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 探讨改良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置入对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近期疗效的影响。 方法 选取2014年6月—2015年12月河南省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84例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依据建档顺序分组,各42例。对照组采用传统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术式,研究组采用改良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术式,术后10个月随访。统计对比2组手术情况、髋关节功能优良率、并发症发生率,分析入院时及随访期间日常生活能力评分(BI评分)及髋关节功能评分(Harris评分)变化情况。 结果 研究组手术用时、术中失血量、下床活动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少于对照组(P<0.05)。术前2组BI评分及Harri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组BI评分及Harris评分均较术前增高(P<0.05),且研究组BI评分及Harri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髋关节功能优良率为92.86%(39/42),高于对照组的71.43%(30/42)(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为9.52%(4/42),低于对照组的28.57%(12/42)(P<0.05)。 结论 采用改良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置入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转子间骨折效果显著,可减少手术用时、失血量及康复用时,改善髋关节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股骨转子间骨折采取抗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治疗对关节功能恢复及骨折复位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2月—2018年2月期间在我院治疗的66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成对照组(33例)与观察组(33例),对照组行股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观察组行抗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治疗,比较两组手术前后关节功能恢复情况(髋关节功能评分量表,Harris)及骨折复位质量。结果:术后,观察组Harris量表各维度评分均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复位优良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股骨转子间骨折采取抗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治疗,可促进关节功能恢复,改善骨折复位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8月至2017年10月郏县中医院收治的76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8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动力髋螺钉内固定治疗,观察组患者接受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治疗。术后6个月采用Harris髋关节评分法比较两组患者的髋关节功能。统计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术后6个月随访,无脱落病例。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髋关节功能优良率分别为71.05%、92.11%。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28.95%、7.89%。观察组患者髋关节优良率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可促使髋关节功能恢复且并发症较少。  相似文献   

4.
危小栋 《基层医学论坛》2016,(16):2196-2197
目的:探析抗旋股骨近端髓内钉治疗老年股骨转子周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94例老年股骨转子周围骨折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2组,每组47例。对照组给予钢板内固定治疗,观察组给予抗旋股骨近端髓内钉治疗,对比分析2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5.74%,显著优于对照组的82.98%(P<0.05)。结论抗旋股骨近端髓内钉治疗老年股骨转子周围骨折的临床效果较为显著,治疗有效率高,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股骨近端解剖锁定钢板、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的临床效果对比.方法:纳入的56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都源自本院2016年3月-2018年7月期间,并抽签分为2组,每组均为28例患者,观察组、对照组分别予以股骨近端解剖锁定钢板、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治疗.并对比2组髋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相关指标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优良率92.86%,高于对照组的71.43%(P<0.05);在住院时间方面2组患者的对比(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与骨折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出血量与引流量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14.28%,与对照组的10.71%对比(P>0.05).结论:股骨近端解剖锁定钢板具有微创、手术时间少与安全性高等优势,其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的临床效果优于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质疏松性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2013年4月至2016年3月焦作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中央医院收治的96例股骨粗隆间骨质疏松性骨折老年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各48例。对照组行动力髋螺钉内固定,观察组行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对比两组手术时间、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随访6个月,对比两组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骨折愈合时间短,且并发症发生率(4.17%)低于对照组(18.75%),术后Harris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老年股骨粗隆间骨质疏松性骨折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手术效果显著,且术后并发症少,更利于骨折愈合及髋关节功能改善。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比分析不同内固定方法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柘城县中医院2014年6月到2015年4月收治的70例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给予动力髋螺钉治疗,观察组给予股骨近端髓内钉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较对照组短,术中出血量较小,Harris评分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均未出现严重手术并发症。结论股骨近端髓内钉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转子间骨折效果较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析PFNA(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与DHS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收治的78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将其作为对照组,采用DHS(复合防旋螺钉固定)治疗,同样选取收治的78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将其作为治疗组,采用PFNA(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作回顾性分析,分析两组患者的骨折愈合情况、手术指征、术后Parker髋关节功能评定及并发症情况。结果:经治疗后,治疗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及并发症等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相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患者术后Parker髋关节功能评定优良率为97.44%,对照组术后Parker髋关节功能评定优良率为76.92%,两组相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PFNA(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临床效果较为显著,对老年患者创伤较小,操作简单,促进康复,且并发症较少,值得临床上广泛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比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股骨近端髓内钉(PFN)两种内固定术对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手术效果及应用价值。方法本院2009年1月~2011年2月收治76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随机分为PFNA组和PFN组各38例,PFNA组予以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治疗,PFN组均接受股骨近端髓内钉治疗,对比两组的手术效果及髋关节功能Sanders评分情况。结果 PFNA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平均住院时间均少于PFN组(P<0.05);两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PFN组髋关节功能评分优良率显著低于PFNA组(P<0.05)。结论 PFNA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好的优势,具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0.
