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玲  岳妍 《湖南中医杂志》2021,37(5):102-103
肠系膜脂膜炎(mesenteric panniculitis,MP)是临床少见的发生在肠系膜脂肪组织的一种慢性非特异性炎性病变,常累及小肠系膜[1-2].其病理特征为肠系膜脂肪组织慢性炎症细胞浸润、坏死、纤维化形成"假肿瘤肿块"[3].目前MP发病机制不明,临床表现复杂.西医临床治疗以激素和免疫抑制剂等为主,但患者仍有...  相似文献   

2.
3.
正皮肌炎(dermatomyositis,DM)是一组病因不明、以横纹肌为主要病变的非化脓性炎症性疾病,常以亚急性发作的对称性四肢近端肌痛、肌无力及特征性皮疹为主要表现,同时可累及肺、食管等多个脏器[1]。DM病情多为进行性,5年病死率接近50%[2],中医药治疗优势的发挥显得尤为重要。冯兴华教授是国家级名老中医,首都国医名师,从医五十余载理验俱丰,治学严谨,在中医风湿病诊疗中积累了大量经验,在干燥综合征、强直性脊柱炎、类风湿性关节炎等多  相似文献   

4.
吴深涛教授从事中医药治疗内分泌代谢疾病和肾脏疾病的临床、科研、教学工作多年,学验俱丰。吴师辨治内伤发热,师宗东垣,治疗多由中焦脾胃着手,调节气机之升降,斡旋中州,兼顾四傍。笔者有幸侍诊左右,受益良多,现将吴师治疗发热验案2则介绍如下,以飨同道。1内伤发热案李某某,女,66岁。2011年7月18日初诊。患者因外感而发热近一周余,体温38℃左右,头稍痛,不咳,无痰,偶觉咽痛,胸闷,时有气短,终日困倦乏力,头目昏沉,数欠伸,嗜眠睡。曾服用解热镇痛西药发汗后,身热稍退,但过后热象又起,且身体困重,头目昏沉不清有日渐加重之势,遂求治于吴师。  相似文献   

5.
吴继廷 《山西中医》2001,17(6):22-22
发热是临床常见症状 ,由于发病机理不同故可产生不同发热证候。笔者在临床诊治中遇老年发热病案 2则 ,介绍如下。例 1:邓某某 ,男 ,70岁 ,农民 ,1999年 10月 30日初诊。3个月前 ,突患恶寒发热 ,体温 39.5℃左右 ,连续数日 ,经西医抗生素、激素输液治疗后热退。一周后发热恶寒又至 ,体温 38℃左右 ,已 2月余 ,虽经多家医院检查均未发现异常 ,屡用西药及中药解表发汗清热攻下之剂均收效不佳 ,故来院医治。刻诊 :恶寒发热往来如疟 ,发无定时 ,热后寒颤 ,日晡益甚 ,头昏沉 ,身困重 ,肢节酸懒乏力 ,脘痞胸闷 ,时有泛恶 ,口苦纳呆 ,食不知味 ,口干…  相似文献   

6.
冯兴华教授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验案3则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宏潇 《新中医》2004,36(9):16-17
冯兴华教授擅长类风湿关节炎的诊治,他认为治疗痹证应谨守病机,攻补有序。初期当辨风、湿、寒、热之邪,以大剂、猛剂速去其邪,法当清热利湿,活血通络;中期邪尽去,气阴两伤,当于祛邪药中稍加扶正之品,法当清利湿热佐以益气养阴;后期正气渐衰,脏腑受损,余邪未清,又当补肾健脾、益气养血,佐以清热利湿。临证又须灵活变通,益气祛邪,寓泻于补,相辅相成;标本兼治,培补肾元,贯穿始终。  相似文献   

7.
1病例报告患者,女,40岁。因全身皮疹伴间歇性发热2月人院。患者于2月前在无明显诱因下双下肢、躯干部出现散在分布的蚕豆大小的结节伴疼痛及轻度畏寒发热,皮疹逐渐增大并向上隆起成暗红色斑块状。曾在外院及本院门诊诊断为“血管炎”,给予强的松、雷公腾多以片等治疗,斑块稍软化无破清及流液体现象。3天前在无明显诱因下出现高热,T39.SC,来我院门诊,拟脂膜炎收住。人院检查:T38.4C,P96次/min,R20次/min,BP15/10kPa。神清,心肺肝肾体检未发现异常,全身淋巴结未及肿大。皮肤专科检查:左前胸肋部、臀部、左膝关节正中…  相似文献   

8.
景洪贵治疗结节性脂膜炎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9.
关建红 《山西中医》1996,12(2):23-23
结节性脂膜炎治验1例山西中医学院(030024)关建红关键词结节性脂膜炎,中西医结合刘某某,女,58岁,病历号97120,1992年7月20日初诊。患者于1964年夏季因扁桃体炎复发后,两小腿部出现散在数个红斑,其下可扪及杏核大硬结,疼痛,伴发热恶寒...  相似文献   

