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IL)-17A与IL-17C在鼻息肉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选择自2017年3月至2018年3月间行鼻内窥镜下鼻窦手术治疗的24例慢性鼻-鼻窦炎伴鼻息肉(CRSwNPs)患者的鼻息肉标本做为鼻息肉组,同时选择同期行鼻内窥镜下鼻中隔成形术治疗的鼻中隔偏曲患者的中鼻甲黏膜标本12例做为对照组,通过HE染色方法再将鼻息肉组分为嗜酸性粒细胞型和非嗜酸性粒细胞型,应用PCR方法测定IL-17A及IL-17C在对照组和鼻息肉组中的表达情况.[结果]鼻息肉组IL-17A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嗜酸性粒细胞型鼻息肉组和非嗜酸性粒细胞型鼻息肉组IL-17A表达水平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鼻息肉组IL-17C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嗜酸性粒细胞型鼻息肉组IL-17C表达水平明显高于非嗜酸性粒细胞型鼻息肉组(P<0.01).[结论] IL-17A及IL-17C在CRSwNPs发病过程中起到促进炎症发生发展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白细胞介素17C(IL-17C)在鼻息肉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探讨其在慢性鼻-鼻窦炎伴鼻息肉发病过程中的作用机制.[方法]收集2016年1月—2016年6月间行鼻内窥镜下鼻窦手术的慢性鼻-鼻窦炎伴鼻息肉(CRSwNPs)患者的鼻息肉标本50例(鼻息肉组),同时收集同期住院行鼻中隔成形术的鼻中隔偏曲患者的中鼻甲黏膜标本10例(对照组).根据HE染色结果再将鼻息肉分为嗜酸性粒细胞型和非嗜酸性粒细胞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IL-17C在鼻息肉组及对照组标本中的表达水平.[结果]鼻息肉组50例中嗜酸性粒细胞型24例(48.0%),非嗜酸性粒细胞型26例(52.0%);IL-17C主要在鼻息肉组织的上皮细胞中表达.鼻息肉组IL-17C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嗜酸性粒细胞型鼻息肉组中的IL-17C阳性表达率为87.5%,非嗜酸性粒细胞型鼻息肉组为73.1%,对照组为20.0%,嗜酸性粒细胞型鼻息肉组及非嗜酸性粒细胞型鼻息肉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IL-17C在嗜酸性粒细胞型鼻息肉的上皮细胞中的表达强度评分明显高于非嗜酸性粒细胞型(P<0.05).[结论] IL-17C是参与CRSwNPs发病的重要细胞因子.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EOS)、转化生长因子β1(TGβ1)及白细胞介素4(IL-4)在儿童哮喘发病中的作用。方法:将60例哮喘患儿分为危重组(21例)及普通组(39例),应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对60例发作期及48例缓解期哮喘患儿及30例正常儿童进行血清IL-4、TGβ1水平测定,并用血球分析仪进行嗜酸性粒细胞计数。结果:哮喘发作期血清TGβ1较缓解期及正常对照组低,血清IL-4及嗜酸性粒细胞计数较缓解期及正常对照组高;危重组血清TGβ1较普通组低,血清IL-4及嗜酸性粒细胞计数较普通组高。结论: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转化生长因子β1(TGβ1)及白细胞介素4(IL-4)参与了哮喘的发病过程,并与疾病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IL-9和IL-5在支气管哮喘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白细胞介素-9(IL-9)和白细胞介素-5(IL-5)在支气管哮喘气道炎症中的作用.方法 收集支气管哮喘患者痰液40例,正常对照组20例.用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诱导痰上清液IL-9、IL-5及IL-8浓度.结果 哮喘发作期组IL-9、嗜酸性粒细胞(EOS)、IL-5明显高于哮喘缓解期组(P<0.01);哮喘发作期组和缓解期组的IL-9、IL-5、EOS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哮喘发作期组IL-9浓度分别与EOS和IL-5浓度呈正相关(r=0.39,P=0.025;r=0.542,P=0.001),哮喘发作期组IL-8浓度与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呈正相关(r=0.881,P<0.001);在哮喘发作期的中、重度患者中,IL-9与IIL-8水平呈正相关(r=0.528,P=0.002).结论 IL-9与哮喘气道内的EOS、IL-5密切相关,在哮喘发作期尤为明显,表明IL-9和IL-5参与哮喘患者气道炎症过程.  相似文献   

5.
