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分析总结浙江近代著名临床医家邵兰荪治疗痛经的经验,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借鉴。[方法]通过研读裘吉生编《邵氏医案》,筛选出其中治疗痛经的医案十余则,并结合邵氏在妇科方面的学术思想,进一步分析其辨证立法遣方特色,从而总结邵氏治疗痛经的临证经验。[结果]邵氏治疗痛经多从血辨治,且分虚实两端,其中属虚者血虚内热用益母胜金丹养血清热、活血止痛,血虚肝风治以养血柔肝、息风止痛;属实者水结血瘀用五苓散利水散瘀、行气止痛,气阻血滞治从行气活血、调经止痛。[结论]在治疗妇人痛经方面,邵氏辨治遣方确有独特经验,这些经验可为中医药治疗此类疾病拓宽诊治思路,有助于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名中医顾维超治疗大气下陷证遣方用药经验。[方法]通过采集与分析顾维超治疗大气下陷证的临床病例,结合近现代名家相关论述,对顾师有关大气下陷证病因病机的认识基础上对临床诊治大气下陷证的遣方用药经验予以总结,并举案例予以佐证。[结果]顾维超主任师古不泥,博采众长,对张氏大气学说有所发挥,擅于运用益气升陷法治疗疑难杂症,对大气下陷证的诊治见解独到,其对大气下陷证的特色用药、习用药对以及及常用合方等经验深刻独到,临床上取得较好效果。[结论]顾师治疗大气下陷证选药普通,疗效确切,值得借鉴和学习。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分析裘昌林教授救治重症肌无力危象的中医辨治思路。[方法]通过跟师学习、整理医案、复习相关中医文献,整理总结裘师临床抢救重症肌无力危象的中医辨治经验,分析重症肌无力危象的中医认识,中医治疗原则和用药方法,并列举医案分析。[结果]裘师认为,重症肌无力危象病情危重,属于中医大气下陷证,与脾肾密切相关,脾肾虚损为本,甚者脉微息弱、元气耗散而气脱,治疗重在急救脱陷、温肾敛阴,兼顾祛痰通腑,并且研用马钱子起沉疴。所举医案贯彻裘师辨治经验,遣方用药以健脾益气为主,补益肝肾为辅,佐以祛痰通腑,获得较好疗效。[结论]裘师基于中医病因病机,对重症肌无力危象进行辨证论治,遣方用药从虚出发,随证加减,配合西医治疗,能够提高疗效,减少不良反应,充分体现了中医药治疗重症肌无力危象的优势,其经验具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析近代临床医家邵兰荪儿科病诊治经验。[方法]通过研读曹炳章之《邵兰荪医案》、裘吉生之《邵氏医案》、周毅修之《周辑邵氏医案评议》、潘国贤之《邵兰荪累验医案》,共收集整理儿科病相关医案60余则,结合叶天士、万全等医家对于儿科病的观点,从临床诊断、主治病症、临证治法、治疗原则、用药特色等方面,总结邵兰荪治疗儿科病的经验。[结果]邵兰荪治疗儿科病,临床诊断首重望诊,而察色望形之中,尤善察“三关”、审“山根”,并四诊合参。因小儿纯阳之体,疾病多从火化,故其诊治以热病为主。在热病中,邵兰荪受万全“肝常有余,脾常不足”理论的影响,脏腑辨证多从肝脾论治;结合绍兴地处江南,气候温暖湿润的特点,认为热病多兼挟湿,故治疗疾病善于淡渗分利。邵兰荪遵循未病先防的原则,对于小儿稚阴稚阳之体,多防病于未起,注重顾护胃气。由于温热病邪易伤津耗液,处方用药喜施鲜药,鲜药多清灵之性,清热而不伤津,以期轻可去实。[结论]邵兰荪治疗儿科病,医理治法清晰明了,处方用药经验独到,深入研究其儿科病诊治经验,对于指导临床上儿科病的治疗具有重要参考价值,有助于提高此类儿科疾病的临床诊治水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析近代名医裘吉生在脾胃病的临证经验,以期对现代临床诊治脾胃病有所启发。[方法]通过对裘氏相关著作《裘吉生临证医案》《近代名医裘吉生医文集》等的阅读和研究,及对其中脾胃病有关医案的深入解析,以脾胃病中的胃病和痢疾为切入点,总结裘氏治疗胃病和痢疾的临证心得,提炼其诊治脾胃病的临床经验。[结果]裘氏诊治脾胃病,不论诊病识证,还是立法处方,均形成自己的特色。治胃病首辨证象之燥湿,以此分胃痛和脘痞,进而依证立法,随法遣药,并结合临床经验自订效方疏肝和胃散;疗痢疾尤重四诊之望问,并根据病程分为四期,因期施方,同时对古方今用治疗痢疾亦有心得体会。