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2.
目的 探讨半定量职业健康风险评估方法在电机制造业浸漆工艺运用的可行性和适用性,为此类工艺的风险评估方法的选择提供思路,同时为优化风险评估模型提供参考。方法 对某企业5个浸漆房开展职业卫生现场调查和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运用接触比值评估法、接触指数法、综合指数法对该浸漆房进行职业健康风险评估,将风险评估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接触比值评估法评估结果显示,A、B、E浸漆房浸漆工接触的苯乙烯为高风险,其他均为低风险或可忽略风险。接触指数法评估结果显示,A、B浸漆房浸漆工接触的二甲苯以及各浸漆房浸漆工接触的苯乙烯均为中等风险,其他均为低风险。综合指数法评估结果显示,各浸漆房浸漆工接触的苯乙烯均为中等风险,接触的二甲苯均为低风险。若E/OEL <0.1,接触指数法、综合指数法得到的岗位风险分级基本相同,且敏感度高于接触比值法;若E/OEL≥1,接触指数法、综合指数法得到的岗位风险分级低于接触比值评估法。接触指数法与综合指数法的分析结果有中等的一致性,加权Kappa值为0.714(P <0.05)。接触比值评估法与接触指数法、接触比值评估法与综合指数法评估结果尚无统计学意义上的一致性。结... 相似文献
3.
4.
5.
目的探讨半定量风险评估法在印刷岗位有机溶剂职业健康风险评估中的适用性。方法采用GBZ/T 298-2017中半定量风险评估法对肇庆市4家典型生产企业的印刷岗位进行职业健康风险评估。结果印刷岗位有机溶剂风险等级评估结果接触比值法为1~4级,接触指数法为2~3级,综合指数法为2~3级,接触指数法和综合指数法一致性较理想(Kappa=0.713,P=0.000)。结论在对印刷岗位有机溶剂进行职业健康风险评估时,可根据调查结果的详尽程度选用不同的风险评估方法:接触比值法较简单,接触指数法较保守,综合指数法较全面。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深圳市宝安区五金电镀企业三氯乙烯(TCE)职业健康风险等级,为TCE职业健康风险管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2018年9—11月采用综合指数法对深圳市宝安区10家五金电镀企业16个TCE作业岗位进行职业健康风险评估。结果职业卫生调查结果显示,10家企业16个TCE作业岗位中设置了局部通风的岗位有11个,占68.8%,配备了防毒口罩的岗位有15个,占93.8%,配备了胶手套的岗位有8个,占50.0%;短时间接触浓度(C-STEL)超标的有12个,占75.0%,8h时间加权浓度(C-TWA)超标的有5个,占45.4%;综合指数法结果显示,16个TCE作业岗位中风险指数为3级和4级的各8个,分别占50%。结论深圳市宝安区五金电镀企业TCE岗位职业健康风险等级为中等风险或高风险,应加强TCE高风险企业的健康风险管理。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某农药复配企业化学毒物职业危害进行风险评估,为其职业病危害关键控制点的风险管控提供依据。方法通过职业卫生现场调查、职业卫生检测等方法收集数据和资料,结合个人劳动防护水平,对作业人员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接触风险进行评估。结果该企业岗位接触的化学有害因素浓度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健康损害风险指数R为2~3,为职业健康损害低风险至中等风险。结论农药复配企业工作场所环境可能对劳动者身体健康产生不良影响,职业健康风险关键控制技术在于优先选用低毒溶剂,加强防护设施和应急设施日常检修维护,规范职业健康监护和定期检测,建立和执行完善的职业卫生管理体系。 相似文献
8.
《中国城乡企业卫生》2019,(10)
目的对深圳市某电子企业化学有害因素的职业健康危害进行风险评估,为电子企业职业病危害关键控制点的风险管控提供依据。方法调查某电子企业职业卫生现状和主要化学有害因素,采用半定量综合指数评估法进行风险评估。结果该公司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主要有苯、甲苯、正己烷、甲醇、丙酮、二氯甲烷,SMT车间封胶岗位的苯,装配车间清洗擦拭岗位、点胶岗位(703胶)的二氯甲烷风险指数R值为4,属于高风险水平;SMT车间封胶岗位甲苯,装配车间清洗擦拭岗位正己烷、甲醇,装配车间点胶岗位(黄胶)甲苯、正己烷、丙酮,装配车间加工擦拭岗位甲醇R值为2,属于低风险等级。结论半定量综合指数法适用于电子企业化学有害因素的职业健康风险评估,该电子企业今后应进一步加强公司的职业卫生管理,并根据各岗位的风险水平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对某汽车外饰企业喷涂车间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风险评估,确定重点保护岗位,为用人单位和监管部门进行职业健康管理提供依据。方法收集某汽车外饰企业喷涂车间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相关资料,采用半定量风险评估法,对该企业喷涂生产线进行危害识别、危害特征评估、接触评估、风险特征描述,并进行风险分级。