支气管哮喘患者血清sIL-2R、IL-8测定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患者血清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白细胞介素-8(IL-8)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化学发光法检测25例哮喘急性发作期、缓解期血清sIL-2R、IL-8水平、血嗜酸性粒细胞(EOS)及中性粒细胞(NEU)计数,并设健康体检者15名作正常对照组。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哮喘患者发作期、缓解期血清sIL-2R浓度分别为(650±132)U/ml、(408±119)U/ml,IL-8浓度分别为(9.5±2.7)pg/ml、(6.8±2.6)pg/ml,EOS计数分别为(0.42±0.17)×109/L、(0.29±0.15)×109/L均显著升高(均P<0.05),哮喘发作期sIL-2R、IL-8、EOS水平显著高于缓解期(均P<0.01);sIL-2R与EOS、IL-8均存在正相关(r=0.52,0.47,均P<0.01),IL-8与EOS存在正相关(r=0.43,P<0.01)。结论血清sIL-2R、IL-8和EOS水平可以作为哮喘急性发作与疗效评价的重要指标之一,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鼻息肉组织中免疫球蛋白E(IgE)和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的表达对嗜酸性粒细胞浸润聚集的作用及二者的关系及意义。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分别检测30例鼻息肉标本和11例鼻中隔手术患者下鼻甲黏膜标本组织匀浆中IgE和GM-CSF水平,同时观测两组组织中嗜酸性粒细胞的浸润程度。结果:鼻息肉组织中IgE、GM-CSF水平及嗜酸性粒细胞数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均<0.01),且二者水平分别与鼻息肉组织中嗜酸性粒细胞数呈正相关(r分别为0.68和0.62,P<0.01),且鼻息肉中IgE与GM-CSF水平呈正相关(r=0.54,P<0.01)。结论:鼻息肉是以嗜酸性粒细胞浸润为特征的疾病过程;IgE及GM-CSF则对鼻息肉中嗜酸性粒细胞浸润发挥重要作用;IgE介导的I型变态反应在鼻息肉的形成和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IL-5表达、嗜酸性粒细胞(EOS)浸润程度在鼻息肉病、鼻息肉中的差异。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验鼻息肉病16例、鼻息肉22例和正常下鼻甲黏膜10例中IL-5阳性细胞的表达情况。HE染色计数所有病例EOS的浸润情况;血液自动分析仪计数外周血EOS。结果:(1)鼻息肉病、鼻息肉、正常下鼻甲黏膜3组HE染色切片Eo计数统计学上不全相同,F=20.7,P<0.05。两两比较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2)3组IL-5免疫组化染色切片中,IL-5阳性细胞数、IL-5阳性EOS数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阳性Eos数=17.94,P<0.01;F阳性细胞数=27.61,P<0.01,两两比较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3)血Eos数在3组之间的差别均无统计学意义,F=0.19,P>0.01。结论(:1)IL-5的半定量和鼻息肉组织中EOS计数可以作为区分鼻息肉病或鼻息肉的参考指标。(2)血液EOS数在鼻息肉病、鼻息肉和正常人间无差别。(3)EOS和IL-5在鼻息肉、鼻息肉病的发病、发展和复发上有重要意义。鼻息肉病的高复发可能和EOS的高浸润程度、IL-5的高表达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血清白细胞介素-8(IL-8),白细胞介素-10(IL-10)在重型乙型肝炎患者中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双单克隆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32例重型乙型肝炎患者血清IL-8,IL-10水平,并以30例正常人作对照。结果重型乙型肝炎患者血清IL-8水平。显著高于正常人P<0.001。IL-10低于正常人P<0.005。血清胆红素含量愈高和凝血酶原活动度愈低,血清IL-8水平愈高P<0.05而IL-10则愈低P<0.01。重型乙型肝炎合并细菌感染患者组,重叠肝炎病毒感染组血清IL-8水平明显升高P<0.05,而IL-10则明显降低P<0.01。死亡病例比生存者血清IL-8水平显著升高P<0.01,而IL-10则明显降低P<0.01。结论检测血清IL-8水平对评估重型乙型肝炎病情严重性和预后有一定的临床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延边医学院学报》2014,(4):319-321