[结论]裘氏诊治脾胃病,医理治法清晰明了,处方用药自出机杼,擅治胃病和痢疾,且经验独到,对现代临床胃病和痢疾的诊治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鲁贤昌教授中西结合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经验。[方法]跟随老师临诊学习,搜集鲁贤昌教授的临床医案,从对类风湿性关节炎病因病机的理解及诊治特点和用药规律等角度,总结其学术思想与临证经验,并附验案一则。[结果]鲁贤昌教授认为类风湿性关节炎属中医"痹证"范畴,其病因病机为正气虚衰,筋骨肌腠空虚,外加风寒湿邪侵犯机体,阻滞经络,气机运行不畅,久之形成痹证。治疗时衷中参西,证病结合,主要从温阳通痹、护脾胃等角度遣方用药,处方善用精当药对,同时重视西药及外治联合,临床效果明显。所举医案,充分应证了其上述学术经验。[结论]鲁贤昌教授中西结合、内外兼治类风湿性关节炎,用药特色鲜明,疗效确定,有较高临床参考价值,值得深入学习和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李学铭老师的临床经验,实为后学迷途金针,既可丰富学术,又可造福百姓。[方法]通过整理李老师治疗经验点滴,如运用《内经》病机十九条指导临床,博采众家、活用古方,辨证分明、遣方用药等的分析,作出相应的总结。[结果]李学铭老师临证,宗内经、法仲景、效景岳、承叶桂,辨阴阳、分寒热、明虚实、别脏腑,其遣方用药,如用兵布阵,药中病的。[结论]李老师中医理论造诣深厚,临床经验丰富,临床疗效卓越,值得传承推广。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张聿青医案》的详细研读,分析探讨清代名医张聿青应用仲景经方的学术特点。张聿青秉承师古而不泥古的精神,善于抓病机灵活运用仲景经方。既承袭经方之方与法,紧扣病机,巧用经方异病同治,亦可根据临床实际取经方之法而不泥其方,病症互参,扩大经方的运用范围,对现代临床上经方的应用有很大的启迪。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析黄元御妇科学领域遣方用药特点,总结其治疗妇科经带胎产诸病的学术特色。[方法] 结合《四圣心源·妇人解》及《黄元御药解》,整理其所载方剂及药物,统计频数并进行分析。分别从月经病、带下病、妊娠病、产后病分析黄氏遣方特点,进而归纳总结其临证用药特点,并结合临床验案进一步阐述其遣方用药思路。[结果] 黄氏治疗妇科经带胎产诸病多从肝脾论治,病机多与“土虚木陷”相关。《四圣心源·妇人解》共11篇,方剂20首,用药频数最高者分别为甘草、桂枝、茯苓、芍药、丹皮等,体现了黄氏注重培土疏木、兼以行血化瘀、善用温阳之品的用药特点。其方药应用于临床中疗效显著,如以桂枝姜苓汤补中暖脾、疏肝调经治疗脾虚肝郁之月经先期者,以豆蔻苓砂汤开郁降浊、和胃止呕治疗脾虚湿盛之妊娠恶阻者。[结论] 黄氏在遣方用药上重视中气,贵阳贱阴,治疗妇科经带胎产诸病重视肝脾、扶阳为先,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张氏医通》中论治郁证之经验,以求诊治本类疾病时取得更好效果。[方法]通过对《张氏医通》"诸气门"中郁证相关论述的评析及郁证医案的赏析,提炼出张氏对郁证的认识理解及证治经验。[结果]张氏对于郁证的认识,从病因、症状到证治等都有较深刻的理解,并对郁证的传变和治法作了重要发挥,强调证分虚实,郁不例外,治疗郁证讲究或通或通补兼施;且十分重视脉诊,详细论述郁证常见脉象,将脉诊作为审查病机,拟定治法,选方用药,判断预后的重要依据。[结论]《张氏医通》中论治郁证的相关经验,值得借鉴应用于郁证类病症的临床诊治,对于指导后世医家对该证的诊治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阳痿为临床男科常见病症,历代医学典籍对此证的辨证分析与处方用药各具特点,也积累了相当丰富的经验,更有目前中西医结合对于此证的治疗,然而临床有时亦有不效者。为了探讨陈士铎治疗阳痿一证的辨证论治之特点,现试从《辨证录》治疗阳痿的七则案例中,管窥其遣方用药之新处,为临床治疗阳痿开辟条新的道路。  相似文献   

12.
