进行体外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刺激,建立体外模型。通过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anine transaminase,ALT)、天门冬氨酸转氨酶(aspartate transaminase,AST)的水平和组织病理学评价肝脏损伤,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肝内IL-1β和TNF-α的m RNA水平变化,细胞培养上清液IL-1β和TNF-α的水平由ELISA检测,RAW264.7细胞内p-p65蛋白表达情况经Western blot进行测定。结果 :IR+Phlo组小鼠肝损伤情况明显低于IR组与IR+PBS组(P<0.01),肝内IL-1β和TNF-α的m RNA水平均降低(P<0.05)。体外试验证实间苯三酚与RAW264.7共培养时,可减少其分泌的IL-1β和TNF-α(P<0.05),细胞中NF-κB的活性也明显下降。结论:间苯三酚在小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中具有保护作用,该作用部分是通过间苯三酚抑制巨噬细胞内NF-κB的活性实现。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维拉帕米对梗阻性黄疸时肝组织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 kappa B, NF-κB)表达的影响. 方法:将雄性SD大鼠48只随机分成胆管结扎组、维拉帕米组和假手术组.分别于术后第7天、14天处死大鼠,观察肝组织NF-κB p65表达、丙二醛(MDA)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含量以及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介素-6(IL-6)的变化. 结果:维拉帕米组肝组织NF-κB p65表达、MDA含量及血清TNF-α,IL-6水平均明显低于胆管结扎组(P<0.05或P<0.01). 结论:维拉帕米可下调肝组织NF-κB的表达,减轻梗阻性黄疸时肝损伤.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维生素D3对酒精性肝损伤小鼠的保护作用。方法 40只小鼠随机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Control组)、单纯维生素D3组(VitD3组)、酒精组(EtOH组)及酒精+维生素D3组(EtOH+VitD3组)。采用Lieber-DeCarli酒精液体饲料喂养小鼠制备酒精性肝损伤模型,检测血清中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水平以及肝指数,HE染色观察肝脏病理形态学改变,qRT-PCR检测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白细胞介素(IL)-6和IL-1β的mRNA相对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检测肝脏NF-κB p65和NF-κB p50蛋白表达。结果 与Control组比较,EtOH组小鼠血清ALT、AST活力、肝指数及肝组织TNF-α、TGF-β、IL-6和IL-1β mRNA水平显著升高,EtOH组肝细胞索排列紊乱,肝小叶界限不清,肝细胞出现明显炎性细胞浸润和脂肪空泡,NF-κB p65和NF-κB p50...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葛根素对大鼠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的治疗作用及机制。【方法】将60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葛根素低、中、高剂量组,多烯磷脂酰胆碱组,每组10只。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组别大鼠给予高脂饲料构建NAFLD模型。造模同时,葛根素低、中、高剂量组分别给予葛根素10、50、100 mg·kg-1·d-1灌胃,多烯磷脂酰胆碱组给予多烯磷脂酰胆碱50 mg·kg-1·d-1灌胃,正常对照组和模型对照组给予等容量生理盐水灌胃。连续12周。以苏木素-伊红(HE)染色法观察大鼠肝脏组织病理变化,全自动生化仪检测血清谷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HDL)水平,酶联免疫吸附分析(EILSA)检测外周血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水平,油红O染色法观察肝脏中脂肪沉积情况,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肝组织Caspase-3、Caspase-9、核因子(NF)κB抑制剂α(IκBα)、NF-κB p65活化水平。【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对照组大鼠肝脏组织可见结构损坏、过多脂肪沉积,血清ALT、AST、TG、TC、LDL、TNF-α、IL-6、iNOS含量均显著升高(P 0.05),HDL含量显著降低(P 0.05),肝组织Caspase-3、Caspase-9相对表达量,p-IκBα/IκBα、p-NF-κB p65/NF-κB p65比值均显著升高(P 0.05);与模型对照组比较,葛根素中、高剂量组和多烯磷脂酰胆碱组可显著改善上述指标水平(P 0.05),且葛根素高剂量组上述指标水平与多烯磷脂酰胆碱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葛根素可缓解NAFLD大鼠肝脏损伤,降低血脂水平,其机制可能与抑制IκBα/NF-κB p65信号轴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参附注射液对wiStar大鼠肝脏部分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以Wistar大鼠复制肝脏部分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动物随机分为参附注射液组、对照组(生理盐水注射)及假手术组。动物缺血90min再灌4h采集标本,检测门静脉血清TNF—α、IL-10及血浆ALT水平,肝叶组织常规固定切片HE染色,光镜下观察。结果:肝脏缺血90min再灌注4h后参附注射液组的鼠血清IL-10水平比对照组增高,而血清TNF—OL及ALT水平明显降低。结论:参附注射液可以通过提高IL-10、抑制TNF-α减轻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13.