[目的]观察白细胞介素(IL)-17、干扰素(IFN)-γ及IL-4在人鼻息肉中的表达情况,探讨Th17,Th1及Th2细胞在鼻息肉发病中的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30例鼻息肉组鼻息肉组织和20例正常对照组下鼻甲黏膜组织中IL-17,IFN-γ及IL-4表达情况.[结果]30例鼻息肉中IL-17,IFN-γ及IL-4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2.68%±10.63%,29.54%±9.09%,50.16%±16.37%,与正常对照组5.66%±3.52%,15.51%±6.01%,5.85%±3.10%相比较,IL-17及IL-4在鼻息肉中的表达明显升高(P<0.01),与鼻息肉中嗜酸性粒细胞(EOS)呈正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IFN-γ在鼻息肉中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鼻息肉中EOS缺乏相关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鼻息肉中IL-17,IL-4表达均增强,而IFN-γ呈低表达,提示鼻息肉中Th17/Th2细胞占优势,Th17,Th1及Th2细胞在鼻息肉发病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中性粒细胞 (PMN)与白细胞介素 8(IL - 8)、白细胞介素 6 (IL - 6 )在支气管哮喘 (哮喘 )气道炎症反应的作用以及与哮喘的关系。方法 :对哮喘患者急性发作期和缓解期血清、肺泡灌洗液 (BALF)的PMN及IL - 8,IL - 6浓度测定 ,分别与健康志愿者进行对比。结果 :哮喘急发期组血清IL - 8水平和IL - 6水平明显比哮喘缓解期组及健康志愿组高 (P <0 .0 1) ,哮喘缓解期组血清IL - 8水平比健康志愿组高 (P <0 .0 5 )。哮喘缓解期组血清IL - 6水平与健康志愿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BALF的PMN ,IL - 8和IL - 6水平哮喘急发期组比哮喘缓解期组及健康志愿组高 (P <0 .0 1) ,哮喘缓解期组比健康志愿组高 (P <0 .0 5 )。哮喘患者BALF的IL - 8水平与PMN呈显著正相关 (r=0 .80 36 ) ,BALF的IL - 6水平与IL - 8水平呈显著正相关 (r=0 .76 15 )。BALF的IL - 8水平、IL - 6水平、PMN分别与FEV1占预计值 %呈显著负相关(r=- 0 .785 2 ,r=- 0 .6 5 34,r=- 0 .8891)。结论 :PMN ,IL - 6及IL - 8参与哮喘的气道炎症反应 ,而且哮喘缓解期患者的气道炎症反应持续存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急性哮喘患者血浆白细胞介素18(IL18)、IL16、IL4及γ干扰素(IFNγ)水平的相关性及临床意义。方法急性发作期哮喘患者共60例(重度30例,中度30例),正常对照30例。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实验(SELISA),检测血浆IL18、IL16、IL4及IFNγ水平。结果哮喘患者血浆IL16水平显著降低,正常对照组血浆IL16较中、重度哮喘组高3倍以上(P<005);IL18水平降低,但仅中度哮喘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5);IL4水平降低(P=0006),中、重度哮喘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P值分别为0045和0043;IFNγ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相关性分析表明IL18与IL16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r=065,P<005),IFNγ与IL16之间也存在显著相关性(r=066,P<005),IFNγ与单核细胞计数存在相关性(r=039,P<005)。结论IL18、IL16、IL4和IFNγ均可能参与了哮喘病理生理过程,多年反复发作的中、重度发作期哮喘患者可无明显的Th1与Th2细胞因子失衡现象。  相似文献   

12.