[目的]总结邱明义教授运用《伤寒论》八法治疗胃脘痛的辨治要点、方法及临证遣方用药经验。[方法]通过复习《伤寒论》中有关胃脘痛的治疗条文,概述胃脘痛的病因病机及部位、症状,结合邱明义教授在脾胃系统辨治方面的经验、临床辨治要点和辨治方法,从临证诊治思维及学术经验入手,总结邱明义教授运用《伤寒论》八法辨治胃脘痛的学术观点及临证诊治思路,并附验案两则加以佐证。[结果]胃脘痛是临床消化系统的常见症状,邱明义教授运用经方辨治胃脘痛,从辨虚实、审新久、鉴寒热、参宏微等方面辨证施治,将《伤寒论》中治疗胃脘痛的内容归纳为益气补虚法、温中健脾法、养阴润胃法、调和脾胃法、清热散结法、降逆和胃法、疏肝和胃法、泄热安中法等8种基本治疗方法。验案一辨为脾胃虚弱、中阳不足证,治以补气健脾、温中祛寒,方用理中丸合异功散加减;验案二辨为肝胃不和、郁而化火证,治以疏肝和胃、降逆清热,方用四逆散合旋覆代赭汤加减,均获良效。[结论]邱明义教授善用经方,临证治疗胃脘痛,以《伤寒论》中的八法为基础,随证加减,临床应用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魏氏验案类编初集》中魏长春应用旋覆代赭汤的经验,以期对旋覆代赭汤的临床应用提供借鉴。[方法]通过阅读《魏氏验案类编初集》,选择其中五则运用旋覆代赭汤的医案,从处方用药着手,分析其遣方用药原则和药物配伍特点,从而总结其应用旋覆代赭汤的经验。[结果]从五则医案分析,魏氏运用旋覆代赭汤多取其降逆功能,并结合其他治法辨证论治,以使脏腑气机恢复正常。如以通络降逆、和营调中法治疗痰瘀咳嗽;以下气化痰、镇纳肾气法治疗痰饮虚喘;以降逆化饮、益气和胃法治疗溢饮咳逆;以重镇摄纳、降逆和中法治疗元虚呃逆;以补中降逆、温补脾肾法治疗虚寒呕吐。魏氏临证应用时加减灵活,待气机条畅后,中病即止。[结论]魏氏辨证入微,遣药有度,既善用旋覆代赭汤,又灵活加减变通,尤善顾护胃气,拓宽了旋覆代赭汤的临床运用思路。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总结范永升教授在临床上运用通阳法治疗风湿病的学术经验,从而更好地指导临床实践。[方法] 通过阅读文献,跟师临诊,记录和整理范永升教授运用通阳法治疗风湿病的临证经验,对其遣方用药规律予以总结分析,并附医案一则。[结果] 范永升教授认为,充足通畅的阳气在风湿病的治疗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临证时多以通阳为原则,灵活运用祛湿、活血、理气等方法以通阳行痹,常选用苓桂术甘汤、黄芪桂枝五物汤、四逆散等方剂进行治疗,处以相应药物加减。文中所附医案,范教授辨为阳气虚弱、寒湿痹阻证,治以通阳祛湿法,方拟苓桂术甘汤加减,疗效颇好。[结论] 范永升教授治疗风湿病以通阳为切入点,根据患者临床症候不同,灵活遣方,对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效果明显,值得学习与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总结《陈素庵妇科补解·调经门卷》一书中调经的学术特点及遣方用药经验。[方法]通过分析该书"调经门卷"中陈氏对月经病病因的认识,总结"调经门卷"中五十三论及五十四张处方记录中对月经病诊治的临床心得,浅析陈氏调经的学术特点及精辟独到的遣方用药经验。[结果]"调经门"认为月经不调的病因病机是天癸及冲任二脉因素引起,陈氏调经特色是以养血为主、行气为先;辨证调经,治重"通""补";重视脾胃、运脾为法;用药平和,重视炮制。