目的基于NF-κB/TLR4信号传导通路探讨γ激动剂罗格列酮对重症急性胰腺炎大鼠肝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72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O组)、SAP模型组、罗格列酮处理组(ROSI组),每组24只,各组再随机分为术后6 h、12 h、24 h组,每组8只。SAP模型组采用腹腔注射L-精氨酸法制备,ROSI组在SAP造模后30 min从股静脉注射10%罗格列酮溶液6 mg/kg,SO组仅腹腔注射等体积生理盐水。制模后观察大鼠肝脏组织病理变化,测定肝组织TLR4、NF-κB、Bax、Bcl-2等因子及外周血TNF-α、IL-1β、IL-6、ALT、AST、LDH含量。结果 ROSI组大鼠肝细胞病理损害较SAP组减轻,肝组织NF-κB、TLR4、Bax、Bcl-2、肝细胞凋亡指数与SAP组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外周血TNF-α、IL-1β、IL-6、ALT、AST、LDH含量与SAP组比较明显下降(P0.05)。结论 PPAR-γ激动剂可能通过抑制NF-κB/TLR4信号传导通路的活性,下调下游促炎细胞因子水平,从而减轻急性胰腺炎过程中的肝细胞损伤。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甘氨酸对重症急性胰腺炎大鼠肝损伤的保护作用机制。方法将SD大鼠36只随机分成假手术组(SO组)、重症急性胰腺炎组(SAP组)、甘氨酸组(SAP+Gly组)。SAP模型通过胰胆管逆行注射5%牛磺胆酸钠诱导,造模前SAP+Gly组分别于12 h、24 h从尾静脉内注入甘氨酸(3 mmol/L,0.1 ml/100 g)。假手术或造模后分别于12 h、24 h处死动物,检测其血清中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血淀粉酶(AMS)含量;用ELISA法检测TNF-α和IL-1β蛋白含量,用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肝组织中NF-κB的表达,并同时观察肝组织的病理变化。结果 SAP组大鼠AST、ALT、AMS含量均较SO组明显升高(P<0.01);而SAP+Gly组AST、ALT、AMS含量与SAP组比较,明显降低(P<0.05)。在SAP组肝组织中各时间点NF-κB表达明显高于SO组(P<0.01),血清中TNF-α和IL-1β蛋白含量与SO组比较也明显升高(P<0.01),但在SAP+Gly组大鼠上述指标均较SAP组显著降低。病理观察显示:SAP组大鼠肝组织可见肝细胞明显肿胀、肝窦充血,肝细胞界限不清,肝索扭曲,至12 h可见局灶性坏死,并有大量中性粒细胞及淋巴细胞浸润,以小叶区明显;甘氨酸预处理组肝窦扩张充血明显减轻,汇管区中性粒细胞及淋巴细胞浸润明显减少。结论甘氨酸可以抑制重症急性胰腺炎肝脏NF-κB的表达,减少外周血中炎症因子TNF-α、IL-1β的释放,从而对重症急性胰腺炎肝损伤起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异甘草酸镁对梗阻性黄疸大鼠肝脏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 雄性SD大鼠30只随机分成3组:假手术+生理盐水组( SO+NS)、胆总管结扎+生理盐水组(BDL+NS)和胆总管结扎+异甘草酸镁治疗组( BDL+MgIG),每组30只.SO+NS组和BDL+NS组以生理盐水腹腔注射,BDL+MglG组以异甘草酸镁腹腔注射,于14d处死大鼠,检测血清谷丙转氨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和直接胆红素(D-Bil),RT-PCR检测TNF-α mRNA的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检测NF-κB/p65蛋白表达.结果 BDL+NS 组血清ALT、AST和D-Bil指标明显升高.相对于BDL+NS组,BDL+MgIG组血清ALT和AST明显减轻,D-Bil指标变化不明显;TNF-α mRNA和NF-κB/p65表达在梗阻性黄疸组相对于假手术组明显增强.结论 异甘草酸镁可以有效降低梗阻性黄疸血清转氨酶水平,对TNF-α活性升高有明显的降低作用,对肝功能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6.