目的检测白介素-6(IL-6)、白介素-10(IL-10)在淋巴瘤患者血液和瘤组织中的表达。方法2009.年2月—2014年3月接受治疗的恶性淋巴瘤患者98例为观察组。另选性别、年龄相匹配的健康体检者92例的全血标本作为健康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和健康对照组受试者的血液指标(包括CRP、IL-6、IL-10),探讨不同临床特征的淋巴瘤患者所对应的瘤组织IL-6、IL-10阳性表达率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血液CRP、IL-6、IL-10水平均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不同病理类型淋巴瘤组织IL-6、IL-10阳性表达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IL-6、IL-10水平在不同性别、IPI危险指数、Ann Arbor分期、症状、LDH淋巴癌患者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淋巴瘤患者血浆IL-6、IL-10表达水平女性高于男性,有症状患者高于无症状患者,LDH>300 U/L者高于≤300 U/L者,且随着IPI危险指数与Ann Arbor分期加重水平升高。  相似文献   

13.
银屑病患者IL-2、sIL-2R、IL-6和TNF-α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银屑病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分泌白细胞介素2(IL-2)、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白细胞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水平及意义。方法:选取32例银屑病患者和15例正常人,分别作为病例组和对照组,分离培养其外周血PBMC,并用植物血凝素(PHA)诱导,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诱导前后PBMC分泌IL-2、sIL-2R、IL-6和TNF-α的水平。结果:①病例组PBMC培养上清液中IL-2水平在PHA刺激前低于对照组(P<0.05),刺激后则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②sIL-2R水平在刺激前与对照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刺激后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③TNF水平在刺激前高于对照组(P<0.05),刺激后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④IL-6水平在刺激前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刺激后虽稍高于对照组,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⑤sIL-2R和TNF-α的水平与银屑病面积和严重程度指数(PASI)均呈显著正相关(r分别为0.53、0.68),IL-2的水平与PASI呈显著负相关(r=-0.46,P<0.05);⑥IL-6的水平与PASI不相关(r=0.30,P>0.05)。结论:IL-2、sIL-2R、IL-6和TNF-α在银屑病的发病过程中发挥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银屑病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分泌白细胞介素2(IL-2)、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白细胞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水平及意义。方法:选取32例银屑病患者和15例正常人,分别作为病例组和对照组,分离培养其外周血PBMC,并用植物血凝素(PHA)诱导,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诱导前后PBMC分泌IL-2、sIL-2R、IL-6和TNF-α的水平。结果:①病例组PBMC培养上清液中IL-2水平在PHA刺激前低于对照组(P〈0.05),刺激后则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②sIL-2R水平在刺激前与对照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刺激后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③TNF水平在刺激前高于对照组(P〈0.05),刺激后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④IL-6水平在刺激前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刺激后虽稍高于对照组,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⑤sIL-2R和TNF-α的水平与银屑病面积和严重程度指数(PASI)均呈显著正相关(r分别为0.53、0.68),IL-2的水平与PASI呈显著负相关(r=-0.46,P〈0.05);⑥IL-6的水平与PASI不相关(r=0.30,P〉0.05)。结论:IL-2、sIL-2R、IL-6和TNF-α在银屑病的发病过程中发挥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细胞免疫致卒中后抑郁(PSD)可能的机制,探讨IL-1β、IL-6与PSD发生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经汉密尔顿评测的卒中后抑郁90例患者和对照组30例患者的IL-1β、IL-6浓度;观察血清IL-1β、IL-6浓度水平变化.结果 卒中后患者血清IL-1β、IL-6浓度水平变化高于对照组,有明显差异性(P<0.01).结论 1)IL-1β、IL-6与卒中后抑郁有显著相关性,提示细胞因子可能在器质抑郁状态的发病机理中起重要作用.2)PSD患者的血清IL-1β、IL-6升高.3)PSD患者的抑郁程度与其的血清IL-1β、IL-6浓度水平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6.