[结论]陈氏调经特色鲜明,以调和气血、补益二天为法,临床遣方用药以平和为要,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醉花窗医案》中对食积的诊治思想,提高临床辨治食积水平。[方法]通过对全书所载有关食积的医案13则进行分析,从鉴别诊断、运动疗法、遣方用药等方面总结王堉对食积的辨治特色与经验。[结果]王堉常注意食积与他病的鉴别,以脉证结合为主要鉴别诊断方法,又以脉诊更为重要,描述食积之脉多为“右关坚而搏指”。王堉还善于运用运动疗法刺激中焦,振奋阳气,逐邪外出,治疗食积饮冷导致的急性腹痛,不药而愈。用药方面善用成方,以平胃散为主,灵活加减,未用泻下之药,却能达到泻下之效,常常使患者“解下秽物极多”而愈。[结论]王堉诊治食积颇有特色,精于脉诊,善于鉴别食积与他病,善用运动疗法治疗食积所致急性腹痛,用药方面善用成方平胃散加减,值得后人借鉴学习。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总结浙江近代名医范文虎治疗湿温病的经验,以期对临床治疗湿温病提供借鉴。[方法]通过查阅相关范文虎先生的医事资料,筛选出范氏治疗湿温病的医案,进一步分析其治法遣方的特色,从而总结其治疗湿温病的临证经验。[结果]范氏治疗湿温病善用化湿法,其中湿郁于上用清震汤升清渗湿,伏湿类疟用藿朴四逆散理气祛湿,湿热内陷用藿朴五苓散通阳化湿。[结论]范氏治疗湿温病,治法灵活,善用化湿,使湿去热孤,疗效确切,有其自身特色,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清营汤组方特点,学习前贤配伍用药经验,以期指导临床配伍用药。[方法]通过查阅古今文献资料,结合药物性味理论综合分析,从药物的药性和滋味对清营汤进行拆方分析,总结阐述清营汤性味组方特点。[结果]从性味配伍方面探析清营汤组方特点,可归纳为四个方面:咸寒苦泄,清热解毒凉血;甘寒滋营,滋养肺胃之阴;苦寒散瘀,活血祛瘀生新;辛凉清宣,轻清透热转气。吴鞠通临床根据热入血分的证候特点,结合辨证论治采用上述所述的性味配伍遣方用药,为中医因证立法选药处方之典范,堪称后世之师法。[结论]性味配伍理论为临证遣方用药组方重要依据,对清营汤进行性味配伍拆方研究,可加深世人对性味配伍的认识和理解,提高临床组方用药的能力。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总结分析陈卫建教授中药配合火针治疗直肠癌术后泄泻的临床经验。 [方法] 通过跟师学习,整理医案,从病因病机、遣方用药规律和针刺原则等方面对陈师治疗直肠癌术后泄泻的经验进行归纳总结,分析其临证思路和治疗原理,并举验案一则佐证。[结果] 陈师认为,直肠癌术后泄泻总属虚中夹实,病机在于脾肾两虚,兼有湿热痰瘀郁毒等余毒未清,故治疗上多以经验方调补脾肾、清解余毒,再根据患者病情进一步辨证分析,化裁运用;配合火针针刺八髎穴以调畅气血、益肾温阳、除湿解毒,临床疗效显著。所附医案证属脾肾亏虚、瘀毒内阻,法当调补脾肾、散瘀解毒,通过经验方加减配合火针治疗,患者泄泻明显减轻。[结论] 陈师以中药联合火针治疗直肠癌术后泄泻,疗效甚佳,值得学习借鉴。  相似文献   

20.
[目的]总结国医大师郭诚杰教授临床应用细辛的经验,以期对后学者有所裨益。[方法]通过学习郭诚杰教授对细辛的药性及毒性的认识、适应的病症及用法和用量的独到见解,总结郭诚杰教授临床应用细辛的经验。[结果]郭诚杰教授在辨证用药基础上将细辛应用于痹症、脏寒痹阻证及肺系等多种疾病的治疗,并且拓展细辛在乳腺增生病中的外敷应用,配伍时尊崇经方,遣方用药灵活,运用细辛的经验颇为独到,临床每收良效。[结论]郭老应用细辛经验丰富又有创新,临床疗效好,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