结果汽车外饰企业喷涂生产线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有苯(0.60~4.50 mg/m^3)、甲苯(0.91~4.00 mg/m^3)、二甲苯(3.30~84.60 mg/m^3)、乙苯(0.95~15.70 mg/m^3)、环己酮(0.08~0.50 mg/m^3)、正己烷(0.13~29.48 mg/m^3)、乙酸乙酯(0.27~170.00 mg/m^3)、丁醇(0.40~3.68 mg/m^3)、丁酮(1.00~18.10 mg/m^3)、甲基丙烯酸甲酯(0.25~1.00 mg/m^3)、萘(0.08~0.30 mg/m^3)等,高风险岗位有调漆操作位苯暴露(综合风险指数R值≈4),中等风险岗位有调漆操作位二甲苯暴露(R值≈3)、上下件操作位苯和二甲苯暴露(R值≈3),其余岗位风险为低风险岗位或可忽略风险岗位(R值≈2或1)。结论汽车外饰企业喷涂生产线的重点保护和监管岗位为调漆操作位和上下件操作位,需根据职业病危害因素风险水平进行相应的职业健康监管。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索半定量风险评估模型和评估技术的可行性与适用性。方法采用职业健康风险评估技术导则的半定量风险评估模型方法,运用到宜昌市某己内酰胺生产企业工作场所的重点危害因素和关键岗位,将职业健康风险评估结果与作业分级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该企业10个关键岗位职业健康风险指数最低为2.82,最高为3.91,除加氢反应器外操工接触苯和硫胺结晶巡检工接触氨评估结果均为高风险外,其它8个岗位接触职业健康风险评估结果均为中等风险。萃取塔外操工和配制釜外操工作业危害分级指数分别为7.50和10.56,半定量风险评估法和作业危害分级方法的评估结果有较大差异。结论半定量风险评估模型可以用于己内酰胺生产企业职业健康风险评估,应用该模型开展职业健康风险评价预测具有较强的适用性和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11.
12.
目的评估某装饰涂料制造企业职业健康风险,探讨职业危害风险指数模型在该企业健康风险评估中的适用性,为企业健康管理提供依据。方法以某装饰涂料制造企业为研究对象,根据职业危害因素种类和接触方式,采用职业危害风险指数模型对重点岗位职业危害因素进行风险评估,并根据作业场所检测结果、职业健康体检结果进行验证。结果接触噪声的油性制漆工、水性制漆工、灌装工和包装工岗位为中度危害;接触铬酸盐的调色工和接触乙酸丁酯的油性制漆工为轻度危害;其他工种岗位均为无危害。体检结果中接触噪声的异常率为6.25%,其他职业危害因素均未检查出异常。结论职业危害风险指数模型可用于该装饰涂料制造企业职业健康风险评估,噪声是该企业职业危害因素的控制重点。 相似文献
13.
14.
对4座煤矿进行职业卫生现场调查与检测,运用职业危害风险指数法对主要煤尘作业岗位进行风险评估。结果显示采煤机和掘进机司机风险等级为重度危害,综采系统支架工和刮板机司机风险等级为中度危害。该方法评估得出的结果得到了现场调查和文献报道的验证。 相似文献
15.
采用新加坡半定量风险评估暴露指数法、《工作场所化学有害因素职业健康风险评估技术导则》(GBZ/T 298—2017)中的指数法和综合指数法对3家发电厂凝结水精处理工艺中11个接触氨与联氨岗位进行职业健康风险评估。共检测252份样本,各岗位取最大检测值作为评价指标。暴露指数法危害控制措施不充分或者接触时间相对较长的岗位接触氨与联氨的风险等级为4级,其余岗位均为3级;指数法和综合指数法接触氨与联氨岗位的风险等级均为3级。暴露指数法与指数法、综合指数法的一致性较差(加权K=0,P<0.01),指数法和综合指数法的一致性极好(加权K=1.00,P<0.01)。提示在职业危害因素浓度不高的发电行业,指数法和综合指数法细化了评估因子并引入检测浓度,在一定程度上弥补暴露指数法过高估值的不足,评估结果更为客观、科学。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职业卫生年度评价工作对企业职业危害风险的影响。方法采用职业流行病学横断面调查法和风险评价法,收集84家企业职业卫生年度评价工作前后5年职业卫生相关资料,建立可行性评价模型,分析其职业危害风险等级变化和原因。结果 1)干预前84家企业危害等级从低至高依次为:极低~极高共5级,构成比分别为2.4%、7.1%、20.2%、31.0%、39.3%;2)职业病发生风险等级评定为3级及以下的企业干预后(最少一年77家)比干预前(25家)增多、4级及以上的企业干预后(最多一年为7家)比干预前(59家)减少;3)职业卫生管理考评指标干预后获得完善(或基本完善)的企业数比干预前增加;4)干预后企业职业病发生的风险评定等级比干预前有明显降低(P<0.05),消除了高风险因素,但经过一段时间累积,个别企业风险评定重新回归到高风险等级。结论职业卫生年度评价工作对促进职业卫生管理效果明显,但须防止高风险的回归。 相似文献
17.
18.
采用定性、定量与半定量方法对某铅酸蓄电池企业主要涉铅岗位进行职业健康风险评估.结果 显示,定性、定量方法的职业健康风险评估结果与血铅测定结果完全不同;半定量评估法与血铅结果也存在差别,但相对接近真实情况,更适合用于风险评估.企业应加强除封盖岗位外的其他涉铅岗位的风险管控. 相似文献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