肺癌患者血清IL-6、IL-8和IL-10检测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及白细胞介素10(IL-10)在肺癌免疫、发生、进展、转移和预后中的作用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TNMⅡ~Ⅳ期的肺癌患者共47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23例患者进行了以铂类药为主的化疗,在治疗前及治疗后一月应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其血清IL-6、IL-8及IL-10水平.另对7例死亡患者于临终前检测血清IL-6、IL-8及IL-10水平.同时取30例健康成人作为对照组.结果 47例肺癌患者不同病理类型之组间比较血清三组细胞因子水平无差异,但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三组间比较P<0.001;肺癌患者血清IL-6、IL-8及IL-10水平随着临床分期的进展而升高,有远处转移的晚期患者的血清IL-6、IL-8和IL-10明显高于无转移的早期患者;16例化疗有效,病情稳定和缓解的患者血清IL-6、IL-8及IL-10水平较化疗前明显下降;7例化疗无效、病情进展者血清IL-8、IL-10测无明显下降,IL-6进一步升高;7例死亡患者临终前血清IL-8水平有持续升高的趋势.结论 IL-6、IL-8和IL-10在肺癌的发生和进展中具有重要作用.血清IL-6、IL-8和IL-10联合检测对肺癌诊断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可作为辅助诊断和疗效观察的指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轮状病毒 (rotavirus,RV)肠炎患儿血清中可溶性白介素 2受体 (SIL 2R)、白介素 6(IL 6)、白介素 8(IL 8)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 α)的变化 ,及其在发病中的免疫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 ,检测 5 0例RV肠炎患儿血清中SIL 2R、IL 6、IL 8及TNF α的水平 ,同期与病情变化及正常对照组比较。结果 :RV肠炎在急性期血清中SIL 2R、IL 6、IL 8及TNF α水平较正常对照组升高 (P <0 .0 1) ,与病情存在一定的相关关系。结论 :血清SIL 2R、IL 6、IL 8及TNF α在RV肠炎患儿感染的免疫损伤和免疫防御机制中起着比较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毛细支气管炎患儿血清的IL-6、IL-8、INF-γ和TNF-α水平动态变化在呼吸道合胞病毒性毛细支气管炎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检测74例住院毛细支气管炎患儿急性期与恢复期血清的IL-6、IL-8、INF-γ和TNF-α水平,并与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患儿组急性期血清IL-6、IL-8、和TNF-α水平显著高于恢复期和对照组(P<0.05),恢复期与健康对照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患儿组急性期血清INF-γ水平显著底于恢复期和对照组(P<0.05),恢复期与健康对照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Th1/Th2失衡致IFN-γ水平降低在毛细支气管炎发病中起重要作用;IL-6与IL-8和TNF-α可以作为预测毛细支气管炎病情的实验室指标.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细胞因子在Grave's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的浓度变化及相关关系.方法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了54例Grave's病无明显眼病组(G1组),25例Grave's病有眼部合并症组(G2组)及31例正常对照组血清中IL-2、IL-6含量.结果 Grave's病患者血浆IL-6浓度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G2组IL-2血浆水平显著高于G1组成和正常对照组(P<0.02),IL-6水平与IL-2、FT3、FT4、TGA、MCA浓度水平不相关(P>0.05).结论细胞因子IL-2、IL-6参与了Graves'病的致病过程,观察其浓度变化对探讨Graves'病的发病机理及指导用药均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0.
Grave′s病与血浆白介素-2、6水平变化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了解细胞因子在Grave's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的浓度变化及相关关系.方法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了54例Grave's病无明显眼病组(G1组),25例Grave's病有眼部合并症组(G2组)及31例正常对照组血清中IL-2、IL-6含量.结果 Grave's病患者血浆IL-6浓度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G2组IL-2血浆水平显著高于G1组成和正常对照组(P<0.02),IL-6水平与IL-2、FT3、FT4、TGA、MCA浓度水平不相关(P>0.05).结论细胞因子IL-2、IL-6参与了Graves'病的致病过程,观察其浓度变化对探讨Graves'病的发病机理及指导用药均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