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从病因病机、诊断标准、现代研究等方面综述原发性高血压中医证型与24h动态血压关系研究概况。24h动态血压监测(ABPM)是近代高血压诊治的重要进展之一,可全面地反映患者1d内的血压变化节律及不同环境下的血压变化。动态血压监测为高血压病辨证分型提供了理论依据,促进了高血压病的中西医结合治疗。  相似文献   

2.
从病因病机、诊断标准、现代研究等方面综述原发性高血压中医证型与24h动态血压关系研究概况。24h动态血压监测(ABPM)是近代高血压诊治的重要进展之一,可全面地反映患者1d内的血压变化节律及不同环境下的血压变化。动态血压监测为高血压病辨证分型提供了理论依据,促进了高血压病的中西医结合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以24 h动态血压为观察指标,观察老年高血压患者中医证型之间血压变异性的差异。方法:观察91例60~79岁高血压患者,通过填写高血压中医临床证候调查问卷,收集年龄、性别、体质量、心率等基线资料和证候分级量化资料,确立阴虚阳亢、阴阳两虚、肝火亢盛、痰湿壅盛等证候,对24 h动态血压结果进行分组统计分析。结论:老年高血压的证候本质可能为本虚标实。在老年高血压患者中,日间舒张压、年龄、心率与证型呈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4.
杨小雯 《世界中医药》2015,10(2):287-289
目的:以中山市石岐区退休干部为样本,探讨高血压患者动态血压变异与中医体质分类的相关性,并观察中医干预对血压变异的影响。方法:选取部分中山市石岐区退休干部进行血压测量,筛查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465例进行24 h动态血压监测,根据24 h动态血压昼夜节律变化,分为杓型组和非杓型组,比较2组患者中医体质分类。观察非杓型患者经中医干预前后的血压昼夜节律变化情况。结果:比较杓型组与非杓型组的中医体质分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杓型组多见湿热质、痰湿质,非杓型组多见阴虚质、气虚质和阳虚质。通过适当的中医干预有助于改善血压昼夜节律变化,有助于使非杓型血压向杓型血压转归(P<0.05)。结论:中医体质分类与高血压患者动态血压变异有相关性,可为临床观察高血压患者动态血压变异做客观依据,为高血压患者实施个体化中医干预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5.
6.
原发性高血压病辨证分型与24h动态血压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资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1.1.1病例选择参照WHO/ISH拟定的高血压诊断标准,并排除继发性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甲状腺功能异常者.选取1998年10月~2000年10月在我科住院治疗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共54例,年龄31~86岁,平均(61.74±14.89)岁.  相似文献   

7.
徐玥瑾  张铁忠 《新中医》2008,40(5):41-42
目的:研究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昼夜节律(杓型与非杓型高血压)与中医证侯分型关系.方法:采用资料回顾性分析方法,通过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分析17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杓型和非杓型与中医证候分型的关系.结果:阴虚阳亢、阴阳两虚型非杓型高血压患者与杓型高血压患者相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叉(P<0.05);阴阳两虚型平均脉压差和平均脉压指数均较其他证型高,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肝火亢盛型、阴阳两虚型平均收缩压高于痰湿壅盛型(P<0.05);阴阳两虚型在心、脑靶器官损害方面较其他类型严重(P<0.05).结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昼夜节律在中医证候分型分布上有差异,预后有差别.  相似文献   

8.
石学敏院士以中医"脑为元神之府"、"无风不作眩"等理论为基础,创立了以人迎等为主穴,以"活血散风,平肝降逆"为主的治法的针刺方法治疗高血压已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对于高血压患者血压波动性的影响还有赖于应用24 h动态血压监测(ambulatoryblood pressuremonitoring,ABPM)进行监测。24ABPM能较准确地反映日常生活中昼夜的血压变化规律,对临床准确诊断高血压具有重要意义,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实践。  相似文献   

9.
EH(essential hypertension,EH)是多基因遗传病,其发生是环境因素和遗传因素共同作用,相互累加的结果.EH的候选基因涉及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ACE是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的关键基因之一.近年来国内ACE基因I/D多态性成为研究原发性高血压中医证候的焦点.高血压病是一种以动脉血压持续升高为主要表现的慢性疾病,常引起心脑肾等重要器官的病变,是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目前中国 18岁以上成人高血压患病率为18.8%,其高患病率、致死率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1].原发性高血压是发病率、致死率、致残率较高的心血管常见疾病,其发病机制至今尚不明确.国内大量临床工作者致力于高血压中医辨证客观化的研究.ACE易感基因多态性通过不同的途径和环节升高血压.现将原发性高血压中医证候分型与ACE(angiotensin-converting enzyme,ACE)基因多态性的研究进展概述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认知功能与24 h动态血压昼夜节律的相关性。方法选取116例高血压患者,根据患者24 h动态血压监测结果将其分为非杓型、杓型、超杓型、反杓型4个亚组,另外选取11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健康对照组,以MMSE简易智能状态检查表评价受检者的认知功能情况。结果高血压组患者MMSE评分相比健康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在高血压患者亚组中,非杓型、超杓型、反杓型高血压患者MMSE评分均显著低于杓型高血压患者(P<0.05),超杓型、反杓型高血压患者MMSE评分显著低于非杓型高血压患者,结论老年高血压患者认知功能的损害与24 h动态血压昼夜节律的减弱或消失有直接关系。  相似文献   