谷氨酰胺对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谷氨酰胺(GLN)在急性肝损伤中的保护作用及临床意义.方法 SD大鼠分为3组:模型组、GLN干预组、对照组.采用四氯化碳(CCl4)腹腔注射诱导急性肝损伤模型.分别于致伤后4、8、12、16、24 h取大鼠血清,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水平;光镜下观察大鼠肝脏病理学改变;电镜下观察肝组织超微结构及细胞胀亡;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肝组织核因子-κB(NF-κB)的表达;RT-PCR方法检测肝组织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mRNA的表达;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TdT) 介导的2dUTP缺口末端标记技术(TUNEL)检测肝细胞凋亡.结果模型组各时相ALT、AST、NF-κB、TNF-α mRNA与对照组相比均明显增高(P<0.01),GLN干预组较模型组明显减低(P<0.05).光镜下发现模型组大鼠肝组织结构紊乱,有不同程度的肝细胞损伤和炎性细胞浸润.GLN干预组与模型组同时相相比损伤较轻.透射电镜下发现肝细胞出现细胞质肿胀、核溶解性坏死等胀亡样改变及细胞质萎缩、核固缩等凋亡样改变,GLN干预组肝细胞胀亡指数(OI)及凋亡指数(AI)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结论 GLN可保护CCl4所致大鼠急性肝损伤,降低血清ALT、AST水平,抑制肝组织NF-κB及TNF-α的表达,保护肝细胞结构及功能完整,减少肝细胞的凋亡及胀亡.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核因子NF-κB在大鼠急性梗阻性胆管炎(acute obstructive cholangitis,AOC)所致多器官损害中的作用.方法:42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AOC组、单纯胆总管结扎组(BDL组)和假手术组(SO组),于术后6h和48h活杀,取肝、心、肺和肾脏组织观察形态学改变,检测上述组织中NF-κB活性,作血气分析,测定血清乳酸脱氢酶(LDH)、谷丙转胺酶(ALT)、尿素氮(BUN)和肌酐(Cr)水平,以及血浆中肿瘤坏死因子(TNF)-a和白介素(IL)-6含量.结果:AOC组动物的肝、心、肺和肾脏组织出现显著病理改变,各组织中NF-kB活性较其它组显著增强.AOC组血气分析结果明显异常,与其它组有显著差异(P<0.05).AOC组的血清LDH、ALT、BUN及Cr水平以及血浆中TNF-α、IL-6含量明显高于其它组(P<0.05).结论:在AOC期间,肝、心、肺和肾组织中NF-κB活性明显增强,同时伴有组织病理改变和器官功能损害,提示NF-κB激活在AOC所致多器官损害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白藜芦醇对高尿酸介导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大鼠血清炎症指标的影响及病理学的改变。[方法]采用改良的高酵母高脂饲料喂养,合并氧嗪酸皮下注射,建立高尿酸介导的NAFLD大鼠模型。36只SPF级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模型组、白藜芦醇治疗组,每组12只。分别观察白藜芦醇对NAFLD伴高尿酸大鼠体质量、肝湿重、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partate transaminase,AST)、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尿酸(uric acid,UA)含量的影响,并与正常对照组、模型组比较分析病理学变化,免疫组化检测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silent information regulator 1,SIRT1)、环氧化酶2(cyclooxygenase-2,COX-2)、核转录因子κB(nuclear factor kappa B,NF-κB)表达情况。[结果]白藜芦醇治疗后,高尿酸介导的NAFLD大鼠肝湿重低于模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ALT、AST、TNF-α、IL-6、UA含量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肝组织病理显示脂肪变性及炎性反应较模型组减轻。与模型组比,白藜芦醇治疗组大鼠肝组织中COX-2、NF-κB表达均减弱,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SIRT1表达增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大鼠肝脏脂肪变性和炎症评分与COX-2、NF-κB表达之间存在正相关,与SIRT1表达之间存在负相关(P0.01)。COX-2、NF-κB与SIRT1表达之间存在负相关(P0.01)。[结论]白藜芦醇通过促进伴随高尿酸的NAFLD肝细胞中SIRT1表达,抑制COX-2表达和NF-κB转录活性,阻止炎症细胞因子(如TNF-α、IL-6)介导的细胞毒效应,减轻炎症程度从而发挥治疗NAFLD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前列地尔注射液对犬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前列地尔注射液对犬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24只健康杂交犬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损伤组(IR组),前列地尔注射液预处理组(前列地尔组),每组8只。建立犬肝脏缺血模型,IR组和前列地尔组选择性阻断第一、第二肝门30min,再灌注60min。各组经门静脉分别于肝门阻断前、缺血30min、再灌注60min取血测定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肿瘤坏死因子(TNF-α)。结果肝门阻断前,三组间血清ALT、AST、TNF-α浓度无明显差异。与假手术组比较,缺血30min和再灌注60min时,IR组及前列地尔组血清ALT、AST、TNF-α浓度明显升高;与IR组比较,缺血30min和再灌注60min后前列地尔组ALT、AST、TNF-α浓度明显降低(P〈0.01)。结论缺血前应用前列地尔注射液可以有效减轻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程度。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乌药对急性酒精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和可能机制. 方法 将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联苯双酯组以及乌药醇提物组. 各组分别于末次给药后测定血丙氨酸转氨酶( ALT )、天门冬氨酸转氨酶(AS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丙二醛(MDA)水平;处死大鼠后制备肝匀浆,分别检测 SOD和 MDA水平;HE染色法观察大鼠肝病理学变化,免疫组化法检测肝组织核因子-κB ( NF-κB)及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白细胞介素1β( IL-1β)表达. 结果 与模型对照组比较,乌药醇提取物组大鼠血清中ALT、AST、MDA水平显著降低,血清SOD活性及肝组织SOD活性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 乌药醇提取物组肝组织中IL-1β及NF-κB、TNF-α表达降低. 结论乌药醇提取物可提高急性酒精中毒性肝组织的 SOD 活性,增加抗氧化能力,并可降低肝细胞炎症因子,可能对酒精性肝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