王永文 《中国民康医学》2013,25(8):12-13,100
目的:探讨应用股骨近端锁定钢板(PF-LCP)与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PFNA)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手术方法与疗效。方法:选择54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按照国际内固定研究学会(AO/ASIF)股骨转子间骨折分类标准(AO31.A1-A3),分别应用股骨近端锁定钢板(PF-LCP组)或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PFNA组)手术方式治疗。记录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骨折愈合时间及关节功能康复情况,并参照Harris评分标准测定髋关节功能。结果:术后48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18个月,中位时间12.5个月,其中PF-LCP组25例,PFNA组23例。PFNA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均低于PF-LCP组(P〈0.01),两组骨折愈合时间、关节功能康复(Harris评分)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应用股骨近端锁定钢板或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均能获得良好治疗效果,临床应该根据不同骨折类型选择适合的内固定方式。  相似文献   

11.
12.
《中国现代医生》2019,57(24):75-77
目的观察股骨近端锁定钢板对股骨转子骨折的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0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54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式分为股骨近端锁定钢板组29例和PFNA组25例,股骨近端锁定钢板组患者给予股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PFNA组患者给予防旋近端髓内钉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后4周、6个月髋关节功能情况,手术相关情况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前、术后4周、术后6个月Harris评分均无明显差异(P0.05),股骨近端锁定钢板组患者与PFNA组相比,手术时间延长,但术中出血量减少,部分负重时间提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切口大小和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股骨近端锁定钢板与PFNA对于股骨转子骨折均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术式。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连续股神经阻滞不同置管长度对股神经,股外侧皮神经和闭孔神经阻滞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merican Society of Anesthesiologists, ASA)分级Ⅰ~Ⅱ级、行初次人工膝关节置换的患者70例,随机分为3组,使用神经刺激器引导置入连续股神经阻滞导管5 cm、10 cm或20 cm,通过导管给予0.33%盐酸罗哌卡因30 mL后连接镇痛泵用于术后镇痛。记录术后24 h股神经、股外侧皮神经和闭孔神经的阻滞程度,术后24 h和48 h静息和运动时镇痛效果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结果:20 cm组股外侧皮神经阻滞效果优于5 cm组和10 cm组,5 cm组与10 cm组阻滞效果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组间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连续股神经阻滞用于膝关节术后镇痛,置入导管5 cm、10 cm和20 cm都能获得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应用于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近期收治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60例,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给予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对照组给予动力髓钉内固定术,比较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应用于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空心加压螺钉治疗股骨颈骨折后股骨头坏死的可控制性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随访资料完整的133例新鲜股骨颈骨折患者,均用空心加压螺钉内固定。对患者资料运用SPSS10.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即对术前、手术期、术后各项可控制性因素与股骨头坏死相关性分析。结果133例患者获12~60个月随访,平均45.2个月。12例出现股骨头坏死,坏死率9%,坏死发生时间为术后13~51个月。结论可控制性因素对股骨颈骨折后股骨头坏死影响显著。加强可控制性因素的认识与处理,是减少股骨头坏死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6.
17.
股骨干骨折合并同侧股骨颈或股骨髁上骨折漏诊的诊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对股骨干骨折合并同侧股骨颈或股骨髁上骨折漏诊的治疗进行分析.方法 2002年12月至2008年12月安徽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骨科收治8例股骨干合并同侧股骨颈或股骨髁上骨折漏诊患者,年龄25~59岁,平均41.7岁,初步诊断为股骨干骨折,后修正为股骨干合并同侧股骨颈或股骨髁上骨折.股骨干骨折行钢板内固定.股骨颈骨折行3枚空心加压螺丝钉内固定;股骨髁上骨折2例行股骨远端外髁解剖钢板的内固定,1例术中更改行逆行股骨交锁髓内钉内固定.结果 术后平均随访3.5年,骨折均愈合,髋膝关节功能良好.结论 凡强大暴力及有扭转暴力者股骨干合并同侧股骨颈或股骨髁上骨折易漏诊,术前常规髋膝摄片是避免漏诊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和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收治的80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43例患者行全髋关节置换术,对照组37例患者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观察两组患者的手术持续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并发症情况和临床疗效.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的优良率显著高于对...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亚洲型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PFNA-Ⅱ)治疗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08年1月~2011年9月收入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67例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所有患者采用PFNA—Ⅱ内固定治疗。对手术创伤、术后功能及并发症等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手术时间:25.120min,平均56.9min;术中透视次数:15~35次,平均19.9次;术中出血量:50~250mL,平均114mL;骨折愈合时间:10~15周,平均12.1周;患者骨折愈合后Harris评分:72~95分,平均88.5分。并发症方面,本组患者无切割股骨头、内固定断裂、骨不连等情况发生。结论PFNA-Ⅱ在治疗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具有创伤小、操作简便、内固定可靠等优点,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20.
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治疗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股骨粗隆间骨折是临床最常见的髋部骨折之一,大多为老年患者,有资料统计显示,其发病年龄较股骨颈骨折晚5~6岁,发病率占全部骨折的3%~4%,占髋部骨折的35.7%。治疗目的是防止髋内翻畸形,降低患者的病死率。治疗方法分为手术治疗和非手术治疗,在治疗过程中应根据骨折类型、移位情况、患者年龄、经济状况和全身情况分别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现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