10.
<正>笔者有幸目睹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岳仁宋教授运用中医药治疗1例自觉发热而体温测量正常者,取得良好疗效。现介绍如下,以飨同道。1病历摘要赵某,女,66岁。2012年4月11日入院。患者1月前因受凉后发热于当地某西医院就诊,体温36.8℃,未予治疗,缘由患者自觉发热但体  相似文献   

11.
郑开明 《江苏中医药》2018,50(10):39-41
正老年危重病发热是临床常见的危急症状,是老年患者死亡主要原因。现代医学治疗后虽然部分患者有效,但有些病人效果不太理想。笔者近来运用前贤所创之方治愈2例发热危重患者,现报告如下。1典型病例病例1.左某某,男,86岁。2017年1月23日初诊。主诉:发热咳嗽半月。患者1年前腰椎骨折后长期卧床出现咳嗽咳痰,间断发作,痰黏难咯,因吞咽困难,长期鼻饲流质饮食,曾多次入住我院治疗,  相似文献   

12.
正张涤,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科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从事中医儿科临床工作10年余,熟读中医古典医籍,具有较高的专业理论水平,临床中注重发挥中医辨证与辨病结合的诊疗特色,辨证施治,病证结合,内外兼治,遣方用药精谨,在治疗小儿呼吸、消化系统疾病等方面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和优势~([1])。  相似文献   

13.
赵景芳教授为第五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江苏省名中医,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师承类博士生导师,独创微调平衡治癌法.笔者有幸跟师,得其身教,受益匪浅.现将赵教授治疗肿瘤晚期癌性发热验案2则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4.
结节性脂膜炎是一种临床少见病,好发于中老年。患者屡次发热,皮下脂肪发生局限性炎性改变,除累及脂膜外尚有累及关节及内脏发生间质性炎变,严重者可危及生命导致死亡。目前该病尚无特效治疗方法。笔者用活血化淤法治疗5例,临床取得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5.
中医药治疗小儿发热验案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医学认为,小儿发热主要是由于小儿脏腑娇嫩,形气未充,对外界抵抗力弱,容易受外邪侵袭所致.对于发热一证,既有感邪性质的不同,又有寒热并存、夹湿邪、夹食滞之不同,所以临证必须四诊合参,辨证论治.  相似文献   

16.
正发热一症本属常见,其于临床可分为感染性与非感染性两大类。西医可使用物理法和药物法进行降温治疗,中医则依不同热型辨证施治。然而临床上常因原因不明发热束手无策而困惑,中医非精于辨治者亦难治验。导师吴承玉教授出身中医世家,临证四十余年,精于诊断,活于用药。笔者跟随吴师出诊,观其用达原饮加减治疗不明原因高热1例,疗效显著,医理清晰。现记录总结如下,以资同仁。1病历摘要马某,女,90岁。2014年4月10日初诊。  相似文献   

17.
刘贵生 《光明中医》2009,24(9):1780-1780
产褥期以发热为主证,并伴有其他症状者,称"产后发热",是妇产科的常见病.笔者对经西药抗感染、支持等治疗仍发热不退者,采用中医辨证治疗,取得满意疗效,现举例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8.
南晋生 《四川中医》1998,16(2):34-35
骨外伤及其术后发热,临床较为常见,经合理处治后常可迅速解退,但久治不解的难治发热亦不乏其例。对此,我院畅达主任医师常运用中药施治,收效较著,现择其验案2则,并尾以管见,以飨同道。回.颈椎骨折发热案冯xx,男,29岁,工人O1996年10月12日入院,住院号:dels。患者平素体健。于1/h时前在工地施工时,被高处落下砖石击中头颈部而倒地昏迷,当即送入我院。经CT检查后,以“颈五椎体骨折’政位骨伤科。入院时面色苍白,神志不清。查TI6t,P76次/分,R19次/分,BPll/6KPa。头顶部有3cmx3cm肿块,预项下部(颈又6椎体处)红…  相似文献   

19.
<正>广州中医药大学博士生导师王清海教授治学严谨,医术精湛,擅治各种心系病症,对内科疑难杂病的诊治亦具有丰富的经验。现将王师治疗头痛验案1则介绍如下,以飨同道。1病历摘要于某某,男,46岁。2012年7月8日初诊。十余年前炎夏偶然一次淋雨后,出现反复头痛,呈全头痛,间歇性发作,遇环境不好、空气窒闷  相似文献   

20.
万秀贤 《江苏中医药》2010,42(12):50-50
元某某,男,40岁。2007年11月24日初诊。患者右肩痛1年余,动则加重,不动也痛,曾患有颈痛。病起于劳动用手砸石头过度。目前伴少汗,口腻,喜饮水,大便2日1行,舌暗红、苔白腻,脉弦滑稍浮。中医辨证属风寒湿邪互结,痰瘀阻络。治拟助阳解表,温经通络,散风止痛。处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