11.
老年高血压不同中医证型患者血压负荷特点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熊伟  李浩 《中医药研究》2011,(9):1025-1026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不同中医辨证分型患者血压负荷的差异。方法入选符合老年高血压1级、2级诊断标准的阴虚阳亢证、痰瘀阻络证及肾虚证的患者共133例,应用24h动态血压监测方法,观察24h血压变化水平,比较分析三个不同中医证型间的血压均值与血压负荷。结果肾虚证组白天平均收缩压均值明显高于阴虚阳亢证组(P〈0.05),肾虚证组白天及夜间收缩压负荷较其他两组均显著增高(P〈0.05),肾虚证组夜间舒张压负荷较阴虚阳亢证组显著增高(P〈0.05)。结论肾虚证组血压负荷明显高于痰瘀阻络、阴虚阳亢组,预示着老年高血压肾虚证血压波动更加明显,临床应重视老年肾虚证高血压的稳定性及其靶器官损害的早期防治。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探讨进行24 h动态血压监测对老年患者睡眠进程及睡眠质量的影响,并针对影响因素进行相应的临床护理干预。方法采用汤氏睡眠状况调查量表及自制影响睡眠因素分析表对78例进行动态血压监测的老年患者的睡眠情况进行调查,并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检查时患者睡眠障碍的发生率高于未进行该项检查时(P<0.01);检查时患者存在难以入睡、睡中易醒、醒后难以入睡、睡眠效率低等症状(P均<0.01)。结论 24 h动态血压监测对老年患者睡眠影响明显,临床上应高度重视,并积极采取针对性护理干预。  相似文献   

14.
武可文 《河南中医》2005,25(5):73-74
中药降压宝系我院院内制剂,运用于临床二十余年。为评价其确切疗效,将86例住院患者随机分为两组:降压宝组(简称治疗组)、拜新同对照组(简称对照组),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进行24h动态血压监测,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浆HCY浓度水平与中医证型、血压分级及病程的相关性。方法:采用酶法测定入选的662例原发性高血压住院患者血浆HCY浓度水平,依据《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高血压中医证型分型标准将高血压分为四型:肝火亢盛证、阴虚阳亢证、痰湿壅盛证、阴阳两虚证,依据2003年世界卫生组织(WHO)血压分级标准将高血压分为1、2、3级,病程按1年、1阴阳两虚证>阴虚阳亢证>肝火亢盛证(P<0.01)。②血浆HCY浓度水平在三个血压组中差别亦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其浓度水平依次为:3级组>2级组>1级组(P<0.05)。③血浆HCY浓度水平在五个病程组中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①血浆HCY浓度水平与高血压中医证型有一定的相关性,可将其作为高血压中医证型分型的客观指标之一。②血浆HCY是高血压的独立危险因子,其浓度水平与血压分级呈正相关关系,可将其作为评估高血压病情严重程度和临床用药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用因子分析的统计方法对312例高血压性肾损害患者进行中医证候学特点及分布规律的研究。方法:制定高血压肾损害中医临床证候调查量表,内容包括患者的症状、体征和舌脉象等,运用因子分析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得出10个公因子及其分布情况。结论:①在所研究的高血压肾损害病例中类肝阳上亢证所占比例最大,其次为类血瘀证,提示高血压肾损害与肝阳上亢及血瘀等因素密切相关,为临床上制定相关治则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②在所研究的病例中正气不足以肾虚、肝虚、阴虚最为多见,邪实因素主要涉及瘀血,故该研究认为高血压肾损害为本虚标实之证,本虚主要为肝肾阴虚,标实主要涉及阳亢和瘀血。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证候的分布进行问卷调查评估,为科研与临床提供中医证候学资料。方法:抽取社区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200例根据中医理论进行问卷调查评估,调查社区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证候分布。结果:单一证型152例,分布为:痰浊证11例,肾虚证84例,脾虚证55例,血瘀证2例。两种证型夹杂45例,分布为:痰浊肾虚证2例,脾肾两虚证40例,痰浊脾虚证2例,瘀血痰浊证1例。三种证型夹杂3例,分布为:脾肾两虚夹杂血瘀证2例,脾肾两虚夹杂痰浊证1例。结论:临床以肾虚、脾虚为主要证型,提示在老年人骨质疏松的治疗中应重视扶正,以补肾健脾为要。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原发性高血压肾损害患者的中医证候学特点和规律。方法运用因子分析法对195例高血压肾损害患者的中医证候特点及分布规律进行初步探讨。结果得到9个高血压肾损害的中医临床类证候分类。结论高血压肾损害为本虚标实之证,本虚主要为脾肾两虚,标实主要涉及瘀血和痰湿,其主要病位在脾、肾,涉及心、肝两脏,主要病机可归纳为脾肾两虚、痰瘀阻络。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管紧张素原(AGT)基因M235T与中医证候分型的关系。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检测168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和42名正常人群AGT M235T基因突变频度。结果 在AGT M235T基因型突变方面,中医证型肝火亢盛型与阴阳两虚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TT型纯合子出现频率较高。通过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发现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预后与AGT M235T基因变异有一定的相关性。结论 原发性高血压中医证候肝火亢盛型具有内在的分子生物学背景。  相似文献   

20.
动物模型与中医证候关系释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傅益群  吕健 《中医药学刊》2004,22(9):1665-1666
就目前中医药研究所采取的常用的三种动物模型进行了中医证候属性的分析,明确指出病理型模型不属于中医证候模型。病因型模型接近中医证候模型。病因病理结合型模型更加接近中医证候模型,但仍然不是标准的中医证候模型。同时本文针对以上三种动物模型复制时的特点、优点、缺点及其与标准中医证候动物模型之间的关系和差距。提出了如何研制标准中医证候动物模型的一些初步设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